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内科学杂志

国际内科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369
  • 国内刊号:44-1633/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3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4年9期文献
  •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逆转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活化其凋亡敏感性增强,Fas/Fas-L、p75/NGF、PBR/PBR-L等介导HSC凋亡,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细胞因子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参与调控HSC凋亡,应用高选择性凋亡因素诱导活化HSC调亡将是治疗和逆转肝纤维化的理想途径.

    作者:周俊英;甄真;姚树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新进展

    红细胞生成素不仅特异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而且具有许多促造血以外的功能.本文介绍了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各方面的研究,包括产生的多源性、受体广泛存在、多种效能等.

    作者:孙云;关广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后遗症严重,一直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近年HSE研究进展,包括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技术、临床治疗等作一综述.

    作者:魏桂荣;张敏;梅元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Toll样受体与结核病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迄今为止已发现10种Toll样受体,它们有相应的配体.Toll样受体在机体组织细胞如胃肠道和呼吸道中广泛分布,在机体防御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结核分枝杆菌有许多病原体相关的分子位点如19 kD脂蛋白、阿拉伯糖甘露聚糖酯和磷脂酰肌醇甘露聚糖等,它们可被Toll样受体识别并相互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如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促进Th1细胞反应、诱生抗菌活性物质的释放等,即产生针对结核菌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作者:任涛;张敏;蔡映云;金美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中已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动力学、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率的改变.其发生机制与众多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有关.急性胰岛素反应降低和完整胰岛素原分泌增加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示因子.遗传和胰岛素敏感性是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作者:龚莉琳;张素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核受体在脂质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目前已发现的许多核受体在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作用,部分核受体对脂肪酸代谢、胆固醇代谢、胆固醇逆向转运及载脂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调节这些核受体的活性,可达到调节脂质代谢的目的;研究这些核受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寻找对脂质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的孤核受体的配体,对于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湛;陈运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致死性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相关基因遗传缺陷

    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是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心脏结构正常的心性猝死与遗传缺陷相关,可能的机制为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相关蛋白功能异常.基因缺陷者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为猝死的高危人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泓;竞花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趋化因子和糖尿病肾病

    趋化因子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的表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阻断趋化因子的病理效应可能是DN治疗的新的靶点.

    作者:魏琼;孙子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RNAi及其与丙型肝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i)是通过双链RNA被核酸酶切割形成21-25 nt的干扰性小RNA,即siRNA,由siRNA介导识别并靶向切割同源性靶mRNA分子而实现的基因沉默.近有若干将RNAi技术应用于丙型肝炎基因治疗的研究,证实其不仅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复制和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通过抑制Fas基因的表达,减轻肝细胞凋亡引起的损伤.

    作者:姚景宏;揭盛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因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粘膜损害.目前认为环氧合酶和前列腺素的抑制可能不是NSAIDs相关性胃病唯一的发病机制.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9的催化活性和基因多态性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NSAIDs相关性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娟;陈旻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在恶性血液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恶性血液病肿瘤患者常由于体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导致疾病复发.树突状细胞(DC)能够呈递肿瘤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利用DC的免疫治疗方法可能成为清除恶性血液病肿瘤患者体内MRD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敏;欧阳建;李翠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074大耐受剂量羟基脲能使镰状细胞病患者获得长期持久的血液学疗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072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外周血CD4+CD25bighT细胞增多有关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07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和异体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随访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073早期预测Alemtuzumab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