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技术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n=2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对照组.TAP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实施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不行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静脉自控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TAP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技术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中能使患者早期苏醒,减少术后疼痛,提早下床活动及减少住院时间等作用,有益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洪玉;叶华;刘嘉羿;彭书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94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9例、丁苯酞组33例和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4天、30天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7天、14天的缺血灶大小.结果 治疗7天后,三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30天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较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均显著降低(所有P<0.01),而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治疗3天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明显减少(所有P>0.05);而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14天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丁苯酞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5);但联合治疗组和丁苯酞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显著减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缺血灶体积、降低NIHSS评分.
作者:黄立航;段传志;黄柒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雷帕霉素对普萘洛尔治疗无效的血管瘤患儿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从2016年1月~ 2018年1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门诊的40例普萘洛尔治疗无效的血管瘤患儿,接受雷帕霉素治疗(每日总量0.1 mg/kg,每日一次或分为每日两次每次半量使用,3个月为单个疗程),观察记录血管瘤大小、颜色变化和相关副作用,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服药1个月有效性为为92.5%,3个月有效性为94.4%,相关副反应较轻且可控.结论 雷帕霉素对对普萘洛尔治疗无效的血管瘤患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吴泽键;林四平;潘彧;朱贵峰;叶柯林;陈钦昌;黄志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我院自2001年12月到2015年12月5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症状、手术疗效及术后神经功能.结果 该组病例肿瘤全切48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32例,症状较术前减轻7例,颅神经损害症状同术前3例,出现新神经功能障11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处理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经典手术入路,该入路可以获得对桥小脑区神经血管良好的暴露,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攀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我院研制的新型导尿管的使用效果及与普通橡胶导尿管在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52例合并尿道损伤患者(使用新型导尿管组28例,普通导尿管组24例)以及58例不合并尿道损伤患者(使用新型导尿管组26例,普通橡胶导尿管组32例),完成留置导尿术后,在第3天、第5天、第10天时取中段尿进行尿细菌学培养,比较不同组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合并尿道损伤患者中,使用新型导尿管和普通橡胶导尿管的患者在第3天、第5天时,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分别为0.149、0.054),而在第10天的时,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使用普通橡胶导尿管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更高.不合并尿道损伤患者中,使用新型导尿管和普通橡胶导尿管患者的患者在第3天、第5天、第10天时,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均>0.05),但是选择普通橡胶导尿管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新型导尿管有效及实用,不增加长期留置导尿期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梁涛;刘京平;梁荣芳;吴斌;詹前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调控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s) RP11-321G12.1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 前期研究发现RP11-321G12.1是雌激素受体(ER)调控的长链非编码RNA.该课题,在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中,siRNA沉默RP11-321G12.1后,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RP11-321G12.1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研究RP11-321G12.1在乳腺癌中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结果 平板克隆实验显示敲低RP11-321G12.1可以抑制显著MCF7的增殖(P=0.003)和T47D的增殖(P=0.001);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表现为G1期细胞比值增高和DNA合成的S期细胞比值降低.T47D细胞系的Hu周期阻滞释放实验,发现RP11-321G12.1与细胞周期的G1期成正相关(P=0.039).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下调RP11-321G12.1可以使G1期相关的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2在蛋白水平下降.结论 RP11-321G 12.1在E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当沉默ER调控的lncRNAs RP11-321G12.1,可以通过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2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使G1期细胞比值增高,S期细胞比值降低,表现为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
作者:汪单兰;黄泳欣;郭燕华;李贇;张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 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单纯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391例,其中颈椎病321例,颈椎外伤(骨折脱位、脊髓损伤)54例,颈椎肿瘤11例,颈椎感染5例.对上述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8例,占7.2%.不同颈椎疾患患者及不同节段数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存在并发症的患者中,术后一周仍存吞咽困难者6例,5例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1例未恢复;脊髓损伤加重者2例,1例术后1周再次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并获得恢复,1例术后经治疗无效死亡;血肿压迫者3例,均予以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共4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上呼吸道感染5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脑脊液漏1例,尿潴留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心梗1例,气胸1例,均予对症治疗后康复.结论 颈椎疾患严重程度及节段数影响颈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致严重后果.术前患者的综合评估、术前严格的准备,术中术者操作、助手密切的配合以及术后严格的观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点.
作者:汪慧;孙建超;郑潮顺;洪俊民;王晓飞;黄东生;李春海;叶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肾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ESWL的48名肾结石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肾内血流评估,包括同侧肾和对侧肾,计算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和加速时间(AT)等参数.结果 ESWL治疗后同侧肾脏以及对侧肾脏的RI指数明显增高(P<0.001).ESWL后96小时RI值降低至接近治疗前.ESWL后同侧肾脏以及对侧肾脏的PI参数也显著增加(P<0.001),96小时后下降至与术前相近.显示RI与PI指数的增高与患者年龄之间呈正相关(r=0.562,P<0.05).结论 肾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会导致同侧和对侧肾脏的肾灌注暂时受损,患者年龄可能是决定RI和PI参数值的主要因素.
