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BPH病人进行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残余尿测定,应用P-Q图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术后随访。行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结果 尿流率Qmax<15ml/s 98例;低顺应性膀胱1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63例;逼尿肌不稳定42例;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84例,减弱18例;压力-流率测定P-Q图示膀胱出口梗阻84例;残余尿<100ml 50例。>100ml 52例。术后随访80例症状消失,排尿顺畅。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BPH有无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人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平;黄伟佳;汪中扬;钟剑锋;曹文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等氮、等热量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0.30~0.40g·kg~(-1)·d~(-1))1周,检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比值,IL-2R、NK、C3、C4、CH50、IgG、IgA、IgM及其他指标。结果 经方差分析,二组患者入院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4~+/CD8~+、NK、IL-2R)在术后第4、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能增进肠外营养的效果。
作者:宋京翔;卿三华;黄祥成;齐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前、后精子顶体酶活性(SAA)的变化。方法 用改良的Kennedy法测定术前和术后6~8个月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活性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质量如精子顶体酶活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郭正辉;黄健;李泗耀;姚友生;许可慰;江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5-FU、氟铁龙、希罗达3种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副反应。方法 64例结肠、直肠癌术后病例分成3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5-FU/CF、口服氟铁龙/CF和口服希罗达方案。观察3组病例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及其程度。结果 5-FU/CF组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34.6%)、恶心(23%)、呕吐(11.5%)。氟铁龙/CF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55%)、口炎(25%)和手足综合征(10%)。希罗达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28%)、手足综合征(38.9%)和口炎(16.6%)。结论 3种化疗方案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尤其是氟铁龙/CF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
作者:刘军荣;邓美海;许瑞云;汤照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胃粘膜pH值(pHi)的变化与预后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大手术后危重患者收入ICU,在12、24、48、72h连续监测pHi的变化,存活者随访至出院,死亡者至临终状态。结果 与11例死亡病人比较,52例存活者中pHi降低明显为少,25%比100%,存活者pHi正常明显居多,75%比0,P<0.01。pHi以7.35为界值,低于此值不正常。存活组:pHi<7.35(含先正常后低)13例,并发症10例(10/13),pHi>7.35(含先低后正常)39例,并发症17例(17/39)。死亡组:pHi<7.35并呈持续降低9例,先正常后降低2例。对pHi总减低者其死亡预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88%,预测并发症的阳性率为76.9%。结论 连续监测pHi的变化其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较高,pHi异常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黄文庆;张孟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脏损伤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64例肝损伤的病因、伤情分级、手术方法、预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4例肝损伤中钝器伤45例,占70.13%,锐器伤19例,占29.69%。Ⅰ~Ⅱ度损伤26例占40.62%,Ⅲ~Ⅳ度损伤38例,占59.38%。64例患者中死亡2例,均为Ⅳ度损伤,占3.13%。平均住院日为15.42d。结论 正确的手术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合并伤是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的关键。
作者:董功航;郝俊;钟远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胃穿孔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胃穿孔修补术28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例。结果 治愈27例,死亡3例,病死率10%。结论 开放性损伤是外伤性胃穿孔常见的致伤原因,合并伤常见。手术是外伤性胃穿孔的主要治疗手段,以缝合修补为主。术中应注意胃贯穿性与后壁穿孔及其他脏器的合并伤的处理。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左肝外侧叶切除术在胆道结石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过去14年行左肝外侧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1例。结果 疗效优良率87.5%。结论 左肝外侧叶切除不但能切除病灶,而且可经左肝断面的扩张胆管为“借路”,取除其他部位肝内、外胆管的结石,以及便于肝门部狭窄胆管的整形。该手术操作简便、可行,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可广泛应用。
作者:曾永明;李威;王懿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所致胆道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6例华支睾吸虫所致胆道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例中34例术前未能确诊,仅2例术前怀疑为寄生虫团块阻塞。36例患者经手术切开胆总管取虫和术后驱虫治疗,全部治愈出院。30例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对病人有长期食鱼生史,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和体征,B超示胆总管无回声团块,CT示胆总管中等密度团块状肿物,应首先考虑诊断为华支睾吸虫引起胆道梗阻的可能。胆总管切开取虫,胆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驱虫治疗,必要时用胆道镜取虫,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仕伟;刘展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4例中3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3例(46.4%),腺癌8例(28.6%),平滑肌肉瘤5例(17.9%),类癌2例(7.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窥镜和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4例(50%)行根治性切除。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0.7%。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作者:卜佳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创伤性膈疝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19例。92.3%(24/26)的病人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手术采用剖腹术16例,剖胸术6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结果 术前确诊19例(73.1%),治愈24例,死亡2例。结论 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胸部X线检查具诊断价值。早期诊断、尽早手术修补膈肌裂口,及时、正确地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何操活;冯值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28例枕部着力的额颞部脑对冲伤病人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年间共收治28例诊断为GCS≥9分的脑对冲伤的患者,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获得不同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手术行去骨瓣减压者预后好,全部达良好恢复,甘露醇脱水保守治疗17例,其中2例死亡,中残5例,良好恢复10例。结论 受伤后6小时内CT发现有明显占位病变者应行去骨瓣减压术,则预后较好。甘露醇脱水治疗,预后相对较差。其指征的掌握与预后直接相关。
作者:王国福;王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避免和减少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意外。方法 分析4例体外循环意外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处理的经验。结果 在4例体外循环手术中,2例发生上腔静脉引流不畅,其中1例合并心室纤颤,死于心力衰竭;另1例经再插端孔导管后上腔静脉引流明显改善。1例由于肺动脉壁损伤发生较多的渗血,经用3/0尼龙线修补动脉裂口,出血停止。1例术中出现心室纤颤和“石样心”,把左心室引流管退回心房后,石样心消失。结论 为了减少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意外,选择合适的腔静脉导管,掌握补钙时机,避免左心引流管插入过深,避免主动脉阻断钳误伤主肺动脉壁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孙上云;姜海平;吴远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行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整形,肝肠Roux-en-Y吻合术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证实胆管狭窄后,沿肝下缘分离肝门板,显露左右肝管及汇合部,切开狭窄段,配合术中胆镜取石,对切开胆管进行整形缝合后与空肠上端Roux-en-Y侧侧吻合。结果 本组15例病人术后均获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结石全部取尽。结论 合并肝部分切除的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整形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是解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的较为彻底和有效方法。
