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131
  • 国内刊号:44-1592/R
  • 影响因子:1.57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7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特种医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2期文献
  • 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MRMPI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中的表现.方法2 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对其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19例(67.9%)首过期出现灌注异常,其中17例(89.5%)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19例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异常中分别灌注减低8例(42.1%),其中局限1个壁段2例,2个壁段2例,3个以上壁段4例;灌注缺损11例(57.9%),其中局限1个壁段2例,2个壁段4例,3个以上壁段5例.注入GD-DTPA对比剂后延迟扫描,8例(42.1%)显示心肌增强,其中局限1个壁段2例(25%),2个壁段3例(37.5%),3个以上壁段3例(37.5%).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能识别心肌的缺血与梗死,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判断治疗效果和进行预后的评价.

    作者:王成林;乔建华;彭长农;申大光;董汉彬;成官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CT征象及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研究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病理机制、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2年12月至2002年10月经CT扫描确诊为小儿脑梗塞27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病史.结果(1)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与成人脑梗塞不同,病史轻,CT征象及临床症状明显.(2)单纯型预后良好,混合型预后较差.(3)病理机制除血管解剖因素、潜在性血管疾病及内分泌所致血管病变外,作者提出产前缺氧及产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为本病的高发对象.结论梗塞灶大小和有否合脑内挫裂伤,脑萎缩、脑发育不良与该病预后关系密切,C 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作者:何旭升;吴华超;湛力群;刁胜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997-2002年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的急性胰腺炎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所有病例均作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胰腺坏死分为3型:Ⅰ型即点片状坏死,Ⅱ型为段状坏死(坏死部分超过整个胰腺的30%,坏死范围贯穿胰腺全层),Ⅲ型为全胰腺坏死(超过胰腺50%的段状坏死).结果水肿性胰腺炎26例,出血坏死性19例.按Balthazar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12例,D级11例,E级8例.按胰腺坏死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6例.结论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具有定性诊断价值.CT分级与胰腺坏死分型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判断有很大价值.

    作者:王廷昱;陈晶;陈奋;陈大和;陈旭;冯远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 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 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 mm),可伴额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根椐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文正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晚期胰腺癌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中晚期胰腺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 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16例中,胰头部肿块8例,其中7例有明显的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肿块6例,均无胆道系统扩张;2例胰腺形态和大小正常,仅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肿瘤T1WI表现为略低于肝实质信号,T2WI表现为略高于肝实质信号.扩张的胆管T1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明亮的高信号.5例患者可见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脾动静脉受侵.4例肝内转移,1例肺转移,转移灶信号与原发灶类似.结论M R I对中晚期胰腺癌诊断和分期、判断手术可行性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军;李基根;周全;成官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咽、口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鼻咽、口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口咽NHL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鼻咽、口咽NHL中,共有21个病灶,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软组织肿块.19/21密度较均匀,多呈轻、中度强化,其中6例病灶内出现小泡状低密度影.颈部淋巴结侵润形态多样,以密度与肌肉相仿、质地均匀的肿大淋巴结常见(5/11),邻近骨组织和颅底骨质侵犯少见(1/11).结论鼻咽、口咽NHL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作者:陆锦贵;陈午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特征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血吸虫病的C T和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并结合4例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病灶位于脑皮层或皮层下区,直径多在5mm-35mm.病灶密度或信号与脑灰质一致,周围水肿环绕.增强后病灶小结节呈簇状聚集成团,明显延迟强化延迟消退.结论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是临床诊断该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周文辉;杨智云;刘四斌;刘沛武;黄原义;吴文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的MRI分期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RI)对前列腺癌分期和病理对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术前MRI分期,并以此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病理分期结果,评价诊断性实验结果.结果本组3 0例前列腺癌中,MRI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期)21例,4例术后病理报告为C期,19.1%(4/21)的病例MRI分期偏低,9例C期病例1例术后为B期,分期偏高,另1例术后为D期,分期偏低.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阳性预测(PPV)为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阴性预测(NPV)为88.9%.MR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地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x2=3.145,P=0.023).结论MRI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期.

