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筛选抗大肠杆菌OⅢB4内毒素中药.方法:分别对134种清热中药的70%醇提取物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体外抗内毒素活性检测,对有抗内毒素作用的提取液分别作倍比稀释后重复实验,找出抗内毒素低有效浓度.结果:134种中药中75种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结论:清热中药中有相当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拮抗大肠杆菌OⅢB4内毒素作用.
作者:刘云海;王迎春;韩洪刚;黄明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用微核(MN)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精子畸形试验探讨芦笋汁对环磷酰胺(CP)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芦笋汁对小鼠骨髓细胞MN、SCE及精子畸形无明显影响,但一定剂量芦笋汁可使CP诱发的MN率降低、SCE减少、精子畸形率下降、均有剂量-效应关系和统计学意义.
作者:汤新慧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麻醉犬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简称EGb)后,脑血流量和后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0.001),脑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5~0.001),血压和心率则未见显著性改变.表明静脉注射EGb可以明显增加麻醉犬脑部及肢体的供血量.
作者:沈明勤;陆泽安;叶其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贯叶连翘叶挥发油成分.方法:用连续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仪提取(水蒸汽蒸馏,乙酸乙酯萃取),然后采用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32%.结论:化学成分多为倍半萜类物质,与国外报道贯叶连翘叶挥发油的成分相差很大.
作者:曾虹燕;周朴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长瓣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的干燥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野生资源十分丰富[1].具有抑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腺炎等疾病[2].总黄酮是其抑菌的有效部位之一.本文对长瓣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
作者:杨宜婷;叶绍明;李药兰;岑颖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FE-HPLC)测定内蒙古自治区巴盟、伊盟、乌盟、包头及锡盟等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快速、准确;上述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分别为0.17%、0.16%、0.15%、0.14%及0.12%,提示内蒙古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较低.
作者:李吉和;张慧灵;李小玲;梁彩云;梁卫萍;李莹;黄晓芬;李菁;葛发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方法对不同产地山栀子中的栀子甙进行了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并对临川产山栀子和瑞金产水栀子不同发育期果实中的栀子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产区的山栀子中栀子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的产品.水栀子、朝鲜栀子为栀子类药材中含栀子甙很高的品种,山栀子和水栀子所含栀子甙在果实发育期有两个高峰期.
作者:付小梅;褚小兰;范佳生;吕武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HPLC法测定莲芝消炎胶囊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以此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谢春英;苏薇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对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蛴螬)的水浸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蛴螬中含有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糖类、生物碱、有机酸盐、甾体化合物等成分.对蛴螬滴眼液氯基酸成分分析表明,其中谷氨酸、甘氨酸含量高,约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40.33%,推测谷氨酸、甘氨酸可能是其治疗白内障、角膜翳的有效成分之一.蛴螬的成分研究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
作者:阳长明;侯世祥;王新春;罗杰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L9(3-1)正交试验法,研究了β-环糊精(简称β-CD)包合白术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对包合物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两个指标的考察,优选出包合工艺为A2B3C1,即β-环糊精:挥发油为8:1,蒸馏水:β-CD为4:1,包合时间为2小时.
作者:王宇环;居明乔;王红;丰衍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应用SDS-PAGE技术对金钱白花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inctus)及其混伪品水赤链游蛇(Natrix annularis)的蛋白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SDS-PAGE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确定了二者蛋白质成分的分子量,为金钱白花蛇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振江;李其兰;陈科力;孟军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本文对商品中出现的11种鹿茸进行了主要显微组织比较鉴别,为鉴别不同种类鹿茸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陈代贤;郭月秋;任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本实验引用一对金钱白花蛇的特异性引物BuL-1和BuH-1,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以下简称PCR)对金钱白花蛇、大白花锦蛇、赤链游蛇和蕲蛇等五种蛇样品同时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钱白花蛇样品扩增产物可见一条230 bp的目的片段,而其它四种蛇样品扩增后未见扩增产物出现.本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微量.
