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极高危患者的影响因素及伤后首次定时复查CT的时间窗.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29例闭合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是否于常规首次定时复查CT前出现临床症状恶化分为PHI极高危组、非PHI极高危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PHI极高危组41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恶化而提前复查头颅CT,时间为(3.67±0.96)h(Md=3.8 h),与非PHI极高危组288例患者常规首次定时复查CT时间[(8.38±3.03)h(Md=7.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I极高危组与非PHI极高危组在首次CT颅内血肿>10 mL、颅内血肿类型≥2、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意识障碍、瞳孔扩大、GCS评分≤12分、平均动脉压增高、Plt减少、PT延长、APTT延长、FIB降低、首次CT为双侧伤、合并脑挫裂伤、骨折处硬膜外血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示PHI极高危患者与首次CT颅内血肿>10 mL、入院时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密切相关(P<0.05).结论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特别是2 h内首次CT颅内血肿>10 mL或入院时存在意识障碍或瞳孔扩大,好于颅脑损伤后3~4 h甚至更早进行首次定时复查CT扫描.
作者:沈合春;钱志远;郑达理;洪亚军;黄胜明;兰青;刘士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和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血压、血糖、手术时机、Fisher's分级、Hunt-Hess分级、感染等因素对患者预后及CVS发生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CVS、感染、腰穿次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数量、终板造瘘、腰穿次数、感染是影响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CVS、腰穿次数、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其中CVS是重要的影响因素.CVS受Hunt-Hes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数量、终板造瘘、腰穿次数及感染因素影响.
作者:黄国栋;李维平;付友增;纪涛;高永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型局部脑皮质发育不良(FCD)在MRI表现上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3例FC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按Palmini方法FCDⅠA、FCDⅠB、FCDⅡA、FCDⅡB4型,总结各类型患者MRI表现的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FCD Ⅰ A 2例,FeD Ⅰ B 6例,FCDⅡA 8例,FCDⅡB7例.FCDⅡ型中,有11例MRI表现为病灶Flair高信号,Ⅰ型中仅有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而病灶T2高信号、白质内向脑室延伸带等表现虽然在Ⅰ、Ⅱ型间相差较大,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4、0.058).ⅡB型的MRI表现在灰白质分界不清、病灶T2高信号、脑沟加深、灰质增厚、白质内向脑室延伸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3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分型FeD的MRI表现各有特点,特别是ⅡB型,其在MRI上的表现与其他3型明显不同,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FCD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评估.
作者:胡滨;王进钢;廖卫平;利晞;郝卓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1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比较肿瘤大小对患者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107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87.07%),术后1周根据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显示Ⅰ、Ⅱ级89例(76.72%),Ⅲ、Ⅳ级13例(11.21%),Ⅴ、Ⅵ级14例(12.07%).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近期并发症主要为-过性声嘶、饮水呛咳(16例)和患侧单纯性疱疹(20例);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听力丧失(83例)、永久性面瘫(23例);肿瘤直径>5 cm患者近期并发症中声嘶、饮水呛咳和患侧单纯性疱疹发生率较直径3~5 cm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熟悉手术入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肿瘤大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计颖;牛朝诗;凌士营;程传东;丁宛海;傅先明;汪业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国人汉-英-法多语者的脑功能区定位,应用唤醒手术及直接皮层电刺激技术,探讨多语者脑功能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一例浙江籍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多语者,同时也是左额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手术,术前完成汉、英、法语言试验任务,经功能磁共振定位汉语、英语、法语皮质区;术中采用超声探测肿瘤,全麻唤醒下应用皮层直接电刺激技术确定多语言的功能区,依据功能区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术前、术后语言功能.结果 通过fMRI检出汉、英、法3种语言激活区,且3种语言区基本重合,位于左额中、上回的后部及颞上回.切除肿瘤过程中,应用皮层直接电刺激技术发现了汉、英、法3种语言的功能区,其中英、法语言区基本重合,但与汉语语言区并不完全重合,颞上回后部存在特异性的语言区.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出现短暂运动性失语,3种语言均受损,但于半年内恢复,其中汉语的恢复较快,英语、法语恢复慢.术后1年随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种语青功能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未发现语言转换障碍,术前癫痫症状消失.结论 采用多语方式进行扫描定位和术中清醒状态下多语监测使得多语脑功能区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高寒;白红民;王丽敏;张小鹏;王国良;王玉宝;李天栋;王伟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亚型活性变化,探讨影响其因素.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4、8、15天检测血小板PDE活性、环核苷酸含量、[Ca2+]I水平,并以1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4、8天时血小板PDE2、PDE3亚型活性降低,环腺苷酸(cAMP)含量降低,胞浆[Ca2+]I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E5亚型活性及环鸟苷酸(cGM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PDE2活性、PDE3活性与cAMP含量、[Ca2+]I水平均无相关关系,cAMP含量与[Ca2+]I水平间呈负相关关系(R2=0.921,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胞浆cAMP含量降低,[Ca2+]I水平升高,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血小板PDE2、PDE3通过降低活性、减轻cAMP降低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而在脑梗死急性期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谭萍;郝勇;丁素菊;彭凯润;刘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诊治29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检查和鼻窦高分辨率CT三维影像评估鼻腔解剖异常,并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治鼻腔解剖异常,随访1年以上后观察患者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的变化.结果 产生鼻腔黏膜接触点的主要解剖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压迫中鼻甲、下鼻甲,钩突变异压迫中鼻甲或筛泡,以及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向弯曲、筛泡过度气化.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平均持续时间缩短,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中8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未复发,10例患者较术前无变化,总体有效率为65.52%(19/29).结论 鼻腔结构异常产生的鼻腔黏膜接触点与头痛发病之间存在关联,鼻内镜手术治疗有效,但接触点部位不同,手术疗效亦有差别.
