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0893
  • 国内刊号:44-1419/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6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患者依从性及健康需求调查

    目的:调查内分泌治疗期乳腺癌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方法:对正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3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病人对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不够,绝大多数病人对内分泌治疗知识了解不足且迫切需要获取更多相关知识.结论:内分泌治疗期乳腺癌病人治疗依从性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该部分病人的健康教育.

    作者:余晓佳;刘琳;宋淑芬;秦旗;徐莉;崔媛;王先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分级护理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医生对患者下达护理级别医嘱和护理人员运用ADL量表的护理分级实施级别护理情况,对目前分级护理制定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方法:以4个病区800例Ⅰ~Ⅲ级护理级别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医生、护士确定的分级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对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制定存在差异.结论:医护双方对分级护理的制定均存在局限性,建议采用医护合作模式确定护理级别,确保医疗安全及护理质量.

    作者:朱晨茜;许芸;齐莉;谢小华;朱雁;夏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6至2011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门诊妊娠早期孕妇和正常非妊娠妇女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进行分娩后3个月随访.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其他两组相比,P-R间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3个月后P-R间期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短P-R间期为生理性改变,分娩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申霞;刘芳;姚琼;孙玺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科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的父母100例(脑瘫组)及同期在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未患有脑瘫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儿童的父母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匹配条件为与匹配的病例同性别、患儿年龄相差不超过6个月的父母,患儿采用1:2匹配设计,若符合条件对照多于2个,随机抽取2个合格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脑瘫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在年龄、学历、就业、患儿胎次、是否早产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瘫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57.62分,标准化得分指标为48.O0%;对照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63.81分,标准化得分指标为53.20%.2组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营养行为、压力处置行为、社会支持行为及自我实现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有7个变项能有效地预测脑瘫患儿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其中自觉自我效能为强的预测因子.结论:脑瘫组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父母,表明其健康生活促进方式差于对照组父母,脑瘫患儿父母的身心健康应该引起医学界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作者:郭俊梅;陈启梅;韩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天麻钩藤饮配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治疗,2个月统计疗效.结果:血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P<0.05);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肯定.

    作者:刘映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颧部褐青色痣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疗效.方法:将96例颧部褐青色痣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口服中药自拟化斑汤,B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C组同时口服A组和B组药物.均以28 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治疗前后皮损颜色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组和西药组.

    作者:宋飞妮;余土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检测艾滋病病毒I/Ⅱ型(HIV-1/2)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血液HIV-1/2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使用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采集并检测已知HIV感染者37例及我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391例口腔外牙龈黏膜渗出液(OMT)标本,同时使用ELISA检测上述人群的血清标本HIV-1/2抗体.结果:37例已知感染者口腔外牙龈黏膜渗出液及血液标本检测均为阳性;391例就诊患者中血液样本呈阳性2例,口腔外牙龈黏膜渗出液呈阳性1例.结果不同的病例1例,后经WestemBlot试验确认为阴性.该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与ELISA检测的一致性为99.77%.结论: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检测HIV-1/2抗体结果与现行的血液ELISA检测相近.其特有的无创安全、简捷易用的特点适用于不愿或不宜采血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和自行检测等,也适用于医疗机构,可有效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

    作者:吴安陆;赵甲;朱思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肽的影响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肽(FC-P)的动态演变及其与强化治疗时间、降糖速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葡萄糖毒性演变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7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12周,监测强化控制前、强化控制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的空腹血糖(FBG)和FC-P,患者入组后次日及第12周随访结束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I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以FBG≤7.0mmol/L,餐后2h血糖(PBG)≤10mmol/L为治疗达标.结果: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FBG逐渐接近达标后,FC-P仍处于动态演变过程.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葡萄糖毒性.葡萄糖毒性改善的过程与强化降糖治疗的时间、降糖速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柴杰;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分析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寻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策略.方法: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LICP-CR对73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在围手术期全部患者术前生存质量状况好于术后(P<0.05);有结肠造口与无结肠造口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比较在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肠造口严重影响了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作者:朱志兵;文剑锋;何丽娟;郑凯;徐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中药治疗.结果:随访8~30个月,无感染,无假肢体脱位、松动、沉降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思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包装材质对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考察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聚丙烯可立袋、非PVC复合膜软袋等4种不同材质包装常用大输液中的稳定性及吸附性能.方法: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于0,0.5,1,2,3,4,6 h时取样,检测其外观、pH值,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含量.结果:6 h内,黄芩苷在4种材质两种输液中的含量下降均不超过5%.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4种材质包装的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良好.

