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小儿手部严重鞭炮炸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经验.方法26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处理,急诊一期修复23例,延迟修复3例,临床上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本组再造拇指及移植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断指再植9例11指,成活7例9指,失败2例2指.经2年随访,手部外形及生长发育正常,对掌对指功能良好.结论在小儿手部严重爆炸伤时应尽早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与重建,同时术前选择合适的修复与重建方案对于手术后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潘希贵;田万成;管同勋;潘风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996年~2001年间收治的5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测定其健侧股骨上端机械强度(Sighn指数),同时选择我院门诊50岁以上其它原因摄取骨盆X线平片而无骨盆和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105例,测定其右侧股骨上端机械强度,测得的数值作秩和检验分析.结果50~60岁组和61~70岁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70岁以上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股骨上端机械强度明显下降,测定Sighn指数对预测股骨颈骨折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润生;王栓柱;李昶;白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介绍X-Change金属网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各种应用形态.方法应用X-Change金属网按照Slooff-Ling和Campbell技术进行髋翻修术10例,其中第1次和第2次翻修者各4髋,第3次翻修和第4次翻修者各1髋;男2髋,女8髋,年龄45~89岁,平均71岁.翻修原因:髋臼松动4髋,股骨上段骨缺损、假体周围骨折4髋,髋臼松动、骨盆环中断合并股骨上段骨缺损2髋.结果10髋中已经放置X-Change金属网的部位,按AAOS分型:髋臼缺损Ⅱ型2髋,Ⅲ型3髋,Ⅳ型1髋;股骨缺损Ⅲ型6髋.本组运用X-Change金属网髋臼内壁型3髋,边缘型3髋,同时运用上述两型者1髋;运用平面型2髋,股骨型3髋,股骨解剖型1髋;同时运用金属网修复髋臼和股骨2髋.术后平均随访9.20月,未见假体柄断裂、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按Harris评分,功能优良7例(70%),尚可1例(10%),差2例(20%).结论在有限的病例中,X-Change金属网修复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髋臼和股骨缺损,充分发挥了它的优良的力学性能特点:易于切割,折弯和成型,适用于不同部位解剖需要和各种骨缺损的结构重建,达到局部加强作用.
作者:林坚平;I Dinulescu;黎早敏;姚伦龙;A Badila;宋世锋;陈剑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方法治疗35例(38肢)Pilon骨折,Ⅰ型8例,Ⅱ型20例,Ⅲ型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5例)、跟骨牵引辅以小夹板外固定(3例)、三叶草支撑钢板内固定(15例)、单纯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有限手术切开螺钉内固定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截肢术(1例),有7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3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2例采用人工骨植骨.结果随访4月~6年,优良23例,可9例,差3例,有1例术后皮瓣坏死,行二期转移皮瓣修复,有3例术后关节负重行走疼痛,行踝关节融合治疗.结论根据Pilon骨折的不同分型,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关键在于恢复腓骨的长度和保持胫骨关节面的完整性.
