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尸体标本的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为安全有效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及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20 例(40 侧)无明确心、脑血管疾患的尸体解剖标本(男11 例、女9 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入路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明确血管和神经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结果 颈总动脉分叉部形态可分为Ⅰ、Ⅱ、Ⅲ型,分别占比为10%、52.5%、37.5%.分叉位置以甲状软骨为界,左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高度在其上缘以上、平上缘和上缘以下的占比分别为55%、37.5%、7.5%;相较之下右侧分别为62.5%、27.5%、10%.男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女性(P<0.05).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 5);左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右侧(P<0.05).结论 通过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血管与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庆晶;秦超;杨俊威;王天保;林浩海;张德敏;江志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准确定位小腿外侧群肌的神经入肌点(NEP)和肌梭丰度高区中心(CHRMSA)的位置.方法 12 具成人尸体,侧卧.经皮肤连接股骨外上髁与内上髁和股骨外上髁与外踝的连线分别为横向参考线(H)和纵向参考线(L).解剖暴露NEP;Sihler's 染色显示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HE染色肌梭,计算肌梭丰度;硫酸钡标记NEP和CHRMSA,CT扫描.NEP在体表的投影点为P,P通过NEP后投射至相反侧皮肤上的点为P',经P的垂线与H线、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 和PL,确定PH和PL在H和 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结果 腓骨长、短肌的NEP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3.41%和10.35%处,PL分别位于L 线的21.81%和52.6%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50.89%和25.7%处.腓骨长、短肌的 CHRMSA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4.45%和12.86%处,PL分别位于L线的35.11%和71.49%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8.16%和20.40%处.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治疗中准确定位阻滞靶点提供解剖学指导.
作者:卓立凡;胡帅宇;潘艳梅;柯志腾;杨胜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于皮质骨螺钉轨迹入路,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获取4 具下颈椎标本(C3~7)CT数据,经Mimics 软件三维重建后设计椎弓根皮质骨螺钉轨迹,并建立导航模板.随机分成2 组,分别采用快速成型(RP)和数控机床技术(CNC)制造出两种材质导航模板并测量其在颈椎椎弓根辅助置钉的精确性.结果 RP、CNC两组在进钉点的水平面上绝对偏差分别为:(0.28±0.24) mm、(0.32±0.23) mm;矢状面上分别为:(0.30±0.20) mm、(0.52±0.44) mm.钉道中点在水平面上分别为:(0.26±0.22) mm、(0.39±0.32) mm;矢状面上分别为:(0.37±0.29) mm、(0.49±0.50) mm.螺钉安全分级,RP组1 级螺钉20 枚;CNC组1 级螺钉19 枚,2 级1 枚.两组的绝对偏差值、安全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C导航模板经皮质骨螺钉轨迹辅助置钉是可行的,为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方法.
作者:彭鹏;朱美松;张鑫涛;杜冰冉;李文睿;李鉴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肩胛下角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从而探讨其解剖学意义.方法 选取275 例人体干燥肩胛骨标本,设肩胛下角为a 点,盂下结节为b 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交点为c 点,肩胛上角为 e 点,冈盂切迹为f 点,经a 点做cf 连线的垂线,与cf 交于d 点;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分别测量a 点厚度(以肩胛下角厚处为准),ab、ac、ad 长度,∠bac、∠ace(肩胛骨解剖学意义上矢状面投影)、∠ace(′ 肩胛骨解剖学意义上冠状面投影)角度.结果 根据形态学特点发现肩胛下角分为3 型:副角型(145,52.73%)、U型(87,31.64%)、V型(43,15.64%).其中,副角型与V型在a 点厚度、ab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角型与U型,副角型与V型在ac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角型与V型,U型与V型在ad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角型与U型在∠ace′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左右两侧肩胛下角在∠bac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发现肩胛下角存在三种形态学变异,以副角型为主,其解剖形态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磊;覃波;郭晓光;祁冀;徐燕笑;扶世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牙周炎孕鼠与子代出生低体重的关系以及是否会引起成年子代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方法 将12 只雌性成年Wistar 大鼠分成实验性牙周炎组(PD)和对照组(CN),每组各6只.