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国际刊号:1001-4454
  • 国内刊号:44-1286/R
  • 影响因子:0.91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7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中药学
中药材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株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集落形成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1、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肝癌细胞株Hele 7404、黑色素瘤细胞株B16和神经肿瘤细胞株NG108-15生长的抑制影响.结果: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对6种类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多种肿瘤作用.

    作者:钟振国;张雯艳;张凤芬;陈希慧;黄初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雷公藤片对小鼠睾丸组织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雷公藤片对小鼠睾丸组织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成熟雄性小鼠,分别于每天上午10:00左右灌胃给予雷公藤片105 mg/kg(含雷公藤甲素40 μg/kg),于给药4周后观察精子畸形率;HE染色,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睾丸组织iNOS、eNOS和凋亡相关基因Fas-L、Bcl-2和Bax的表达;原位杂交观察睾丸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给药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可见给药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明显减少,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也有所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睾丸组织iNOS表达无明显改变,eNOS的表达明显下调;凋亡相关基因Fas-L和Bax的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雷公藤可明显抑制睾丸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论:雷公藤长期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其毒性可能与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过度抑制,引起睾丸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导致睾丸组织凋亡有关,提示预防睾丸组织凋亡将有助于降低雷公藤的生殖毒性.

    作者:吴建元;肖玉玲;丁虹;杨祥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用大黄叶泻下、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药用大黄叶的泻下、止血作用.方法:①采用炭末法(正常小鼠)和自身粪便实热模型法,观察药用大黄叶片及叶柄水煎液对小鼠排便时间的缩短情况、排便数量的增加情况以及对粪便形状的影响.②分别采用毛细玻管法和小鼠断尾法观察药用大黄叶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①药用大黄叶柄、叶片的水煎液能明显缩短正常及自身粪便实热模型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增加其排便数量.②药用大黄叶柄、叶片醇提水沉液的止血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明显缩短出血时间的作用(P<0.001).结论:①药用大黄叶具有与药用大黄相似的泻下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实热型模型小鼠均有明显的致泻作用,其中以大黄叶柄的作用为明显.②药用大黄叶柄、叶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且叶柄低剂量的作用为明显,相当或略优于于阳性组与大黄组.

    作者:兰志琼;卢先明;蒋桂华;苏筱琳;邓晶晶;张晓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贯叶金丝桃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贯叶金丝桃提取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使用.方法:以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作用于2.2.15细胞12 d后,贯叶金丝桃水提、贯叶金丝桃醇提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85.74、59.95 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3 g/L、0.89 g/L;3.79 g/L;1.91 g/L.治疗指数分别为38.45、96.34;15.82、31.39.结论: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会泉;杨子峰;刘妮;朱宇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茵陈蒿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茵陈蒿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茵陈蒿对肝功能及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茵陈蒿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并使之接近正常.结论:茵陈蒿能明显减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作者:唐国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海绵提取物S1~S3抑制肝癌细胞和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体外培养法研究海绵提取物S1~S3对肝癌7402细胞、肺腺癌GLC-82细胞和胃癌MCG-80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进行研究.结果:海绵提取物S1、S2和S3分别处理肿瘤细胞48 h后,S3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肺腺癌GLC-82和肝癌7402细胞增殖,测得IC50分别为2.714 μg/ml和2.598 μg/ml,而对胃癌MCG-803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S1和S2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无抑制作用.结论:海绵提取物S3对肝癌7402细胞和肺腺癌GLC-8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杨文豪;吕俊华;徐石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活化蛋白C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研究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SV)活化蛋白C的特性,探讨可能影响PCA-SV作用的实验条件.方法:分别采用APTT法和CBS02.46发色底物法,研究PCA-SV的作用特点,探讨PCA-SV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PCA-SV是蛋白C特异性激活剂,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蛋白C,使后者表现抗凝和酰胺酶活性.PCA-SV的适pH值为6.0~7.0,适温度为37~40℃,肝素、枸橼酸钠等抗凝剂及Na+、K+、EDTA等不影响其活性.结论:PCA-SV是一种效价较高、特异性强、影响因素少的蛋白C活化剂.

    作者:侯力强;赵路宁;江中喜;黄韶玲;何泉华;孔天翰;管锦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止血一类新药Halase的长期毒性试验

    目的:观察Halase连续重复给药后,对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Beagle犬,每组6只,雌雄各半,试验分为4组,即Halase高、中、低剂量(1.2 U/kg、0.6 U/kg和0.3 U/kg)组和对照组,连续静脉注射给药14天;每组有2条犬停药后再观察14天.结果:整个试验过程中动物无一例死亡;给药时间,犬注射部位未见刺激反应,犬的行为活动正常,未见消化道、呼吸道异常症状;在给药中期(第7天)、给药结束(第14天)以及停药恢复期(停药后第14天),给药各组犬的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查指标、心电图检测指标和尿液常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犬在给药结束和恢复期末与对照组比较,组织学检查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试验剂量范围内(0.3~1.2 U/kg),未观察到Halase静脉注射对Beagle犬的毒性反应.

