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老年人无症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首诊行手术治疗,10例行γ-刀治疗,12例在随访中行手术治疗,15例未做治疗而长期观察未发现瘤体迅速增大.手术治疗者除术后3例死亡,其余患者未遗留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膜瘤不需急于手术,可严密进行3~6个月的综合临床观察和动态影像学跟踪再决定治疗方案,术中应该视具体情况决定肿瘤切除程度,把保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放在首位,不能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孙双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GFL7对舌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qPCR验证舌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舌癌细胞中EGFL7的表达水平差异,以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9为实验样品,通过脂质体介导,将EGFL7-siR转染至SCC-9细胞,降低EGFL7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SCC-9中EGFL7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EGFL7的下游信号分子FAK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EGFL7-siR后的SCC-9中EGFL7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SCC-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01).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9中降低EGFL7的表达水平后FAK磷酸化水平降低,而FAK的表达水平不变.结论 EGFL7的表达水平变化与舌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EGFL7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信号通路基因FAK磷酸化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林志立;梁建平;黄磊;白植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确定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在预防输尿管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普通支架组(B组)、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组(C组)和PIP错配组(D组),建立输尿管狭窄模型并置入相应的支架管,于术后30天取出损伤部位输尿管,对比不同组间输尿管狭窄的程度、TGF-β1和a-SMA的表达水平.结果 4组输尿管管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C组狭窄程度低(P<0.01).狭窄段输尿管壁平均厚度分别为:A组2.4±0.6 nm,B组2.1±0.7 nm,C组1.5±0.4 nm,D组2.2±0.4 nm.与其它组相比,C组中TGF-β1和a-SM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 特异性沉默TGF-β1的PIP控释支架能有效减少输尿管狭窄发生的程度.
作者:徐桂彬;朱继翔;苏雁甜;何永忠;赵海波;苏郑明;徐煜宇;袁耀基;彭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术后观察6小时(T1)、24小时(T2)2个时间点安静时的VAS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否要求给予药物镇痛、对整体镇痛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在T1时间点,对照组与帕瑞昔布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和帕瑞昔布组(P<0.05);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在T2时间点,帕瑞昔布+罗哌卡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而其它3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只有3例(6%)患者要求额外镇痛药物治疗,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86%,与另外三组比较,P<0.05,而另外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陈建新;李瑞平;李力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硬质胆道镜联合鞘管经T管窦道治疗复杂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经验和存在问题.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5月,对34例复杂胆道残余结石患者,在连续腰硬麻下行硬质胆道镜联合鞘管经T管窦道探查、取石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操作均成功取石,手术时间45~135 min,平均80 min,取尽结石33例,结石残留1例;无出血、窦道撕裂、胆管穿孔、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30月均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转氨酶、胆红素正常范围.残留结石患者术后18月复查CT见结石大小及位置无明显变化,余患者B超检查无结石复发.结论 硬质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临床实践安全、可行,联合鞘管取石效率更高,但依赖术者的经验和技巧,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作者:张升敏;陈浩;王健;江自卓;林波;曹天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250 g),分为对照组15只(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模型组15只(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CsA治疗组15只(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CsA).采用长期(1个月)间歇灌注透明质酸酶(4 g/L)构建大鼠IC/BPS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功能,VonFrey刷检测泌尿生殖区疼痛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膀胱组织NO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IL-6、IL-10及IL-17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膀胱组织IL-6、IL-10及IL-17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膀胱大鼠膀胱iNOS、IL-6、IL-10、IL-17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在予以CsA治疗后,其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模型组膀胱NO含量为9.73±2.62μmol/g;IL-6含量为125.4±11.25μg/g;IL-10含量为64.05±6.26μg/g;IL-17含量为90.61±10.49μg/g;排尿时间间隔为148.23±40.75 s;膀胱容量为0.41±0.06 mL.对照组膀胱NO含量为1.31±0.55μmol/g;IL-6含量为55.18±5.07μg/g;IL-10含量为32.12±3.82μg/g;IL-17含量为44.45±4.92μg/g;排尿时间间隔为441.90±34.96 s;膀胱容量为1.27±0.10 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NO、IL-6、IL-10、IL-17含量均明显升高,排尿时间间隔缩短,膀胱容量降低,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CsA治疗组大鼠的膀胱组织NO、IL-6、IL-10、IL-17含量均显著减少(P<0.001),分别为3.97±1.71μmol/g;62.29±6.68μg/g;33.51±5.77μg/g;51.88±6.67μg/g,排尿时间间隔及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422.06±42.22 s、1.14±0.15 mL,疼痛评分也明显下调(P<0.05).结论 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IC/BPS大鼠模型中,CsA膀胱灌注治疗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尿流动力学及疼痛症状,这可能与其下调iNOS、NO、IL-6、IL-10及IL-17等炎症介质的表达有关.
