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味配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6例.治疗组根据辨证分为2型,以桂枝茯苓汤(由桂枝、茯苓、赤芍、桃仁、牡丹皮组成)加味配合HGP-1000型盆腔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单用HGP-1000多功能盆腔治疗仪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治愈率治疗组为59.21%,对照组为26.3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3疗程治疗,治愈率治疗组为90.79%,对照组为77.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49%,对照组为28.8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味配合HGP-1000多功能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起效快,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柯冬云;赵晓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对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患者,辨证分为血瘀下焦、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和肺热气闭5型,以益肾逐瘀汤为基础方(由黄芪、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怀牛膝、泽泻、地鳖虫、肉桂、附子组成)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对不同证型治疗前后性激素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痊愈18例,显效34例,有效3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结果显示,治疗后睾酮(T)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E2)降低(P<0.05);E2/T显著降低(P<0.01);催乳素(PRL)/T降低(P<0.05).其中以血瘀下焦证和肾阳不足证治疗后T值明显升高、E2显著下降(P<0.01).结论: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通过改善老年人整体机能,恢复性激素平衡,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又以血瘀下焦和肾阳不足患者更为明显.
作者:张亚大;卢子杰;张平;徐彦;黄树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林氏验方赤雄通阳汤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的疗效.方法:根据辨证将1 32例患者分为湿热蕴结型、瘀血阻滞型、阴虚火旺型、肾阳虚衰型,分别采用赤雄通阳汤加味治疗.结果:显效108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显效率81.82%,总有效率93.18%.各型显效率分别为湿热蕴结型85.71%、瘀血阻滞型86.49%、阴虚火旺型80.65%、肾阳虚衰型72.41%,各型疗效基本一致(P>0.05).结论:赤雄通阳汤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各型均收到较满意效果,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
作者:林友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健脾降逆消痞方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消化道毒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TACE)后有明显消化道毒副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以健脾降逆消痞方(由赭石、党参、白术、茯苓、旋覆花、法半夏、厚朴、炒麦芽、干姜、黄连、枳实、甘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静滴胃复安、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健脾降逆消痞方能明显减轻消化道毒副反应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降逆消痞方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消化道毒副反应安全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贺松其;文彬;郑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银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178例风热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9例.治疗组以银射含片含服治疗;对照组以西瓜霜润喉片含服治疗.观察2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76例(85.39%),对照组治愈54例(60.67%).2组治愈率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西瓜霜润喉片.
作者:唐兴荣;张玉娥;陈翠华;嵇远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和康莱特对原发性肝癌行经皮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去甲斑蝥素和康莱特并用与否的59例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析因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使用去甲斑蝥素与不使用1周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数值不同,不使用胆红素较高,而白蛋白则较低.康莱特则对TACE后胆红素和白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使用去甲斑蝥素可改善TACE术后患者肝功能情况,而康莱特则无此效果.这也提示在使用中药相关的药品时,应当结合中医的辨证原则而应用.
作者:王景泉;崔世昌;王海燕;朱仁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地麦消渴胶囊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痛觉的影响.方法:取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地麦消渴胶囊高剂量组、地麦消渴胶囊低剂量组、降糖灵组,另取15只正常小鼠作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连续给药28天后,观察对血糖、体重及痛觉的影响.结果:地麦消渴胶囊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或P<0.01),并能增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体重(P<0.01)及增加由冰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P<0.01).结论:地麦消渴胶囊具有降血糖及改善糖尿病小鼠痛觉迟缓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小鼠体内多元醇代谢、非酶糖基化代谢紊乱得到纠正有关.
作者:关向东;唐春萍;江涛;何启明;梁桂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沙棘汁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制作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采集其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培养.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沙棘汁组、四物汤组,比较观察各组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红系祖细胞(CFU-E、B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的形成水平.结果:除正常组外,各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CFU-E、BFU-E、CFU-GM集落形成均有显著下降;而沙棘汁组则可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但与正常组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沙棘汁可以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CFU-E、BFU-E、CFU-GM集落的形成.
作者:葛志红;梁毅;伍耀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并配合超短波理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面瘫可显著提高疗效,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常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松解配合中药治疗,即在肌间沟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肩周炎方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松解术和功能锻炼,不给予中药辨证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治愈率92.31%),有效4例;治愈短时间10天,长25天,平均(17.96±3.99)天.对照组治愈35例(治愈率67.31%),有效16例,无效1例;治愈短时间18天,长48天,平均(33.48±7.45)天.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松解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能提高疗效,且操作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作者:仇连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舌针治疗,对照组以单纯体针治疗,均12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6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清;李滋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112例IBS患者随机分成3组,耳压组(耳穴贴压治疗)、匹维溴胺组(匹维溴胺治疗)和联合治疗组(耳穴贴压加匹维溴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耳压组2周、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6%和72.97%,匹维溴胺组2周、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77.78%,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2周、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94.87%,高于耳压组与匹维溴胺组(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和匹维溴胺均为治疗IBS的有效方法,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作者:欧阳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早期穴位刺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点按、推拿、针刺等穴位刺激,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至2岁时随访,治疗组精神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异常率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穴位刺激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及预防后遗症的发生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取足三里、气海、太溪为主穴,子宫、三阴交、太冲、曲骨、关元、阴陵泉为辅穴,施以针刺补泻治疗,配合王不留行籽贴耳穴治疗,10次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结果:16例中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针刺补泻方法配合耳压辅疗对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海日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西比灵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作者:葛同军;辛成广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引起顽固性呕吐的疗效.方法:将40例顽固性呕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以自拟止呕汤配合恩丹西酮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以恩丹西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止呕汤配合恩丹西酮治疗化疗引起的顽固性呕吐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腹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①大柴胡汤加减方口服或经胃管注入;②双柏散外敷腹部疼痛部位;③针刺足三里、合谷和中脘;④通腑泻热合剂灌肠)、非手术保守治疗后中转手术、急诊手术及术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非手术保守治疗15例(15.5%),非手术治疗后中转手术22例(22.7%),急诊手术60例(61.9%).治愈93例(95.9%),死亡4例(4.1%).结论:老年急腹症的治疗应遵循先保守治疗争取择期手术,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贻误病情.积极简单的手术治疗可以起到消除病因、挽救生命的作用,而围手术期、康复期完善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病情的好转.