牙周炎组造模7 d 后,两组大鼠均与健康雄鼠交配.待孕鼠产后,将雄性子代分为牙周炎子代组(PDO)和对照子代组(CNO),每组18 只,分别测新生鼠出生体重和每周体重直至11 周.11 周后,将所有两组鼠麻醉,分组采血、处死,测血糖、血胰岛素、脂联素、TNF-α、脂肪细胞蛋白激酶B(Akt)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新生鼠的出生体重、每周体重和血糖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DO组的血胰岛素、脂联素和TNF-α均高于CNO组(P<0.05),胰岛素诱导两组蛋白激酶B丝氨酸磷酸化(p-Akt)水平增加(P<0.05),且胰岛素刺激后PDO组p-Akt 水平更低(P<0.05), PDO组Glut4 在质膜的表达水平低于CNO组(P<0.05).结论 虽然牙周炎孕鼠的子代出生并无低体重,但是可以引起成年子代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作者:石杨;于洪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半胱氨酸及磷酸胆碱共接枝的仿生壳聚糖载体(NAC-PCCs),并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进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方法 制备pBMP2/NAC-PCCs材料,检测其粒径、形态,绘制DNA缓释曲线,研究微球抗DNA酶降解能力.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共培养过程中,检测材料的转染效能、ROS清除能力、BMP2蛋白分泌水平、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以研究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微球材料能有效避免DNA被生物酶降解,其转染效率为23.1%,ROS清除率为(36.13±0.47)%.同时实验结果显示与NACPCCs共培养的细胞,其细胞内BMP2表达水平高于其余各组且成骨分化效果佳.结论 NAC-PCCs包封BMP2基因形成的纳米微球材料具有促进BMSC成骨分化作用.
作者:高浚淮;邱素均;殷杰;史本超;闵少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低强度高频率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LMHFV 加载MC3T3-E1 细胞模型,观察不同频率LMHFV 对 MC3T3-E1细胞OPG/RANKL浓度比的影响,获得OPG/RANKL浓度比高的频率(F)为后续研究频率;以0 Hz为对照,观察LMHFV对MC3T3-E1 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 mRNA和蛋白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LMHFV加载形成的条件培养液(CMF)孵育RAW264.7 细胞,观察CMF对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多核破骨细胞形成、TRAP mRNA及蛋白活性的影响;观察LMHFV对 MC3T3-E1 细胞环氧化酶2(COX-2)蛋白水平的表达及COX-2 抑制剂NS-398 对LMHFV影响MC3T3-E1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30 Hz LMHFV获得OPG/RANKL浓度比高,促进ALP、OCN mRNA及蛋白活性增加,增加钙化结节形成.30 Hz LMHFV形成的CM抑制RAW264.7 细胞向多核破骨细胞分化,抑制TRAP mRNA及活性;LMHFV可诱导COX-2 蛋白水平增加,NS-398 能抑制LMHFV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30 Hz的LMHFV对MC3T3-E1 细胞OPG/RANKL浓度比及成骨分化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控成骨细胞OPG/RANKL浓度比间接抑制骨吸收,COX-2 通路参与了LMHFV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查丁胜;邓轩赓;陈建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XKRX(XK related, X-linke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TCGA公共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芯片数据,对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XKRX基因表达数据以及对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在临床上收取结直肠癌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验证XKRX表达水平是否与芯片结果一致,为研究XKRX基因提供新的实验数据.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XKRX 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00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21 例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中XKRX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XKRX 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XKRX表达与性别(P=0.9034)、年龄(P=0.886)、TMN分期(P=0.3979)、淋巴结转移(P=0.7995)和远处转移(P=0.603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XKRX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75).结论 XKR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影响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进而降低患者的生存时间,提示患者不良预后.
