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发生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无有效治疗方法.吸烟是目前已知较为肯定的PD保护性因素,深入研究吸烟与PD的关系可能为预防、治疗PD提供有效的措施.
作者:孙玉发;衣志勇;蒋知新;张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肾小管病变及肾间质纤维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即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相平行.这个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生发展机制涉及许多方面.
作者:姚敏;王瑞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肠黏膜具有分泌、吸收、免疫和屏障功能.引起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炎症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研究表明,遗传及免疫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性肠病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亚洲国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明确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是治疗消化道炎症的研究热点.
作者:简燕婷;麦国丰;王继德;张亚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格列卫(STI571,Imatinib)是成功的合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物于1998年6月被首次用来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其疗效在不断改善并且几乎超过了人们的预测.随后该药物也被用来治疗其他白血病及某些实体瘤,体外及体内实验均证实了该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骆林胜;张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心肌缺血预适应(IPC)是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内源性保护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肌浆网可能是IPC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靶点之一,IPC通过对肌浆网上的钙转运蛋白功能的调节,延缓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的发生.而IPC可能是通过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腺苷受体以及蛋白激酶C等途径作用于肌浆网.
作者:刘晨;祝宝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回顾近20年国外研究表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长期随访显示预后良好;DMARDs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DMARDs联合应用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流.
作者:陈颖娟;高洁生;黄慈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的缺血变性白蛋白,作为一种敏感的新生化标志物,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其产生机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董志远;夏宏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病,诊断时常遇到困难.本文就胸液的实验室检查和胸膜活检等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鲁德玕;姬晓青;孙立红;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尾加压素Ⅱ(UⅡ)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血管活性肽,主要在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调节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对UⅡ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与全身许多脏器疾病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有关UⅡ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骆健峰;龚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Graves眼病(GO)又称内分泌突眼,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在对GO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对临床治疗进行了积极探讨.本文主要对目前GO诊断和治疗方面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孙治华;姚斌;翁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