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精神神经因素可引起本病的发作和加重[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活动越来越引起重视,因此,除注意病人的躯体护理外,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我们对近2年来在我科住院的银屑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宏;刘辉;李幼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人的价值.在医疗卫生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人们对护理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对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又给护士提出越来越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这些都要求护士必须有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
作者:陈少华;廖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控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显金;曾晓雄;林东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组常见的、预后不良的临床症候群,对于CRP终末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血液透析及肾移植,但血液透析及肾移植尚不普及,有鉴于此,寻求中西医结合疗法尤为重要.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丹;柯红;吴发明;夏进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脑血管意外分早、中、后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中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8.00%,死亡率8.00%;对照组45例中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57.78%,死亡率15.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较单用西医治疗效果好.
作者:耿宝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性神经性听力丧失.其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有关.
作者:朱天民;孙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排气汤合西沙必利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6例剖宫产术后病例随机分为3组,排气汤合西沙必利组(A组),西沙必利组(B组),自然排气为对照组(C组),观察术后排气时间,肠麻痹发生率的情况.结果A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早于B组和C组(P<0.01),肠麻痹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排气汤合西沙必利能促进术后肠蠕动,并且对术后肠麻痹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郭秋琼;周晓莉;袁雪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颈肩腰背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肩周炎、颈椎病、肌筋膜炎、腰肌劳损、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等软组织损伤,此类疼痛时重时轻,缠绵难愈,常常呈大面积,轻则令人不适,重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我们运用走罐治疗此类疼痛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仲茜;黄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急性肾盂肾炎是以突发畏寒、发烧、腰痛、尿路刺激征为特点的肾盂、肾盏及肾实质急性炎性病变.属中医的淋症范畴.
作者:刘成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随着对帕金森病(PD)研究的深入,治疗PD的方法和途径也越来越多,但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疗法.笔者综述近几年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现状,综述有关治疗PD的药物及药物选择、使用时间、剂量的掌握等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
作者:孙玉芝;郑春叶;王文同;吴薇;雒晓东;连新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形成,笔者对转化生长因子-β与瘢痕形成、创伤愈合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自然;刘鹤松;路来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苍术已被很多医院用于空气消毒,本文作者就苍术在空气消毒方面的历史记载、现代研究和应用、抗病毒抗菌成分及药理作用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作者:曾薇;袁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预先镇痛对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A组)和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所用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采用负荷量+持续量+PCA量(LCP)模式病人自控镇痛:负荷量3 ml(2mg吗啡+1.25ng氟哌啶)+持续输注量100ml(0.125%布比卡因100ml中含3mg吗啡及2.5mg氟哌啶)+PCA量,镇痛泵流速2ml/h,单次PCA量2ml,锁定时间为15rmin.A组在切皮前20 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作为预痛,B组则在术毕注入负荷量.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总需要量、总体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8、12、24、48h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B组(P<0.05);Ramesay镇静评分及总体满意度则显著高于B组(P<0.05),但A组的PCA总需要量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且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硬膜外吗啡预先镇痛效果优于术后镇痛,且并发症不增加.
作者:张中军;石碧明;郭继龙;任永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通心络胶囊(4粒,Tid)治疗30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冠心病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G).结果经通心络胶囊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严重程度明显减轻,NG消耗量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下移的导联数目及总的ST段下移幅度均明显减少,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均<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安全、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
作者:秦鉴;麦炜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20例21只眼),平均治疗疗程28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剑虹;张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扶正抑瘤口服液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120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药物为扶正抑瘤口服液,对照药物为贞芪扶正胶囊.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7%,较对照组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各阶段白细胞值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白细胞值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周后各阶段白细胞值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升高疗效出现较对照组提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同阶段白细胞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显示出治疗组疗效快且持久.结论扶正肿瘤口服液可有效升高白细胞,且无毒副作用出现.
作者:钟毅;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捷、高效的鼠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在传统的原位胶原酶灌注分离鼠肝细胞方法的基础上稍加改良,并从产量、活率、形态观察等方面加以说明.结果改良后的胶原酶法无论在产量或形态、活力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胶原酶法.结论改进后的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为一较为完善、简捷的方法.
作者:曹健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组织的EGFR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GA组胃粘膜GEF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时增加,GH及GS组更加明显.结论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粘膜EGFR的表达由弱到强.
作者:张永锋;谭永港;赵燕萍;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壮肝逐瘀煎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壮肝逐瘀煎灌胃,观察其对肝纤四项及形态学的影响,以大黄(庶虫)虫丸为对照.结果壮肝逐瘀煎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HA、LN、Ⅳ-C、PCⅢ的水平,并能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论壮肝逐瘀煎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林寿宁;黄贵华;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厂家抗HIV酶联免疫试剂盒使用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初检试剂采用国产双抗夹心酶联免疫试剂,复检试剂采用进口间接法酶联免疫试剂,用于筛选献血员抗HIV阳性者.结果初检试剂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共检测标本16282例、检出阳性82例,阳性率达5.04/万分率,用进口试剂进行进一步检测阳性1例,后经确认阳性1例(蛋白印迹法),复检试剂采用间接法共检测标本14458例、检出阳性32例,阳性率达2.21/万分率,用另一家进口试剂检测均为阴性,国产试剂用于献血员初检可以筛选出真阳性,说明国产试剂敏感度尚可,进口试剂敏感度更高.国产与进口试剂都表明假阳性率较高其原因值得探讨.结论作为献血员筛选试剂今后我们仍需正确选择质量高的厂家试剂,提高试剂的敏感度和特导性,尽量避免假阳性.
作者:郭菲;朱燕霞;郭峰;罗庆峰;雷红霞;吴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经洗涤和低渗处理前后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肿瘤患者未经处理、经洗涤并等渗处理和经洗涤并低渗处理3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能力.结果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检测比较,经洗涤并低渗处理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能力[粘附率(39.20±18.14)%]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组[粘附率(27.27±13.09)%,P<0.01]和经洗涤并等渗处理组[粘附率(28.40±15.46)%,P<0.05].结论洗涤并低渗膨胀导致红细胞膜发生改变,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增强,对红细胞药物载体的制备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吴江;钱宝华;花美仙;郭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论述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利用近期资料,论述基因芯片技术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中药学领域中的研究状况、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基因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新药开发、中药鉴定、安全性评价及中药理论的现代研究.结论我们应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基因芯片这一新技术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服务.
作者:胡岳山;李杰芬;谭宇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动脉转位(TG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E对64例经心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的TGA进行检查,寻找TGA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5例,超声诊断正确者36例,符合率95%,1例误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仅提示为大动脉转位.大动脉异位1例,无正确诊断,仅提示并发室间隔缺损的诊断.结论CDE对TGA具有无创、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的优点,且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作者:赵彤;邢德利;杨杰;杨晓英;刘美云;初伟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