作者:谢伟杰;徐曦;张嘉鹏;姚友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采取2种不同方法进行的包皮环切术共203例,其中传统手术114例,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89例,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及阴茎外形满意度.结果 环切缝合器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VAS,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手术(P<0.05);阴茎外形满意度高于传统手术(P<0.05);环切缝合器手术的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P<0.05);包皮水肿发生率2组无差异.结论 环切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术的应用,具有简便、快捷、微创、美容及并发症低的优点.
作者:何嘉辉;彭水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Milligan-Morgan术(M-M术)联合痔疮套扎术(M-M-R术)治疗痔病的经验和优势.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Ⅲ期~Ⅳ期痔病接受(M-M-R组)术治疗的患者91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同期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78例作为对照(PPH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表现,并发症发生、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 M-M-R和PPH术式的手术用时为(42.7±28.6)min和(28.5±5.3)min,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出血量均小于10 mL.M-M-R组与PPH组在术后疼痛(VAS)、肛门坠涨感、肛缘水肿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表现均短期内恢复.M-M-R组明显优势是费用明显少于PPH组(P<0.05).两组手术的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便血、排尿、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直肠-肛管反射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两组均为发生肛门狭窄、大便再出血、复发等情况.结论 M-M-R术式效果至少在短期内与PPH相当,术后肛门疼痛患者可以接受;由于治疗费用相对低廉,M-M-R术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实施.
作者:陈展鹏;关振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C臂X光、B超凸阵探头及B超穿刺探头引导在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38例无明显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皮肾穿刺时采用的引导方法分为C臂X光组(46例)、B超凸阵探头组(46例)和B超穿刺探头组(46例),比较不同方法引导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及效果.结果 138例均成功地建立了通道,B超穿刺探头组1次穿刺成功率67.39%,≤2次穿刺成功率89.13%,高于B超凸阵探头组和C臂X光组(P<0.05);B超穿刺探头组平均穿刺次数少;B超穿刺探头组有41例(89.13%)经肾盏穹窿部进入,穿刺效果优于B超凸阵探头组和C臂X光组(P<0.05).结论 B超穿刺探头用于经皮肾穿刺的实时引导,成功率较高,穿刺效果较好,方便实用.
作者:黄韬;龙兆麟;吴世皓;华庆生;刘志乐;陈远祥;张信基;曾任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ICU术后患者的血淀粉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395例ICU术后患者,观察患者的基础病、手术部位、血和尿淀粉、血脂肪酶、胰腺影像变化,比较血淀粉酶升高患者的变化.结果 ICU术后43.3%患者血淀粉酶升高,1~3天开始升高,2~3天达高峰,多数升高1~2倍,持续1~3天,伴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影像改变和诊断胰腺炎分别为5.3%、7.6%、1.8%和1.8%,糖尿病患者升高率显著性降低(P<0.05),上腹部、颅脑、颈部手术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43.3%的ICU术后患者血淀粉酶3天内升高,以上腹部手术、颅脑和颈部发生率高,伴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但很少伴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升高,极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作者:王吉文;丘宇茹;陈亮;黄丹;常建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6月,采用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实施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54例.结果 根据术前病历选择标准实施的5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8~137 min,平均92 min.术中出血20~150 mL,平均82 mL;术后住院5~14天,平均6.8天.3例术后胆漏,经腹腔引流1周至12天后痊愈,其余51例术后48~72 h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复查彩超均未发现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及掌握操作技巧.
作者:李舒凡;张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气管导管延长管用于脊柱手术患儿俯卧位下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脊柱手术、在卧位下行全身麻醉的3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年龄4~1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等材料制作延长管,实施气管导管的延长;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导管延长管.观察两组患儿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患儿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以及延长管与呼吸回路连接处脱落的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VT、SpO2、PETCO2、麻醉及手术持续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MV及Cdyn显著大于对照组(P=0.028及0.021).麻醉前与苏醒后两组患儿的pH、PaO2及PaCO2均无组间差异,且自身比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及2例出现滑脱,滑脱例数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551),但观察组滑脱时距离麻醉开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气管导管延长管有助于增加卧位脊柱手术患儿的每分钟通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且增加延长管与呼吸回路接触的牢固性.
作者:龙家棋;陈建廷;李运繁;莫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PTMC作为研究对象,将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同一侧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3.33%、17.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3%、21.4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需要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来降低转移.