作者:王和鑫;梁志鹏;张宏武;高焱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带蒂包皮瓣和前尿道延伸联合修复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 对12例尿道下裂患儿联合采用带蒂包皮瓣和前尿道延伸的方法一期修复。结果 12例均获随访1~7年,1例合并吻合口狭窄和瘘,1例吻合口狭窄。均经再次手术修复治愈。全部患儿阴茎发育良好,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带蒂包皮瓣和前尿道延伸联合法是治疗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洪才;谢平迅;张朝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应用Bard composix补片修补4例巨大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的Composix补片对4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进行修补术治疗。结果 4例病人均无并发症,随访1~11个月无复发。结论 Composix补片修补巨大切口疝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切口疝的理想术式。
作者:张连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肛门闭锁进行定位诊断。方法 对2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前使用超声检查,测定直肠盲端与肛门隐窝皮肤之间的距离(P-P间距),并设立耻尾线(PC线),从而决定首次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实际结果对比。结果 25例患儿均能准确地测得P-P间距,并能满意设立PC线。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基本相符。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于肛门闭锁术前定位诊断,具有准确率高、安全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志鸿;郑宝群;陈伦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3例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是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1例,肠间脓肿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切口感染4例,经切开引流后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多发伤和休克,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黎信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脑损伤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42例,手术治疗93例,死亡36例,占26.7%,植物生存4例,重残7例,中残13例,良好75例。结论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发性脑损伤严重程度、此外还有年龄、入院前抢救方案、严密观察与监测措施、手术指征的掌握和并发症等。
作者:华春华;梁宇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GP)的手术时机及术后处理。方法 分析30例GP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型GP 24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24例轻型胰腺炎痊愈后,再行胆道手术20例,无手术并发症。重型GP 6例,其中4例急诊手术治疗,均治愈,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另2例因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行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死亡1例。结论 轻型GP应待急性发作缓解后手术,术后处理与一般的胆道疾病的相同。重型GP,若全身条件许可,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并需重视术后处理。
作者:吕志昌;周小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生场热疗法在晚期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NRL-001型内生场热疗系统对74例恶性肿瘤进行384人次热疗。通过对皮肤灼伤、治疗中疼痛等的观察,评估其安全性,并经胸片、B超、CT等检查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 7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疼痛,仅1.3%(5/384)人次受到Ⅰ度皮肤灼伤。74例中,达CR(完全缓解)13.5%,PR(部分缓解)31.1%,而NC(没有缓解)55.4%。47例合并不同程度疼痛患者经内生场热疗后,87.3%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内生场热疗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林显敢;谢德荣;滕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本组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8例,通过彩超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术后发生下腔静脉狭窄2例。结果 在2例下腔静脉狭窄中,1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而治愈;另1例病人拒绝手术自动出院。结论 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的重要因素是吻合技术不当,肝脏体积过大,血肿形成,腹水生成,癌肿复发。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计勇;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陈焕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oarthosis of the tibia,CPT)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据统计,其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25万,多发生于一侧,腓骨亦可受累,但同时出现双侧胫骨假关节则罕见,有的文献甚至定义CPT是单侧发病。大多数病例出生时并未形成假关节,因此Hefti等认为CPT是……
作者:许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端粒(telomere)与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生物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资料证明,85%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而绝大多数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则无此活性。因此,通过对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可获得一些有用的治疗……
作者:罗汕;胡以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7~2001年我们共收治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12例,根据患者肢体缺血时间不同、骨折和血管损伤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9~44岁。病因:车祸9例,砸伤2例,摔伤1例。骨折部位:股骨上段……
作者:庄桂炉;郭文键;刘克;陈孔冠;郑钦洪;林深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在腹腔脏器损伤中较少见,多数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病情重,术前不允许过多的辅助检查;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特殊,术前常难以作出诊断,术前诊断率低,术中容易漏诊。我院近10余年来收治15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芝钧;区春荣;何勇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与胆囊炎、胆石症并存在临床上较多见,但是多数情况下并未引起重视。我院1999年至今收治的溃疡病并存有胆石症的患者共有39例。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这39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随访,结果如下。……
作者:司徒升;余健雄;胡奇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Ondansetron是一种新型的强效、具有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已广泛用于癌症病人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近有研究表明Ondansetron对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我院于2001年1~4月对眼科全麻手术病人用或不用Ondansetron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双盲法比较观察,以探讨Ondansetron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作者:凌洪锋;陈樱;陈倩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 男,73岁。体检时发现下腹部平脐有一包块,无压痛,无大小便异常,无……
作者:杨力;王世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门部胆管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CVcore,再将含有pcDNA3-HCVcore的载体和不含pcDNA3-HCV core的空载体分别导入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HCVcore在QBC939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QBC939的VEGF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OBC939明显升高。结论 HCV核心蛋白能激活VEGF表达,可能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陈汝福;陈积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一、概论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都认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属倒流性病变,是下肢静脉病变中常见者。20世纪80年代初,Raju在一组147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经过各种检查发现:①深静脉倒流性功能不全(有的伴有交通静脉功能……
作者:蒋米尔;陆民;黄新天;张培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