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969
  • 国内刊号:44-1631/R
  • 影响因子:1.70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00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 2003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临床医学
护理学报杂志   2011年21期文献
  • 重症监护室患者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的持续改进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血培养标本送检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594例次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及不规范送检环节,不规范表现有采血时间不佳,采血部位不对,采血量不足,血培养套数(常规为1瓶需氧瓶+1瓶厌氧瓶)及血培养瓶的分配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血培养瓶保存不当等.制定预期目标,实施质量改进方案,定期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实施CQI前后ICU患者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比较,血标本送检率由43.5%上升至9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下降,病原菌检出率升高;血培养标本不规范送检情况显著减少(P<0.01).结论 实施CQI能有效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率.

    作者:张友平;钟华荪;黎明;徐敏丽;白雪皎;陈子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量化考核在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适合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模式.方法 按照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和风险程度,量化护理工作指标.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多部门综合考核,测定各项工作的分值,月底将考核结果汇总公布,并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结果 民营医院护理人员量化考核体系的实施,有效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内涵,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量化考核可提高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张萍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制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围术期肾移植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术前1 d、术后第5天、出院前1 d共4个时间点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健康教育需求有所不同,但排斥反应的早期表现、手术后哪些食物绝对不能吃、感染的早期表现、手术后总的饮食要求及出院后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诊5项是患者整个围术期都需求较为强烈的内容;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健康教育需求与其年龄、婚姻状况、等待肾移植时问、移植方式以及家庭月收入等相关.结论 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健康教育需求不同,多种个体化因素如等待肾移植时间、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和移植方式等影响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作者:刘佳;严谨;阳玲;周丽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疲溃感与亚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疲溃感及其亚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工作疲溃感及亚健康总体水平得分较高.手术室护士工作疲溃感及亚健康与年龄、手术室工作年限、周工作时间晕正相关(P<0.05).手术室护士工作疲溃感与亚健康呈正相关(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工作疲溃感及亚健康总体水平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徐瑞洁;李莎莎;陈金霞;侯冬玉;戚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戒烟愿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对戒烟的态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地促使冠心病患者积极参与戒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0-12月心内科住院的76例冠心病吸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吸烟现状和对戒烟的态度、看法.结果 本组76例患者每天吸烟2~30(16.0±5.6)支,烟龄8~50(35.5±10.5)年;未考虑过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者21例占28%.正考虑在未来6个月内改变自己的吸烟习惯17例占22%,正在采取戒烟行动37例占49%,复吸1例占1%;戒烟愿望(7.58±2.67)分,戒烟信心(7.05±2.69)分;80%患者认为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是促进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51%认为遇到不良生活事件而心情不好是阻碍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组约半数患者正在采取戒烟行动,其影响戒烟的因素主要是遇到不良生活事件而心情不好,故应加强吸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调适,帮助其释放压力,也应全面加强戒烟宣传,提供更有效的戒烟支持和尼古丁替代品,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冠心病患者戒烟.

    作者:周新圆;张晓梅;董旭;徐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无烟医院患者及家属控烟知信行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患者及家属控烟认知、态度、行为现状,为无烟医院实现控烟目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相关调查表,制定<患者及家属控烟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对广州市8家无烟医院的22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及家属总吸烟率为26.7%.在吸烟与肺癌、肺气肿、冠心病、脑卒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早产或胎儿畸形、脉管炎疾病关系中.患者肯定回答占37.7%~79.8%,家属为33.0%~79.6%.75.4%患者和89.3%家属认为医院应全面禁烟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家属主动寻求戒烟帮助率很低,患者为15.8%,家属10.7%.结论 患者及家属的吸烟率较高,对控烟知识的认识较浅薄,对医院全面禁烟的态度不够端正,控烟行为还有待加强.因此,加强对吸烟的高发人群重点宣教,使他们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进而增加他们的戒烟次数,提高他们寻求戒烟帮助的主动性,终实现无烟医院的控烟目标.

    作者:魏丽娟;张立力;周宏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士自我形象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自我形象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衡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1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自我形象量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离职意愿量表进行测量.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护士自我形象的整体感受得分为(3.42±1.20)分.护士感受和期望形象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感受天使形象、感受事业家形象、天使形象差异、离职意愿、初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家庭来源、月收入、学历共9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护士自我形象总变异的61.4%.结论 天使形象是护士感知强的形象;事业家形象是护士期望的职业形象;浪漫形象是护士不期望的形象;月收入是护士自我形象强的影响因子;积极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可以提高护士自我形象,降低离职意愿.

