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对椎间融合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9月~2012年8月间治疗168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依照PLIF术后用药的不同将患者机分为阿仑膦酸钠组(A组,n=51),鲑鱼降钙素组(B组,n=52)和对照组(C组,n=65,不使用任何抗骨质疏松及补钙药物).比较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2年1个月,平均18个月.A、B、C组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2%、88.5%、61.5%,A、B组优良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A、B组间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和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也无显著性.术后1年随访时融合率A组为84.3%,B组84.6%,C组53.8%,A、B组均高于C组,A、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A组1.1 (0.6~1.9)nm、B组1.1 (0.8~2.1) 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A、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程度均较对照组C组4.0 (1.9~4.9) mm明显降低.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规范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鲑鱼降钙素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椎间植骨融合率及较少的椎间隙高度丢失.
作者:刘鹄;任明亮;刘冬斌;李辉;余嘉洪;陈国雄;刘汉辉;周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和78例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失血量、术后补充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80例修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手术组比较,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等均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除了一例皮下气肿,其他如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肺部感染、肠粘连等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郑道喜;钟小妹;陈隆武;麦建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浅表淋巴结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57例浅表淋巴结,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6.7%,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8.4%,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77.2%.结论 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超声造影对于提高常规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作用有限.
作者:肖晓云;智慧;杨海云;赵新保;罗葆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38.9岁.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23例,Ⅲ型6例.根据Tscheme-Gotzen软组织损伤分度:闭合性损伤0度2例,1度16例,2度6例,3度1例;开放性损伤l度4例,2度2例.31例Pilon骨折全部采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2~36月,平均20月).骨愈合时间10~24周,平均14周.Teeny和Wiss术后影像学复位评估,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80.6%;Mazur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优16例,良10例,可4例,差l例,优良率为83.8%.结论 采用胫骨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复位理想、同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邹华章;佟方明;付建华;柳昱;陆锐均;黄有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接受标准D2根治手术并获得R0切除的胃癌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可获得R0切除的胃癌病人在接受标准D2根治手术后,随机接受生长抑素(25例)或空白治疗(25例).生长抑素组术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施他宁6 mg/d、微泵24 h维持、连续3d).所有患者术前1d和术后1、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并检测C-反映蛋白和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并观察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CRP、TNF-α和IL-6等指标在术后第1d、第7d均较术前增高(P<0.05),试验组增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生长抑素可显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从而加快病人术后康复.
作者:蔡楚东;彭淮都;张俊烁;方喜;褚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桥复位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8月通过腰桥复位法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1例,采用Beck值、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对术前、术后1周、术后6周以及术后12周的临床疗效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对术后1周、术后6周以及术后12周的随访,术前的Beck值、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分别为53.6±11.3、22.8±3.3、8.9±1.8;术后1周88.7±9.0、8.2±2.2、2.8±0.9;术后6周87.1±8.2、8.6±2.5、2.4±0.6;术后12周86.9±11.7、9.7±2.7、1.6±0.8.术后各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腰桥复位法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操作简单,无论在止痛方面,还是伤椎高度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矫正都效果满意,适宜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马斌;叶高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 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作者:张杰;邓小耿;伍耀豪;周嘉嘉;曾乐祥;丘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清创、一期植骨联合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对12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清创、一期植骨联合腓肠神经皮瓣移植修复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骨髓炎治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9例皮瓣Ⅰ期愈合,3例窦道形成或边缘坏死经处理后愈合;随访期间无骨髓炎复发;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后(89.4±7.8)较术前(42.8±15.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慢性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通过彻底清创、一期植骨及腓肠神皮瓣移植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简单易行等特点.
作者:陈添;侯念宗;陈皓;刘文宙;陈炳豪;阿迪;宋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轻、恢复期快等优点,近年应用于肾癌治疗逐渐增多,已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射频技术、联合其他疗法提高疗效、发展更适合的影像检查技术及建立更合理的疗效评价标准.