作者:程宇星;姚睿智;林景洪;陈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内、儿、妇科.对经方运用颇有心得,辨证准确,处方恰当,疗效显著.笔者随师学习,收获良多,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升降散出自<伤寒温疫条辨>,是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四药相合,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有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
作者:林少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河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秀华从医40年,精于辨证,善治内科杂病,今举其治疗发热验案2则,以飨读者.
作者:李成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归脾汤出自<妇人良方>,由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龙眼肉、炒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脾两虚证.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新生儿脓疱疮是常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自2000年始,笔者自拟排脓洗液泡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疮,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连芝;吴艳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在民间验方基础上,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配伍,自拟当归四妙散治疗手足干裂近百例,疗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运用自拟解郁汤治疗梅核气,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鹅口疮又称雪口疳或雪口疮、口糜,好发于新生儿,常因口中粘膜发炎、生腐屑、疼痛、不能吮乳而影响幼儿健康生长.笔者采用鹅口膏治疗鹅口疮,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梦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在中医早的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精辟地阐述了衰老的原因及产生衰老的机理,认为衰老是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过程.
作者:刘焕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笔者就中医诊治调护方面的问题,略谈己见.
作者:池建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介绍邹志为主任医师治疗男科病经验.不射精症用调补肾之阴阳,佐以宣通精窍的通补法;前列腺增生所致急性尿潴留善用滋肾通关丸;精液异常不育症用清解汤、柏菟汤行辨证治疗.
作者:周伟华;邹志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介绍程丑夫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的经验.临床辨证首重肝胆;审因论治;巧用引经药.临床常用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李庆;唐武;李新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介绍许鑫梅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治疗特点为清热利湿,分清主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行气利水,顾护阴液;健脾益气,治其根本;重视调理,情志为先.
作者:邝卫红;杨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法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以规范化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阳中药(由黄芪、桂枝、薤白、枳实、青皮、瓜蒌、葶苈子、旋覆花、桔梗、丹参等组成),2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严重度、X线检查均有明显改善.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除对照组大呼气峰流速(PEF)外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除pH值外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通阳法能明显改善高原地区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其疗效机理可能与改善肺通气功能有关.
作者:李军茹;吴蕾 刊期: 2003年第09期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标志是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脂、高粘血症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中医辨证多湿、多痰、多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分期分型论治.早期健脾益气、化湿清热;中期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晚期健脾补肾、化痰逐瘀通络.
作者:刘承琴;赵建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抗生素、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中药汤剂,伤口局部外用湿润烧伤膏等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并发酮症酸中毒疗效较好.
作者:黄倩倩;林启锐;余立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对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双向调节法、治风祛风法、扶正缓治法、活血化瘀法、豁痰泄浊法等为辨治疑难杂症的基本方法.
作者:吕崇山;冯桂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对中医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医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治疗特点作了小结与展望.
作者:易思;刘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曹世宏教授认为,先天不足、禀赋薄弱,后天失调、肺脾肾虚及痰凝血瘀是肺纤维化发两虚,迁延不愈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初始原因;阳气亏虚,痰凝血瘀于肺是IPF的后期表现.治疗上主张分期分型论治:肺泡炎性阶段以肺肾两虚、痰热蕴肺证为多见,当以中西医结合治之,优势互补;纤维化期则以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祛瘀通络并用.
作者:李素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以尿石通治疗,对照组予以石淋通片治疗.2组均以1月半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尿路结石的痊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1.3%,优于对照组的23.7%和61.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石通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肯定,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詹利霞;刘尊荣;李志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近年来笔者用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结石158例,并与消石素治疗142例作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荣港;韩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阿尔茨海默病68例,其中脾肾两虚、痰瘀阻窍型38例,采用益气聪明汤去黄柏加淫羊藿、益智仁治疗;肝肾阴虚、痰瘀阻窍型30例,采用益气聪明汤人参改太子参加女贞子、枸杞子治疗.结果:平均治疗3疗程,临床控制12例,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3%.结论:益气聪明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不仅疗效可靠,而且副作用小.
作者:王建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用补肾化瘀法治疗老年郁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郁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运用地黄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合血府逐瘀汤加香附组成),对照组应用谷维素片治疗.结果: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1.43%、92.24%,对照组为10.00%、4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SDS及HAMD量表评定,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老年郁病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应用.
作者:郭二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