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而破损或裂纹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层螺旋CT是一种新的无创性影像诊断技术,近年来临床已使用该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多层螺旋CT不仅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和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本文综述多层螺旋CT在ACS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程凌;聂如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大量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会引起食管外表现,包括慢性咳嗽、喉炎和哮喘等.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也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但由于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缺乏诊断金标准,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本文主要从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来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安江;陈旻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AVE 0991是一个新合成的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简写Ang-(1-7)]的非肽类似物,与Ang-(1-7)有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多篇关于AVE 0991的研究报道.在体外AVE 099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在体内AVE 0991对心血管及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扩张血管、调节血压,减轻心肌梗死导致的收缩压下降、心率减慢,抑制梗死所致的血管收缩,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力衰竭的发生,调节水钠平衡、减轻肾小球硬化,减少尿蛋白等,并对糖尿病的靶器官损害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伟燕;曾武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十分突出,得到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发展,发现NSAIDs的小肠黏膜损害的发生率也不低.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可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炎症、溃疡、出血、狭窄及穿孔等.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就NSAIDs导致的小肠黏膜损害作一综述.
作者:余丹纯;聂玉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生长抑素受体(SSTR)作为与生长抑素(SST)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尤其是消化系统.SST发挥生理作用需要与其受体结合.SSTR主要有5种亚型(即SSTR 1~5),在不同的种属和组织中分布与表达的亚型及量均不同.研究表明,SSTR在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STR各亚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郭佳念;钟英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是由于循环中存在针对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综合征,常表现为严重胰岛素抵抗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病或顽固性低血糖,大部分患者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所致,而抗体作用的机制未明.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确诊有赖于体内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国外文献报道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使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但其预后表现为多样化.
作者:曾映娟;程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芦荟、大黄是两种作用特别,应用广泛的中药,大量的患者长期应用,但这两种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并已引起医药界和社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所报道的毒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结肠黑变病上.对于结肠黑变病的病因,结肠黑变病与芦荟、大黄类泻剂的关系国内外作了不少的研究,但仍未得到公认的结果,本文结合在研究的课题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思考.
作者:万金志;徐新军;郭惠学;方炜;刘佑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1972年病理学家Kerr等首先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人们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已深人到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对细胞凋亡的认识也由形态学和生物化学逐渐深入到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水平.其中,对凋亡相关因子(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Fas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Fas的性质、结构、作用机制、F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冠心病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加深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张玉清;王宇彬;宋书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泌乳素(PRL)具有300多种独立的生物活性.其生理功能包括生殖、内分泌与代}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生长发育,以及免疫调节和免疫保护功能等.近10年来,PRL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阐述.PRL不仅能由垂体前叶分泌,而且垂体前叶以外的免疫细胞等也能够分泌PRL.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PRL通过与泌乳素受体(PRL-R)结合,影响着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推测PRL对人类的免疫凋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仁东;任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贫血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其与CHF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恶化以及死亡率增加有相关性.CHF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索(EPO)水平上调,并与CHF严重程度相关.研究发现,EPO水平是CHF患者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强预测指标,并独立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其它已经确定的CHF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与非CHF患者相比,CHF患者EPO与血红蛋白水平仅呈弱相关性.
作者:张善春;李广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髓问充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在大量基础研究中证实了其有效性,近年来也在不少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但其改善心功能机制仍然有较多争议,移植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可能对移植后心功能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业已证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心脏的发育、心肌细胞肥大、再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具有重要作用,不少资料表明BMSCs移植后伴随着IGF-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推测IGF-1在BMSCs移植后的分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简单讨论IGF-1在心脏病理生理状态下的作用后,进一步重点就IGF-1在BMSCs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分子机制作一阐述.
作者:黄裕立;麦炜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细胞核内典型的非组蛋白.HMGB1在细胞和组织中分布十分广泛,受到炎症刺激后能从坏死或损伤细胞被动释放,并可诱导树突状细胞上调其成熟的表面抗原.本文详细介绍了HMGB1的结构、功能特点及HMGB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随着对HMGB1研究的不断深入,HMGB1在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等中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作者:颜雪梅;游运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器官移植后无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必需治疗.无激素免疫抑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另一方面因可以直接抑制胰岛素基因转录和β细胞的胰岛素合成,或直接损害β细胞,又有致糖尿病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使用胰岛毒性较低的免疫抑制剂以减少药物对胰岛的损害,同时,并尽量避免应用高浓度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免疫抑制剂的直接毒性引起胰岛的丢失.
作者:陈瑜;刘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应用于临床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但HAART治疗需长期或终身服药,因此,药物的毒副作用容易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其中脂肪代谢综合征就是HAART用药过程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远期不良反应之一.HAART药物中与脂肪代谢有关的主要是蛋白酶抑制剂(PIs)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可以引起各种代谢异常和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就脂肪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检测及治疗进行了阐述.
作者:江雪艳;卢洪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小柴胡汤(FFXCHT)抑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 用昆明小鼠建立皮下肿瘤模型,分别用高、中、低浓度FFXCHT灌胃,再分别以环磷酰胺(CTX)和香菇多糖为对照组,连续给药12d后处死小鼠,称小鼠体质量、瘤重,计算脾脏系数和行脾脏光电镜的检查;在以香菇多糖为阳性对照组时,同时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L-2活性.结果 各浓度用药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的体质量,且能明显抑制荷EAC小鼠肿瘤生长,以高、中浓度为佳,而阳性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各用药组均能提高脾脏系数和脾脏细胞功能,增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L-2活性,以中浓度用药组作用明显,而CTX阳性对照组的体液免疫功能则显著下降.结论 FFXCHT能明显抑制EAC肿瘤的生长,同时能增加小鼠体质量,提高治疗肿瘤的药物耐受性,改善体液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作用,是高效、低毒、前景广阔的抗癌方剂.
作者:林子洪;傅明;廖威明;林调;陈新桂;王海新;林森浩;黄红中;杨惠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加强水化/碱化措施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急性出血性膀胱炎(HC)的预防效果.方法 82例以环磷酰胺(CTX)为主进行预处理的HSC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模式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水化/碱化模式,强化模式组30例患者采用强化水化/碱化模式预防急性HC,比较两种模式预防HC的效果.结果 传统模式组52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急性HC,发生率为15.1%,强化模式组30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HC,两组H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发现强化模式组患者心率波动较小,血钾及血钙浓度持续稳定时间较长.结论 强化水化/碱化模式明显降低HSCT患者HC的发生率,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许多荣;童秀珍;邹外一;方荸荠;汪延生;黄珊;李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