作者:林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掌侧锁定钢板与石膏制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03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制动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改善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1年后回访关节指标背伸活动度、掌屈活动度、桡偏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能够通过减小对软组织的刺激、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以减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效果确切.
作者:张盛瑞;王军义;刘明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应用PVP治疗的36例单椎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平均年龄74岁.从疼痛程度变化、伤椎压缩率、后凸角、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24小时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压缩率及后凸角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例存在无症状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至今获随访24~42个月,平均33个月.4例于术后2年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经X线证实为邻近椎体新发骨折;余患者无疼痛复发,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受压症状出现,伤椎及邻近椎体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对任何年龄段的OVCF,采用积极的PVP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
作者:施权峰;吕厚忠;黄文东;陈巨鹏;黄海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耳屏周小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耳屏周小切口行浅叶部分切除、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耳屏周小切口的美观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临床Ⅰ期愈合,术后腮腺功能良好,无涎瘘发生.随访,患者双侧外形对称,无凹陷等畸形,手术切口隐蔽,患者对耳周切口美学效果满意.本研究中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患者2例,皮质激素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出现术后耳垂麻木不适患者4例,手术后3~10个月均逐渐恢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无肿瘤复发.结论 耳屏周小切口隐蔽、瘢痕小、并发症低,术后美容效果理想.
作者:张志利;邓璋;曾威;卢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Ⅰ期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口切开并放置塑料支架解除梗阻,一月后再Ⅱ期取石,分期治疗巨大或多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首次行ERCP治疗的72例直径≥20 mm或结石数量≥3粒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一期ERCP放置支架,1月后二期取石,n=36);对照组(一期治疗组,n=36).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术后结石清除率,ERCP后胰腺炎(PEP)、重症胰腺炎发生,术后出血、胆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结石清除率方面观察组34例(94.4%)与对照组31例(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RCP术后胰腺炎1例,对照组有8例(P<0.05);观察组无重症胰腺炎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1例发生术后出血,对照组则有6例发生(P<0.05);观察组没有发生术后胆道感染,对照组发生5例(P<0.05).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并放置塑料支架分期取石术治疗巨大或多发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王忠辉;张萦斐;苏树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预处理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0 min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刺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选择素E(CD62E)、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分析NF-Kappa B(NF-κB)通路蛋白的改变,并通过细胞粘附实验评估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肝癌细胞(HepG2)粘附于HUVECs的影响.结果 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p65并抑制HepG2粘附于HUVECs.qRT-PCR结果表明利多卡因预处理可明显抑制TNF-α刺激后的CD62E、VCAM-1和ICAM-1表达水平的增高.结论 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进而抑制细胞粘附因子表达并抑制结肝癌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苏泽耿;叶西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皮肤斜面切口联合加压敷料抑制切口疤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124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随机分为研究组(皮肤斜面切口联合加压敷料处理皮肤切口)和对照组(传统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分析两组不同皮肤切口处理方式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 对术后124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68例,对照组56例.患者切口I期愈合率研究组为99.4%,对照组为9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测切口疤痕大宽度,研究组平均值为0.7 mm,对照组平均值为1.3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皮肤斜切口联合加压敷料可以明显抑制皮肤疤痕形成,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龙勤;吴祖培;张才铭;陈宇宁;苏群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左侧与右侧两种清扫途径在进展期胃上部癌胰上网膜囊背侧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11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102例采用D2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左侧途径,49例患者右侧途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旳情况.结果 左侧途径手术在完成时间、出血量、术后淋巴漏发生等指标优于起始途径;其中术后淋巴漏发生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扫胰上网膜囊背侧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D2淋巴结清扫术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左侧途径手术在清扫时间、出血量、术后淋巴漏发生上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入路.
作者:张洪志;姚国忠;吴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术前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经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3例,全部采用Seldinger's方法,局麻后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至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方案为法玛新100 mg,丝裂霉素10 mg,氟尿嘧啶1000 mg,奥沙利铂150 mg,随后选择性栓塞供血动脉.结果 CR 2例,PR 10例,SD 1例,有效率(CR+PR)为92.3%,患者获益率(CR+PR+SD)为100%.13例患者均获得根治性切除.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率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张晓;叶一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可预测心脏术后患者引流时间延长的列线图,便于进行更好的临床管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52例行开胸心脏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和术后引流时间等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并筛选术后引流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引流时间延长的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吸烟、疾病类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比值(PT-INR)、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术前肌酐、N端脑那肽前体(N-proBNP)、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功能与心脏术后引流时间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吸烟史、术前肌酐、白细胞计数、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凝血酶原国际比值是独立预后因素,并用于绘制了便于临床使用的列线图.列线图初始的一致性指数(C-idex)为0.78.经过1000次的模型内部验证,并进行矫正,C-idex为0.76.列线图模型的敏感度为80.0%(95%置信区间69.2%~88.4%),其ROC分析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置信区间0.74~0.82).阳性比值比(PLR)为2.43,阴性比值比(NLR)为0.30.结论心脏术后引流时间与多种因素相关,基于相关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预测术后引流时间延长的风险.
