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影响因子:0.61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体会(附106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106例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击碎结石的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性顾分析.结果 平均住院天数13 d,106例患者中93例成功Ⅰ期取净结石(87.7%).平均尿液转清时间2.5 d,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11 d,平均7.5 d.2例(1.9%)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术中均未输血.结论 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膜孤立性纤维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3例CT和2例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本病的CT表现为肿块境界清楚,轮廓光滑,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见多条肿瘤血管影,平衡期肿瘤持续显著强化.MRI表现为T1WI与骨骼肌等信号,T2WI高于肌肉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散在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均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CD34和Vimentin阳性.结论 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对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家云;刘庆余;宋亭;董天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DHS和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选择

    目的 探讨DHS和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其中DHS固定16例,PFN固定35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多项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明显统计学的差异(见表1).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骨关节感染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亦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共5例:其中DHS组发生2例,1例为A2型Singh(骨骼强度)3级患者发生主钉切开股骨头导致骨折不愈合,须行PFN组发生3例术后髋内翻(1例为A2型Singh3级和2例A3型Singh 4级).术后获得随访40例,随访时间为1~2年,其中36例术后半年~1年达到骨性愈合,35例髋关节吴疼痛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分级情况,合理选择内固定,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获得相同良好的临床效果,但PFN手术创伤较小,更适用于骨质疏松明显的高龄患者.

    作者:向文东;王清;毛吉刚;喜占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对低射血分数(EF)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心脏外科在2005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手术.记录手术前EF,左室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末内径(LVDD)与术后一周和三月复查结果进行比较;此外,测定手术前与手术后8小时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并进行比较.结果 1例术后14 h死于心低排出综合征,死亡率为2.43%,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一周EF、LVsD与术前相比虽未见明显变化(P>0.05),但LVDD明显缩小(P<0.05);术后三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P<0.05),LVSD未见明显缩小(P>0.05),LVDD明显减小(P<0.05);出院时34例(85%)患者NYHA分级较手术前有1-2级不同程度的改善,37例(92.5%)患者CCs分级较手术前有1-2级不同程度的改善:手术前后Cr,BUN及PLT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30例患者随访1-2年,心绞痛症状消失.心肌缺血表现及活动耐力明显改善.结论 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避免或减少了体外循环损伤和缺血冉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而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周伟;辛军;陆军;杜巍;周建平;李伟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在2005年-2008年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Gamma钉手术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三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3个月~3年,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 DHS和解剖锁定钢板及Gamma钉适用于稳定型骨折,均具有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则Gamma钉内固定要优于DHS及解剖锁定钢板.

    作者:刘家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挛缩的防治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颈挛缩(BN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TURP 32例BNC患者,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切除膀胱颈后唇组织,再用冷刀切开膀胱颈,然后再换用电切刀彻底切除疤痕组织.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大尿流率16.2±4.0ml/s和平均尿流率6.8±2.0 ml/s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一次性手术治愈28例,复发4例,经再次或三次手术治愈.结论 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TURP术后BNC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曾棉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氟脱氧葡萄糖和乙酸盐联合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 18F-FDG和11C-Acetate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联合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方法 使用相关检索词对Medline Pubmed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CNKI)进行检索,收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分,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5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其中英文4篇,中文1篇:对纳入文献进行上汽车质量评分,文献得分占总分的78.8%,两种正电子药物联合显像对肝细胞癌的显示率可达到82.9%;肿瘤直径小于2 cm、2~5 cm之间及5 cm以上的肝细胞癌FDG显示阳性率为25%、45.9%、80.9%,Aeetate为79.2%、80.1%、78.7%;1、2级分化的肝细胞癌,FDG显示阳性率为48%,Acetate为73.3%;3、4级分化的肝细胞癌,FDG显示阳性率为89.5%,Acetate为86.8%;肝功能Child A级时,FDC显示肝细胞癌的阳性率为59%,Aeetate为72%.结论 Acetate和FDG PET对肝细胞癌显像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二者联合能提高肝细胞癌的显像效能.

    作者:刘欣;陈萍;刘海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6例.结果 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灶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1例胰体尾部均受累,瘤体直径约2~13 cm,平均约6.8 cm.CT表现:6例均为囊实混合性,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囊变区始终不强化.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很少引起胆总管及胰管扩张,不侵及胰周围组织.结论 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傅文海;汤日杰;王峻;李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89例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89例乳头溢液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89例乳头溢液患者,分别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单纯乳房切除或者改良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21例,导管扩张5例,导管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结论 乳头溢液常见的原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其次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及导管癌.乳头溢液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应根据病理决定.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活检可以确定病理类型.

