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0893
  • 国内刊号:44-1419/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6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层次需要论在产后随访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据层次需要论在产后随访中进行护理干预对产后母婴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产后随访采用常规措施和一般性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层次需要论,在不同阶段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针对性的措施.结果:观察组对产后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产后家庭自我护理依从性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家属对产后随访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层次需要论,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母婴护理质量.

    作者:罗云玲;洪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治法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应用上的护理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治法.结果:治疗组上肢肿胀明显减轻,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李清勤;岳双冰;范中农;叶晓婉;张莉;杨赶梅;张子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和MRI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与MRI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肝纤维化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的一致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与病理学检查48例相符,敏感性80%;MR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与病理学检查56例相符,敏感性93%.MR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性与彩色多普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的正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可作为彩色多普勒对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的补充检查.

    作者:刘军泉;卢至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从48~72岁,平均年龄是58岁,将62例直肠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1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设为实验组,另外1组行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全3年,实验组患者生存3年以上为23例,对照组患者生存3年以上为14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3年存活率,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文义;容朝宽;伍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眼睑增殖性深部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眼睑皮肤增殖性深部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方法:将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眼睑皮肤增殖性深部真菌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设为实验组,每天在患部涂抹龙胆紫,滴碘化钾制剂,并且口服碘化钾5mL,每天3次,对于已经感染严重有脓液部位行脓肿切开排脓治疗.对照组23例仅每天涂抹龙胆紫,对有脓液部位切开排脓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约2周创口愈合,患处红肿消退,对照组患者平均1月左右创口愈合.结论:口服碘化钾制剂可促进眼睑皮肤增殖性深部真菌病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知柏地黄丸对泼尼松副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剂量使用泼尼松阶段联合使用知柏地黄丸以减轻激素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12例大剂量使用泼尼松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大剂量使用泼尼松同时联合使用知柏地黄丸,对照组则仅使用泼尼松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低于对照组的46.4%(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大剂量使用泼尼松阶段联合使用知柏地黄丸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余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凝、抗聚、调脂等);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200 m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负荷,ST段下移次数、下移持续时间、下移的面积),血脂(TC、TG、HDL-C、LDL-C),Hs-CRP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LDC-C、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ST段压低持续时间、ST段下移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能同时改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缺血负荷和血脂代谢.

    作者:罗亦雄;汤文辉;李蔚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并与健侧肩关节比较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住院时间11~18d,优良率100%.术后3个月评测健侧与患侧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锬关节脱位效果显著,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方法简单,恢复周期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林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止咳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方法:收录门诊顽固性咳嗽病例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止嗽散加味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3.9%,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临床有显著疗效,且优于西药治疗,临床应用广泛.

    作者:李国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薄氏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薄氏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腹针和普通体针干预1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及首次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0.0%,总有效率86.1%:试验组治愈率55.5%,总有效率88.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针治疗后VBI患者眩晕症状早期缓解更显著.结论:腹针对VBI患者眩晕症状的早期缓解有明显优势,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何智泉;严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二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二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二至地黄汤随证加减的治疗方案,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试验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Urbc、UA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二至地黄汤随证加减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静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三联”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牵引疗法三结合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进行辨证取穴针刺疗法,治疗组在行针刺疗法基础之上配合推拿手法和牵引治疗,结果:按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三联”外治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且对本病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魁玉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参苓白术散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将31例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参苓白术散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治疗组)16例,在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的同时,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参苓白术散组(对照组)15例,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并进行心理开导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颜景颖;宗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运用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安定.治疗前后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疗效判定标准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电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景洋;韦晓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妊娠并发症和产科结局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体外受精(试管内受精,in vitro feritili zation,IVF)的安全性及子代的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IVF妊娠并发症包括自然流产、多胎妊娠、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不良产科结局则主要见于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基因印记障碍疾病等.