作者:潘阳建;高源;刘晓珑;孙景波;黄晓萍;刘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ctivin A对成纤维细胞微丝肌动蛋白的作用以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出生 24 h 内的C57BL/6 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实验分为PBS 组、Activin A组以及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 组、ERK特异性抑制剂SL327 组、p38 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 组.3~5 代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 检测JNK、ERK、p38 的磷酸化活性并且通过Phallotoxins 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肌动蛋白变化.结果 Activin A 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肌动蛋白聚集,给予JNK 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后,成纤维细胞肌动蛋白聚集现象完全被抑制;给予ERK 特异性抑制剂SL327 后,成纤维细胞肌动蛋白聚集现象减弱,但是尚未完全被抑制;而p38 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 处理后,成纤维细胞肌动蛋白聚集未被抑制.结论 Activin A通过JNK 和ERK 信号通路诱导成纤维细胞肌动蛋白重组聚集.
作者:陈晓凤;张敏;武薇;张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CIR)程度与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Ⅱ,LC3-Ⅱ)、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Rapamycin target protein antibody,mTO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线栓阻断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 h 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间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梗死体积;应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法检测大脑顶叶的LC3-Ⅱ、mTOR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梗死体积在缺血再灌24 h 达高峰.WB、免疫荧光显示,LC3-Ⅱ在IR 中表达增加,且在缺血再灌24 h 表达高; mTOR在缺血再灌24 h、48 h 表达低.相关性分析显示,TTC染色梗死体积与LC3-Ⅱ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LC3、mTOR的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李丹丹;肖学进;秦书俭;包翠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灌注制备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探究三种肾支架对共培养种子细胞HEK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家猪10 头、新西兰白兔28 只、SD大鼠28 只,分别将取出的肾脏随机均等分为正常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由肾动脉依次灌入肝素、1% Triton X-100和1% SDS溶液完成去细胞化.两组肾分别作组织形态学鉴定并检测机械力学性质.去细胞支架作组织爬片与人胚肾上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爬片上的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检测人胚肾上皮细胞PCNA及DAPI表达量作灰度分析.结果 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脏经灌注去细胞后HE核染色阴性,Masson 染色显示胶原蛋白阳性,Collagen I 和Collagen IV 荧光染色阳性,电镜扫描可见去细胞支架内蜂窝状孔洞结构,并可见典型的肾小球龛样结构;支架组弹性模量与正常组肾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支架组PCNA/DAPI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三种支架组之间PCNA/DAPI 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灌注去细胞方法可去除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内的细胞及细胞核,保留细胞外基质,维持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机械力学强度,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制备三者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方法,灌注制备的去细胞支架均可提高异种共培养人胚肾上皮细胞HEK的增殖活性,且这种提高作用在家猪、新西兰白兔和SD大鼠之间并无物种差异性.
作者:王新旺;周乐斌;梅劲;张德明;刘丹;杜奥玲;陈胜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成模大鼠的疗效,确定其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的佳药物浓度.方法 将90 只5 周龄SPF 级SD健康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低剂量白藜芦醇灌胃治疗组(a 组18 只)、中剂量白藜芦醇灌胃治疗组(b 组18 只)、高剂量白藜芦醇灌胃治疗组(c 组18 只)、模型对照组(d 组18 只)、空白对照组(e 组18 只).e 组从造模前的动物中随机抽取;a、b、c、d 组从成功造模(72 只给予雷公藤多苷片50 mg· kg-1· d-1 灌胃14 d,根据观测指标确定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成模)的动物中随机分组获得.a、b、c 组分别采用每日20、50、80 mg/kg 灌胃剂量,模型对照组采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42 d 后采用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HE染色镜检大鼠单位卵巢面积内成熟卵泡、闭锁卵泡和黄体数,评价其疗效.结果 不同浓度白藜芦醇灌胃治疗组POI 大鼠较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组POI 大鼠血清中AMH、E2水平高(P<0.05),LH、FSH水平低(P<0.05).不同浓度白藜芦醇灌胃治疗组POI 大鼠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MH、E2 水平低(P<0.05),LH、FSH 水平高(P< 0.05).与a、b、c、e 组比较,d 组卵巢内颗粒细胞层数,成熟卵泡数以及黄体数量少(P<0.05),闭锁卵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不同浓度白藜芦醇灌胃治疗POI 大鼠均有一定的疗效,50 mg/kg 浓度效果好,是佳药物浓度.