作者:张宏征;谢民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及其早期表现-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肽(Aβ42)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程、神经功能缺失以及MRI T2高信号病灶数量的关系.方法 对33例MS患者、23例CIS患者及13例对照者进行研究,MS、CIS患者发作期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及MRI检查,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结果 MS、CIS患者发作期脑脊液Aβ4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继发进展型MS(SPMS)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167.99±36.39)pg/mL]比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92.74±13.64)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MS、CIS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与病程及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程≥1年的MS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比病程<1年的患者低,EDSS评分≥4.5分的MS、CIS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比EDSS评分<4.5分的患者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IS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与MRI T2高信号病灶数量呈正相关关系(MS患者:r=0.507.P=0.038;CIS患者:r=0.485,P=0.049).MRI T2高信号病灶总数≥4个的MS患者脑脊液Aβ42浓度[(129.34±19.96)pg/mL]比病灶总数<4个的MS患者[(73.51±12.60)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SPMS患者轴突损伤比RRMS患者严重;脑脊液Aβ42水平升高可能是MS病情进展的标记之一;MRI T2高信号病灶负荷可能与MS轴突损伤有关.
作者:麦卫华;胡学强;陆正齐;彭福华;王玉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蝶窦内间隔特点及经蝶窦-鞍区肿瘤手术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经单鼻孔-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蝶窦内间隔资料,并用以指导术中操作.结果 本组肿瘤全部切除67例(62.6%),大部切除21例(19.6%),部分切除19例(17.8%).其中47例根据蝶窦间隔的指示,迅速确定肿瘤所在鞍底位置,或保留无关间隔,并根据间隔确认颈内动脉位置,避免损伤;11例存在复杂蝶窦内间隔者,根据影像学提示得以快速判定鞍底与间隔的关系并确定蝶窦内骨质切除范围与方向,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左侧颈内动脉破裂1例,海绵窦破损4例.结论 术前仔细判读蝶窦内间隔影像学资料,用以指导经蝶窦-鞍区肿瘤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魏群;李运军;沈春森;何江弘;秦家振;罗永春;梁春阳;徐如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连续收治疑动脉瘤患者82例,均行DSA与CT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DSA、CTA检查的阳性率和二者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比较CTA检查与术中测量瘤体、瘤颈直径的大小,观察CTA、DSA检查对不同部位、大小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 CTA检出动脉瘤74个,DSA正确检出81个,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7,P=0.163).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TA发现动脉瘤的灵敏性为91.4%(74/81),特异性为91.7%(11/12),准确性为91.4%(85/93);6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动脉瘤73个,以手术结果为标准,CTA、DSA检查的灵敏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中测量的瘤体、瘤颈直径比较,CTA检查结果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对不同部位、大小动脉瘤的灵敏度不同,而DSA检查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16层CTA具有无创、快捷、敏感、高效等优点,可做为筛选动脉瘤的方法,部分患者可凭CTA指导手术.
