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影响因子:0.61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颈椎病前路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四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用四种融合方式对241例因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A组)单节段40例,双节段22例;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B组)(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 CIFC)单节段40例,双节段2l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C组)单节段45例,双节段23例;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D组)单节段35例,双节段15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2年,经过随访,A组融合率为82.1%,B组融合率为96.3%,C组融合率为95.6%,D组融合率为95.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和D组之间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和D组之间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CIFC、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作者:宫树一;付勤;杨礼庆;许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的超前镇痛

    目的 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 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 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2.5 mg的生理盐水10 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 μg·kg-1,异丙酚1~1.5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 mg·kg-1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 μg·kg-1,异丙酚2~2.5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 μg·kg-1.切皮后90 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 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2.5 mg的生理盐水10 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 mg·kg-1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 h观测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骚痒等指标.结果 A组的药物消耗量少、镇痛效果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大,镇痛效果差.结论 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好.

    作者:叶西就;曹德雄;彭俊;梁建军;苗利萍;曹铭辉;彭书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与抽剥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与同期开展传统曲张静脉剥脱法的手术疗效.方法 40例(46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硬膜外或腰麻下,采用EVLT术;同期选择手术前条件相似的46条肢体,采用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结果 EVLT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平均3.64 d.传统剥脱术后平均8.12 d;EVLT术较传统剥脱术的切口数少,创口小.结论 EVLT术与传统剥脱术相比,术式简单又减小手术创伤.

    作者:杨力;徐军;瞿昌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初步临床报告

    目的 寻求一种颈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80例经MRI或CT检查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经半年至一年随访,172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5.5%.术中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健民;肖立军;陈文贵;邓德礼;徐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股骨髁支持钢板在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股骨髁上与髁间骨折手术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方法.方法 治疗股骨髁上与髁间骨折35例,采用手术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10个月~24个月,大部分病例恢复较好,经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4.3%.结论 股骨髁上与髁间骨折以手术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为可靠的治疗方法,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黄瑞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左胸单切口胸膜顶食管胃吻合在食管中上段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内中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经左胸单切口行食管癌切除,胸膜顶(或超胸膜顶)应用CDH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的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无机械故障,亦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结论 大部分常规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可用CDH吻合器行胸膜顶(或超胸膜顶)食管胃吻合术,达到全胸段及部分颈段食管切除,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基本达技术要求.由于该术式手术切口减少,操作简化,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辉寰;林建雄;冯家宁;曾智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术中输血量与肝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与术中大量输血的关系.方法 对230例因肝癌住院并接受剖腹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中输血量分为1000 ml以下、1000~2000 ml(含1000 ml、2000 ml)、2000 ml以上3层,采用t检验的方法研究肝癌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与术中输血的关系.结果 术中输血量<1000 ml、1000~2000 ml、>2000 ml三层患者中,PPC组输血制品总量及输注红细胞、血浆的量均显著高于非PPC组.结论 术中输血量与肝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赵祎莉;江山平;王大强;黄广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25例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三年来25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腔镜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例胃窦穿孔、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例外伤性小肠穿孔行探查修补术,7例急性阑尾炎穿孔行腹腔镜探查阑尾切除术,均获成功,其中有5例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 25例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8 min,于12~24 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9 d,预后良好.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消化道穿孔既可探查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治疗,手术视野开阔、便于清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黄振添;谢昭雄;许国平;孙卫江;黄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诊实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术前诊断9例(25%),术中冰冻切片诊断22例(61.1%),所有病例经石腊切片确诊,与良性结节并存20例.随访5个月至8年,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复发1例.结论 重视术前彩超及术中冰冻切片可减少本病的漏诊,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应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肖仲贤;于杰;李留峥;李志庭;王宏武;向春明;左峻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483例微创手术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胸外科疾病诊治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或手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共治疗483例胸外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发生院内死亡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5 ml,仅有4例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有21例,其中包括肺膨胀不全15例,胸腔包裹性积液6例和手汗症的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后躯体代偿性多汗5例.术后无伤口感染,病人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10年,良性病变,气胸和手汗症均未见复发.结论 胸部微创后术除了有助于术中明确诊断外,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符合美容等优点.它可代替大部分开胸外科手术,但对复杂性手术或需要淋巴的清扫的恶性肿瘤手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王厚强;辛军;周伟;韩淦同;周建平;李伟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的

