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内科学杂志

国际内科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369
  • 国内刊号:44-1633/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3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

    溶栓能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但可发生严重的致命性颅内出血并发症.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管壁破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密切相关,而在脑缺血后早期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溶栓后的出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李杰;李光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Z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基因定位于3q27,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脂联素分泌失调及其SNP在肥胖症、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亦相关.这为以上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方向.

    作者:苏士成;殷凯生;张希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补体被强烈活化,病变部位有补体沉积,表明补体在SLE时有病理损伤作用;此外还发现,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早期蛋白成分的缺陷与SLE的易感性显著相关,提示补体的存在可能对抵抗SLE的发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补体在SLE中的作用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立群;郭小芹;阎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全身免疫异常而导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自身抗体的检测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抗核小体抗体被认为是有希望广泛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一个自身抗体,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前景.

    作者:龚宝琪;齐文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脂肪代谢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多种成分可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在鼠类动物模型中,RAS促进脂肪细胞生长、分化,甘油三酯储存,细胞肥大,体脂沉积;而在人类成熟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使脂肪异位沉积在肝脏、骨骼、胰岛组织,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抑制RAS系统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改善肥胖相关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邱平;赵铁耘;李秀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药物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大约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物耐药,目前的临床研究提示这一药物耐受可能发生于疾病的早期.药物耐受的发生机制可能在药效学或者药代学的共同通路上,包括海马Ammon角硬化的形成,多药转运体的过度表达,以及药物靶点的改变,本文将逐一综述.

    作者:陈子怡;周列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感染与机体免疫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复的急性发作将加速肺功能的恶化,而急性期发作有半数以上是由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所致.在此期间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其中包括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等部份.本文对COPD急性感染与机体免疫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谨;王浩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氧化酶遗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遗传因素很可能是决定吸烟者是否发展成气道阻塞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有些抗氧化酶的遗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有一定的相关,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存在差异.

    作者:魏明霞;戴路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从血清学标志到独立致病因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意义的研究进展

    原发系统性小血管炎是一类临床危害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作为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对小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抗体在小血管炎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湘玲;陈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氧化应激与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

    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吸烟是引起氧化/抗氧化失衡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方面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引起具有伤害作用的促炎症介质基因表达增加,造成组织损伤;另一方面通过活化蛋白(AP-1)引起保护性抗氧化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活化,它可以上调谷胱甘肽(GSH)的生成,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γ-GCS是决定GSH合成的限速酶.对γ-GCS的研究,尤其是对γ-GCS表达的调控已成为抗氧化研究的热点.

    作者:孙丽娜;许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5-脂氧合酶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

    5-脂氧合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5-OH-6,8,11,14-廿碳四烯酸和白三烯等类花生酸产物的重要酶类.近年来研究发现5-脂氧合酶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主要综述5-脂氧合酶及其抑制剂与肖化系肿瘤的关系.

    作者:邹来玉;李建英;王小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凋亡、坏死和肾缺血-再灌注的关系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理现象,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炎症和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其触发环节,而炎症和免疫反应本身就是防御与损伤的一种动态平衡.平衡一旦打破,就导致凋亡和坏死,并向不可逆方向发展.

    作者:李梦妮;董文斌;曹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蛋白激酶Cι的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l(PKC iota)是非典型蛋白激酶C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参与和介入多种信息传导通路的组成和功能,对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增殖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体内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发挥广泛而独特的影响,从而日益受到关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使我们加深对这个PKC亚家族年轻成员的认识,从而根据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干预,以期为临床各种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寻找到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董志峰;张振刚;龚开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