    作者:陈敏;王文超;杨正汉;李飒英;赵伟峰;蔡葵;周诚;钟晨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3 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临床早期CT Ⅰ-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CT Ⅲ,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即CT Ⅳ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作者:孟家晓;沈君;梁碧玲;赵继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塞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提高对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认识,探讨其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做了发病早期(1~6 h)CT扫描及发病后24小时CT扫描,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6~68岁,平均58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结果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回顾性CT资料分析,发现发病早期(1~6 h)CT检查均见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发病后24 h复查,该侧大脑中动脉血供区均呈大片状低密度灶.结论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在早期脑动脉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国忠;花村;周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胸膜外脂肪的MRI及CT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MRI和CT对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显示的价值.方法对21例正常人行常规和薄层CT,以及MRI检查,采用了T1WI、T2W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STIR序列扫描.计算MRI、常规CT及薄层CT显示胸膜外脂肪的敏感度,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对比观察和评分.并对30例累及胸膜外脂肪的病人进行CT和MRI扫描.数据用SPSS 9.0软件包处理,用pearson x2检验.结果21例中,16例在MRI上见到胸膜外脂肪,敏感度为76.19%;常规CT可显示7例胸膜外脂肪,敏感度为33.33%;薄层CT可显示14例胸膜外脂肪,敏感度为66.67%..MRI与常规CT比较,x 2=7.785,P值=0.005,MRI与薄层CT比较,x 2=0.46 7,P=0.495.在MRI对常规CR的比较中T值均为0,P<0.005.在MRI对薄层CT的比较中,医师A所得的T=+10,P<0.005;医师B所得的T=16.5亦P<0.005.MRI及CT可以观察到胸膜外脂肪的移位、受压、中断、增厚以及信号/密度改变.结论在正常人,MRI对EPF的显示优于CT.通过不同成像序列图像的相互对比,提高了对于EPF的认识,为胸膜周围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而有用的方法.

    作者:李一鸣;尹建忠;倪红艳;祁吉;马国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和随访的价值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AE)的CT诊断和随访的价值.方法对125例NAE患儿进行头颅CT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36例CT诊为轻度NAE,表现为大脑实质内有斑片状低密度灶,范围≤2个脑叶;62例诊为中度NAE,病灶分布超过2个脑叶,脑灰白质分界不清,其中25例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为重度NAE,大脑半球呈弥漫低密度,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其中12例合并脑内出血.随访6 8例,CT显示2 6例恢复正常,7例脑白质萎缩,8例脑积水,12例脑灰质萎缩,3例遗留脑软化灶,12例双额部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结论CT除能准确诊断N A E外,还可用于随访观察其后遗症.

    作者:吴茂雄;林霓阳;黄旭璇;李坤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及与超声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8%;(2)因结石的密度不同可分为4类,即高密度、软组织密度、低密度和混杂密度结石;(3)肝内胆管扩张以局限性柱状或/和囊状扩张为特征;(4)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其合并症的诊断优于超声.

    作者:罗泽斌;赵振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979年,正值亨氏(Hounsfield)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CT机8年之际,Axel[1]率先倡导从动态增强CT资料中了解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开创了功能性C T成像的先河.但是,由于该技术需要快速采集、处理图像,C T灌注检查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限于电子枪CT对肾脏和心肌血流的研究.1990年单层面螺旋CT(SSCT)问世后,人们可以用SSCT进行灌注检查.

    作者:霍福涛;苏续清;张维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母细胞瘤1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因左胸闷1周、伴咯血来院就诊.咯血1次,量约3ml.发病前无发热、胸痛、乏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作者:初建国;孙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腹主动脉瘤1例

    螺旋CT的容积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在轴位CT图像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以弥补轴位图像的不足.我院对1例超声检查考虑腹主动脉瘤的病人,采用螺旋CT进行了三维重建的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瘤样钙质沉着症X线、CT诊断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右膝缓慢长大的无痛性肿块10年,感胀痛10天,无外伤史.查体:右膝前外侧扪及一4cm×5cm×5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差,有压痛.

    作者:王学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及进展

    阜外医院每年约6 000例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及搭桥手术约3 000例.根据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研究,我国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约占13%~20%.50岁以上患者心脏外科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已成为常规.

    作者:戴汝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