作者:王建涛;左峰;王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病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特殊形式的癫痫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病例特点,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7例癫痫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6例出现于癫痫持续状态后,5例存在颅内结构性病灶,癫痫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存在多种形式,如肢体瘫痪、失语、认知障碍、凝视麻痹及偏盲等,神经功能缺损时间可持续达3月.结论 癫痫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多发生于癫痫持续状态之后,患者多存在颅内器质性脑损害的结构基础,神经功能缺损存在多种形式、持续时间不同,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王本国;杨楠;钟原;蔡娴珊;郑利群;吴宗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北京地坛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其特点.结果 5岁以下尤其是1~3岁儿童是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高危人群.患者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出现时间平均在病程第(7.1±3.6)天,肌力恢复平均在第(17.5±6.0)天;呕吐症状出现和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病程第(4.29±3.10)天和第(5.74±2.90)天;易惊症状出现和消失的平均时间为病程第(2.67±1.76)天和第(7.80±2.76)天.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及CK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脑脊液压力、蛋白表达不同程度升高MRI提示延髓部位常受累,其次为脑干等部位.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预后.
作者:宋蕊;冯亮;李兴旺;徐艳丽;卢联合;蒋荣猛;陈志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放射剂量γ-刀治疗对功能性泌乳素(PRL)腺瘤的PRL水平的影响,判断PRL在γ-刀治疗功能性PRL腺瘤预后和指导激素替代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淄博万杰医院和广东深圳罗湖人民医院自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应用γ-刀治疗的248例功能性PRL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剂量将患者分组:Ⅰ组:50 Gy≤中心剂量<60 Gy;边缘剂量:20~30 Gy;Ⅱ组:40 Gy≤中心剂量<50 Gy;边缘剂量:15~25 Gy;Ⅲ组:30 Gy≤中心剂量<40Gy;边缘剂量12~20 Gy;术前、术后1月、3月、12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PRL水平,术后1年、2年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前PRL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组比较,Ⅲ组PRL值偏低,术后12个月与Ⅰ组比较,Ⅲ组PRL值偏高;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PR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RI显示肿瘤缩小198例(80%);术后2年肿瘤消失203例(82%),增大19例(7.7%),无变化26例(10.4%).结论 不同剂量γ-刀治疗功能性PRL腺瘤对术后内分泌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中心剂量和边缘剂量(尤其是中心剂量)较高时,术后PRL易恢复正常.但远期是否会造成垂体低功需要长期随访.
作者:苗丽;郑振恒;郭岩岩;洪红光;谢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HFS)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应用MVD治疗的老年HFS患者86例、非老年HFS患者43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老年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6.6%(81/86),非老年组为97.9%(42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1/86);非老年组为9.1%(39/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复发率为2.3%(2/86),非老年组为1.1%(5/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3/86);非老年组为1.6%(7/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治疗老年和非老年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相当,虽然老年人存在多种不利因素致使手术难度和风险加大,但只要技术熟练并采取相应措施,能够确保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陈喆;林庭凯;郑建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应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体会,评估快速吸孔钻颅器的性能.方法 对山东省13家省、市、县及县分院应用快速细孔钻颅器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3571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977年至今)进行总结分析,并与传统的Dandy's钻颅器进行比较.结果 3571例患者的治愈率为27.1%,好转率为49.1%,死亡率为23.8%.快速细孔钻颅不须头皮切口,不用吸引器、电凝止血和特殊照明,只用钻头戳穿头皮、钻透颅骨和硬膜,置入引流管缝扎1针固定,一人在床边5min左右即可完成;传统的Dandy's钻颅必须3人在手术室完成,需要二十余道操作程序,加上接送患者的时间至少需要60min以上:快速细孔钻颅器在操作程序、技术性能、手术条件和人员耗时等方面明显优于Dandy's钻颅器.结论 快速细孔钻颅器极大地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省了救治时间,为抢救重症患者赢得了时机,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5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在需要施行脑室体外引流抢救的重症患者中,快速细孔钻颅技术明显好于传统的Dandy's钻颅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麟;李刚;金澎;王成伟;费昶;王道奎;王宝安;徐东方;潘树茂;辛昌明;刘广存;王吉华;杜继海;谢波;张庆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汤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戊四氮诱导制作的癫痫模型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癫痫模型组、德巴金组、定痫丸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和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常规饲养,其他各组给予药物德巴金,定痫丸,低、中、高剂量柴胡疏肝汤处理,均连续灌胃治疗5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 戊四氮致痫后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明显增强,而应用中、高剂量的柴胡疏肝汤,德巴金和定痫丸治疗后,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均明显减弱,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无明显减弱.结论 柴胡疏肝汤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柴胡皂甙及其他多种有效的抗癫痫成份多靶点干预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黄运生;陈宝田;谢炜;刘智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家兔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术后内膜增生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每组10只;每组再按检测时间点分为术后7 d、28 d 2个亚组,每亚组各5只.假手术组仅结扎颈外动脉,后四组采用球囊损伤颈动脉法制备家兔颈动脉PTA术后狭窄模型.各治疗组于球囊损伤术前第1天开始分别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1 mL/(kg·d)、2 mL/(kg·d)、4 mL/(kg·d),连续7 d或14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d).术后7、28 d时分别取模型靶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和T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7 d时模型组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层面积(I/M)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时模型组新生内膜面积、I/M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而中、高剂量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血管壁bFGF和TF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高剂量组丹红注射液可抑制家兔颈动脉PTA术后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动脉壁bFGF和TF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廖耿;舒崖清;胡学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肽(Aβ)诱发的细胞内钙失衡机制中位于内质网上的鱼尼丁受体(RyRs)的作用及二苯乙烯苷(TSG)的干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SG组,每组20只.后3组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射Aβ1-42至大鼠海马部位,建立AD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RT-PCR法检测RyR3 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TSG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RyR3/β-actin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组RyR3/β-actin值略微升高,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神经毒性作用引起的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并非通过RyR3介导的钙释放途径,而是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所致.TSG可通过纠正细胞内钙超载来抵抗Aβ神经毒性损伤.