    作者:范扬航;吴智勇;黄建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 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 麻醉开始后15 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 min及术后1 h 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振平;喻万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问盘突出症21例.结果 术后评分按照Nakai分级标准,优17例,良2例,可2例,差0例,手术优良率近90.5%.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组织创伤小、手术出血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轻微、疗效确实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方文广;黄立成;余金胜;李建军;杨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超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89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病例,其中39例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50例未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时间>2h).比较两者的病死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39例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者死亡9例,肺部感染6例;50例延迟气管切开者死亡24例,肺部感染21例.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者行超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曾雪君;曾美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6例的体会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对2006年4月~2008年12月我科36例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0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穿孔直径0.5~1.1cm,手术时间30~185min,平均75 min,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术后发现穿孔闭合不良,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35例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6~9 d,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只要具备成熟技术,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石一峰;何永越;万德炎;邱俊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收血内活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回收血内血小板及白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Ⅲ级,年龄35~60岁,接受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所有病人均按标准程序进行术中自体血回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给予乌司他丁5000 U/kg,以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对回收血内及回输自体血前后体内血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自体回收血内含有一定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并且其活化程度显著高于体内血(P<0.05),使用乌司他丁后自体回收血内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活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自体血回输后患者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活化程度显著增高且以B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液回收过程中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激活,减轻活化血小板和白细胞回输后对机体的不良作用.

    作者:纪风涛;梁建军;曹铭辉;苗利萍;吴强;王志;李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在中外数据库中收集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的文献,制定严格的人选和剔除标准,后入选的文献用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5.0对甲基化与TNM分期进行分析,计算合并的OR值.结果 共有5篇文献入选,NSCLC中Ⅰ期与Ⅱ一Ⅳ期差异分析显示在95%CI时,合并OR值为1.24(范围在0.90-1.72),Z=1.30,P=0.47>0.05,表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在各期肺癌均可出现,在早期和中晚期肺癌组织中RASSF1A甲基化程度不存在差别(P>0.05).结论 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子事件,与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分子诊断候选指标.

    作者:刘利东;黄金水;谭兆珍;刘玉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仿真内镜与电子肠镜应用于大肠癌术后随访的比较

    目的 研究CT仿真内镜与电子肠镜应用于大肠癌术后随访的情况.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术后病人84人,(男40例,女44例)在术后2年内每6个月分别进行结肠镜随访和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随访.并用这两种方法对其复发率、息肉检出率、吻合口炎或狭窄、淋巴结转移等进行评估.结果 电子肠镜组对大肠癌术后复发率,息肉和吻合口炎检出率明显高于CT仿真内镜组(P<0.05).而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CT仿真内镜组明显高于电子肠镜组(P<0.05).结论 电子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活检和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是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替代的价值.CT仿真内镜检查是新型无创技术,在了解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可弥补电子肠镜检查的不足.

    作者:李哲华;安云;陈巨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分析43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结果,其中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8例,肝叶切除术11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4例,胆管损伤修复重建2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2例,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结果 早期经腹腔充分引流治愈34例,再次手术5例中治愈2例,后遗胆外瘘1例,死亡2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ARDS);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手术切除窦道治愈1例,经窦道注射硬化剂治愈1例.结论 手术操作技术欠缺及对病变部位的认知不足是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主要因素,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早期有效胆汁引流有利于胆漏痊愈.

    作者:吴青松;凌亚非;王建南;黄从云;赵家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肠癌肿瘤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在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过度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组织因子蛋白的表达,分析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肿瘤细胞中,组织因子蛋白的过度表达率为62.5%(20/32例);Duke分期高的大肠癌病例,肿瘤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率较高:肿瘤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的病例倾向于发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结论 组织因子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存在过度表达,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沈洁;王晓华;王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椎体成形术结合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转移癌的疗效分析(附1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对于已经出现脊髓压迫的胸腰椎转移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06-2009年本院收治19例脊柱骨转移癌并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手术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强化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疼痛、睡眠、食欲)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全组19例患者中全部脊椎得到稳定,术后患者的疼痛、食欲、睡眠获得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三月约78.9%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至少Frallkel 1级以上恢复.结论 椎体成形术结合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式相对简单、安全并可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文钰;顾洪生;李振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脊柱胸腰段疾病手术经膈肌胸膜外前入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前路经膈肌胸膜外前入路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手术入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范.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9例胸腰段病变的患者,采用前路切除第11肋的经膈肌胸膜外前切口,暴露胸腰段椎体,施行各类脊柱手术.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小时20分钟,病灶清除彻底,螺钉位置理想.无术后伤口感染、气胸及乳糜胸发生.29例平均随访19个月,无钢板断裂、植骨不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手术切口比邻重要组织器官,手术风险较大,但只要医生熟悉局部解剖是安全的.此入路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好,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胸腰段脊椎病变的手术.