    目的 探讨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对128例高位肛瘘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瘘管隧道式切除缝合组(治疗组64例)和肛瘘切开挂线组(对照组64例),并作临床对比观察及随访.结果 两组均全部愈合.治疗组术后24 h内Ⅲ级疼痛发生率为3.13%,而对照组为9.38%;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2±4.d,而对照组为18±6 d;治疗组术后创口感染率为3.13%,而对照组为12.5%;治疗组术后无肛门功能失禁,而对照组术后有4例肛门功能失禁.治疗组在化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瘘管隧道式切除缝合术后能有效保持肛门括约肌功能,具有疼痛轻、愈合快等优点,为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作者:周志球;刘暄;邓伟均;陈占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下腹皮纹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随机取我院1998年7月至2002年3月17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下腹皮纹行横形小切口,并与同期传统腹股沟切口修补43例和腹腔镜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大于腹腔镜手术组,但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小切口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平均18~20分钟),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相比,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及疝复发(P<0.05).小切口组与腹腔镜组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小切口组平均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 采用下腹皮纹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周学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25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56例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92例行保守治疗,其中65例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164例在发病48 h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结果 本组病人治愈218例,症状缓解出院27例,死亡6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5例.结论 早期诊断对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尤为关键.及时判断胆道系统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以降低胆道内的压力有利于防止重症胆管炎的发生.

    作者:何新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急性肾绞痛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静脉注射,B组给予曲马多针剂100 mg肌肉注射,对两组药物镇痛效果及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优于B组53.3%,经χ2检验,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持续时间,A组17.4±7.2小时,B组8.7±2.9小时,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少.

    作者:王劭晟;陈卓堃;保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诊疗分析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病因诊断、急症手术指征,剖腹探查原则、术式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治愈150例,死亡12,治愈率92.6%、死亡率7.4%,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主要并发症为再出血、肝昏迷、肠粘连、腹腔脓肿、切口裂开.结论 在积极抗休克非手术止血的同时,尽快初步确定出血的病因和部位,早期掌握急症手术指征,切除出血病灶,合理选择术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蒋可松;廖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治的45例创伤性急腹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均在腹腔镜下得到明确诊断,镜下明确诊断率为100%;34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或辅助下完成治疗,5例无需治疗,6例中转开腹,开腹率为13.34%;术后未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技术诊治创伤性急腹症病人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确诊率高、创伤性小等优点,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作者:剧永乐;戎祯祥;周军;陈小伍;朱达坚;伍锦浩;陆光生;耿岩;张才铭;欧阳满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Fas配体阳性睾丸细胞对共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起全身和/或局部的免疫豁免作用

    目的 探讨Fas配体阳性睾丸细胞对共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起全身和/或局部的免疫豁免作用.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数量的睾丸细胞同侧或两侧共移植于糖尿病受体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功能和存活情况,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对照组)平均存活期为(4.6±1.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同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6(A组)时,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23.8+4.6)天;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时(B组),胰岛细胞存活期大于(57.5±4.0)天,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5(C组),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6.0±1.4)天,与对照组相似(P>0.05);睾丸细胞数增至1×106(D组),胰岛细胞存活期(11.5±3.1)天较对照组或C组延长(P<0.01);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E组)时,胰岛细胞存活期(31.2±15.9)天延长更加明显(P<0.01).相同剂量的睾丸细胞与胰岛细胞分别同侧和两侧共移植时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各自的病理表现是不同的,前者移植物内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胰岛玻璃样变,抗胰岛素抗体染色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而后者胰岛细胞移植物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抗胰岛素抗体阳性细胞较少,未见胰岛玻璃样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发现同侧共移植后的移植物与肾实质交界处有淋巴细胞凋亡.电镜检查发现胰岛移植物存活超过60 d的标本可见大量存活的胰岛细胞团和睾丸Sertoli细胞,有散在的凋亡淋巴细胞.结论 睾丸细胞与同种胰岛细胞移植后不仅可诱导局部免疫豁免,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全身免疫保护作用,但较局部免疫豁免作用弱;这些作用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创奇;董文广;彭俊生;马晋平;蔡世荣;张常华;何裕隆;詹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股沟疝后进路无张力修补152例分析

    目的 评价后进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于2001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后进路单层网片修补治疗152例腹股沟疝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统计.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平均手术时间为32.2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 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为9.2 d、平均住院费用为4243元.结论 采用后进路单层网片修补方法对治疗腹股疝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竑唏;赖东明;陈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在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 肝移植手术后糖代谢异常患者27例,随机分为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ultiple daily subcutaneous iniection,MDSI).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院内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的糖代谢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均可以达到目标值,CSII组较MDSI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切口愈合时间短,院内感染率低,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糖代谢状态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的控制,胰岛素泵较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有优势.