作者:王加宽;蒋建新;于晓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在闭合性血管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原则.方法对54例可疑有动脉血管损伤的病人进行急诊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动脉闭塞26例、动脉内充盈缺损4例、动静脉瘘4例、血管走行偏移3例、造影剂外渗13例、动脉狭窄14例.根据造影结果行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完全断裂17例、不完全断裂26例,内膜损伤11例、合并间隔综合征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端端吻合27例,直接修补9例,静脉移植16例,介入性栓塞2例.受损动脉术后血流通畅、血运正常.栓塞2例出血停止,无循环及功能异常.结论急诊动脉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准确方法,对于临床可疑血管损伤的病人,应及时行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孙如泉;魏学庆;刘国强;时中霞;韩广普;赵健勇;崔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愈后.方法分析29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分型、治疗时间及治疗方式.27例获得随访(93.1%),随访时间1~15年(平均7年).以X光平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其愈后.结果29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按Pipkin分类法分型,Ⅰ型13例(占44.8%),Ⅱ型9例(占31%),Ⅲ型3例(占10%),Ⅳ型4例(占14.2%),对27例获得随访者按HHS(HarrisHipScore)功能评价标准,Ⅰ型中优为9例(占33.3%),良2例(占7.4%),可1例(占3.7%),差0例(占0%),Ⅱ型中优为0例(占0%),良2例(占7.4%),可4例(占14.9%),差2例(占7.4%),Ⅲ型中优1例(占3.7%),良0例(占0%),可1例(占3.7%),差1例(占3.7%),Ⅳ型中优0例(占0%),良2例(占7.4%),可1例(占3.7%),差1例(占3.7%),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4例(占总例数13.7%).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损伤机制、骨折脱位类型确定.其愈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骨折脱位类型、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
作者:黄建国;杨海波;袁海峰;李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本体皮瓣对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三种不同的拇指本体皮瓣,即Hueston皮瓣,Moberg皮瓣及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外形修复理想,受创拇指的长度得到保留,拇指感觉存在.结论对于拇指软组织缺损,尤其合并多指损伤时,应用同指本体皮瓣,完成对裸露骨组织的覆盖,可避免受创拇指有效长度的进一步缩短和恢复理想的感觉,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胡鸿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报告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BLIN型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用BLIN型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0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29例,分别从手术情况、并发症、生物力学、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随访4~16个月,钢板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2月,术后桡神经麻痹4例,螺钉松动、钢板弯曲1例,骨不连2例.BLIN型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6月,术后无一例发生桡神经麻痹,无一例钢钉折弯或断裂,骨折愈合牢固可靠,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虽然骨折愈合时间较钢板长,但其他方面均优于钢板.
作者:丁晓飞;赵劲民;杨志;苏伟;韦庆军;白鹤;毕剑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8~3.5公斤.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右侧用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获取骨标本分别行X-Ray、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X-Ray:实验组骨痂分布更为均匀、有序,骨髓腔再通较早.光镜观察: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骨吸收较早出现,并呈进行性发展;实验组钢板下第2~4周有大量骨痂生成,第6周改建成与骨纵轴平行.电镜观察: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中大多数骨细胞不完整,细胞器肿胀,并呈进行性发展.实验组结构完整,细胞器稍肿胀,并呈进行性改善.结论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愈合的环境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黄宗强;张树桧;郑召民;陈清汉;刘尚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异体双手移植中共刺激信号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移植前后2个月内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CD54、CD11a)变化.结果三种共刺激分子变化一致,诱导期下降,维持期维持于较低水平,但较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细胞表面共刺激信号对于异体手移植的免疫反应强度的监测有指导意义,处理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在异体手移植中有应用前景.
作者:相大勇;裴国献;顾立强;朱立军;王钢;郭刚;裘宇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报告Bastiani架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人28例,全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例病人有骨缺损.28例病人均采用Bastiani架治疗.结果26例病人于治疗后12周骨折骨性愈合,拆除Bastiani架无发生再骨折.2例病人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但经处理,骨折牢固愈合.结论对容易造成感染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采用Bastiani架治疗是一条可靠的途径.
作者:张杰英;黄炯锋;黎应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性下肢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6例.股骨24例,胫骨14例,平均年龄33.6岁,均在C形臂下复位固定,术后下肢CPM功能康复,2周后扶拐下床活动.结果3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平均随访14.5月,术后综合疗效评定均达优良标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简便、牢固、安全、有效.
作者:朱兴仁;钱耀文;田永山;丁旭明;龚铁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以健侧隐动脉为蒂的顺行或逆行交腿皮瓣修复患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8例均有效地覆盖受区创面,随访三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不牺牲小腿的重要血管,质地与受区相似,方法简单易行,血运可靠,血管蒂长,是修复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娄宏亮;杨连根;张增方;安小刚;韩守江;王辉;葛海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7例因臀位剖宫产导致的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对于5例中上段骨折的患儿,治疗时采用腹部绷带捆扎的骨折固定法,2例中下段骨折患儿采用硬筒纸皮制作的夹板固定.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平均成角畸形29.6°,短缩畸形1.52cm,7例病人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所有残余畸形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完全纠正.双下肢等长,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折愈合快,自我塑形能力强,是新生儿骨折愈合的特点,对于中上段股骨骨折适于采用腹部固定法,它既可以减少婴儿的不适,又可很好地纠正成角畸形,便于患儿的护理,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昭浚;林秀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年青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Garden分型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股骨颈骨折分型.近年来许多医生发现Garden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GardenⅣ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曾被广泛应用老年人移位型骨折.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不是简单根据年龄及移位程度来定,而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股骨颈骨折后继发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尚无单独的诊断标准,目前仍然普遍借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Ficat-Arlet分期.核磁共振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并了解其病变范围和位置的方法.
