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耳压及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对胆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利用纤维胆道镜取尽胆囊结石,术后进行耳穴按压治疗.结果48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取净率100%,胆绞痛消失率95%,胆囊收缩功能改善.术后半年复查B超未见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耳压及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能取尽结石,改善胆囊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结石复发率.减轻病人痛苦,保存胆囊.为胆囊结石治疗提供一新方法.
作者:刘青;李健;黄明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所致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伴心电图异常)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500ml加入黄芪注射液30~60ml静滴.结果治疗组的心电图异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经检验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心电图异常.
作者:洪创雄;劳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核病的发生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有关,细胞免疫对结核病的进展、恶化、控制和预防起着决定性作用[1].
作者:孙燕芝;朱惠敏;王辉;付向东;李少珍;张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使用大剂量肝素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效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1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腹腔内加入大剂量肝素,另一组则使用常规剂量的肝素,观察3个月.在观察初期及观察3个月后分别计算患者的腹膜肌酐清除率及出/凝血时间.同时观察患者堵管、腹腔出血及感染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后发现治疗组腹膜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两组在堵管、腹腔出血及感染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使用大剂量肝素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效能且初步认为是安全的.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刘靖;贺争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电子病历及辅助诊疗系统在口腔疾病预防、诊疗和保健方面提供了很多新的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它为收集、分析和使用来自其他的高技术设备上的能够用于诊断及病历记录的信息提供了条件,如:直接的数码X线机及口腔影像系统等.它促进了收集信息的完整性,记录管理及处理支持的有效性.另外,它将提高直接来自于患者的临床工作信息的收集及评价能力,将会为质量保证及成本效益分析提供基础.这些管理系统与临床系统的融合能够向临床工作提供明显的价值和效率.口腔电子病历到电子病历的不同系统的综合,将会提高口腔电子病历及患者医疗质量的机动性和功能性.
作者:潘军杰;张文清;周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作者针对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建立数字化医院实现医院现代化的观点,并探讨了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及其优势和管理模式,认为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徐明珍;江捍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舌苔变化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病情,察舌辨证能指导临床用药,历代医家对舌诊原理都做过许多探讨.
作者:李明;吴正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细胞外基质变化;了解哮喘患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对12例哮喘患者和10例非哮喘对照者经纤支镜支气管粘膜活检,测量支气管平滑肌、粘膜网状基底厚度,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用t检验比较两组小支气管平滑肌及粘膜网状基底膜厚度以及上述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哮喘患者小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粘膜网状基底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哮喘患者小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粘膜网状基底膜厚度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厚,血清和BALF中某些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存在显著变化,可能存在Th1/Th2失衡.
作者:方智野;方锐;钟敏;王健;张清玲;袁本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HCM心室肌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分3组:正常对照组(n=29)、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n=26)和HCM组(n=18).以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室重量指数,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比较3组血清IGF-1水平,分析IGF-1水平和心室肌肥厚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CM组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清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1与左室重量指数高度相关(R=0.91,P<0.01).结论IGF-1可能参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陈海波;赵统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放免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胃液的EGF含量的进行测定.结果正常胃粘膜的胃液EGF的含量为(502.6±51.3)pg/ml(n=8),GA组胃液EGF含量为(156.2±46.7)pg/ml(n=1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GH和GS组胃液的EGF含量分别为(386.1±76.8)pg/ml(n=10)、(466.3±95.4)pg/ml(n=10),与G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液EGF与溃疡的发生和愈合有关.
作者:张永锋;谭永港;赵燕萍;杨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人IL-10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R方法从质料pEGM-T-hIL-10中钓出去除信号肽及非编码区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结果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hIL-10,经DNA测序获得了正确的hIL-10基因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人重组hIL-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绍娟;吴晓冬;齐曦明;薛立娟;王维忠;张桂珍;邢德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桂枝对冠心病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构建冠心病大鼠模型,研究桂枝治疗组与高脂组的血脂改变.结果通过心电图鉴定,冠心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桂枝治疗组与高脂组比较,心电图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L-CHO都有降低,H-CHO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桂枝对冠心病大鼠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
作者:江波;蒋红玉;任莉莉;孙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两种不同组织胺致敏活性比较,证明小鼠接种12 d后仍应有组织胺致敏活性.方法本文作者对存放于4℃和37℃放置4周后的各5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分别于接种第4天和第12天测定小鼠的组织胺致敏活性,分别为早期组织胺致敏活性(EHS)和晚期组织胺致敏活性(LHS).结果经戊二醛解毒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均合格,无毒性逆转,均存在EHS和LHS两种组织胺致敏活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增加在第12天测定小鼠的组织胺致敏活性,以使测定的组织胺致敏活性更加可靠.