作者:曹朝晖;傅仲带;何洁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空肠营养管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先天性肠闭锁术新生儿50例,根据不同术后营养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空肠营养管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方式、术后住院时间、体质量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7、14d的体质量明显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0%(8/25)(P<0.05).观察组隐血试验转阴时间、血红蛋白下降等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空肠营养管应用于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患儿中,能够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剑;梁劲文;李秋菊;王少梅;梁裕柱;吴敏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FOXP3 shRNA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MHCC-97H的趋化因子及受体CXCL12、CXCL11、CXCR4、CXCR7的影响.方法 设计三种编码FOXP3 shRNA的FOXP3干扰慢病毒,sh-FOXP3-1-pGreenPuro、sh-FOXP3-2-pGreenPuro和sh-FOXP3-pgreenpuro并分别转染SMMC-7721和MHCC-97H细胞.q-PCR检测各组CXCL12、CXCL11、CXCR4、CXCR7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XCL12、CXCL11、CXCR4、CXCR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菌落PCR和测序验证证明三个FOXP3干扰慢病毒载体构建正确;三种干扰序列中sh-FOXP3-1干扰效果明显,因此后期实验都使用sh-FOXP3-1进行下面的实验.研究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sh-FOXP3-1组的CXCL12、CXCL11、CXCR4、CXCR7 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sh-FOXP3-1组的CXCL12、CXCL11、CXCR4、CXCR7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FOXP3的表达后,能减少趋化因子CXCL12、CXCL11、CXCR4、CXCR7的表达.
作者:欧希;张光涛;田佩凯;陈景森;徐喆;谢勇;王爱红;刘吉奎;刘晓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GN(吉西他滨/长春瑞滨)4疗程后序贯GN×4(GN×8组)或序贯口服N×4方案(GN×4-N组)治疗对晚期乳腺癌(MB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1人,采用GN×4疗程后序贯GN×4或序贯口服N×4方案化疗,比较患者的总有效率(ORR)及1年生存率.结果 GN×8组0RR为35.5%(11/31),其中CR 6.5%(2/31),PR 29% (9/31);GN×4-N组ORR为33.3% (10/30),其中CR 6.7%(2/30),PR 26.7% (8/30),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GN×8组1年生存率为67.7%;GN×4-N组1年生存率为65.5%,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两组均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GN4疗程后序贯GN×4或序贯口服N×4方案对于MBC均有较好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从药物经济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上讲,GN×4-N更符合晚期治疗患者“低毒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
作者:张凯;罗智辉;黄湛;宫绪萌;陈伟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切开复位组3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2例,采用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 64例患儿术后获得12 ~ 24个月的随访,平均17.15±5.12个月.关节镜组及切开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8.5 mL、110.5±15.5 mL;切口长度分别为0.95±0.30 cm、6.95±1.50 cm;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3.85±1.35、7.85±2.05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84.4%,关节镜组优良率为9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开复位组肘关节内外翻畸形3例,钉道感染5例;关节镜组只有1例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没有钉道感染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朱伟荣;陈奇鸣;杨福周;方勤;罗锦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皮纹横切口及皮下组织拉牵术在腹股沟区手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探讨2010年7月~ 2017年12月期间我院通过皮纹横切口及皮下组织、牵开术来完成下腹部手术,包括腹股沟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以及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的静脉结扎术等下腹部262例.另收集278例同期该类手术采用常规手术切口的患者作为对照,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被记录及两组间比较.结果 沿皮纹切口患者中,切口感染、创面血肿、局部水肿均少于常规切口组,同时平均拆线时间缩短,瘢痕宽度也减小(所有P小于0.05).结论 皮纹横切口是一种疤痕小且美容的切口;而皮下组织牵开术可以避免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的损伤,故可以减少皮下血肿、切口感染及并发症.