    作者:苏薇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孔树脂纯化赤芍总苷的研究

    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对D140大孔树脂吸附剂提取芍药苷的工艺进行了筛选,并对树脂的使用次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35%时可以洗脱完全,通过本工艺芍药苷的含量大于50%.

    作者:刘永刚;金向群;叶瑾;周曌玥;解玉波;王晓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红豆杉胞培养物中紫杉烷的分离鉴定

    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得一个紫杉烷化合物,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为2 α,5 α,10 β,14 β-四乙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Taxuyunnanine C).该化合物为首次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得.

    作者:周忠强;梅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大黄中五种蒽醌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以Kromasil ODS2-1为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90: 10: 0.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各组分得到良好分离,平均回收率为98.4%~100.6%,RSD为2.1%~2.8%.测得正品大黄中芦荟大黄素0.28%~0.56%,大黄酸0.32%~0.84%,大黄素0.16%~0.61%,大黄酚0.44%~1.3%,大黄素甲醚0.29~0.80%,非正品大黄均不含大黄酸,波叶大黄和圆叶大黄还不含芦荟大黄素.结论:不同品种大黄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有明显差异.

    作者:林瑞民;李磊;陈华山;李发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石南藤中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学成分研究

    从石南藤Piper wallichii酒精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cepharanone B、aristolactam AⅡ和aristololatam AⅢa.

    作者:赵云;阮金兰;蔡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麦麸皮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研究

    应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从小麦麸皮中提取总黄酮的佳工艺,结果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溶液10倍量80℃提取15 min,确定提取级数为2次,提取率达1.595‰.

    作者:单宇;王鸣;冯煦;董云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炒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从炒酸枣仁中提取酸枣仁皂苷的方法.方法:以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和纯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酸枣仁皂苷的醇提工艺、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酸枣仁皂苷的醇提佳工艺为用6倍量体积的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HPD-100型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先用150 ml 0.5% NaOH和150 ml 30%乙醇依次洗去杂质,后用50 ml 70%的乙醇洗脱,酸枣仁皂苷A纯度可达17.9%,洗脱率达72.8%.

    作者:吴玉兰;丁安伟;包贝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溶栓胶囊中红景开苷的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中药溶栓胶囊中红景天苷的含量.色谱条件:Diamnosil C18柱,以乙腈-水(20: 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5%.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良好,具有实用性.

    作者:徐位良;李晓蒙;何新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力智宝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优选

    目的:通过对脑力智宝胶囊处方中石菖蒲等含挥发油药味的提取条件及β-CD包合工艺优选,确定其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挥发油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进行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收率及包合物收得率为筛选指标,对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进行工艺优选.结果:挥发油佳提取工艺确定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浸泡1 h,蒸馏6 h;挥发油佳包合工艺为:加12倍量β-CD,包合2 h,包合温度为60℃.结论:本实验表明该工艺挥发油的提取率和收得率高,稳定性好.

    作者:林华;楼步青;李滨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生产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药材粒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解析分离条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优选工艺为:药材粒度4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CO2流量20L/h,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聂诗明;张桂芝;张鹏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RP-HPLC法测定通脉口服液中丹参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通脉口服液中丹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外标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C18(10μm,4.6 mm×200 mm),流动相为0.5%冰醋酸-甲醇-二甲基甲酰胺(99: 0.5: 0.5),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2 ml/min,结果:丹参素的回收率为98.31%,RSD=2.11%(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黄超;方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徐长卿注射液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为徐长卿注射液建立一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RP-HPLC法,采用Hypersil C18柱(5 μm,3.9×150 mm),甲醇-水-冰醋酸(76: 18: 1)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74 nm.结果:线性范围0.034~0.408 μg,r=0.9997,回收率在99%以上.结论:以本法测定徐长卿注射液中丹皮酚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俞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银柴胡混淆品窄叶丝石竹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对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的混淆品窄叶丝石竹Gypsophila licentiana Hand.-Mazz.进行了性状与显微鉴定.

    作者:杨扶德;窦武宇;罗文蓉;林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纳香及其混淆品大叶紫珠的鉴别

    本文对艾纳香和大叶紫珠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了比较鉴别.

    作者:林志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的X-衍射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六味地黄丸的新鉴定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通过对8份样品的Fourier图谱分析鉴定,获得了六味地黄丸的标准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六味地黄丸的鉴定.

