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6例与同期初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61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在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病种分布等方面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两者有共同的发病病理基础.2组辨证分型上,属肝火犯胃、胃热壅盛证型者,以初次出血的病例居多;脾虚不摄型多见于反复出血、脾气日损、迁延不愈、统摄失权者.故在临床上要注意调补脾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平时加强补益脾胃、温中散寒以固本复原.
作者:陈志雄;杨洪涌;陈志练;薛恺睿;邓卫红 刊期: 1999年第09期
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共测定45只小鼠心肌组织和脑组织的3H-脱氧葡萄糖含量,研究益气活血中药黄芪和川芎对心、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芪和川芎均能明显升高小鼠心肌组织和脑组织中3H-脱氧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②黄芪组与川芎组组间比较,心肌组织中的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脑组织中的葡萄糖含量黄芪组明显高于川芎组(P<0.05).提示:黄芪和川芎均能增加心、脑组织中的供能物质,对心、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黄芪对脑组织的保护优于对心肌组织的作用.
作者:陈朝凤;谭宝璇;陈洁文;李小英;陈芝喜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探讨利肾口服液治疗系膜细胞增殖型肾炎的机理.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技术,3H-TdR掺入测定法.结果:利肾口服液高、中剂量组3H-TdR掺入值极显著低于空白组和IL-1、IL-6、TNF组(P<0.01);IL-1、IL-6、TNF组3H-TdR掺入值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提示:直接抑制系膜细胞和拮抗IL-1、IL-6、TNF刺激系膜细胞异常增殖是利肾口服液治疗以系膜细胞增殖为主要病理的肾小球肾炎的机理之一.
作者:钟柏松;石锦萍;常克;吴巍;荣晓凤;吴康衡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我们使用TRM前列腺治疗仪结合前列安栓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33.4岁;病程为半年~6年;其中23例曾在外院多次治疗无效而转诊我院.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10个/HP,或成堆聚集,卵磷脂小体减少(50%).②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③有尿频、排尿不尽、尿道灼热、下腹、会阴及腰骶痛,早泄、阳萎、遗精、不育等临床症状.④前列腺指诊:肿胀、压痛、缩小或结节.⑤精液常规:精液异常,尤其精子活力下降.
作者:郭志伟 刊期: 1999年第09期
1991~1996年,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0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王蓓 刊期: 1999年第09期
笔者自1993年6月~1998年5月间,采用福州民间食疗便方公鸡蒜茎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永忠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根据恶性肿瘤放疗后肺组织损伤的各时期不同病理改变,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孙华;唐春荣 刊期: 1999年第09期
笔者运用经方五苓散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86例,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小18岁,大68岁;病程短10小时,长12年;首次发病38例,反复发作2次以上者48例.发病季节以春季多见.全部病例均经五官科确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本组病例大多数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而转中医治疗.
作者:叶可夫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我们从1997年2月~1998年7月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甲硝唑所致胃肠道副反应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迪;凌水权;李菊红 刊期: 1999年第09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笔者在1987年1月~1996年5月期间,用自拟参归明目汤治疗本病10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9期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表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且以经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笔者以辨证分型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兹举例如下.
作者:杜江成 刊期: 1999年第09期
笔者自1993年~1998年6月,运用皮牵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轻型胫骨平台骨折1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跃明;梁亮科;陈志维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我们用Bastiani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6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13~67岁,平均36.3岁;胫骨上段7例,胫骨中段18例,胫骨中下段38例,其中粉碎性骨折33例;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受伤就诊时间为3小时~60天,平均3.5天,手术时间平均为伤后的3.4天.
作者:司徒坚;董彦 刊期: 1999年第09期
三仁汤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蔻、厚朴、滑石、通草、半夏组成.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病,亦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陈蓉 刊期: 1999年第09期
实脾饮由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草、厚朴、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组成.笔者用治脾肾阳虚型腹水效佳,举例如下.
作者:陈永祥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扁平疣是由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颜面及手背部,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笔者用鲜败酱草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臣;李彩凤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肛裂是一种慢性肛门直肠疾病,较为顽固且多发.近年来笔者应用白及膏为主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琳瑛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自1995年来,笔者以解毒活血法合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再认识慢性咽炎属中医学慢喉痹的范畴,其病因十分复杂,风热燥邪,七情郁火及嗜烟酒、肥甘厚味等均可酿生痰热致本病发生.
作者:郑玉琼;程南芳;贾波 刊期: 1999年第09期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患,以血尿酸增高、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痛风结石逐渐形成为临床的主要特征.该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多见于40岁左右中年男性.
