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来源Goss GD,O'Callaghan C,Lorimer I,et al.Gefitinib versus placebo in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sults of the NCIC CTG BR19 study[J].J Clin Oncol,2013,31(27):3320-3326.2 证据水平1b.3 背景
作者:杨学宁;赵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文献来源Wu YL,Zhou CC,Hu CP,et al.Afatinib versus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EGFR mutations (LUX-Lung 6):An open-label,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J].Lancet Oncol,2014,15(2):213-222.
作者:赵明芳;刘云鹏;娄娜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文献来源Mok TS,Wu YL,Nakagawa K,et al.Gefitinib/chemotherapy vs chemotherapy i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after progression on firstline Gefitinib:The phase Ⅲ,randomised IMPRESS study[J].Ann Oncol,2014,25(4s):Abstr LBA2_PR.
作者:赵静;周彩存;李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文献来源 Zhang YX,Sheng J,Kang SY,et al.Patients with exon 19 dele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longe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compared to those with L858R mutation after first-line EGFR-TKIs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eta-analysis [J].PLoS One,2014,9(9):e107161.
作者:黄诚;林根;雷源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在直肠指检阴性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处于诊断灰区(4~10 ng/mL),比较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2014年3月以前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收集所有关于比较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诊断前列腺癌的文献,采用QUADAS-2进行质量评价,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样本量为900例,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汇总敏感度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0.62~0.77)和0.70(95%可信区间0.62~0.77),汇总特异度分别为0.62(95%可信区间0.59~0.66)和0.68(95%可信区间0.65~0.72),Q指数分别为0.674 4和0.729 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 7和0.792 2,Z检验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指检阴性且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处于4~10 ng/mL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
作者:周刚;彭境罗;刘幸生;姜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CYP1B1基因突变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CYP1B1基因突变筛查研究文献.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运用Freeman-Tukey双反正弦变换法对基因突变率进行合并计算,收集并获得我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CYP1B1基因突变谱.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434例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其中69例存在CYP1B1基因突变,合并突变率为15.2%(95%可信区间11.8%~19.0%).共发现43种突变,基因突变谱分散,以7990C>T(L385F)、8006G>A (R390H)、4124C>G(L107V)三种突变频率高,比较发现L107V是中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人群CYP1B1基因特有的变异位点.结论 中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CYP1B1基因突变率较低,提示该人群中存在除CYP1B1基因以外的其他致病基因.收集获得的CYP1B1基因突变谱可为今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人群基因突变筛查提供参考.
作者:袁瑞;赵君;赵跃媛;马旭;代巧云;王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豪掷2.15亿美元,强势推出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其核心是通过分析100多万名囊括不同年龄阶层和各种身体状况的男女志愿者库,研究遗传变异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形成产生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形成机理,进而为开发相应药物,实现“精准用药”铺平道路.奥巴马甚至认为,“精准医学”赋予了人类一个实现全新医学突破的伟大机会,拯救生命的发现将迎来新时代.
作者:吴一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病历摘要女性患者,50岁.因“确诊肝癌6年余,身目黄染1周”入院.患者2007年7月外院体检情况为甲胎蛋白94.15 ng/mL,B超示右肝实质性占位病变,CT亦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2007-07-23我院MRI示:肝S8段占位,大小为35×27 mm,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外科会诊后认为可行肝切除术,因患者不同意外科手术治疗,遂于2007-07-26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007-09-17行无水酒精注人术,术后CT示S8段病灶内碘油沉积密实.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SAS被誉为国际上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领域的标准软件系统,其程序编写复杂且难度较大,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使用SAS软件实现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由美国哈佛大学开发的应用于剂量反应Meta分析的SAS宏%metadose可以方便地实现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并绘制非线性剂量反应曲线,结合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周权;罗美玲;王冕;梁颖;薛静;陈文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组学(omics)相关技术的发展,大范围地进行基因、蛋白、代谢方面的检测已经成为可能,肺癌的治疗逐渐走向精准治疗.过去的一年,肺癌相关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等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2014年发表的肺癌相关的文献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国际会议中相关肺癌研究进展报告综述如下.
作者:涂海燕;杨学宁;杨衿记;孙月丽;吴一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4年,乳腺癌的治疗取得巨大进步,局部和全身复发率都显著降低了,这得益于高质量的多学科协作团队,以及多年来一些重要的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结果.
作者:廖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儿童血液病2014年有一定进展,下面就常见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阶段按危险度分型的治疗策略可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临床治愈率达80% ~90%,仍有15%~20%患儿终将复发.进一步提高化疗强度很难提高疗效,而且可能增加严重毒副作用导致死亡.因此,明确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基因组学及遗传学改变,动态调整危险度分组,联合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将有助于克服白血病细胞耐药,避免复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在儿童ph(+) ALL中的应用是靶向治疗的典范.
作者:林愈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2014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领域没有令人兴奋的突破性进展,晚期CRC患者一线靶向药物和维持治疗的选择是近年热点问题的延续,各大指南推荐全RAS检测为CRC患者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前的必检项目.
作者:马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一新”.近些年来的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日新月异,为临床免疫学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过去的2014年,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热点中的“巨星”.本文将对过去一年中为突出的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以及新一代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杜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4年淋巴瘤治疗进展主要是开发后期的突破性药物的研究,包括PD-1抑制剂、依鲁替尼、ABT-199、Brentuximab vedotin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病毒激活的预防,旨在提高淋巴瘤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江新苗;李文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经处于局部晚期.近年来,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SCCHN)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单一手术治疗转变为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以及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内科治疗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同步化放疗、诱导化疗、姑息治疗及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郑登云;管吉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