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来源Hida T,Nokihara H,Kondo M,et al. Alec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ALEX):An open?label,randomised phase 3 trial[J]. Lancet,2017,390(10089):29-39.2 证据水平1b.3 背景?ALK 抑制剂(克唑替尼、艾乐替尼)对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疗效良好;?Ⅰ/Ⅱ期单臂研究(AF?001JP 等)已证实艾乐替尼缓解率高、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长,对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仍有效;?艾乐替尼缺少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尚无直接比较克唑替尼与艾乐替尼疗效何者更优的临床研究数据.
作者:周彩存;黎文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文献来源Magnuson WJ,Lester?Coll NH,Wu AJ,et al.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 na?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retrospective multi?institutional analysis[J]. J Clin Oncol,2017,35(10):1070-1077.2 证据水平2b.3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40%,因为TKI 的使用,EGFR 突变阳性NSCLC 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因而其脑转移的发生率更高.
作者:傅小龙;谭佩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文献来源Mok TS,Wu YL,Ahn MJ,et al.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2017,376(7):629-640.2 证据水平1b.3 背景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选择性地作用于EGFR?TKI敏感突变和继发性T790M 耐药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
作者:王洁;皮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文献来源Shaw AT,Felip E,Bauer TM,et al. Lorlatinib in non ? small ? cell lung cancer with ALK or ROS1 rearrangement:An international,multicentre,open?label,single?arm first?in?man phase 1 trial[J]. Lancet Oncol,2017,18(12):1590?1599.2 证据水平1b.3 背景ALK 和ROS1 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都是独特的分子分型[1?3].克唑替尼是目前已经批准的ALK 和ROS1重排的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4?5],但这些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色瑞替尼、艾乐替尼、布加替尼作为ALK的第二代抑制剂对40%~50%的克唑替尼耐药患者有效,但对ALK G1202R点突变患者疗效不明显.劳拉替尼作为一种第三代、新型、高效、选择性的、脑渗透能力强的ALK 和ROS1 抑制剂,低剂量能对ALK G1202R和ROS1 G2032A等点突变的患者起作用[6?7].
作者:杨衿记;康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对比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中国人群血栓性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VIP、CNKI、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血栓性疾病疗效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7年1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13个研究,合计1004例临床确诊为血栓性疾病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组治疗后血栓复发率高于利伐沙班组(比值比0.45,95%可信区间0.30~0.67,P<0.0001),利伐沙班组血栓消失时间短于华法林组(均数差-11.16, 95%可信区间-13.24~-9.07,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治疗后总出血率高于利伐沙班组(比值比0.34,95%可信区间0.20~0.58,P<0.0001),但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新发血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69,95%可信区间0.25~1.95,P=0.49).结论 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可以降低患者血栓复发率和减少血栓消失时间,疗效更为显著,且可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在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凝剂.
作者:车志;宋华锋;邹月柳;杨尚珂;赵强;黄伟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评价FcγRⅡa和FcγRⅢa基因多态性与西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药物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2016年2月前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FcγRⅡa和(或)FcγRⅢa基因多态性与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疗效的研究,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评价效应强度.结果 共12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累计1016个病例.Meta分析的合并结果显示,FcγRⅡa和FcγRⅢa基因多态性与西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无相关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FcγRⅡa-H131R位点的突变型可增加西妥昔单抗在KRAS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RR vs. HH:比值比2.395,95%可信区间1.522~3.771,I2=0.000;R vs. H:比值比2.072,95%可信区间1.617~2.654,I2=0.457;HR+RR vs. HH:比值比3.067,95%可信区间1.582~5.944,I2=0.692;HR vs.HH:比值比11.222,95%可信区间1.324~95.106,I2=0.769);FcγRⅢa-V158F的突变型可增加亚洲人群对西妥昔单抗的疗效(FF vs.VF+VV:比值比1.534,95%可信区间1.138~2.069,I2=0.000;FF/VF:比值比1.398,95%可信区间1.040~1.879,I2=0.000).结论 FcγRⅡa和FcγRⅢa基因多态性与西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疗效相关性可能存在种族差异和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加以揭示.