作者:陈爽;肖青;尹红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甲肝病毒(HAV)和水痘病毒(VZV)混合感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病毒增殖动态.方法将HAV和VZV间隔3周感染同一2BS细胞,同时HAV和VZV分别同步单独感染同一批次的2BS细胞.收获不同阶段的细胞培养物,电镜观察HAV和VZV在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和增殖数量;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滴度水平.结果在同一2BS细胞中观察到HAV和VZV的完整病毒形态,但VZV与单独感染的病毒达到增殖高峰期时间相比推迟4 d左右,增殖达到高峰期时病毒滴度略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AV和VZV可在同一2BS细胞中增殖,无明显干扰现象.
作者:郭建军;辛忠;刘建华;孟东芳;张金岩;赵晓青;王拥军;李占春;岳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不同时间裂解甲乙型流感病毒,测定血凝效价,找出佳裂解条件.方法甲乙型单价病毒液中分别加入0.5%~0.6%Triton N-101,室温振荡一定时间后取样,电镜观察结果.结果经过观察A1和A3型流感病毒在3~4 h、乙型流感病毒在4~5 h效果较好.结论流感疫苗生产中甲乙型流感病毒的裂解应采取不同时间以获得佳效果.
作者:颜淑芹;王敏文;刘建华;王志刚;李晓波;范宇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血白蛋白半成品热原质的鲎试剂凝胶法监测.方法应用鲎试剂凝胶法对人血白蛋白半成品的细菌内毒素限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并经家兔法复核.结果连续监控14批人血白蛋白制品,经家兔法热原质试验成品热原质符合率100%.结论应用鲎试剂凝胶法对人血白蛋白半成品的细菌内毒素限量进行检测和控制是快速的、准确的、可行的.
作者:江波;赵虹;王玉光;耿玉霞;尹红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IL-2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可靠的生产用菌种.方法冻干2年的工作种子批经理化、微生物、生物学活性等分子水平的检测,进行定期监测.结果经全面检测,包括基因序列分析等与原始菌种一致.结论高效重组人IL-2生产用菌种,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检标准,冻干菌种-20℃保存2年,稳定性良好.
作者:关晓峰;郭桥;徐福平;魏宪志;宋昌玲;冷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结果两方法测定值的回归方程为CFPIA=0.8733 CHPLC+0.1001,r2=0.981(P<0.05).结论两方法相关性好.FPIA法灵敏度更高,且操作简便.
作者:钱文璟;薛国菊;周凤珍;王正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新发现的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作者:聂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非典型肺炎属中医时疫春温病范畴,亦称时疫肺热病.它的早期特征属风温范畴,是感受风热毒邪(又称异气、疫气、戾气、杂气等)引起的以肺卫表热为初起证候的温病.
作者:张仲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非典是一种瘟疫毒邪直接侵袭于肺,导致肺气闭郁,邪毒弥漫全身,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我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并总结出宝贵经验,受到世界的瞩目.现就非典问题谈点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夏洪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SARS属中医温病中风温夹湿范畴[1].临床上有人将其分为病毒复制期、介质损伤期、免疫痹期和恢复期四期[2].实践表明:前三期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同样,恢复期中医辨证调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曾庆明;张炜宁;周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SARS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后,笔者粗浅地认为,采取中西医优势互补、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王启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病例姚某,男,37岁,因发热、腹泻2 d于2003年3月28日入院.住院号78379.
作者:黄胜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是SARS的元凶后,许多特异性的SARS实验室诊断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科研及临床.
作者:余燕;曲敬来;高雪;李顺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分析中山市近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结合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发现SARS流行期间,疾病的流行及其临床特点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结论SARS疾病的中医病因学为燥热夹湿之邪,病机为肝木虚损,肺金偏亢,湿热互结.
作者:周岁峰;曲敬来;高雪;李顺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新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非典型肺炎.由于本病传染性强、病性危重、死亡率较高,其防治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就SARS防治现状及其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做一概述和探讨.
作者:吴正治;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SARS或称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是由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都处于全新探索阶段.为了提高中医对该病的防治水平,现就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和SARS的具体预防法则探讨如下.
作者:李顺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合理运用抗生素,进行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和GPI鉴定卡(法国生物梅里艾公司)鉴定.结果肠球菌对四环素、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性为严重,耐药率分别为79.31%、55.75%和44.83%;而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敏感.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屎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因此,临床标本分离的肠球菌不仅应该要鉴定菌种,而且要尽早进行药敏试验,以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控制由肠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苏健;龙泽荣;徐小平;廖映玲;张代惠;阮伟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