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类型治疗.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① O'Brien SG, Guilhot F, Larson RA, et al.Imatinib compared with interferon and low-dose Cytarabine for newly diagnosed chronic-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J]. N Engl J Med, 2003,348:994-1004.
作者:耿素霞;杜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文献类型治疗.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Buchner T, Berdel WE, Schoch C, et al.Double induction containing either two courses or one course of high-dose cytarabine plus mitoxantrone and postremission therapy by either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or by prolonged maintenance for acute myloid leukemia [J]. J Clin Oncol, 2006,23(16):2480-2489.
作者:杜欣;吴穗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文献类型治疗、预后.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Rowe JM, Buck G, Burnett AK, et al.Induction therapy for adul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esults of more than 1 500 patien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LL trial: MRC UKALL Ⅻ/ECOG E2993 [J]. Blood, 2005,106: 3760-3767.
作者:江滨;万长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文献类型治疗.2 证据水平2b.3 文献来源Dhédin N, Dombret H, Thomas X, et al.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dul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 Analysis of the LALA-85, -87 and -94 trials [J]. Leukemia, 2006,20(2): 336-344.
作者:赵永强;佘妙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文献类型治疗、预后.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Feldman EJ, Brandwein J, Stone R, et al.Phase Ⅲ 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 of a humanized anti-CD33 monoclonal antibody,lin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r first-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J]. J Clin Oncol, 2005,23(18) :4110-4116.
作者:马军;陆泽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文献类型治疗.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Ribera JM, Orial A, Bethencourt C, et al.Comparison of intensive chemotherapy, allogeneic 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 post-remission treatment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high-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esults of the PETHEMA ALL-93 trial [J]. Haematologica, 2005,90: 1346-1356.
作者:刘开彦;陈奋;翁建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文献类型治疗.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Jourdan E, Boiron JM, Dastugue N, et al.Early allogene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young adults with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 An intent-to-treat long-term analysis of the BGMT experience [J]. J Clin Oncol,2005,30(23):7676-7684.
作者:王健民;钟立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手术前、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这一治疗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作一系统评价,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比较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前、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单纯手术治疗的对照试验,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对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法,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1年、2年、3年生存率以及1年、2年、3年无复发率无显著的改善(P值均>0.05);术后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1年、2年、3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15.5%(7.6%~23.4%)、26.7%(17.4%~36%)、20.8%(14.7%~26.8%)]和1年、2年、3年的无复发率[分别为24.8%(13%~36.6%)、31.2%(20.4%~42.1%)、21.8%(14.6%~28.9%)].结论 通过系统文献检索、总结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术前肝动脉化疗在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降低肿瘤的复发上价值不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经肝动脉化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上有显著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肿瘤的复发.
作者:黄敬东;李咏梅;雷正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阴道及舌下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用于孕早期人工流产手术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α=0.05)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以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 纳入文献5篇共482例,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经阴道给药4篇,舌下给药1篇.人工流产术前经阴道和舌下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宫颈扩张度好的比例均较高.经阴道使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在其他有效性指标上无明显差异;舌下使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在两种给药途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米索前列醇经阴道或舌下给药在扩张宫颈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经阴道使用尚可缩短手术时间.在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方面,尚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作者:干昌平;邹燕;傅璟;李幼平;陶开宇;夏瑞;童琳;江琪琪;原杰彦;卓素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错配修复基因MSH6在不同形式大肠癌人群中的种系突变频率及特征,提供真正的突变热点.方法 收集1997-2005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提取信息,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MSH6在大肠癌总人群、HNPCC、可疑HNPCC和散发大肠癌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39%、4.23%、5.61%和1.10%;男性、女性大肠癌患者MSH6种系突变频率4.49%、7.00%.碱基插入、缺失、置换分别占22.8%、22.8%、54.5%;女性携带MSH6突变的大肠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1岁,男性为46.3岁.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MSH6在不同形式大肠癌人群中的突变率较低;突变种类以碱基置换较多;大肠癌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偏晚.
作者:翟景花;韩冰;王帆;赵亚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水平对国人膀胱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查阅获得研究核基质蛋白22诊断膀胱癌的中文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研究中有关准确度的数据,采用MetaDiSc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结果 29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涉及研究对象2 665例.异质性检验提示无阈值效应,但存在其它原因导致的异质性.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核基质蛋白22诊断膀胱癌的准确度指标敏感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诊断优势比等分别为0.83(95%CI 0.81~0.85)、0.76(95%CI 0.76~0.81)、3.52(95%CI 2.89~4.28)、0.23(95%CI 0.18~0.29)及17.58(95%CI 12.07~25.62).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7 2,Q*=0.807 6.结论 尿核基质蛋白22检测对国人膀胱癌的诊断准确度中等,是可选的膀胱癌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膀胱镜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兰卫华;靳风烁;王洛夫;张尧;万江华;叶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极为凶险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何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疗效是中外血液学专家大的心愿.多年来,国内临床医师往往依靠个人经验或单个血液中心的临床总结,但无论是国内同仁甚至同一血液临床中心在不同的时期也很难重复出同样的治疗结果.与国内治疗经验相反,国外临床医师往往采用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几十个血液临床中心,每一个中心5~6个病例,从数量上而言已达数百个患者,而且采取随机对照研究,从而避免了人为的偏差.研究的结果客观科学且具备可重复性.本文以急性白血病为例,说明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师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沈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2岁,因上腹部不适6个月余入院.患者于6个多月前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感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B超检查提示胰颈部囊肿,遂行CT及MRI检查,证实为胰颈部囊肿,此后坚持随访,并定期行MRI复查,囊肿大小无明显变化.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下降,精神可,食欲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为明确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于2005年7月29日收住我院.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肝胆胰肿瘤外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及试验统计学(statistics for experiment)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在临床医学科研中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是基于不断发展的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而循证医学又需要大量的科研实验(试验)数据的支持.通常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和重复原则.故在医学临床试验中,必须遵循随机化(randomization)、盲法(blinding)和对照(control)的原则,其中的随机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抽样随机化;②分组随机化;③实验顺序随机化.本文将主要阐述临床试验的随机化问题.
作者:麦劲壮;李河;杨学宁;吴一龙;刘小清;饶栩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死亡和发生的危险增加.但90年代初之前,降脂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存在争议.围绕着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从4S到IDEAL等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他汀类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循证历程.循证医学的精髓,在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医学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作者:黄铮;陈红武;钱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1995-2004年间国内循证医学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1995-2004年)国内正式发表的循证医学文献进行检索,利用小锄头文献计量工具、Access、Excel软件对文献年度变化、核心作者、文献地区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2 420篇有关循证医学的文献.10年间,我国医学工作者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循证医学研究文献数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的科研力量分布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收录文献较多核心期刊是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循证医学、中国临床康复等.10年来循证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循证医学原理及方法、循证临床决策及在各学科的应用、医学系统性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研究、循证医护教育、医师诊疗模式、卫生决策等方面.结论 循证医学在国内研究的力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的热点已由理论介绍的初期阶段逐渐向临床实践方面迈进.
作者:刘晓雁;李广曦;赖世隆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