作者:陈佳;Jiang Chun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PFNA治疗93例高龄老年人转子间骨折,67例获得随访,患者随访4~31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 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骨折愈合率100%.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4%,患肢股骨颈短缩2例,髋内翻1例.结论 PFNA治疗高龄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更适合于高龄老年患者的转子间骨折.
作者:张惠城;刘展亮;陈嘉裕;李晓彬;丘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过程中的无瘤技术与护理配合中防止肿瘤细胞医源性扩散和局部种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过程中实施无瘤技术的临床实践,具体介绍无瘤技术操作配合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随访2年,随访率<90.6%.除1例发生恶性肿瘤切口种植,其余未发现切口种植,2年生存率为91.6%.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可有效地防止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对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玉兰;陶勇;张小丽;谢丽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有腹水但无腹痛及发热等腹膜炎症状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行腹水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放免法测定血清及腹水TNFα,超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 在细菌培养阳性的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组(39例)TNFα和hsCRP水平远高于腹水培养阴性的无自发性腹膜炎组(41例),以腹水中升高更为明显(P<0.05),无论腹水还是血清两种指标峰值均呈正相关.自发性腹膜炎组经抗炎治疗1周后,患者血清及TNFc、hsCRP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检测血清及腹水TNFα、hsCRP水平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诊断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永宪;陈志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探讨.参考目前关于胰腺囊性肿瘤的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胰腺囊性肿瘤与胰腺假性囊肿的鉴别诊断,分别就浆液性囊性肿瘤(SCN)、粘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并且就内镜超声(EUS)、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活检(EUS-FNA)以及囊液分析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尽管囊性病变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单一的影像检查的准确性还是有限的,CT、MR应与EUS相辅相成,而且还可行囊肿穿刺,分析囊液的成分,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以通过动态的影像检查来观察.
作者:刘吉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TACE+RAF)微创治疗联合CIK细胞对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共收集4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TACE/RAF+CIK) 20例,对照组(TACE/RAF)21例.评价两组的副反应、AFP的变化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应用CIK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CIK治疗后,在9个月内,患者AFP水平较对照组低,9个月后无统计学差异;无瘤生存率及1年生存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CIK细胞治疗副作用小,可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邓武坚;陈锦武;罗颖嘉;向广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75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26例,直径5 cm~38 cm,平均14.33 cm,完整切除23例(88.46%);恶性肿瘤49例,直径4 cm~22 cm,平均8.50cm,完整切除38例(77.55%),两者在完整切除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7例,良性肿瘤患者共有4例死于原发疾病及并发症,1、3、5年生存率为94.74%、84.21%、78.95%,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55.26% 、23.68%、15.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恶性PRT完整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部分切除术后生存率(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路径与合适的切除方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完整切除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PRT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邓雪松;许美权;倪勇;詹勇强;韩庆;王成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例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差异,评价miR-146a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14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6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采用Agilent人micro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V12.0)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20例组织标本的miR-146a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miR-146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A199浓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神经束膜侵犯、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iR-146a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胰腺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作者:崔鹏;区金锐;简志祥;陈伟;区应亮;陈斯聪;侯宝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9例患肝内胆管结石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门静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其中22例患者有门静脉系的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组),其余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术前所检测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剂(t-PA)水平及生化肝肾功能等纳入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发现,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OR=15.89,95% CI:3.89-71.36,P=0.002),研究未能提示年龄、性别、血小板数量和APTT等传统凝血指标是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其门静脉血栓发生.