作者:江安达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杨继荪教授系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现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曾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医院院长,现为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中医学院终身教授.1990年获国务院首批颁发的有特殊贡献科技人员津贴奖.杨老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医理并茂.擅治内科疾病,尤其在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病变等方面,多有独到的诊治方法和确切的疗效,本文谨择其对脂肪肝的辨治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潘智敏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梁庆临主任医师,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肇庆华佗医院名誉院长,业医50载,学验俱丰.擅长以针挑等特种针法治疗疑难杂病.现将梁老运用挑筋割脂埋线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黄柳和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蔡某,男,53岁,1996年1月初诊.患者近3个月来,上腹部闷胀,肝区不适,偶有压迫感,纳差,二便正常.曾按胃病治疗效不佳.
作者:郑育辉 刊期: 1999年第09期
1 下病上取愈癃闭郑某,男,70岁,1997年6月8日初诊.小便不通1天.初则小便点滴不畅,茎中疼痛,渐致欲解不出,点滴皆无,窘迫不堪.伴胸脘满闷,倦怠少气,汗多,口干不欲多饮,舌红、苔薄黄而滑,脉弦细.
作者:舒鸿飞;俞小平 刊期: 1999年第09期
1 左下肢栓塞性深静脉炎林某,男,70岁,1996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于2月前突发左下肢肿痛,局部压迫明显,无外伤史.检查:左小腿后侧10cm区域皮肤暗红,肿胀压痛.先后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
作者:刘小玲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蓝某,女,29岁,1996年12月27日初诊. 主诉:下腹疼痛,伴尿频尿急1年多,屡治未效.诊见:下腹压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B超提示:膀胱结石,约3.0cm×1.5cm.中医诊断:淋证(石淋),证属热蕴结下焦.治以清热祛湿,利水通淋排石.处方:金钱草35g,冬葵子、鸡内金、大黄、川牛膝、黄柏、穿破石各 25g,木香(后下)、乌药、黄芪各15g,琥珀、杜仲各10g.7剂,每天煎服1剂.守上治法方药治至翌年1月29日,排出1粒结石,约3.0cm×1.5cm,排石时下腹剧痛了约20小时,排石后症全消.
作者:周国章 刊期: 1999年第09期
1 活血祛瘀药川芎: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邹氏等[1]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川芎嗪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提示适于治疗肺心病.魏氏等[2]通过动物实验提出川芎嗪对动脉平滑肌具有典型的钙离子拮抗剂样作用.
作者:景华;刘华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杜雨茂(1934年-),男,陕西城固人,教授、主任医师.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陕西分会副会长及肾病研究组组长,中国西北地区仲景学说研究会理事长,美国亚拉巴马东方医学院名誉院长,日本汉方交流会顾问等.
作者:李志安;田雁华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近年来我科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患者中,男32例,女44例;年龄大65岁,小23岁;病程短6个月,长20年.所有病例均长期腹泻,大部分患者排出粪便含有粘液和脓血,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感;乙状结肠镜检查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质地变脆触之易出血,或粘膜粗糙不平、溃疡多数呈多发,大小不等,形态不同,深浅不一.
作者:肖冠峰;周桂荣 刊期: 1999年第09期
顽固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较常见的症状,近几年来我们使用耳针疗法为主治疗该症,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伦新;荣莉 刊期: 1999年第09期
我们自1993年10月~1998年6月应用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5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元松;苏秀海;王晓蕴;李文东;马金荣;王朔;于笑霞 刊期: 1999年第09期
1992~1997年,笔者用三维椎体平衡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念希;黄荣 刊期: 1999年第09期
随着现代临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因其致残率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常见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状态,近几年已经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临床中根据其证候表现以调肝为主,常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余尚贞 刊期: 1999年第09期
颈椎病是因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退行性变,造成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被刺激受压,引起头痛、头晕、颈部及上肢疼痛、发麻、胸痛、甚至下肢痉挛性瘫痪等的病变.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骨科常见病.笔者自1995~1997年用自拟颈脉通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宏兴;于泽来 刊期: 1999年第09期
笔者于1990~1996年期间,采用自拟黄贯虎金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晋中恒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肛周尖锐湿疣多通过激光治疗,或者手术切除.但近年发现复发率相当高,为探索本病的有效治法,减少复发,笔者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4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曾华 刊期: 1999年第09期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反映了其关于痰证的辨证论治经验.现略述于下.
作者:王荣锦 刊期: 1999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10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共101例,均为本院1992~1998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77例;年龄16~75岁;因不节饮食史或情绪波动、劳累过度而发84例.
作者:钟培金 刊期: 199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