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的效果.方法:对4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结果:术后患者月经情况改善,术后促黄体生长激素睾酮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术后排卵率83.3%,妊娠率83%.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具有损伤小,粘连轻,恢复快,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艳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前备皮的佳方法.方法: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步骤,对856例脊柱外科患者在术前备皮运用循证护理:术前1 d洗头洗澡,术野皮肤不常规剃毛,用肥皂或沐浴露做彻底清洗,不用无菌巾包扎.结果:应用改良术前备皮法的患者无菌切口感染率为0.31%,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8.16%,与应用传统备皮法的359例患者对比,P值均大于0.05,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的术前备皮法比传统的备皮法更适用于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其凤;吕菁;陈雪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的病理类型,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应用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后107例进行病理分型,讨论护理重点内容.结果:卵巢囊肿大小平均(6.6±2.2)cm,其中≤5 cm 44例(41.1%)、6~9 cm53例(49.5%)、≥10cm10例(9.3%);病理结果:卵巢肿瘤57例,占53.3%,卵巢瘤样病变50例,占46.7%;50例瘤样病变中,直径≤5锄11例(22.0%).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虽具安全性及微创性,也不能滥用,护理的要点是严防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赖伟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群体,聚集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易发生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本研究利用超声波检测中膜内膜厚度的方法,检测了300例患者的颈动脉情况,以此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起到预测作用.方法:对300名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的测量,并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窄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2.采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测量,探头中心频率为10MHz,由专人操作,同步记录心电图.结果:代谢综合征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讨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已被证实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且能可靠地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
作者:陈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法配合头皮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MMsE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计分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法配合头皮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秦敏;陆彦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作者:陈泽群;王荣春;银春景;陈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其中乳管内发现新生物者行手术治疗,对它们在乳管内视镜下的特点予以分析,总结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624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其中156例导管内发现新生物:单发性乳头状瘤136例;乳头状瘤病10例;导管内癌10例.其中28.2%的病灶位于总导管;45.6%位于导管的Ⅰ级分支,17.9%位于Ⅱ级分支,位于Ⅲ级分支和Ⅳ级分支病灶仅占6.9%和1.4%.病灶距乳头开口的平均距离为2.5 cm.16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130例为乳头状瘤,6例为导管炎,10例为乳头状瘤病,10例为导管内癌.乳管镜诊断符合率:乳头状瘤91.9%,乳头状瘤病100%,导管内癌100%.结论:乳管内视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新生物有效的诊断手段.
作者:李戎;伍建春;刘跃华;王先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高压氧治疗中应用音乐治疗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以及对抑郁粗分的影响.方法:将15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给以镇静降压作用的试验乐曲A组及给以一般流行音乐B组共3组,分别于高压氧治疗加压前、后,吸氧50 min后及减压结束后测取各组血压、心率、呼吸等数据,并于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处理.结果:加压前、后对照组与A组间血压、心率均值变化及A、B组间心率均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B组间以及A组与B组间的其它均值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中给以镇静降压作用的音乐,对患者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纪明毅;冯梅秀;张雪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科行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1例,采用小切口剥离并切除伸肌总腱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4周通过VAS和Mayo肘关节评分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肘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男性4例,女性7例.患者平均年龄36.4岁,术后4周进行随访,术前VAS评分为(73.2±4.1)分,术后4周随访时VAS评分为(19.6±5.8)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2.4±3.3)分,术后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9.6±4.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肘关节均恢复正常活动范围.结论:外科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可以有效改善肘关节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手术效果好.
作者:张新涛;张文涛;黄伟;辛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耳压及推按运经仪预防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将78例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9例,分别予不同治疗,2年后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胆囊壁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功能则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有1例结石复发.结论:耳压及推按运经仪能减轻及消除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作者:游勇;李健;郭绍举;张宇光;莫映霞;冯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右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8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经成功的消融术治疗证实.结果:心电图与消融治疗诊断局灶性房速起源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1导联房性P波负向或正负双向预测右房房速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Ⅰ导联和aVL导联P波负向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8%和95%,但敏感性分别仅有33%和62%;而V1导联P波正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5%.结论:通过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分析,可初步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雪芬;魏云;陈朱;杨福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脑梗死后神经纤维的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方法:选取10例单侧内囊为唯一梗死病灶的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6周、12周进行DTI检测,得到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大脑脚、脑桥等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并测量其值.结果:在梗死灶同侧近端纤维束行程上和远端锥体束经路上都可出现清晰可见的信号减弱区,从发病的第1周至12周FA值明显降低.结论:皮质下脑梗死除了原发部位的损伤,还可以出现其近端、远端纤维的继发性变性改变.