作者:王满宜;危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30岁,车祸挤伤右肩部4h.检查:右上肢自肱骨上1/3处完全离断,皮肤自肩关节周围撕脱,创面骨断端及肌肉组织外露,离断上肢断端皮肤及肌肉组织挫灭达10cm以上,部分神经血管自近端撕出,创面污染.全身情况:贫血貌,血压偏低,意识清楚.诊断:右上臂中上1/3处完全撕脱性离断.治疗:入院后即行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右上臂残端清创,在无菌条件下从废弃肢体上切取全前臂皮瓣,移植于右上臂皮肤缺损区.术中将皮瓣肱动脉、静脉与受区肱动脉、静脉行端端吻合,并将头静脉远近端行端端吻合.动、静比例为1∶3.在皮瓣近端吻合臂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松血管夹后,观察到远端桡、尺及骨间动脉有搏动性出血,结扎远端血管及创面出血点,将皮瓣顺血管走行方向完整缝合于受区创面,留置引流条.术后抗感染、解痉、抗凝等治疗,皮瓣顺利成活,保留了肩部外形及残肢长度.
作者:赵斌;王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例1,女,62岁,摔伤致右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伴肩关节半脱位,经手法复位,外展架固定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端不稳定(图1).例2,男,23岁,车祸致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因是年轻患者,且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后骨折不稳定.两例患者均改用Sanat-metal公司的纯钛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
作者:邱海滨;刘明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学研究中有时会遇到重复测量数据,而此类数据统计分析不当的现象在国内医学期刊中较为普遍,例如,只做单独效应分析,或用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来处理.针对此现象,本文专门介绍定量数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此类数据和如何在论文中正确地表达统计分析结果.
作者:陈平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据文献可归纳为:①伤前相关因素:骨骼质量,患者年龄,身体的其他疾病情况及病人对功能的期望;②受伤相关因素:骨折类型,是否有神经损伤,股骨头脱位及股骨头软骨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其他并发损伤;③手术因素:损伤与手术间隔的时间,手术复位的精确度与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医师的经验,手术入路选择的合理性,医院条件,手术并发症等.
作者:李世和;李骅;王兵;赵宏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于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应该同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一样考虑行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若病人无手术禁忌证均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多数作者主张应予以急诊手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解剖复位、骨折端加压、稳定的内固定.应尽可能采取闭合复位,只有在闭合复位失败、无法达到解剖复位时才考虑切开复位.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可分为多针、螺钉、钩钉、滑动螺钉加侧方钢板等,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年青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一是急诊手术(伤后12h之内);二是一定要解剖复位,必要时切开复位;三是多枚螺钉坚强固定;有作者补充提出前关节囊切开减压的必要.
作者:危杰;王满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但其疗效仍不理想,尤其臂丛等高位神经损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当前,应强调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明确职责,协同攻关.首先,领导者的责任是不要急功近利,切实把握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的决策.第二,临床工作者的责任是要认认真真地做事,重点一是要明确周围神经神经的常见性,严防漏诊;二是要明确周围神经损伤手术指征,配合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第三,手术者的责任是选择终手术方法,酌情行神经松解、神经缝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术等.第四,研究者的责任是探索临床难题,主要包括神经再生缓慢问题、肌肉萎缩的变性与防治问题、灼性神经痛的治疗问题、手内部肌功能恢复问题等,应重视人类的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特殊性与规律性研究,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水平.
作者:顾玉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介绍一种骨科新技术,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型号大小和手术方法,结合作者手术经验和短期观察进行讨论,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剧烈腰痛,口服药物后缓解.在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隙终行融合之前,恢复脊柱节段的功能,是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人工髓核是一种选择.
作者:靳安民;吴继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组织工程学中具有前途和临床应用可行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骨构建和应用研究中的首要环节和基本要素,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近年来对于成骨细胞来源的选择、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调节以及成骨细胞的体外扩增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作者:裴国献;金丹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