    作者:孙妍;邓爱辉;罗鸿超;邹月香;刘丽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外感发热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中药足浴对不同发热程度患儿退热效果的差异,总结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优病例标准,提高疗效.方法 120例外感发热患儿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腋温超过37.5℃时,观察组予2 000mL中药煎剂足浴30min,药液温度37~40℃,体温复升则重复足浴1~2次:对照组予冰力降温贴贴于患儿额头,如体温不降可隔4 h再用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以及观察组内37.5~38.0℃、38.1~39.0℃、39.1~40℃ 3个亚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0.5 h、1 h,观察组体温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 h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对腋温39.0℃以下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控制较好,对39.1~40.0℃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影响大.结论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且可适用于各种发热程度患儿.

    作者:张琼;解玲芳;戴新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940例进行轻度认知障碍筛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知识问卷对筛查阳性的154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低下,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为(5.51±2.9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学习习惯、认知功能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F=69.276.P<0.001).结论 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疾病知识亟需提高,文化程度、学习习惯、认知功能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疾病相关认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医护人员以及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以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潘惠英;王君俏;吴美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负荷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癌症已成为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每年新发病例约1 100万,中国癌症发病占全球的20.3%,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20万[1].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率将继续增加: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升高50%,每年新病例将达到1 500万人;2015年全球将有90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将有1 140万人死于癌症[2].

    作者:陈丽;黄伶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首次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首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效果.方法 27例首次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单一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1个疗程共20次,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dormance Test,IVA-CPr)对患儿疗效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患儿IVA-CPT综合反应控制商散、综合注意力商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总反应控制商数中谨慎商数和一致性商数,总注意力商数中警惕商数和注意力集中商数均较前显著提高(P<0.05).反应控制商数中的毅力商数和注意力商数中的视觉速度商数较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对于首次接受治疗的ADHD患儿,运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疗效确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汤姿英;陆新容;刘海润;龚梅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改良低分子肝素屏气注射法用于腹部不同部位的疼痛观察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患者围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部位实施屏气注射法对疼痛的影响.方法 入选诊断为心房颤动,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120例,围术期规律应用低分子肝索进行皮下注射6 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1次/12 h.9:00注射右侧腹部作为非屏气组(720例次),21:00注射左侧腹部为屏气组(720例次);按腹部四分区法,在两组上、下腹部区域依次快速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2种注射法患者疼痛得分差异,比较上、下腹部注射后患者疼痛得分的差异.结果 屏气组疼痛值为(1.69±0.69)分,非屏气组(1.81±0.7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上腹注射疼痛值为(1.57±0.64)分,比下腹疼痛值(1.93±0.75)分要低(P=0.000).结论 在上腹部进行皮下注射产生的疼痛较小,改良的低分子肝素屏气注射法可以减轻疼痛;而在上腹部进行屏气注射将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秀梅;臧小彪;尹安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心脏监护室接收的体外循环术后患者300例病历资料.认为护士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安全用药意识淡薄;护士对微量泵的操作不当.提出对策:提高新毕业护士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并制定流程,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其特性;提高安全护理意识,防微杜渐;熟练微量泵的操作.

    作者:黄少益;李文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便采用更合理的教育方式满足患者需求.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62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诱因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90%以上的患者强烈需求用药常识、饮食护理、心理指导,80%以上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指导、灌肠指导;患者希望的健康教育提供者是医生和护士合作;床旁个体指导是患者易接受的教育方式.结论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鞠斐;李春梅;叶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美国护理程序的研究进展

    Pesut和Herman[1]根据美国卫生服务系统的发展指出,护理程序从1950年出现到2050年将经历6个阶段的发展:第l阶段(1950-1969年)注重护理问题的解决,强调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是护理评估的结论);第2阶段(1970-1989年)关注护理诊断和诊断推理;第3阶段(1990-2009年)着力于建立以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为支撑的结局导向模型;第4阶段(2010-2024年)分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局的模式与关系,完善护理专业知识建构:第5阶段(2025-2034年)建立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护理原型;第6阶段(2035-2050年)发展以护理原型为基础的前瞻护理.笔者遵循这一顺序,综述美国护理程序研究的成果,并探讨我国护理程序的应用情况,通过了解护理程序的研究动向,以便更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和提升职业价值.

