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关因素.方法:对61例(6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A型超声仪对19例BRVO眼轴进行测量,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和性别相配,例数相等.结果:81.97%的病例发病年龄≥50岁,91.8%的BRVO发生于动静脉交叉点为正交叉者,67.21%的病例发生于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BRVO阻塞眼轴长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的预后取决于其并发症的程度和范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阻塞部位密切相关,短眼轴不是BRVO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林;姜映滨;司马晶;郭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和关注,探讨运用药物和高压氧舱综合治疗手段对突发性耳聋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途径.方法:对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跟踪治疗的效果分析,提出药物和高压氧舱的双重治疗方法.结果:高压氧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解决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也对突发性耳聋机理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结论:高压氧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作者:盖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对寰枢关节紊乱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93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颌枕布兜牵引.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并随访4周.结果:旋转手法治疗有效率为94.5%,明显优于颌枕布兜牵引的73.7%.结论:旋转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疗效明显优于颌枕布兜牵引.
作者:孙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恢复面中部骨折外形及功能的新方法.方法:对收治的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患者86例,分别按伤情行初期、延期和晚期手术.手术方法主要通过原伤口、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及口内切口联合入路,暴露骨折断端,分离后以下颌骨作为参照,在建立良好的咬胎关系的基础上,恢复和加强眶上颌颧骨复合体三对垂直颅颌支柱及二个水平轴.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6例陈旧性骨折术后出现轻微错位,5例因局部软组织疤痕收缩张口度<3 cm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面中部骨折在建立良好咬骀关系的基础上,骨折坚强内固定路线沿支柱结构分布,有助于准确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以恢复和加强支柱结构为参照的固定方法,对于复杂型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例尤为理想.
作者:梁志刚;杨继英;郑苍尚;张咏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在挫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显微修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玻璃酸钠复位虹膜,运用显微手术技术修复虹膜根部离断.结果:所有病例都恢复了虹膜的解剖位置和瞳孔形态,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挫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显微修复术中应用玻璃酸钠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姜映滨;李林;邓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后世医家尊崇仲景,奉乌梅丸为治蛔之主方,如成无己、尤在泾.但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近代用于临床治疗疑难杂症者多有报导,尤其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更赞其为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方.故现就其病机、立法、方义及临床应用讨论如下.
作者:李莉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侧切术治疗嵌顿性环状痔的手术效果.方法:将100例嵌顿性环状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行外剥内扎侧切术,对照组50例行外剥内扎术,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及肛门水肿情况.结果:观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3 d(P<0.05),观察组在减轻肛门疼痛及肛门水肿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察或P<0.05),且并发术后肛门狭窄少(P<0.05).结论:外剥内扎侧切术能迅速减轻病人痛苦,疗效确切.
作者:喻小红;伍美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脱位前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1颗不同类型的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脱位牙的根管治疗率为70.4%,其中部分脱位牙68.0%,完全脱位牙76.2%;脱位牙的牙根吸收率为45.1%,其中根管治疗前39.4%,根管治疗后5.7%.结论:根管治疗是脱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早期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作者:王青福;金珍玉;孙艳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有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02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168例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88)和对照组(n=80),两组患者饮食和运动治疗相同,均口服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降压,药物干预组则加用吡格列酮.连续2年定期监测TC、TG、HDL-C、LDL-C、ECG、心脏彩超、身高、体重.结果:药物干预组83例中有5例(6.02%)转为T2DM,新发冠心病3例(3.61%),SBP(126.4±2.2)mmHg,DBP(82.8±1.7)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G、2hPG、FINS、2hINS、IR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HDC-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纠正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饶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国际医疗信息标准化组织、相关医疗信息的术语和代码及医疗信息交换的标准HL7和DICOM.据此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刘璐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对多种恶性实体瘤也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直接损伤DNA;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影响机体免疫等.通过综述三氧化二砷的临床抗实体瘤的应用现状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指导其临床的应用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作者:朴今花;姜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疾病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对86例UC患者和128例健康者进行血清ANCA检测,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深圳汉族人HLA-DPB1基因多态性,用PCR技术对HLA-DPB1基因第2外显子(exon2)进行体外扩增;然后用BanⅡ、FokI、DdeI、RsaI、EcoNI、BstUI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电泳分离酶切片段,根据片段格局确定相应基因型别.结果:UC患者ANCA的阳性率为53.5%,对照组均为阴性;UC患者HLA-DPA1等位基因频率(0.49)与对照组(0.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2,RR=5.681,Pc=0.033).结论:HLA-DPA1和ANCA在UC中阳性率均显著增加,HLA-DPA1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关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免疫遗传异质性的差异.
