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159
  • 国内刊号:44-1580/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356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消化系统疾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缺血性结肠炎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03年1月~ 2010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37例,分析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血便,常合并有基础疾病,病变以左半结肠多见,早期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结论 缺血性肠炎临床易误诊.诊断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作者:李艳梅;曹春莉;张海波;苏秉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沉默结直肠癌细胞Lgr5表达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Lgr5 shRNA重组质粒沉默结直肠癌细胞中Lgr5表达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针对Lgr5 mRNA构建Lgr5 shRNA重组质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筛选出在SW620细胞中抑制效率高的重组质粒;将筛选出的重组质粒和阴性对照重组质粒瞬时转染进SW620细胞,48h后收集条件培养基.用条件培养基培养hMVECs细胞,观察hMVECs细胞在Matrigel上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情况;将吸附了相应条件培养基的明胶海绵置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72 h后利用Image Pro Plus6.0采集数据并计算各组CAM血管面积比.结果 在4种Lgr5 shRNA重组质粒中Lgr5 shRNA 874在SW620细胞中对Lgr5 mRNA和蛋白的抑制程度高,分别为64.7%和44.7%.Lgr5 shRNA 874组条件培养基培养hMVECs后Matrigel上的管腔数目显著少于NC组(P=0.002).条件培养基作用于CAM 72h后,Lgr5 shRNA 874组CAM上微小血管数目较无血清培养基(SFM)组和NC组显著减少,Lgr5shRNA 874组血管面积比与SFM组和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 沉默结直肠癌细胞中Lgr5表达后能显著抑制hMVECs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同时可以抑制CAM模型上微小血管生成,证实了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Lgr5表达对体外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保才;彭亮;梁燕;张昱;苏宁;王新颖;姜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肠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肠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未癌变)、腺瘤性息肉癌变、大肠癌患者各30例,为研究组,以息肉旁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息肉及息肉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其中增生性息肉组端粒酶检测阳性2例,腺瘤性息肉组端粒酶检测阳性11例,伴轻、中、重不典型增生分别为4例、3例、4例,而且随着不典型增生的加重,端粒酶相对活性值增加,腺瘤性息肉癌变组端粒酶检测阳性22例,大肠癌组粒酶检测全部阳性.结论 端粒酶的检测对发现腺瘤样息肉是否癌变或癌变倾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端粒酶可以作为消化道组织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

    作者:黄艳春;付文金;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胃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6例患者行EMR,32例患者行ESD治疗,比较两者在出血、穿孔、狭窄、局部复发、手术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EMR、ESD作为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一种微创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ESD具有一次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具有操作技术难和手术风险大等特点.结论 根据病灶的大小和来源层次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汤金海;高泉根;陈易;沈根海;朱虹;凌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XIAP和CDK4/cyclinD1复合物联合表达对肝癌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XIAP和CDK4/cyclin D1复合物联合表达对肝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59例肝癌手术后组织石蜡标本,进行XIAP、CDK4、cyclin D1蛋白分子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预后分析.结果 XIAP、CDK4、cyclin D1高表达患者与XIAP、CDK4、cyclin D1低表达患者相比,生存率较低.合并有XIAP高表达+CDK4高表达组分别与XIAP高表达+CDK4低表达/XIAP低表达+CDK4高表达组和XIAP低表达+ CDK4低表达组相比,其生存率显著降低.合并有XIAP高表达+ cyclin D1高表达组分别与XIAP高表达+cyclin D1低表达/XIAP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组和XIAP低表达+ cyclin D1低表达组相比,其生存率显著降低.XIAP+CDK4可以作为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XIAP和cyclin D1/CDK4复合物联合表达患者预后更差.XIAP+CDK4联合可以作为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车宇芳;叶飞;王新颖;苏宁;姜泊;张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胃镜在经皮胃造瘘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见察

    目的 探讨经口鼻胃镜在咽喉、食管狭窄以及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经皮胃造瘘(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因咽喉、食管狭窄普通胃镜无法通过不能引导完成PEG的患者48例,应用经口鼻胃镜进行PULL法经皮胃造瘘,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均通过鼻胃镜引导完成了PEG,24例鼻胃镜可直接通过直接引导完成,14例鼻胃镜在导丝引导下通过狭窄部位;10例患者借助5ml注射器外套做为牙垫通过;胃造瘘后有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后恢复正常输注,7例患者发生造瘘管周围组织感染,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PEG后营养状况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 用鼻胃镜引导完成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的PEG无需扩张,减少了扩张时引发并发症的风险,以及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张口困难以至于无法放入正常口垫,减少使用开口器时引起的不适.较用普通胃镜简便、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师瑞月;朱惠明;王立生;钟运莲;谭庆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及术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36例肝硬化行肝移植的患者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40名健康人群进行血浆Hcy定量测定,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Hcy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P<0.05),术后3个月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后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肝脏是一个重要的Hcy代谢器官.