    作者:刘艺;张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病人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及现代科学内涵,尝试建立相关生物标志物群,为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病进一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病人17例及体检健康志愿者21例,纳入对象皆为未服降压药的男性.抽取受试者空腹12h后静脉血,静置2h后经过高速离心后留取血清,保存在-80℃冰箱,待样品收齐后统一进行主成分分析,经图谱预处理并积分后对积分值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作得分图,以判别组间差异;同时行主成分因子负荷矩阵分析,作荷载图,以判断相关生物标记物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血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代谢产物主成分的解释率不高,预测度低,但主成分得分图表明两组样本在主要组成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荷载图则显示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其中能鉴定出的化合物有:草酸、丁酸、缬氨酸、尿素、磷酸盐、苏氨酸、天冬氨酸、肌酸酐、鸟氨酸、硬脂酸、十六烷酸、单软脂酸甘油酯、γ-生育酚、胆固醇.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区分正常组与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组.

    作者:朱嘉;董海琪;方祝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降脂通脉合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降脂通脉合剂对减少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功效.方法:将随机选取的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分为4组,治疗组Ⅰ给予中药降脂通脉合剂治疗6个月,治疗组Ⅱ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服用6个月,治疗组Ⅲ中药降脂通脉合剂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1次,服用6个月,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 00 mg,每日1次,服用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减少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抽血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明显,降低血脂,尤其在溶解颈动脉硬化斑块方面效果明显,且改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组Ⅰ治疗效果良好,可降低血脂,改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且无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组Ⅱ可明显降低血脂,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不明显,与治疗组Ⅰ及治疗组Ⅲ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中药降脂通脉合剂能显著降低血脂,减少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改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提示中药降脂通脉合剂能降低血脂,减少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

    作者:镁日斯;糜小英;钟洁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葡萄柚黄酮抗MDS细胞株Skm-1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葡萄柚黄酮(PTFC)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Skm-l的毒性,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法(MTT法)观察PTFC对MDS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TFC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周期的干预作用,用Westem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PTFC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km-1细胞,24 h、48h的IC 50分别为1.54 mg/mL,1.36 m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显示,细胞早期凋亡率随着药物作用无明显增加,PTFC可阻滞细胞于G0/G1期.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PTFC未能激活Caspase-3、PARP,能引起CDK4、CDK6、CyclinD1、PI3K、Akt、P-Akt、P65下调.结论:PTFC对MDS细胞株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PI3K/Akt/NF-kB信号通路使得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具有潜在的药物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静;戴铁颖;武利强;蒋剑平;林圣云;陈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与煎煮剂的药效学比较

    目的:采用胃热型胃溃疡动物模型探讨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和煎煮剂的药效学差别.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组、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剂组、三联疗法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它4组制作胃热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它治疗组予相P受试药物,连续给药7d.7d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α)、白介素-8(IL-8)水平,测量溃疡指数,测定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组、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剂组、三联疗法组血清TNF-α、IL-8水平均有下降,溃疡指数均降低,胃组织中EGF、TGF-α水平均有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剂组比较,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组、三联疗法组血清TNF-α、IL-8水平下降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剂组溃疡指数、胃组织中EGF、TGF-α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组、三联疗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组与三联疗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及三联疗法对胃热型胃溃疡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炎和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剂与浸渍剂具有相似的抗炎效果,但其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较浸渍剂及三联疗法差;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与西药三联疗法有相似的药效学表现.

    作者:李蔚梅;陈文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柴胡疏肝散对肝郁型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及海马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对Aβ1-40诱导的肝郁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病理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递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阐明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AD的治疗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对照组、AD模型对照组、西药安理申对照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每组15只.束缚法连续3周,建立实验性大鼠肝郁模型;肝郁模型大鼠的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肝郁型AD病证结合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观测实验各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HPLC-ECD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NE、DA和5-HT含量. 结果:糖水偏好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提高(P<0.01),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较安理申组提高更明显(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安理申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的含量监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β1-40结合束缚法可成功建立病症结合的肝郁证AD动物模型;柴胡疏肝散能增加动物对糖水的偏好度,可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与记忆和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明显提高大鼠海马内的神经递质NE、DA和5-HT水平有关.

    作者:禤璇;戎志斌;刘纯;李映红;段丽红;李路军;吴正治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