作者:李宁;刘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6年9 月,在内科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糖尿病足合并Wagner 分级2 级以上的足部溃疡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5 例共36 足.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所有病例随访3~12 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成活良好,耐磨压,大部分患者可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可行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临床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病程,其手术操作简单,易推广,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解剖1具未成年男尸时,见膈下动脉与左副肾动脉共干起自左肾动脉,膈下动脉发出2分支,即胃上动脉[1]和右膈下动脉,同时伴有左膈下动脉发自胃上动脉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安琪;马建军;石传楷;刘方圆;段珂峰;张达;周静怡;谭奕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对1具男性尸体进行解剖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于主动脉弓,致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图1),而正常的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1],相对于国内李永胜[2]等人的报道,此类变异数值、具体起点均有差异.根据《中国人解剖学数值》,本例锁骨下动脉变异出现率为1.48%,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据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银婷;张孟阳;肖玥;谭国静;余衫衫;李文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新型镍钛记忆合金四角固定器在治疗跗跖关节损伤中的固定稳定性,并与空心拉力螺钉、背部钢板的固定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在6 具新鲜下肢标本中,利用Electr0Force ? 3510高精度生物材料实验系统按以下分组顺序在600 N轴向载荷下测试标本整体的静态刚度.A组为空白对照组,为无损伤状态;B组为损伤组,人为建立跗跖关节损伤模型;C组为新型镍钛记忆合金四角固定器固定组;D组为背部钢板固定组;E组为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组.其中B、C、D组分别给予3000 个疲劳循环,测试其疲劳前后的及时稳定性及疲劳稳定性.结果 3 种内固定方式疲劳前后的自身比较中,应用配对t 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比较各组,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刚度B组小于A组.A组、C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刚度小于E组.结论 新型镍钛记忆合金四角固定器在治疗 Lisfranc 损伤中可以提供充足的固定强度,这为临床实施镍钛记忆合金四角固定器内固定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作者:刘帅;徐永清;张旭林;孙培栋;梁栋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Suture Endobutton 与跖肌腱重建Lisfranc 韧带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评价两种方法对恢复Lisfranc 关节稳定性的作用,为临床治疗Lisfranc 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0 例成人新鲜尸体小腿标本,依次制备Lisfranc 韧带完整模型、损伤模型及损伤后的Suture Endobutton 或跖肌腱重建模型,并分别给予轴向或外展载荷,记录内侧楔骨(C1)~第2 跖骨(M2)基底的平均位移变化.结果 轴向载荷和外展载荷下,完整模型C1~M2的平均位移变化分别为(0.70±0.05)mm、(1.21±0.10)mm,损伤模型为(1.59±0.07)mm、(3.73±0.11)mm,Suture Endobutton 重建模型为(0.84±0.04)mm、(1.29±0.06)mm,跖肌腱重建模型为(1.01±0.05)mm、(1.34±0.05)mm.轴向或外展载荷下,完整模型和重建模型C1~M2间位移变化明显小于损伤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模型的位移变化略大于完整模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ture Endobutton 与跖肌腱重建模型之间位移变化相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任一模型外展载荷时的C1~M2位移变化大于轴向载荷.结论 (1)在恢复Lisfranc关节稳定性上,Suture Endobutton 与跖肌腱的重建方法提供的生物力学强度相似;(2)相对于轴向载荷的位移变化,外展载荷的实验结果差异更加明显,推荐使用外展载荷进行Lisfranc 关节相关力学试验.
作者:徐世明;蔡慧;邓子文;郭春丽;孙大炜;卓日波;黄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大脑皮、髓质静脉的不对称征与脑梗死严重度和梗死灶解剖学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参考.方法 选取38 例超急性期、62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扫描,比较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的脑梗死严重度差异以及梗死灶解剖学特征差异.结果 对于超急性期,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NIHSS 评分分别为8(4~8.8)、5.5(3~8),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8).对于急性期,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NIHSS评分分别为5(2~7)、1.5(1~2),两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3).大脑前循环和后循环动脉梗塞静脉不对称出现率分别为48(82.8%)、12(28.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的静脉不对称征可反映卒中更高的严重度,而超急性期则不然.大脑前循环梗塞更趋向于形成静脉不对称征.