    作者:蔡永捍;张颖;罗延光;黄荣清;罗正勇;李增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42例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9.6%),胆漏2例(占4.7%),肺部感染3例(占7.1%).手术后疗效优良者35例,优良率86.8%.结石复发3例(13.2%).结论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的使用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可减低术后残石及结石复发率.

    作者:程新生;缪丁丁;郑永彬;高金亭;王甫誉;林树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配合音乐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配合音乐疗法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西药三苯氧胺、中药乳癖消颗粒配合音乐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服三苯氧胺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卵泡期血清激素水平,应用贝氏焦虑量表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68.8%)(P<0.01).两组治疗后E2、PRL水平明显下降(P<0.05);PGN、TTE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配合音乐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是一种受病人欢迎的治疗方法,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陈业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ilon骨折合并颅脑损伤骨折固定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Pilon骨折合并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66例Pilon骨折合并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诊手术内固定组30例和延期手术内固定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Ovadia疗效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急诊手术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延期手术组,前者优良率为90%,后者75%(P<0.05),延期手术组伤口感染2例,急诊手术组无发生伤口感染,两组均未见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或克氏针断裂并发症.结论 手术时机的选择是胫骨Pilon骨折合并脑损伤治疗的关键,宜依据脑损伤的程度和骨折局部软组织状况来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确保胫骨Pilon骨折的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广渊;唐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3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腹股沟疝病人采用的聚丙烯网塞及成型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手术时间30分钟-90分钟,术后24-36 h下床活动.6例术后伤口持续疼痛,26例切口轻度异物感,8例切口下血肿;11例阴囊积液.无切口感染及引起其他并发症,2例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赵根隆;梅方雄;陈文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导航下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在寰枢关节融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椎弓根螺钉与椎板钩联合固定在寰枢关节融合中的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该术式的18例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观察术中有无出现椎动脉或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的复位情况,随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脱、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定该手术的可行性.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脱位复位理想.随访5~24个月,内固定均未见松动,全部病例达到植骨融合,寰枢关节获得稳定,2例合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得到恢复.结论 3D导航下椎板钩+椎弓根螺钉联合固定既可避免在置入寰椎椎弓根钉时损伤椎动脉及脊髓神经的风险,也可以为寰枢关节提供较为稳定的三柱固定,是后路寰枢关节融合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霍智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总结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8月到2009年8月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45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死亡12例、33例存活,按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测,Ⅰ级4例(9.0%),Ⅱ级9例(20.0%),Ⅲ级14例(31.1%),Ⅳ级6例(13.3%)Ⅴ级0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简便、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郁树亮;陈华;陈培钊;叶泽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口咽手术入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经口咽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0例经口咽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缓解,肢体运动自如,颈椎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正确手术入路,精巧手术操作配合优良的围术期护理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措施.

    作者:曾采采;刘洁杏;陈丽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口咽入路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护理配合.方法 术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物品准备齐全,加强手术体位的护理,密切配合医生的工作,重视术中病情的变化.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医生对手术护理配合满意,术中病人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手术人员配合默契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邱逸红;梁敏;谭淑芳;刘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系统化岗前培训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系统化岗前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由总带教老师集中护生在入科的三天内.以相关理论知识讲授→情景模拟练习→跟班进行实际手术配合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开展系统化的岗前培训.结果 通过系统化岗前培训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中,有利于护生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有利于护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手术室的专科知识,保证了护生接受统一的培训内容和规范的操作技能,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提高护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结论 系统化岗前培训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惠燕;陈丽莉;李丽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术后护理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术后护理.方法 对18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患者,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同时切实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定期冲洗膀胱;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性健康指导.结果 本组术后获得11~95个月随访,患者的膀胱容量增加、储尿期大逼尿肌压力下降、肾功能改善.需长期间歇性清洁导尿者11例,其中1例因未按时导尿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经按时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后治愈.菌尿18例,其中1例因合并尿路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其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对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韩媛;谢克基;伍穗珊;刘洁珍;谢慈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256例TURP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的患者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适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URP术后必须及时发现处理膀胱痉挛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少容;张惠;郑秀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