作者:孙亦群;方洪;徐秋英;邓慧怡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蓝果小檗为小檗科植物蓝果小檗Berberis gagnepainii Schneid var.lanceifolia Ahrendt的地上部分.笔者在考察十大功劳用药情况时,发现有些地区将蓝果小檗误作细叶大十功劳入药.因为二者的性状极相似,而细叶十大功劳的显微鉴别又有过报道[1].所以笔者就蓝果小檗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瑞良;伍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本文综述了紫锥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作了评述.
作者:王康才;唐晓清;朱光明;陈宝儿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分子复合物,也称复盐或分子络合物,是指大分子有机酸和有机碱靠分子间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核移作用或交叠作用结合而生成的化合物.大量存在的以酸碱物质为有效成分配伍的复方中酸碱物质重组,可产生水不溶性离子对盐(分子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改变了单体分子的溶解度、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也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作者:邱蓉丽;李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以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13种为13个分类单位,根据植物形态列出40项性状,用单链法、全链法、中间距离法WPGMA和WPGMC、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等系统聚类方法进行数量分类;以比较系数作为判断标准评价各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并根据结合线分析对各树系图进行等级分界值确定,探索彼此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WPGMA法分类效果佳,不仅能区分天南星族犁头尖属、天南星属和半夏属,而且对天南星属各组的分类也取得理想结果.本研究结果与经典分类结果吻合,可为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定作参考.
作者:孙红祥;薛祥骥;叶益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云南省自然条件优越,南药资源丰富,搞好深度开发和利用,做好保护和管理,对南药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杨宇;毛志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选择蜂蜜用量、烘制时间、烘制温度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对烘法蜜制桔梗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了佳工艺,并将其样品的皂甙含量与传统炮制样品的皂甙含量进行了比较,从而肯定了烘法蜜制桔梗的可行性.
作者:王正益;曹继华;李风雷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了解各种栽培措施对三七根腐病发生的影响,为综合防治积累资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调查发现:1.种植制度对三七根腐病发生有很大影响,宜实行8年以上轮作;2.施肥不当可引起三七根腐病发生;3.荫棚透光率与三七根腐病发生成正相关;4.地膜覆盖和遮阳网栽培可减少三七根腐病发生.
作者:李忠义;罗文富;喻盛甫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比较天荞麦地上嫩茎扦插栽培与就地留种栽培的产量,结果表明嫩茎扦插栽培不影响当年天荞麦地下块根的产量,解决了天荞麦就地留种栽培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作者:谈华强;阮祥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牛膝根与茎叶甾酮含量,结果表明,11月15日根中甾酮含量高时,地上部分降到低.
作者:张华;张子忠;卫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本文考证了<岭南采药录>57种中草药名的原植物.
作者:冼建春;刘心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药生产产业化、规范化是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向世界的当务之急.南药生产实现产业化、规范化的意义:(1)它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2)它是全国药材生产规划布局的客观要求;(3)它是医药企业集约化发展与结构升级的深层次要求;(4)它是推动中药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措施;(5)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本文对南药生产如何实现产业化、规范化提出了构想.
作者:吴忠;苏薇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多年来,在中药检验中发现,藤类中药的药用部位比较混乱,而中药标准在某些问题上的欠缺更加剧了其复杂性,下面列出其中的一些品种及问题,与行家进行探讨.
作者:陈加雄;肖树雄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腹泻是小儿时期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寒温失调、饮食不节均可致腹泻,尤以婴儿发病率高,而且有一定的致死率,成为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如水或夹杂、完谷不化为主症,严重者伤阴或阴阳俱伤危及生命.从1991年笔者应用自制的肠灵液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取得良好效果,且用药方便,价格低廉,现报道如下.
作者:闵云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们在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过程中,将三苯氧胺(TAM)与乳增宁片联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乳腺增生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药物颇多,有一定疗效,只能对症治疗,治疗中各有利弊,例如三苯氧胺片被公认为有效药物,但副作用多,部分患者被迫改用其它药物.
作者:吴淞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