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糖素样多肽-1具有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还参与β细胞增殖,分化;它的分泌不足和作用减低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胰高糖素样多肽-1的发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陆鸣;夏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属于细胞表面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表面,作为一种细胞信号转导受体与糖基化终产物(AGE)、β-淀粉样肽、双性素等多种配体相互作用,参与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及肿瘤等病理过程.应用抗RAGE抗体或sRAGE阻断RAGE的活化可能为防治上述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任晓妹;孙子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PGC-1α是一种转录辅助激活因子,可受多种因素调节,参与机体的适应性产热、线粒体形成、糖脂代谢调节等生理活动,影响胰岛素抵抗形成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可能会在将来的内分泌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明卫;杨明功;王佑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瘦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肽激素,它既能增加机体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易感性,加重病情,又能通过减少下丘脑-垂体分泌亢进、减轻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延缓风湿性疾病的进程.通过研究瘦素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双重作用,能够帮助将来找到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朱亮;吴华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发挥生理和药理作用的中介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疗效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状态有关.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改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体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发病有关,也可能与治疗中一过性症状加重及疗效有关.因此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数量及功能检测对指导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和预后有重大意义.
作者:楼之茵;胡学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前研究揭示核内不均一核蛋白(hnRNP)A2/B1参与肺癌的发生,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有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hnRNP A2/B1的生物学特点,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和肺癌早期诊断应用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润生;操乐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调节T细胞依赖性免疫应答,其表达异常会导致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细胞因子诱导性MHCⅡ类分子上调可被抗氧化剂、环孢素和他汀类药物阻断.本文对内皮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与自身免疫病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刘巍;李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必需结构,具有保护染色体维持基因组稳定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酶复合体,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端粒及端粒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衰老、永生的关系一直是衰老相关疾病和肿瘤防治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端粒长度和端粒稳定状态的维持及其与细胞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廖亚平;汪华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脂蛋白(a)[Lp(a)]是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为相似的蛋白质,已被认为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蛋白,能与纤溶酶原竞争结合受体,在功能上具有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的特性.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Lp(a)的生成增多,分解减少,造成体内Lp(a)水平升高,并且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打破凝血纤溶的平衡,造成体内的高凝状态以及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
作者:史胜端;苏胜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近年来发现扩张性心肌病(DCM)中存在有β1、M2受体自身抗体,并认为它们参与了DCM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文从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细胞凋亡、对β1和M2受体激动效应、细胞跨膜电位及电流的影响、诱导心肌病理改变,以及对临床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吸附治疗DCM效果的临床意义、未来展望等作一综述.
作者:汪明灯;高修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Pisa综合征是一种持续的躯干肌张力障碍(侧弓反张),可能与多巴胺-胆碱能失调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能机能障碍有关.抗抑郁药、止吐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等药物易引发,有神经系统变性,女性及老年患者是本病易感人群.
作者:袁文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设计了便携式的TCD(ATCD)可用于长时程检测微栓子.将40 g重的2MHz探头置于常规TCD检出MCA信号的部位,以专用弹性头带或眼镜固定,探头电缆接插小电脑,放入上衣口袋.患者可在房中继续其日常活动,检查者通过遥控实时观察多普勒频谱,其信号可自动或手工调整,可贮存.本文进行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作者:何晓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典型的Willams综合征(WS)是由于第7对染色体17~19基因缺失所导致唯一以视空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认知功能减退,责任病灶认为在背侧束.由于背侧视觉通路异常发育导致视空功能损害,神经解剖支持WS背侧束的假说,包括顶叶体积缩小,脑回化增加.本文探讨背侧束背部(顶叶上部)还是背侧束腹部(顶叶下部)对WS起主要致病作用.
作者:宋维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非痫性发作(NES)在癫痫中心约占患者数的20%,发病率为1.4~3.0/10万人口,许多患者多年未能明确诊断,且常用多种癫痫药物治疗.NES诊断的金标准是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本研究用V-EEG进行确诊来评价发作频率、有无EEG癫痫样放电和药物疗效三标准在预测NES的有效性.
作者:钟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感染时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非感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感染的体液免疫因素.方法将3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血液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各18例,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IgG、IgA、IgM、C3、C4;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M、C3、C4水平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非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C4外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多少不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感染的重要因素,而免疫球蛋白的质量低下或者抗体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血液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求刚;钟雪云;廖康;陈冬梅;曾燕;禤建美;崔颖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城乡结合部中老年居民血清尿酸的分布特点,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与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城乡结合部石牌村现居住村民进行调查,以该人群中55岁以上男女性642人为研究对象,对血清尿酸及其它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清尿酸水平男性(357.30±66.77)μmol/L,女性(299.80±59.64)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30.26%,女性30.82%;②男性尿酸水平高于女性(P<0.001);③血清尿酸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及体重指数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④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该人群中有聚集现象.结论血清尿酸升高可能是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标志.该人群高尿酸血症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检出高危人群并进行相应干预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震;陈璘;赵长林;彭朝权;熊肇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