    作者:刘小平;陈笑宇;宋青;李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红外光谱与计算机辅助解析技术对中药牛膝的鉴别研究

    采用红外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比对软件技术,对14个省32个牛膝样品进行了道地与非道地性的鉴别研究,并对部分不同贮存时间的牛膝进行了对比,以考察其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产地牛膝的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差异.以0.9840为划分标准,相关系数大于0.9840的为道地牛膝药材(怀牛膝),小于0.9840的为非道地牛膝药材;通过不同贮存时间牛膝相关系数的变化,可以考察牛膝在贮存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大小.本方法制样简单、测定快速、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孙素琴;白雁;余振喜;王东;朱凤云;娄玉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粉的掺入量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粉掺入量的方法.方法:在天然牛黄粉中掺入不等量人工牛黄粉(质量百分数范围为0%~100%),采集近红外光谱,建立校正样品集与测试样品集,运用偏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结果:校正样品集的佳主成分数(Rank)=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1.93,决定系数(R2)=99.42;测试样品集的预测误差均方差(RMSEP)=0.797,决定系数(R2)=99.9,评估均方差(RMSEE)=2.07.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粉的掺入量结果可靠,可用于天然牛黄粉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培英;王洪;董昕;吴玉田;娄子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净乌梅和重炭乌梅的IFE电泳研究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鉴别净乌梅和重炭乌梅的方法.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两种乌梅进行研究[1],测定其等电点,结果显示该方法稳定、可控、重复性好,可作为鉴别两者的依据.

    作者:严子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通脉汤加减对创伤骨折后D-Di、PLC、Pagt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脉汤加减对创伤骨折后D-D二聚体(D-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骨折、年龄18~45岁、ASA Ⅰ~Ⅱ级的病人48例.随机分为3组,各16例.对照组(Ⅰ组),入院后不用任何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中药Ⅰ型(Ⅱ组),入院即给予益气、活血祛瘀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药Ⅱ型(Ⅲ组),入院后即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中药通脉汤加减.Ⅱ、Ⅲ组用药从入院当天至术日(第7天).3组病人均在入院第1、7天抽血测定:D-Di、PLC、Pagt并与健康成年人进行比较.结果:①3组病人骨折后第2天D-Di与正常人比较P<0.01.Ⅰ、Ⅲ组病人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D-Di增加,Ⅰ组增加的数值比Ⅲ组多,但两组前后增加的数值均P>0.01,Ⅱ组术日比入院减少P<0.05.②3组病人骨折后第1天PLC与正常人比较P>0.01,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Ⅰ、Ⅲ组病人显著增加P<0.01,Ⅱ组增加P<0.05.③3组病人骨折后第1天Pagt与正常人比较P<0.05.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Pagt增强与入院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Ⅲ组增强不明显P>0.01.结论:创伤骨折后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中药补阳还五汤、通脉汤加减对抑制创伤后血小板的聚集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征杰;区锦燕;罗富荣;廖荣宗;周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肩周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探讨

    我院自2000年至2004年共收治肩周炎病者486例,对其病理机制及治疗的探讨,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梁照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型凝胶树脂及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介绍凝胶树脂Sephadex系列、Toyopearl系列和MCI-GEL系列以及大孔吸附树脂Diaion系列的性能、使用方法、再生方法及其在中草药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作者:吕洁丽;杨中汉;袁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蒿属药用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蒿属药用植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情况,以期为蒿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戴小军;刘延庆;梅全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综述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赵慧娟;孙文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药防治术后肠粘连的研究概况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术后肠粘连的研究概况,内容涉及术后肠粘连的发病机理、中医对术后肠粘连的认识、中医药对肠粘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并对开发防治术后肠粘连的中药新药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春霞;石玉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青海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分布状态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青海省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地上其他部位,而且麻花秦艽普遍高于小秦艽;有些产地的花、叶或茎所含的龙胆苦苷超过中国药典2%的要求,可考虑开发利用.

    作者:李向阳;李福安;李建民;魏全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元宝枫等槭属植物

    元宝枫及同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对比结果:元宝枫种子含油量高,以10月份为佳采收期;同属植物种子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分布较广的四蕊槭和杈叶槭含油率超过25%,值得开发利用.

    作者:魏希颖;梁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西洋参转基因冠瘿组织培养及人参总皂苷含量

    高压纸层析电泳证实了根癌农杆菌C58对西洋参茎的转化成功,得到西洋参冠瘿组织.考察了冠瘿组织生长及皂苷合成的佳培养基和收获期,以及光照、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氮源等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永波;徐珍霞;金钱星;于荣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注射法在子莲品种除杂上的应用

    采用注射法将草甘膦原液注入莲株体内,以观察其对莲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子莲始花期或莲蓬始采期,根据主莲鞭走向,每根各注射10%草甘膦原液3.0~5.0 ml,该株莲的荷叶出现80%以上枯萎率;若在每条主莲鞭上注射二根叶梗或花梗,每根剂量3.0 ml以上就可以基本达到除杂目的.此法克服了采用人工拔除杂株地下莲鞭未能拔除干净且费时费力的缺点.

    作者:葛有茂;许伟杰;万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远志炮制沿革考

    本文回顾远志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炮制机理研究,为远志药材炮制规范化提供参考.

    作者:万德光;陈林;刘友平;裴瑾;王光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牡蛎的营养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本文介绍牡蛎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药理活性作用,以及牡蛎保健品的开发现状,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展望.

    作者:陈惠源;蔡俊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