作者:李鸿木;林喜锋;马迅;陶俊;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78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位年龄54岁(范围32~75岁),其中48例(62%)患者为右乳癌,30例(38%)为左乳癌.同时,46例(59%)患者肿物位于外上象限,13例(17%)肿物位于外下象限,11例(14%)位于内上象限,8例(10%)位于内下象限.55例(70%)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21%)为导管原位癌(DCIS),5例(6%)为浸润性小叶癌(ILC),2例(3%)为其他类型浸润性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0%(70/78),其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4%(24/70),前哨淋巴结阴性率为66%(46/70).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93%(65/70),假阴性率为11%(5/46).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腋窝淋巴结复发1例,余均未见复发事件.结论 当前结果符合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检是一种安全的肿瘤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手段,但需要一定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
作者:李一鹏;林文;邱炎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隐匿性胰胆返流(OPR/OPBR)是指胰胆返流(PBR)发生在胰胆合流正常(NPBJ)患者中的一种病理过程.研究发现OPR与诸多胆道系统疾病,特别是胆囊癌关系密切.然而,OPR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对OPR的了解及进一步研究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OPR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魏运平;徐鋆耀;陈捷;叶义标;陈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占脊柱骨折的一半以上.由于涉及到脊柱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损害,外科处理的复杂性往往建立在个性化、甚至经验方面的的考虑,因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好治疗方法备受争议,结点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选择,尤其是神经功能尚好的骨折.目前,开放手术一直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既通过不同入路途径进行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及固定,达到椎体的融合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很多,目前尚缺乏高证据水平,但随着微创技术和新型固定材料的进步,微创条件下治疗胸腰椎骨折不断增多,如采用腔镜下前外侧入路或经皮入路的固定术式.
作者:蒙德;杨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总结microRNA(miRNA)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检索并筛选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miRNA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许多miRNA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与侵袭、转移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按其作用可分为促癌miRNA(miR-221、miR-222、miR-146b等)和抑癌miRNA(miR-199a、miR-204等)两类.因此,miRNA调控甲状腺癌侵袭及转移的具体过程还需要更多、更详细的研究.
作者:林在楷;马保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目前常用的两种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在手术耗时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6月于门诊手术室进行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术的女性,分别采用目前临床使用的两种(系统A和系统B)进行手术,每组各50例.分别记录手术耗时(从定位到手术结束),出血量,术前与术中收缩压高值差值(△收缩压)和心率高值差值(△心率),血肿数量以及乳房外形.结果 系统A与系统B的△收缩压,△心率,术后血肿数量级乳房外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系统A的手术时间为8.7±5.39分,明显少于系统B的17.56±8.63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系统A的术中出血量为3.7±2.6 mL,明显少于系统B的6.1±3.9 mL,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系统A用于乳腺真空活检具有手术耗时少,出血量低的优势,可在乳腺活检中进行推广.
作者:曾敏华;苏琳虹;何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库派鼻肠营养管及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盲视法置管在ICU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对比.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ICU 80例患者行鼻肠营养管盲视法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营养管类型分为2组,观察组(库派鼻肠营养管)40例,对照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40例,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二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率、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结果 库派鼻肠营养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分别为87%和12.5%),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往往通过胃镜辅助下置管.库派鼻肠营养管置管时间为31.26±10.94 min,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需要借助于胃动力作用到达十二指肠,时间为12.5±8.9 h.结论 ICU患者往往伴有胃动力功能障碍,选择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时,库派鼻肠营养管盲视法置管简单、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
作者:罗玉珍;李润华;冼晓兰;黎彦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在基层医院的重要性,探究应用护理风险对外科护理差错以及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定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观察并比较患者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两组患者的外科护理差错以及纠纷状况.结果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程度为59%,明显高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的32%(P<0.05),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的护理纠纷为2次,也较非干预组的9次明显下降;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外科护理差错也明显低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够促进外科护理改善,降低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秋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器官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大约占90%.虽然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部分仍存在挑战.随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和生物学特征的了解以及新的靶向治疗的发展,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近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的相关进展以及它们对肿瘤进展的重要意义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赵竞;刘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