整脊疗法运用多以神经解剖理论为依据,笔者临床中将中医经脉辨证理论与整脊疗法相结合,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病例3则浅述如下:
作者:卢喜学;李爱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枕大神经痛是指分布在枕骨下和后头部的枕大神经遭受各种致病因素刺激或压迫所致的枕部及项颈部疼痛.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连松;时秋菊;张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吐、弄舌是小儿常见的舌部疾患,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儿,可发于四季.婴儿不断地把舌头伸出口外,缓缓收回的称为吐舌;将舌头时露时收,不断玩弄的叫弄舌.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推拿治疗该病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跟痛症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跟痛症是行之有效的.作者自2002年3月~2003年2月,采用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胡延民;张秉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三步撕开法配合吊单杠、体后拉手搓背主动功能锻炼对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步撕开法和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69例.结果:三次治疗、一个月功能锻炼,69例中,治愈63例,治愈率达91.3%.结论:三步撕开法配合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较佳.
作者:张煜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脊柱旋转复位手法是通过患者脊柱弯曲旋转时,使关节受到调整.因此,脊柱旋转复位手法所指的复位是指对脊柱关节突关节的调整,其目的是使其恢复原来正常的生理结构状态.
作者:张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征侯群,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肩周炎又称冻结间,50肩,肩凝症,漏肩风等,是中老年人容易患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因年老体衰肩关节退型性病变,再加上肩部外伤或因着凉而得.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可放散到肘部和前臂部,夜间症状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梳头、穿衣均感困难,甚至难以生活自理.按摩对本病有非常好的疗效.笔者对150例患者采用了手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么连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76年以来,笔者依据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采用手法为主选配药物的方法,对280例轻重不同的哮喘患儿进行了临床验治,收效甚佳,疗效满意.方法简便,易于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腹部悬空牵引按摩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及疗效与方法,对1998年至2004年6月期间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在腹部悬空牵引按摩复位治疗.结果:108例患者中,治愈81例,好转20例,无效7例.优良率93.5%.结论:腹部悬空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作者:张启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劳动能力.治疗主要以保守疗法为主,近期疗效较好,远期复发率高.我科从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观察65例,采用牵引、推拿与运动相结合治疗,近期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较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突出表现是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的以疼痛为主的综合症状.单侧多于双侧,疼痛感多放射患肢小腿后部及小腿后外侧,重则放射到足跟和足背外侧,患肢小腿后部多有酸、麻、胀等表现,夜间多痛重,严重时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加剧,重则活动受限.
作者:周清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方法多,部分患者疗效仍甚不理想.我院自1998~2003年治疗390例,按其病理改变的阶段与病理解剖程度和部位不同,采用综合保守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就其治疗方法及常见影响其疗效因素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卜会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治疗颈胸交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已经确诊为颈胸交界综合征病人,采用手法按摩治疗1~2个疗程,统计治疗效果.结果,痊愈5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1%,效果理想.结论:手法按摩治疗颈胸交界综合征的疗效是满意的.
作者:郭仕明;梁伟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从2001年开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逐渐形成了以肘按法为主的一系列肘式复合手法.临床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周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点施术指拔经络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常规手法治疗共24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指拨经络治疗为观察组123例,常规手法治疗为对照组123例.两组患者随就治年、月、日先后的不同,但在接受治疗的疗程观察均相等.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指拨经络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僵硬、疼痛,尤其对肢体麻木,有显著疗效.
作者:孙正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仰卧位旋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二组: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治疗.一疗后摄颈椎正侧位片.根据Borden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仰卧位旋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能达到颈椎生理曲度重建,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血供.
作者:尹志江;陈新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中药蜡疗配合推拿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蜡疗配合推拿治疗组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两疗程(20次)后进行评定.结果:中药蜡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中药蜡疗组优于针灸治疗组(P<0.025).结论:中药蜡疗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肯定,且优于针灸配合推拿.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把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92例,随机分为推拿组128例,对照组64例.两组在2个疗程内疗效评定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则为85.9%.两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两组疗效与疗程的关系表明,推拿组1疗程内达显效者72例(56.2%),而对照组仅为7例(10.9%),推拿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推拿手法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对提高本病的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善东;潘振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经络反应病症,多反应在体表筋肉,有的在经、在穴,有的非经非穴.有的是疾病反应,有的本身就是疾病.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消长.所以按摩者在施术的过程中必须把触诊贯穿始终,以掌握病情的发展变化.
作者:吴材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脏腑图点穴法>是脏腑推按流派代表作之一,此书秉承中医经络脏腑学说,显示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重视任督两脉、腹部及三焦部位的调整,具有严谨系统的手法操作程序,其适应症主要为内科疾患.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此书的学术思想作一探讨,旨在与推拿同道交流并重视此流派理论,共同承扬脏腑点穴推拿.
作者:王艳国;严隽陶;房敏;王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接上期)4.2.2.2肌腱总腱僵紧、疤痕期:①拨法-令患者略屈肘,将手置于身上或医者大腿上.将主力拇指指端垂直于总腱靠近外上髁的僵紧、条索部位,并向下施压.同时,做左右来回拨动.另一手握患肢前臂中段.
作者:王啸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怎样避免或降低手法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方法:通过手法治疗失败病例复查的观察,包括X片、CT、MRI检查,手术探察等.结果:一些手法,特别是重手法、不当手法易造成颈椎紊乱、环枢关节半脱位、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加重、软组织损伤等.结论:手法治疗特别是不当手法治疗完全可以造成一些副作用,甚至终生残疾及死亡,应引起手法工作者重视,从而在提高手法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手法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及医源性损害.
作者:杜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建立题库是实现教考分离的必要条件,采用题库进行考核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教与学的真实状态.是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作者:王琳;李心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拨罐治疗是理疗科常见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骨突处、头面部及凹凸不平面积较窄部位,传统拨罐器不易操作.为解决此难题,我们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改进成拨罐器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增民;王欣;赵秀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困扰人们生产、生活及工作而尚无特效方法的骨伤科疾病.医务人员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就近几年来肩周炎治疗情况的部分文献资料作如下综述.
作者:胡延民;王济兴;胡静爽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