作者:施建设;张诚华;潘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服用索拉非尼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009年2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且术后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选择10项临床、病理学因素,分析其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72±1.4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50±3.50月,1年生存率为50.7%.影响预后的单因素为ECOG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级、AFP (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ECOG评分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COG评分较低、临床分期较早、病理分化较好、AFP较低者,索拉非尼疗效较好,患者预后亦较好;ECOG评分是肝癌术后服用索拉非尼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索拉非尼应用于肝癌术后患者疗效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红卫;林树文;吴昶皓;陈亚进;王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缺乏明显症状与体征,目前又无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胰腺癌十分困难.在此次会议上学者针对一些与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研究为早期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治疗方面,应用荧光共轭抗体标记肿瘤从而对肿瘤分级和手术切除范围更为精准.对于大部分确诊胰腺癌时已丧失手术根治机会的患者,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各种联合化疗是目前被医疗界唯一推荐的一线方案.此外,一些新的联合方案的研究,如:FOLFIRINOX、IPI-926及联合90Y-hPAM4放疗等的研究表明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作者:王捷;张萦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ERCP/EST术后2周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1月后行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差异,探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10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经胆道造影证实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后,择期行LC.其中52例2周内行LC患者(A组),52例1月后行LC(B组).对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0.05);B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x2=3.47,P<0.05);A组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x2=2.02,1.97,P<0.05).结论 ERCP/EST术后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间.
作者:胡刚;计勇;湛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以壳聚糖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MUC1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为壳聚糖联合MUC1基因疫苗用于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 将30只小鼠平均分3组,分别接种壳聚糖-MUC1质粒、MUC1质粒及空质粒,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MUC1抗体生成情况,通过LDH释放法测定CTL对Capan-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接种壳聚糖-MUC1质粒后,小鼠血清抗MUC1抗体水平及CTL对Capan-2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升高,与其它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壳聚糖作为一种基因递送载体的MUC1基因疫苗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抗MUC1特异性抗体及产生杀伤MUC1+细胞的CTL,为壳聚糖联合MUC1基因疫苗用于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作者:廖恺;毕卓菲;何艳;刘宜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产黏蛋白、胰管囊性扩张和导管内有乳头状肿物生长的肿瘤.1982年日本学者Ohashi等[1]报道了四例胰腺癌患者,他们共同点包括胰管扩张、产生大量粘液、Vater壶腹扩大,随访发现他们的生存时间都超过3年.当时这种肿瘤被看成是胰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直到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IPMT,2000年重新命名为IPMN沿用至今[2,3].1 分型及病理表现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IPMN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主胰管型:主胰管扩张而肿瘤主要存在于主胰管,常位于胰头部,从头部向其它部位播散;分支胰管型:病变位于分支胰管内,分支胰管多呈葡萄样囊状扩张;混合型:即主胰管、分支胰管内均有肿瘤生长.
作者:薛平;张大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给药和分次给药两种方法对异氟醚(Iso)致新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出生后7天(postnatal day 7,P7)的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气+盐水组(Air+NS组)、空气+Dex 25 μg·kg-1分次给药组(Air+Dex25×3组)、空气+Dex 75μg· kg-1预处理组(Air+Dex75组)、异氟醚+盐水组(Iso+NS组)、异氟醚+Dex 25μg·kg-1分次给药组(Iso+Dex25×3组)以及异氟醚+Dex 75μg· kg-1预处理组(Iso+Dex75组).前3组吸入空气,后3组吸入0.75%异氟醚6h.Air+NS组、Iso+NS组、Air+Dex75组和Iso+Dex75组在麻醉前20 min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75 μg·kg-1剂量的Dex;Air+Dex25×3组和Iso+Dex25×3组分别在麻醉前20 min,麻醉开始后2h和4h腹腔内重复注射25 μg· kg-1剂量的Dex.麻醉结束后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n=4);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n=4).结果 异氟醚能诱导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391.0 %(P<0.001);激活型caspase-3表达增加122.0% (P<0.001).Iso +Dex25×3组和Iso+Dex75分别减少异氟醚诱导的TUNEL阳性细胞的增加为80.7% (P<0.001)和73.2% (P<0.001);两组均能完全抑制激活型caspase-3表达的增加(P<0.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给药和分次给药都能通过抑制海马细胞凋亡来减轻异氟醚对新生大鼠的脑毒性作用,且两者的抗凋亡效果相似.
作者:曾敏婷;李玉娟;韩雪;廖朝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