    作者:韦凤美;韦凤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胸部物理治疗对不同疾病不同危重程度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对不同疾病的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356例入住PICU并行胸部物理治疗的患儿,均进行危重评分,各诊断病例按危重评分进行分组比较.观察各组在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时的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有无异常的影响.结果 危重组肺炎患儿氧饱和度和血压异常例数较非危重组患儿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度危重组脓毒症患儿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异常较危重组患儿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极度危重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心率异常数较危重组患儿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度危重组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患儿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异常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极度危重组各指标异常例数多: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度危重组白血病患儿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异常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极度危重组各指标异常例数多.结论 胸部物理治疗在危重患儿中应用,由于刺激增加耗氧羞,并伴随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也可导致短时的氧饱和度降低,因此在操作中应加强对危重患儿的观察,及时评估危重患儿的生命体征,完善评估指标和操作技术,以减少胸部物理治疗对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作者:任素琴;周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聚维酮碘在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炎中的应用

    总结13 799例患者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措施.术前曾患有泪道疾病或独眼者,均采用0.1%聚维酮碘液冲洗泪道,其他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保证泪道通畅无分泌物,术前均用抗菌眼药水滴眼1~3 d,不少于12次.术前30 min用生理盐水250mL洗眼周围皮肤、眉毛及结膜囊.在准备室用0.05%聚维酮碘滴人眼结膜囊内停留3min后再用生理盐水250 mL冲洗结膜囊.手术野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眉毛3遍,铺巾,置开睑器开睑.手术开刀前术眼内再次滴入0.1%聚维酮碘1滴停留0.5~1 min后用复方氯化钠灌注液约20 mL彻底冲洗结膜囊至无棕黄色液体残留.手术结束眼内涂泰利必妥和典必殊眼膏,无菌眼垫包眼.本组患者术后无1例术后发生眼内炎.

    作者:肖思瑜;成洪波;赵军;刘春民;邹仲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后方救治医院对玉树地震藏族伤员的人文关怀

    总结对2010年4月16日71例转移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玉树地震藏族伤员进行人文关怀的措施.包括:关注藏族伤员的需要.从细节着手,体现关心与尊重,所括尊重伤员饮食习惯,提供合适的饮食;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尊重藏族同胞的习俗,避免无意触及藏族同胞的忌讳.充分利用藏族佛教积极因素进行心理护理.利用多种形式的沟通,传递真情,加强与伤员的情感连接.藏族人民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结合这一特性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更有效地促进了康复,本组71例伤员均痊愈,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在入院后3~7周陆续出院.

    作者:朱仕超;李小麟;黄雪花;陶庆兰;吴学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患心语园地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

    报道护患心语园地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方法与体会.在病区走廊的外墙上挂置1块高1.2 m、宽1.8m的展板作为护患心语交流园地,在园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版区分别设立: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回复解答、您的心声和祈愿、我们的祝福4项内容,患者人院时即指导其采用匿名和自愿署名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意见、建议、心声、祝愿等贴于护患心语交流园地相应的版区.值班护士每天21:30收集各版区信息并进行解答与处理.2011年2月开设护患心语园地交流平台,使用半年以来,整理的上万条留言里,头3个月是意见和建议占主要部分,通过不断改进细节,优化质量,后3个月收到赞扬、祝福、感谢的留言占90%.护患心语园地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进一步突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宗旨.

    作者:江海燕;王莉慧;陈梦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强化心理护理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 加强护士专业素质及心理护理能力培训;在科室成立心理疏导小组,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体护理始终的同时,重点加强入院时、检查治疗前、检查治疗后、出院前、随访时5个重要环节的心理护理;护士长每日跟班检查,结合每日工作小结对当天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点评,指导护士适时调整心理疏导方案;在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后,在以往出院调查表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调查内容,评价心理疏导效果.定期总结评价心理护理效果.结果 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普遍提高,科室有2名主管护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其中1名通过理论技能考核和论文答辩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护理服务零投诉,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护理能力是强化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证,强化心理护理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有益措施.

    作者:石瑞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