作者:彭福宁;马经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髋部骨折病人的发病因素,了解髋部骨折的发病趋势,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榆林市府谷县中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所有住院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问骨折病历进行核实、整理,从中筛选出77例进行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对77例髋部骨折病人髋部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50岁以上的患者髋部骨折时均有相应部位BMD下降明显(P<0.01).而且以女性为主.说明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很大关系,髋部BMD的测量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早期预测具有价值.50岁以后,因轻微外力造成的骨折占67%,而50岁以前,轻微外力造成的骨折仅为8%左右.结论:髋部骨折主要发生在50岁以后的老年人,其骨生理老化加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因素.
作者:董金海;阮彩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距小腿软组织缺损.方法:对56例距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逆行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慢性溃疡及疤痕增生1例、其余均为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结果:56例皮瓣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1例皮瓣边缘表层皮肤坏死,经过高压氧、扩血管治疗后愈合.经1年随访25例患者皮瓣弹性、外观及功能正常.失访6例.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治疗距小腿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皮瓣成活率高.
作者:李伟;郝敏;刘安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网球肘的发病机理,总结针刀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了2008年3月-2008年9月门诊网球肘病例共50例,均运用针刀治疗,进行总结.结果:单纯的肱骨外上髁炎只占4%,合并颈源性压迫的肘痛占72%.针刀治疗网球肘有效率100%,治愈率88%.结论:网球肘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取得临床确切疗效的前提是有明确的诊断和耐心的体检,不能被传统的诊断误导.
作者:于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的早期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459例颈椎手术患者,统计术后2周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459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4例,发生率为9.6%.颈椎前路手术258例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食管损伤2例,脊髓损伤5例,脑脊液漏3例,植骨块移位1例,感染7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内固定松动移位3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后路手术201例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神经根损伤4例,螺钉松动5例,伤口血肿感染4例,脑脊液漏3例,侧块螺钉损伤小关节面3例.结论:颈椎前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要降低术后并发症既要熟悉解剖结构,又要提高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意识.
作者:曾腾辉;李振宇;阎洪印;田长庆;余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化瘀止痛利湿中药内服、灌肠和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细胞因子IL-2、IL-1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1.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升高患者的IL-2,IL-10,但观察组的上述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止痛利湿中药内服、灌肠配合抗菌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综合作用优于单纯使用抗菌素,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抗炎和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初虹;叶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了解长效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和优缺点.方法:随机将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经其它途径中毒的定为试验Ⅱ组.对照组应用氯磷定和阿托品常规治疗,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用氯磷定和长效托宁救治.结果:对照住16例,死亡1例,试验Ⅰ组3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长效托宁无明显关系;试验Ⅱ组17例,无死亡.在同等情况下长效托宁用药次数,用药总量均明显小于阿托品(P<0.05),副作用小.结论:长效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优于阿托品.
作者:薛春燕;薛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不同病期的瘦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据此阐述其在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哮喘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瘦素.结果: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3.534±0.8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264±0.12)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发作期(3.624±0.71)μg/L明显高于缓解期(3.04±0.11)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瘦素水平失衡,提示其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瘦素水平可为哮喘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肖超跃;侯金华;陈娟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方法:10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中药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1例,通过观察血管再通指征及再通4周内再闭塞指征.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63%和56.00%(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3.92%和10.00%,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6%和10.00%(P<0.01和P<0.001),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16.00%,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1.76%和22.00%(P<0.001和P<0.01),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92%和8.00%(P<0.01).结论:中药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优于西药抗凝并尿激酶溶栓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西药抗凝并尿激酶溶栓组.
作者:陈升王;吴世才;谢堪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内源性的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和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发现,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病机制的研究带入了新的阶段.以往的研究提示,NO和CO在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塑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高静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辨证方药中佐用温阳法激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机理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肝郁脾虚灾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化湿清热辨证方药中佐用温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组治疗,观察辨证方药中佐用温阳法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辨证方药中佐用温阳法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IL-2水平及CD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AL,T,AST,TB,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水平及CD4+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辨证方药中佐用温阳法治疗慢乙肝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激活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诗军;陈泽雄;李琼;董霄;郝尧坤;程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术前胃癌患者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IM+、CD8+T细胞、CD4+/CD8+比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研究组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侵及浆膜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未侵及浆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临床分期TNM Ⅲ、Ⅳ期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NM 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间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不同组间外周血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关弘;温文;黄忠华;许美权;昝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病理形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 mg/kg),16 h后在气管内滴注LPS(3 mg/kg)建立ARDS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ARDS组(A组)、亚低温组(M组).ARDS后3 h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计算肺湿重/干重(W/D)比值,检测肺组织中NF-κB活性及TNF-α含量.结果:A组氧合指数(PaO2/FiO2)在ARDS时及ARDS后1、2、3 h与C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3组动物病理形态有明显的不同.A组、M组肺w/D均明显高于C组(P<0.01),M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1).A组肺组织MF-κB活性及TNF-α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M组肺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亚低温可改善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减轻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作者:万丽春;陈伟峰;何卫平;王滨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