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来源Xu J,Yang H,Fu X,et al.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resec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 Thorac Oncol,2017,12(2):347-353.2 证据水平4.3 背 景预 防 性 全 脑 放 疗(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是一线治疗反应良好的局限期或者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 ,目前完全切除术后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行PCI的建议主要是基于未接受手术患者行PCI的临床试验数据.
作者:韩宝惠;林嘉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文献来源Farooqi AS, Holliday EB, Allen PK et al.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after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Do all patients benefit?[J]. Radiother Oncol,2017,122(2):307-312.2 证据水平3b.
作者:卢铀;张一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文献来源Takahashi T, Yamanaka T, Seto T, et al.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versus obs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A multicentre,randomised,open?label,phase 3 trial [J]. Lancet Oncol,2017,18(5):663-671.2 证据水平1b.3 背 景预防性脑放疗(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治疗地位存在争议.既往Meta分析显示在广泛期小 细 胞 肺 癌(extensive?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D?SCLC)患者中,与观察相比,PCI可降低脑转移发生率、延长总生存期.
作者:朱正飞;郑明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文献来源Jain A,Luo J,Chen Y,et al. Current patterns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SCLC:Survey of U.S. radiation oncologists on their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J]. J Thorac Oncol,2016,11(8):1305-1310.
作者:陈明;陈梦圆;胡晓;黄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文献来源Bernhardt D,Bozorgmehr F,Adeberg S,et 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irradiated for brain metastases after prior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J]. Lung Cancer,2016,101:76-81.
作者:胡洁;李安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为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制定有效的循证治疗方案.方法 在充分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和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10期).结果 共检索出治疗指南3篇,Meta分析2篇,临床对照试验4篇,多中心研究2篇.根据所获证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结论 采取循证医学方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永智;刘涛;肖洁平;林雀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中国人群无偿献血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为我国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1月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的关于无偿献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3.3.2软件的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无偿献血参与率及95%可信区间、相关影响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并按照调查对象、文献质量对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回归法对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9篇,有效样本含量35759人;无偿献血参与率为30.0%,95%可信区间26.0%~34.0%;性别为男性(合并比值比1.47,95%可信区间1.13~1.91)、亲友有献血经历(合并比值比2.04,95%可信区间1.30~3.19)、主观规范(合并比值比2.09,95%可信区间1.43~3.04)、献血知识(合并比值比2.50,95%可信区间1.90~3.28)、献血态度(合并比值比2.32,95%可信区间1.59~3.40)是无偿献血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 未来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重视对女性献血者的招募、促进街头献血向团体献血转移、加强固定献血队伍的建立,普及献血者健康征询知识和用血政策等.
作者:张静航;张健;杨土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预防性脑放疗(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 PCI)是指在出现影像学和(或)临床有症状性脑转移之前给予脑部放射治疗,清除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微转移.作为可以有效降低脑转移发生的治疗方法 ,PCI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历史已经超过了40年,一系列研究证明PCI能够减少SCLC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发生,并有生存获益.然而随着PCI在SCLC治疗中的广泛临床应用,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明晰,例如是否所有的局限期SCLC接受PCI治疗都能获益?广泛期SCLC进行PCI治疗能否改善总生存?PCI治疗相关毒性如何避免?以及PCI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复发和转移如何应对等.2016?2017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后发表了几项关于SCLC患者接受PCI治疗的重要研究,引起了我们对临床实践所产生疑惑问题的再思考.
作者:程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众所周知,脑转移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较常见,约20%~25%的初诊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近30%的晚期肺癌终会发生脑转移,预后较差[1].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比较棘手,全脑放疗(whole brain irradiation,WBI)是脑转移患者的传统标准治疗方案,但其会增加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Ⅱ期CTONG0803研究结果 显示[2],对于EGFR突变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单药使用厄洛替尼治疗脑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很不错,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数据非常好.吴一龙等教授看到了此临床现状,牵头启动了BRAIN研究(CTONG1201)[3].
作者:康劲;杨衿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靶向药物的陆续问世,肿瘤靶向治疗的探索不断有所进步.近期发表在JTO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分享了1例EGFR?TKI联合用药有效治疗晚期T790突变合并反式C797S肺腺癌的病例报道.患者男性、43岁、非吸烟者,因持续干咳2个月余于2015?01?17至我院就诊.全身PET/CT提示: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右侧顶叶转移.CT引导下肺穿刺:病理提示腺癌,ARMS?PCR提示EGFR 19del突变,ALK野生型(IHC和FISH法).临床诊断:右下肺周围型腺癌cT4 (IpsiNod)N1M1b(颅内右顶叶转移,无症状),Ⅳ期.
作者:黄婕;王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管腔堵塞的一组临床表现.其以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参与的炎症机制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炎症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本文综述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与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发生机制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预后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申;李东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健康人体对注射用重组人胸腺肽α1皮下注射的耐受性与安全性,采用剂量递增方案,确定单次及连续给药的安全剂量范围.方法 单次给药48例健康受试者入组试验,其中36例分别皮下注射0.3 mg/m2、0.6 mg/m2、0.9 mg/m2、1.4 mg/m2、2.0 mg/m2、2.7 mg/m2注射用重组人胸腺肽α1,12例注射相应剂量的注射用水作为安慰剂;连续给药12例健康受试者分别皮下注射2.0 mg/m2、2.7 mg/m2注射用重组人胸腺肽α1,每周给药2次,连续4周.用药后对受试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评价试验药物在人体的安全性.结果 单次给药48例健康受试者入组并完成试验,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连续给药12例健康受试者入组并完成试验,其中,有5名受试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3例出现大便潜血阳性,1例出现血红蛋白尿,1例受试者出现大便潜血阳性和血红蛋白尿.停药后于随访期复查恢复正常,均无特殊处理,自行好转.结论 单次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胸腺肽α10.3~2.7 mg/m2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连续使用4周,每周2次,剂量在2.7 mg/m2内是基本安全的.
作者:麦丽萍;何国东;王曦培;孙涛;张雪涛;郭兰;古良;林秋雄;杨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