    作者:钱文璟;余定平;杨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深圳某医院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2008-2010年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科室分离出的25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包括其标本来源、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本组256株菌株中,痰液标本为213株,所占比例大为83.20%,感染科室以ICU及呼吸内科为主,分别为81株(31.64%)、76株(29.69%),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其次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含酶抑制剂,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敏感性较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其耐药性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采取二联甚至三联等联合用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秦超;徐芳;张广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端粒酶与肿瘤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这些病因影响到相应器官,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西医研究认为,肿瘤是一种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发病机制的疾病,其中端粒与端粒酶和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推动了科学家们对细胞衰老和肿瘤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今肿瘤防治中的热点.端粒与端粒酶的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笔者就端粒及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指导肿瘤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颜芹;齐元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不同证型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周期及其EGFR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病症结合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周期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方法:慢性胃炎患者辨证分为脾气虚组、脾胃湿热组、胃阴虚组、胃络瘀阻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苔脱落细胞的周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阻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S期细胞高于脾气虚证及胃阴虚证患者,EGFR显著上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虚实证患者舌苔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EGFR表达上调可能为其形成机制之一.

    作者:张永锋;徐德芝;杨敏;陈嫚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癌性疼痛患者海马容积的MRI分析

    目的:探讨癌性疼痛患者海马容积改变特点.方法:研究18例癌性疼痛患者及13例健康志愿者,分为癌性疼痛组及对照组,运用MRI容积分析软件测量癌性疼痛患者及对照组颅脑双侧侧海马容积.结果:癌性疼痛患者及对照组均显示两侧海马容积不对称.癌性疼痛组两侧海马容积比对照组有明显缩小,但海马容积缩小程度与病程缺乏相关性.结论:以海马为主的边缘系统参与了癌性疼痛的中枢病理变化.

    作者:夏军;伍晓六;杜恒峰;雷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唾液蛋白指纹图谱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肝郁气滞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唾液蛋白质,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区分乳腺癌肝郁气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的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SELDI-TOF-MS技术测定47例唾液标本(其中乳腺癌肝郁气滞证26例,肝肾阴虚证21例)的蛋白质质谱,建立乳腺癌中医证候诊断模型.结果:样本共检测到243个蛋白质峰,其中33个蛋白质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M/Z为8087.575和3378.142 Da2个蛋白质组成的诊断模型,可将乳腺癌肝郁气滞证和肝肾阴虚证正确区分,26例乳腺癌肝郁气滞证有25例被准确诊断,21例肝肾阴虚证患者被准确排除,灵敏度96.15%(25/26);特异度为80.95%(17/21).结论:SELDI-TOF-MS技术建立乳腺癌中医证候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为中医证候的辨别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曹美群;李映红;吴正治;孙珂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的代谢变化,评价1H-MRS 用于PD的病理生理研究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1H-MRS检测15例PD与1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双侧纹状体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含量,比较NAA/Cr、Cho/Cr、NAA/Cho比值.结果:PD组NAA/Cr、Cho/Cr、NAA/Cho分别为(1.2±0.15)、(0.9+0.13)、(1.1±O.14),对照组分别为(1.84±0.12)、(0.9±0.15)、(1.4±0.13).PD组NAA/Cr、NAA/Cho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A/Cr、NAA/Cho值降低是评估PD患者神经元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1H-MRS对PD患者双侧纹状体进行检测,可以为PD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邱喜雄;刘品霓;刘立红;蔡晓东;杜立新;雷益;王佩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萸方对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萸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低剂量STZ建立伴胰岛素抵抗的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给予黄萸方治疗12周,动态观察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黄萸方可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肥大、改善尿多症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结论:黄萸方可改善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主要是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作者:李佑生;杨磊;王文健;刘毅;何燕铭;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液对致敏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目的:建立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其组胺释放的影响,探讨该模型用于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致敏性的可行性.方法: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收集致敏后大鼠血清,将其与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孵育12h,建立致敏RBL-2H3细胞模型,双黄连注射液与致敏RBL-2H3细胞共培养1.5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致敏大鼠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胺实验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引起致敏RBL-2H3细胞组胺释放,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促进致敏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提示RBL-2H3细胞模型具有评价中药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罗霞;周联;董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