作者:郭海建;刘若丹;周向京;刘新民;刘俊;熊鹰;王建平;胡银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与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6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4%;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者肝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患者与表达阳性患者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2年生存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Survivin蛋白对促进肝癌细胞快速增殖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作者:赵宗刚;詹勇强;倪勇;张敏杰;王成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MAC神经网络的医学舌苔图像检索方法.该法利用CMAC网络,实现彩色图像直方图的模糊相关求和,并在此过程中自动调整加权算法中特征色的加权因子,使舌苔图像的检索能针对几大类标准进行,提高了检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过去根据经验设定参数的方法相比,本法具有高效、准确,对阴影、反光现象不敏感等特点.
作者:秦鉴;吴正治;张灵;孟君;刘红健;金明华;吴国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悉通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3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悉通颗粒组,每组各8只.于实验第3天灌胃前进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造模.造模前软皮尺测量各鼠右后肢踝关节周径,造模24h后观察各鼠步态.造模72 h后在相同部位测量关节周径.造模72h后处死动物,取下其受试关节软组织显微镜观察普通病理变化.结果:和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悉通颗粒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步态(P<0.05);秋水仙碱组和悉通颗粒组均能缩小关节周径(P<0.05);秋水仙碱组和悉通颗粒组对关节软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均有改善.结论:悉通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钱小奇;钱卫东;陈红;张永锋;杨敏;昝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7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琼脂筛选法筛选VRE,并分别用Etest、多重PCR和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肠球菌株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果:7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肠球菌株,2株为vanA型,3株为van C1型,1株为van C 2/3型,1株基因型未明,基因型和表型一致.结论:7株VRE中有2株vanA型,提示实验室准确检测VRE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VRE的流行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苏健;严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然脑活素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能力和复制性衰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光镜下观察MRC-5细胞衰老表型,常规计数细胞代龄、传代速度,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度,X-Gal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情况,计数衰老细胞百分率.结果:天然脑活素可维持细胞的非衰老表型,增加MRC-5细胞代龄,天然脑活素孵育MRC-5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老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的增殖速度显著加快.另外,天然脑活素连续培养的细胞在老龄阶段衰老细胞数显著低于老龄对照细胞(P<0.01).结论:天然脑活素可升高MRC-5细胞增殖能力,有效延缓细胞的复制性衰老.
作者:李映红;吴正治;吴伟康;李明;张晓丽;陈熳茵;杨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霉素静脉注射的方法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力衰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阿霉素(每周2mg/kg,共8周,总量16mg/kg)耳缘静脉注射,观察阿霉素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2mL/kg,共8周,总量16mL/kg)造模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阿霉素组造模后LVEF及FS也明显低于造模前(P<0.001),而对照组造模前后LVEF及FS无明显差异(P>0.1),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不均匀肥大,细胞浓染,局部心肌胞浆空泡形成.结论:阿霉素诱导可制备兔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力衰竭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其扩心病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实验基础.
作者:龚芸;邓海;曾晶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和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MSCs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多种疾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兔MSCs.测定其接种贴壁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d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MSCs生长曲线,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结果:MSCs接种12h后贴壁率为95%以上,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8 h,平均传代时间约5~7 d;培养的MSCs阳性表达CD29、CD44、CDl05,阴性表达CD34.结论: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MSCs能够稳定生存增殖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屠洪;曾晶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式和技巧.方法:对6对猪进行胰肾同期联合移植(SPK),采用供体十二指肠和受体空肠单纯端侧吻合建立胰液引流(ED).术后监测胰腺内分泌功能、胰液分泌及肾功能.结果:6对猪均成功采用SPK+ED术式完成了胰肾联合移植,5例受体存活达1月,其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肾脏有功能.结论:SPK+ED可有效地应用于1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只要掌握了熟练的手术技术和操作,即可作为胰肾联合移植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成友;倪勇;詹勇强;梁浩晖;郑亚新;黄志恒;徐献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