    作者:林建华;周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规范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治疗组根据病情轻重等情况,选择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和服用SASP或5-ASA.结果 规范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规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夏正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胆汁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胆管远端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ERCP中胆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胆管远端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或病理学确诊的20例胆管远端恶性狭窄,30例胆管远端良性狭窄患者及13例非胆胰疾病志愿者在ERCP或PTC时提取胆汁,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胆汁和血清的CA19-9,CEA,AFP含量,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当界定值为30 000 u/ml,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诊断胆管远端恶性狭窄的敏感性为85%,与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有差异.血清学联合胆汁中检测肿瘤标志物CA19-9可提高对胆管远端恶性狭窄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论 ERCP中胆汁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对胆管远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义;崔旭;臧建华;姜文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直肠腺瘤组织中miRNA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直肠腺瘤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在直肠腺瘤发生过程中与正常直肠黏膜miRNA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肠镜检查的直肠腺瘤进行检测,筛选直肠腺瘤、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靶基因.结果 通过miRNAs芯片检测,发现直肠腺瘤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相比,上调的miRNA15种,下调23种.预测F3、FBXW7、HLF等可能为miR-223的靶基因.结论 直肠腺瘤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腺瘤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屈昌民;梁淑文;李连勇;曹艳菊;王晓英;翟静好;宫淑娟;刘庆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无痛与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效果的对照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和分析2 20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揭示本地下消化道疾病患病情况,同时探讨无痛肠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00例受检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发病情况,同时比较2200例中的无痛肠镜受检者(A组,n=1 039)和常规肠镜受检者(B组,n=1 161)两组之间的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从静脉依次缓慢注入咪唑安定0.01 mg/kg、芬太尼0.001 mg/kg和丙泊酚l~1.5 mg/kg;B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专人评估受检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91.32%,A、B两组阳性率无差异(P>0.05).患病谱依次为慢性结/直肠炎、大肠息肉、痔疮、大肠癌、炎症性肠病、结肠憩室、血管畸形和阑尾结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A、B两组术中和术后的HR、BP及SpO2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01),且肠镜检查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用时A组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无痛电子结肠镜与常规电子结肠镜相比,检出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受检者和操作医生感觉舒适.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曹彬;柯善高;汪洁;郑磊;汤胜君;胡宏艳;陈睿;郜素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survivin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程度和意义.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及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诊断并经病理确诊的病例.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共5组,每组40例,测定survivin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程度.结果 survivin表达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平均分值0.075±0.267,阳性率7.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平均分值0.600±0.744,阳性率4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组平均分值2.075±1.980,阳性率7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平均分值4.225±2.402,阳性率95%;在胃癌组平均分值5.750±3.614,阳性率97.5%.survivin表达在胃高分化腺癌中,平均分值2.500±0.707;中分化腺癌平均分值8.750±3.495;低分化腺癌平均分值5.522±3.654;粘液腺癌平均分值3.200±0.837;印戒细胞癌平均分值6.000±0.000.结论 survivin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过程中阳性表达逐渐增高;但其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及肿瘤的大小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姚凡保;马海生;王亚东;智发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豆状核变性33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诊断为该病的33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15例,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其中有6例表现为胆红素的升高,92.9%的患者血清铜下降,尿铜异常者为100%,97%的患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54.5%的患者有K-F环.结论 HDL是一个多器官疾病,主要依靠铜蓝蛋白及K-F环等来诊断,其消化道症状表现多样性,有腹痛、腹胀、乏力、纳差、身目黄染、肝硬化、腹水等.