作者:张小芬;闻彩云;李建策;陈小莉;陈争珍;陈成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MSCT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LAD-LCX)及左主干长度(LM)与冠状动脉夹角区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6 所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资料,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区按管腔狭窄受累情况分为Ⅰ~Ⅳ级,分析比较维吾尔族及汉族不同分级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及左主干长度差异;分析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主干长度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1276 例,汉族916 例,维吾尔族360 例.汉族左冠状动脉夹角均值为(84±38.8)o(29o~158o), 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均值为(9.2±5.3)mm(1.6~28.6 mm);维吾尔族左冠状动脉夹角均值为(85± 34)o(24o~155o),LM长度均值为(9.6±6.6)mm(2.4~18.3mm).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在Ⅰ级与 Ⅱ、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Ⅲ、Ⅳ级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民族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均呈中度相关(汉族R=0.307;维吾尔族R=0.421).结论 大的冠状动脉夹角及更长的左主干长度更容易引起夹角区冠状动脉硬化,但与夹角区管腔受累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呈中度相关,维吾尔族略高于汉族.
作者:刘晓蓓;潘存雪;刘文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基于头部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手术规划,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本实验选取一名男性患者,65 岁,体重70 kg,身高170 cm,无头部外伤史、手术史、颅脑疾病家族史.行头部CT平扫,排除脑组织器质性疾病.已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头部 CT图像通过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5.0 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将手术仿真成功的三维模型组件在3-Matic 7.0 进行测量,对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手术规划设计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建立了与CT图像测量结果一致的颅骨、鼻窦及肿瘤的三维立体模型;建立了与手术入路一致的仿真鼻部通道的三维模型;确定了复杂鼻部肿瘤的手术方案及预后评估.术中切除肿瘤组织测量结果为X轴大值为64.78 mm,Y轴71.21 mm,Z轴86.46 mm,总体积为58.88 ml,其形态、大小与术前三维重建测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根据三维立体模型分析得出的数据设计手术方案,有助于顺利完成手术,对个体化鼻窦肿瘤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蔡丽;马建刚;于磊;毛昳楠;周鲲鹏;杨彦忠;任国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探讨降结肠相对左侧肾脏的位置分区与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1 例行上腹部CT扫描的成人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和记录降结肠相对左侧肾脏的位置分区以及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72 例的左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属于I 型,49 例的左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为II 型;(2)降结肠整体走行呈现自左肾前方至左肾侧后方的趋势;(3)左侧肾门水平,降结肠相对左肾的位置分区与左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具有相关性(χ2=6.254, P<0.05).结论 降结肠相对左侧肾脏的位置分区与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存在相关性.
作者:翁爱婷;涂颖珊;王倩倩;葛艳明;邵伟光;董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颅底凹陷症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是枕颈交界区常见的畸形,常引起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是阻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方法,其关键是充分的减压及可靠的内固定.经典的手术方法为后路枕骨扩大减压术,但是通常造成脊髓压迫的是来自前方的齿状突,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欠佳,多数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1-3].一些学者尝试从前路将寰椎前弓及齿状突切除,手术风险较大、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4, 5].近年来,治疗颅底凹陷症的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为颅底凹陷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重点介绍寰枢关节间撑开技术在颅底凹陷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蓝思彬;段明阳;许俊杰;张清顺;易红蕾;吴增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穿支皮瓣作为轴型皮瓣的一种,由Koshima于1989年首先报道[1].穿支皮瓣是在肌皮瓣与筋膜皮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皮瓣,打破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存活的传统观念,使皮瓣切取更为灵活,实现了以小的供区损伤获得佳的受区修复效果的目的.穿支皮瓣相对于传统皮瓣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切取更加薄型化的皮瓣[2~4] ,但是部分患者皮瓣供区浅筋膜层脂肪肥厚,不带肌肉与深筋膜的传统穿支皮瓣仍显臃肿,不适合头颈、手背和足踝等部位浅表创面修复,由此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
作者:尹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是一个新兴的、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正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脊柱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不被破坏、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患者住院时间短和节约资源,疗效满意等优点, 深受欢迎[1~5].但是仍有部分病人手术后效果不佳,一些学者认为术后并发症部分可能和椎间孔内韧带有关[6~8].充分了解椎间孔内韧带结构对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庆豪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