作者:罗红波;杨金升;石向群;杨期东;张志强;王为民;周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对发育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组、生理盐水(NS)组,每组16只.戊四氮(PTZ)诱导大鼠SE,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海马组织cAMP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各区PKA的表达.结果 SE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缩短,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迷宫中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增多,24 h记忆保持率下降,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为(280.38±22.66)pmol/g,SE组为(147.25±16.83)p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组CA3区和CA1区PKA的表达较NS组明显减少.结论 SE可以导致发育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受损有关.
作者:王秀利;唐洪丽;周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冰片对大鼠中枢及周围神经髓鞘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根据灌服冰片石蜡油溶液的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10 mL/kg)及高剂量(13mL/kg)2组,每组18只.另设对照组18只,灌服10 mL/kg石蜡油溶液.3组大鼠灌服冰片或石蜡油溶液后24 h、48 h及72 h取血并处死取脑、坐骨神经.进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AP)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3个观测时间点中,高、低剂量组大鼠MBP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服冰片后24 h MBP含量高,随时间延长递减,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灌服冰片后各时间点均可见中枢神经髓鞘异常,出现外形不规则,板层之间裂开,宽窄不均,纤维缠结现象,以24h改变明显,随时间延长异常减轻;坐骨神经髓鞘仅在灌服冰片后24 h髓鞘数量出现明显减少,其余未见异常.结论 冰片可引起大鼠中枢及周围神经髓鞘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
作者:葛朝莉;白润涛;韩漫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基因后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3组,干扰组(转染表达HIF-1α-shRNA的质粒)、对照干扰组(转染阴性对照shRNA序列)及未处理组.干扰组利用前期构建的HIF-1α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沉默HIF-1α基因,构建HIF-1α-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基因干扰效率,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能力,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及转移能力.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与对照干扰组及未处理组比较,干扰组细胞HIF-1α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蛋白条带明显减弱.MTT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增殖水平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中,未处理组、对照干扰组、干扰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5.2±10.8)个、(118.3±8.3)个、(60.9±5.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shRNA能有效抑制U87细胞株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能抑制U87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作者:沈上杭;陈玉英;王占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海马CA1区Apaf-1蛋白表达及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给予麻醉及头皮切开、缝合,但不致伤;脑损伤组和亚低温组根据Marmarou方法制作DBI模型,亚低温组大鼠损伤后用冰毯及冰袋物理降温,使大鼠肛温在15 min内控制至30.0~31.0℃,维持2 h.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成绩,同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Apaf-1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亚低温组大鼠搜索安全岛的次数分别为(10.1±1.9)次、(10.3±1.8)次、(3.8±2.3)次和(6.9±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及亚低温组海马CA1区Apaf-1蛋白含量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其中脑损伤组Apaf-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大鼠脑损伤后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杨鹏;李云;朱军;刘清军;付爱军;陈通;张立民;邹西峰;孙泽林;李群喜;张云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破坏性脑血管疾病,导致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临床上,大多数死亡发生在SAH发病后的几个小时以内,并且许多幸存者遗留认知缺陷,永久影响其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海涛;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基因多态性即遗传多态性,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连续的变异型、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基因多态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罗世坚;李振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AD是1906年由德国医师Alois Alzheimer先描述,并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他首先报道了1例55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在生前遭受严重的包括记忆、语言和社交能力在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折磨.Alzheimer在其大脑标本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这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brillary tangles,NFT).
作者:李晓晴;王力;冯立群;王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皮质发育障碍(cortical dysplasia,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重要的病因[1].局灶性皮质发育异常(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常见的CD,在癫痫外科手术切除标本中,FCD的发生比例为20%~53%[1].
作者:刘仕勇;安宁;李松;杨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