作者:李凌;李海波;陈宇航;李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吸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 2018年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时间满足≤1.5 h或≥3 h)的老年患者128例,年龄65~ 75岁,受教育程度≥6年,体重指数(BMI)19 ~24,ASAⅡ~Ⅲ,术前1天MMSE评分≥27分.入选研究对象术中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术后再根据吸入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1.5%七氟烷≤1.5 h组(LS组,n=33)、1.5%七氟烷≥3 h组(LL组,n=30)、3%七氟烷≤1.5 h组(HS组,n=34)、3%七氟烷≥3h组(HL组,n=31).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14 d应用MMSE评分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S100β蛋白和IL-6的浓度.结果 4组间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14 d的MMSE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L组术后7d的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LL组T1、T2的IL-6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S组(P<0.05),HL组T1、T2的IL-6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S组和LL组(P<0.05).结论 吸入1.5%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宗航;黄雪芳;付宝军;张斌;杨秀环;陈卿梅;黄玉琼;李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种浓度的盐酸甲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患者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年患者75例,ASA Ⅰ~Ⅱ级,根据局麻药浓度的不同,分0.25%组、0.5%组和0.75%组,每组25例.三组均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单侧腰丛阻滞,分别注入浓度为0.25%、0.5%、0.75%的盐酸甲哌卡因35 mL.观察腰丛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0.25%组、0.5%组、0.75%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3.7±3.8 min、15.5±3.4 min、10.2±3.1 min,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0.75%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长于0.5%组(P<0.01),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快于0.5%组(P<0.01).0.75%组和0.5%组的阻滞范围评分大于0.25%组(P<0.05),0.75%、0.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0.75%、0.5%两组均在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0.25%组的阻滞效果不佳,有11例患者(44%)需改为全身麻醉才完成手术.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全身中毒、硬膜外阻滞、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盐酸甲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成年患者腰丛阻滞,0.5%~0.75%的浓度可获得满意的阻滞效果.
作者:袁圆;黄海明;叶西就;罗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进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或双侧)行根治术的患者,均行了包括右侧中央区喉返神经浅层与深层的淋巴结清扫.术后将浅层及深层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再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包膜受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央区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为23.5%,浅层转移为61.8%,仅深层淋巴结转移而无浅层转移的比例为1.3%,右侧中央区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65.7%.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在患者年龄、性别、包膜受侵、桥本甲状腺炎等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肿块大小、病灶数目、喉前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右侧喉返神经浅层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在进行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由于存在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为保证根治手术的彻底性,不仅要行喉返神经浅层的清扫,也要进行深层淋巴结的清扫,特别是当肿瘤较大、多病灶、有喉前和浅层淋巴结转移时.
作者:韩彬;王东来;李朋;邹丽;韦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术在甲状腺癌术后5~ 15天行残留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对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神经监测术分为神经监测组和非神经监测组,统计分析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性声音嘶哑、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浓度.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患者435例,其中神经监测组227例、非神经监测组208例.神经监测组平均术前血清Tg浓度为18.66±2.3 ng/mL,非神经监测组平均术前Tg浓度为17.43±1.4 ng/mL,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非神经监测组8.67%(18/208)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嘶,神经监测组2.2% (5/227)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嘶,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神经监测组1.92% (4/208)患者出现永久性声嘶,神经监测组0.44%(1/227)患者出现永久性声嘶,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神经监测组18.75%(39/208)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神经监测组7.49%(17/227)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神经监测组1.92%(4/208)患者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神经监测组0.88% (2/227)患者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神经监测组术后1月平均Tg浓度为2.82±0.2 ng/mL,神经监测组术后1月平均Tg浓度为1.37±0.2 n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神经监测组45.06%(94/208)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Tg浓度小于1 ng/mL,神经监测组67.4%(153/227)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Tg浓度为小于1 n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残留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术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提高残留甲状腺组织及癌组织切除的彻底性,可将初次术后残余甲状腺手术的“窗口期”由5天延长至15天.
作者:李辉;龙淼云;黎洪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发生间隔的长短对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收治的1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的时间分为24小时以内(A组56例)、24~72小时(B组79例)、超出72小时(C组43例)三组,分析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距出血时间的长短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三组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为:A组5例(8.9%)、B组8例(10.1%)、C组12例(27.9%).三组间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许越早行持续腰大池引流于预防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效果越好.
作者:何竞斯;刘妲;谭晓穗;关跃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接受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保留胆囊,观察保留胆囊后胆管结石远期复发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 共59例纳入研究,其中有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行保留胆囊(保胆术)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行保留胆囊的取石手术(包括肝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远期随访观察两组病例复发率.结果 保留胆囊的胆总管结石3年复发率为2.7%;保留胆囊的肝内胆管结石3年复发率4.54%,与文献相比复发率低,但保留胆囊的肝外胆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率与文献报道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结论 保留胆囊没有增加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复发,胆囊功能的保留有助于胆道系统的完整性,这可能有利于减少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复发.
作者:吴志扬;李刚;陈明;刘京山;杨玉龙;卢德光;陈向清;谢维捷;曾锦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手术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0年6月~ 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例我院初次手术,4例由下级基层医院转入,其中平片-网塞修补8例,平片修补1例腹膜前间隙修补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仍未治愈而行补片取出局部清创一期缝合.结果 一期愈合8例,3例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 22个月,未见切口红肿、疼痛,未见疝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感染原因多样,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加上术后仔细观察可能会降低感染发生率.适当延长保守治疗可能减少疝复发.