    作者:黄榕;郭萍;张萍;周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丙泊酚联合曲马多在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曲马多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行胃镜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麻醉组作丙泊酚联合曲马多麻醉下胃镜检查,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HR、SBP、DBP、SpO2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麻醉组除SpO2变化不大(P>0.05)外,SBP、DBP及HR均较对照组术后为低,P<0.001,有显著性意义,联合用药有效、安全.结论 丙泊酚联合曲马多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聂道鸿;施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奥曲肽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按入院时间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奥曲肽组(对照组)20例,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组(治疗组)20例.所有病人予禁食、补液、抑酸及输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置入鼻胃管,每隔1h用生理盐水冲洗胃腔并抽吸胃液,记录颜色.对照组应用醋酸奥曲肽0.1 mg+生理盐水20 ml缓慢静脉注射,继以25 μg/h持续静滴至出血停止后改0.1 mg皮下注射q8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36 U+硝酸甘油5 mg持续静脉滴注q12h至出血停止.观察并记录两组24 h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胃液颜色澄清时间)及平均输血量(以血红蛋白达70 g/L为准).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监测脉搏、血压、尿量变化等.结果 两组在平均止血时间,有效例数,死亡例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除治疗组患者面色稍苍白外,两组均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但两组输血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明显减少输血量,提高疗效.

    作者:徐法贞;周爱军;李桂芹;盛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0年9月双镜联合治疗的40例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和20例开腹手术(O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均100%成功,但双镜联合组并发症低(10%)、住院时间短(12.5天)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之25%、23.5天.结论 ERCP与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永德;胡团敏;张成华;姚清勇;肖淑琼;连丽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通过内镜检查排除恶变、直径较大、蒂粗的息肉.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尼龙圈,将尼龙圈尾部钩挂在套扎器前端的金属钩上,然后收入塑料外套管中,经活检孔送入套扎器,释放套圈,将套圈套住息肉基底的蒂部,收塑料外鞘管使套圈处于息肉蒂部合适部位,缓慢收金属套管内心,同时缓慢放外鞘管,两者交替进行,待有阻力后,观察息肉颜色变紫,证明阻断了息肉的血液供应,停留2 min后释放圈套,观察息肉蒂部无出血后,退出内镜.结果 35例均套扎成功,其中33例一周后复查后均完全脱落,未见出血、穿孔;1例因息肉蒂部较粗局部黏膜坏死后尼龙套圈相对松弛,息肉恢复供血,随进行二次套扎,息肉脱落,1例套扎时助手用力过大,息肉机械性割断,蒂部搏动性喷血,用止血钛夹夹闭止血成功.所有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粗、长蒂的较大的大肠息肉,是一种成功率高、微创、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环;韩文良;赵春玲;贵永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消化道出血1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消化出血的病因、出血部位及病因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3月经结肠镜检查17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大肠癌(46.0%)、息肉(20.4%);病变部位依次为直肠(58.5%)、乙状结肠(24.1%);缺血性结肠炎女性(13.4%)、男性(0.9%),息肉女性(13.4%)、男性(24.8%),溃疡性结肠炎女性(1.5%)、男性(8.4%).结论 大肠癌、肠息肉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直肠、乙状结肠是常见出血部位;缺血性结肠炎引起的出血女性高于男性,而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女性低于男性.

    作者:饶向东;张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化道染色放大内镜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目的 探讨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经验及要点.方法 通过198例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总结经验.结果 198例患者,均检查成功.其中检查发现良性病变126例,侧向发育肿瘤5例,恶性病变5例.结论 术前周密的准备,充分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正确的操作配合,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提高了阳性率.

    作者:夏瑰丽;王莉慧;彭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术Introducer法的现状与展望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是目前用于胃肠内营养的有效新方法之一,其操作方法Introducer法较其他方法操作更简便、并发症更少、适应症更广泛.本文就Introducer法的操作技术、优势、适应症、并发症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沈林艳;林鸿;贺学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取出嵌顿于小肠的胶镜2例报告

    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男性,57岁,因腹痛1个月于2009年7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持续性隐痛不适,时有阵发加剧,无放散,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约5kg.外院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检查,提示空肠多发溃疡性病变(克罗恩病可能),但2d后胶囊仍未排出.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0 ℃,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崔忠敏;郭晓钟;邵晓冬;赵佳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盆腔脓肿直肠置管引流术护理配合1例

    盆腔脓肿是南盆腔器官组织因细菌感染形成脓肿,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1],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日,我院对1例盆腔巨大脓肿的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盆腔脓肿直肠引流术取得成功,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苗;黄颖;周丹;程天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