作者:夏冬梅;任洪波;包中会;姚岚;倪燕侠;杨吉帆;蒋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脑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转移部位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有超过25%的晚期NSCLC患者会继发脑转移.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不佳,不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而接受作为目前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的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仅有2~5个月.近十多年来,驱动基因的发现和相应的精准靶向治疗的实施,给晚期NSCLC的诊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对于驱动基因(如EGFR突变、ALK重排等)阳性的NSCLC,基于多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患者标准的精准治疗手段.然而,针对晚期NSCLC靶向治疗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大多排除了脑转移患者,或者仅入组了无脑转移症状的患者.同时,既往的研究多为回顾性或单臂的Ⅱ期研究.驱动基因阳性多发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能否从传统的治疗时代走出一条精准治疗的新路子?我们以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研究为主线索,聚焦1年多来这个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作者:杨衿记;吴一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年,在两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motherapy, CAR-T)细胞产品获批后,推进了全球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本文将对近一年来已发表的和第59届美国血液病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会议中关于CAR-T细胞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晓梅;赖沛龙;翁建宇;杜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传统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标准治疗方法,既往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c-TACE以碘化油为栓塞材料,远期栓塞效果欠佳、全身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为此学界一直致力于新栓塞材料的研究.载药微球(drug-eluting beads,DEB)作为肝癌栓塞治疗的新兴材料,具有可观的栓塞效果和较低的全身毒副作用,其用途和前景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有望在将来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2017年,关于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 eluting beads-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治疗肝癌的研究众多,文献主要报道了DC-Bead微球和Hepasphere微球的研究情况[1],现就目前的一些重要文献的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陈猛;陈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异质性作为淋巴瘤的基本特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单一治疗手段伴随的复发是临床治疗面临的常见问题.因此,2017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靶向药物组合以及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同时,基于分子诊断为基础的分型、利用cfDNA对淋巴瘤患者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也成为了2017年的亮点.
作者:刘思初;李文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年众多早期乳腺癌(early breast cancer, EBC)相关临床研究如春笋般出炉,其中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尤为突出.本文从局部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三个方面总结2017年度EBC临床研究的重大进展.
作者:曹莉;廖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年在胃癌领域,围手术期FLOT(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被证实优于传统的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该研究结果或将改变胃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模式;免疫治疗在胃癌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但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仍有待深入探索.在大肠癌领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时限和直肠癌全程新辅助分层治疗是临床研究热点,多学科协作在辅助治疗中越显得意义重大;对晚期结直肠癌,三药治疗方案的证据进一步加强;末线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
作者:刘建化;马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由于受到伦理等问题的限制,新的靶向药或化疗药难于先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确诊断后更为精确的危险度分层治疗,以期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远期并发症,现就2017年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林愈灯;宗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年头颈部肿瘤研究进展迅速,特别在肿瘤标志物及新的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过去一年里头颈部肿瘤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及国际学术会议报道的重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鼻咽癌的研究进展1.1 EBV?DNA对无症状人群鼻咽癌的筛查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血浆EBV?DNA检测,对无鼻咽癌症状的人群进行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共筛查了20 174名参与者.1 112名(5.5%)参与者血浆标本中检测到EBV?DNA,其中309例(1.5%)重复检测EBV?DAN阳性.这309例中300例行鼻咽镜活检,275 例行鼻咽镜活检和鼻咽磁共振检查,终34人确诊鼻咽癌.仅有1名血浆标本中EBV?DNA阴性参与者在检测后1年内发生鼻咽癌.血浆循环EBV?DNA用于鼻咽癌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98.6%.血浆循环EBV?DNA 检测对于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1].
作者:郑登云;管吉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