作者:王定平;陈焕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讨严重多发伤后体质指数(BMI)与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症和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急救中心就诊的208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BMI,并根据BMI将患者分为4组(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对患者评估,计算Glasgow昏迷评分、AIS评分、ISS评分(预期死亡率)、实际死亡率、APACHE Ⅱ评分、SIRS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ARDS发生率、多器官发生率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对是否发生MODS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测量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患者CRP水平与MOD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除ISS和APACHEⅡ评分是MODS发生的预测因素外,肥胖也是其预测因素.在7天内,肥胖患者CRP水平高,从第3天起,所有患者CRP水平与MODS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是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CRP水平在肥胖外伤患者中高,并与MODS发生成显著正相关性.因此,营养状况可能在创伤后临床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应在患有严重创伤的患者的治疗策略中考虑该因素.
作者:阮佳;杨嘉铭;黄恒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 2016年10月共30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分为3D导板组(利用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截骨,15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法,15例),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指数、血红蛋白、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次日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差异.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获12~ 25个月随访,平均19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D导板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而术后3个月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改善关节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立晖;臧学慧;叶培;高立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近端微创胃切除手术对于近端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100例,其中50例接受近端微创胃切除术为试验组,50例接受胃全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营养状况及胃食管反流Visik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方式方面,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失血量方面,近端胃切除组少于全胃切除组(P<0.05).两组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近端切除组在胃食管反流、贫血发生例数少于全胃切除组(P<0.05),且全胃切除组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以及预后营养指数的下降比近端胃切除组明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组Visik评分明显比全胃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端微创胃切除术对于近端胃癌患者来说,术后的恢复良好,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可靠且安全的选择.
作者:张文祥;王进;杨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简易水媒电刀在不规则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应用水媒电刀和48例应用钳夹法施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分别为164.58±41.20 min、584.38±559.94mL及17例,而研究组分别为159.43±43.93 min、178.52±153.46 mL及3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及输血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病例行肝门阻断.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ALT、ALB及TBIL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术后胆漏、术后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易水媒电刀应用在肝切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事件,是一种实用的肝切除方法尤其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邝乃乐;左超海;伍隽华;许洁娜;余杰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环状RNA属新型长链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由多种机制剪接而成.早期被当成基因表达的副产物且无生物学功能而被忽略.近年研究证实环状RNA在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CRC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环状RNA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CRC的早期诊疗和预后.本文将针对结直肠癌相关环状RNA的新研究进展做一阐述,以期为CRC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褚自强;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于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不同程度疼痛的治疗效果、能否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及其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65例接受骨科开放式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接受TENS治疗组(TENS组,34例),没有接受TENS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术后两天接受患者自控镇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止痛药需求和疼痛强度变化,记录镇痛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结果 TENS治疗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芬太尼的消耗量低于非TENS治疗组(P<0.05).同样TENS治疗组的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明显少于非TENS治疗组;应急用药次数减少.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皮肤症状.结论 应用TENS治疗加上相应适当的护理可以减少老年骨折患者术后镇痛需求,易操作、无创伤,可作为一辅助的减少患者疼痛的处理方法.
作者:邹艳贤;谢红艳;刘姗姗;谢艳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术后早期回病房6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疼痛、引流量、压疮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肿瘤腹部手术全麻术后清醒的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0例.试验组采用有枕平卧、循序渐进式半卧位,体位循序渐进改变6小时,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去枕平卧头偏一侧位6小时.监测两组心率、呼吸、呕吐、头晕、肩背痛、压疮、烦躁、引流量畅通度等不同之处,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率、血压、呕吐、头晕、头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急促、烦躁、引流量畅通度、压疮、颈肩、腰背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腹部手术全麻术后患者在清醒的前提下,回病房6 h内有枕平卧,采用循序渐进式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雷萍;徐静;李慧;朱淑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病人,分为两组,即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前者微泵泵入右美托咪定0.1 mg/kg,后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观察记录两组病人胃镜检查全程中的生命体征、入眠、检查、自醒时间、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的入眠、检查、自醒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右美托咪定组Ramsay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其镇静镇痛可靠、安全,生命体征平稳,配合专门护理,可顺利完成检查.
作者:徐海燕;简莉琴;成爽;刘卫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用ERAS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治疗的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ER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RAS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日、VAS评分、首次肛门排气和下床时间、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静脉血栓风险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效减少;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后患者采用ERAS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安全平稳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向美焕;陈珺仪;李宝琪;凌小娟;钟金仪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