    作者:肖倩霞;陈少颖;余元龙;张志刚;毛凯红;赵湛元;胡泽民;陈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腹膜透析组20例和非透析组20例.透析组于起病后48 h内进行透析治疗,非透析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尿淀粉酶的变化,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腹膜透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膜透析可改善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思荣;吴祖光;刘宏涛;李恩;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X线摄影钙化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X线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X线片钙化,回顾性分析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钙化特点.结果 281例乳腺钙化中181例为乳腺癌,占64.4%,良性疾病100例,占35.6%.乳腺恶性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细、数目较多、密度较低、分布相对较广的特点.形态多为泥沙样、叉样、短棒状、断针样、多种形状,部分钙化沿导管走行.良性乳腺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粗、数目较少、密度较高、分布局限的特点,形态多为沙砾样、斑片状、轨道状、圆孔状.结论 乳腺X线摄影钙化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萍;曹茵;王颀;杨剑敏;郭庆禄;翁秀琼;张安秦;许娟;陈中扬;朱彩霞;施军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 自1998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182例,全部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12~18个月).结果 182例中有175例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并已拆除钢板,未发生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经X线片检查,骨折均为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7例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发生率为3.85%,患者同时合并有腓骨骨折,主要并发症为术后骨不连.结论 普通钢板内固定目前仍是基层医院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何建中;李镜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器械吻合法在全胃切除术后胃肠道重建中的应用(附56例报告)

    目的 评价机械吻合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全胃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每例手术时间为70~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90.5 min.无手术死亡.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食管空肠吻合处);4例发生吻合口溃疡,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狭窄率为3.57%,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为7.10%.结论 全机械吻合在全胃切除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祥福;盛瑶环;邓伟;王建忠;刘海金;吴莲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骨外露创面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骨外露创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四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病例11例,其中新鲜损伤2例,陈旧性损伤9例.切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显微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与受区血管,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所有移植皮瓣均顺利成活.病例术后随访9~12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皮瓣功能及外观均令患者满意.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术式之一.

    作者:刘鹄;杨睿;唐勇;黄霖;沈慧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处理

    目的 探讨减少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73例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中有56例(76.7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患,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56例术前存在合并病而术后发生并发症者31例,发生率55.36%;术前无合并病1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3.5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29,P<0.05).结论 加强对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手术的风险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进华;李宗文;何国永;张甲佑;吴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临床型乳腺肿瘤在超声引导钢丝穿刺定位下的切除

    目的 探讨对非临床型乳腺肿瘤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非临床型乳腺肿瘤,术前在超声图像监视下,将乳腺定位钢丝穿刺置于病灶内或其附近,行肿瘤的切除活检,待病理诊断结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32例(38处病灶)经超声引导下钢丝穿刺定位后全部准确完整切除,38处病灶术中冰冻分片病理报告与术后石腊切片病理结果相符有36处.结论 超声引导下细钢丝穿刺定位乳腺小肿瘤后行病灶切除活检术,是处理非临床型乳腺肿瘤安全、准确、实用的方法.

    作者:曹余彦;崔艳晖;苏逢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FHIT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正常直肠痔组织、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结直肠癌80例石蜡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FHIT mRNA,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1)正常直肠组织平均FHIT mRNA阳性细胞率为45.67%+9.39%,腺瘤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率为23.45%+5.06%,结直肠癌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率为15.1%±4.1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的FHIT mRNA阳性细胞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的FHIT mRNA阳性细胞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FHIT mRNA表达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FHIT mRNA阳性细胞率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为42.7个月,阳性细胞率低患者为29.8个月,前者的年累计生存率(88.10%,37/42)显著低于阳性细胞率低者(74.19%,23/31)(P<0.01).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节,FHIT基因表达下降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杨平;曹杰;王辉;李旺林;谭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atched/hedgehog信号通路与膀胱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超过70%的移行细胞癌(TCC)在治疗后复发,复发肿瘤中约10%~15%出现恶性程度增加.如果能够明确引起膀胱癌复发的机制,预测膀胱癌复发,将会改进患者的治疗情况.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细胞的增殖与命运[1].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这个信号通路有关.当这个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时,会引起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Patched/hedgehog信号通路与膀胱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胡道琴;谢文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又称为腹腔间隙(隔)综合征、腹腔室隔综合征等,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影响腹腔内、外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ACS易累及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其次是胃肠道、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1].

    作者:周太成;陈双;周军;赖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种恶性肿瘤,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清楚,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中晚期,失去了佳治疗时机,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而肿瘤标记物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尽管AFP检测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所以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肿瘤标记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就目前临床上正应用的和近年来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综述如下.

    作者:季涛;詹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治愈66例,好转19例,恶化5例,死亡23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配合医生进行积极地抢救病人,使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黄碧萍;李鼎贤;吴惠文;刘娟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肠营养管在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术后应用鼻肠营养管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6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病人,早期应用复尔凯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胆汁回输,观察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肝功能、营养状况,通过加强管道的护理,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除3例外均配合完成了术后营养治疗,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胆管结石的病人在术后,通过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胆汁回输是安全、有效的,仔细的管道护理是术后成功进行肠内营养的保证.

    作者:何有弟;王卫东;麦燕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创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 分析41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配合.结果 41例手术中除1例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5 d痊愈出院.结论 进行术前访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时合理调节手术体位,术中加强监测,重视对仪器的功能检测及保养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关键.

    作者:陆燕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经验

    异位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1临床少见的疑难急腹症之一,为了提高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我科就1991年7月至2006年9月间共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取诊治经验和教训.

    作者:许汉雄;段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