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925
  • 国内刊号:11-5354/R
  • 影响因子:1.52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51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神经病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多房性脑脓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选择

    目的 探讨多房性脑脓肿(MLPB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1991年至2011年收治的20例MLPBA和69例单房性脑脓肿(ULP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MLPBA患者占全部脑脓肿患者的22.5%,2组间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程时间、脓肿部位、细菌类型、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LPBA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破人脑室率高于ULPBA组,MLPBA和ULPBA的平均脓肿体积分别为8.8 mL和13.3 mL.MLPBA和ULPBA的立体定向治疗复发率分别为26.7%和3.2%,死亡率分别为0%和4.3%.结论 MLPBA并非少见;其脓肿体积小于ULPBA但更易破入脑室;立体定向脓肿穿刺为第一治疗选择;虽有些患者需重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但总体预后良好.

    作者:于新;刘锐;张剑宁;赵虎林;王亚明;亓树彬;王洪伟;杜亚楠;贾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椎动脉狭窄颈部CTA与DSA诊断差异及支架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颈部CTA检查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善颈部CTA及颅脑MRA检查,若筛选发现可能存在椎动脉狭窄,则行DSA检查.经DSA确诊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在个体评估并知情同意后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结果 颈部CTA检查发现38例椎动脉狭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经DSA证实并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29例患者颈部CTA发现有>50%椎动脉狭窄共38处,其中V4段狭窄8处,V1段狭窄30处;DSA证实仅4处V4段狭窄和28处V1段狭窄超过50%.另有9例颈部CTA示椎动脉V1段显示不清,而DSA明确其狭窄>50%.38例患者共置入椎动脉支架41枚,支架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平均狭窄率(11.6%±8.9%)较术前(65.0%±11.2%)明显降低.术后随访6~25个月,1例发生脑干腔隙性梗死,1例脑干梗死呈闭锁状态,1例椎动脉V4段狭窄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颈部CTA检查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能提供较大帮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进;杨勇;邓伟华;黄翚;潘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与Binswanger病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纤维蛋白原(Fib)等对Binswanger病(BD)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自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9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且确诊为BD的患者进行血清Hcy、Fib、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检测,并将BD患者按LA头颅MRI表现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型,单因素分析及有序Logistic回归法分析Fib、Hcy等因素与LA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不同严重程度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卒中史、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严重程度与Hcy、Fib存在正向的等级相关关系(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LA程度比男性更严重;年龄越大,有卒中史和Fib测定值越大,LA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 Fib水平是BD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Fib水平可能对延缓BD病情进展有效.

    作者:杨映珊;伍爱民;陆正齐;张炳俊;门雪娇;胡学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40例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宣武医院PD专科门诊确诊为原发性PD的440例患者,详细记录其起病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选择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40例PD患者中,排便不尽感和便秘发生率高,分别为60.5%和60%,其次是记忆力下降(56.6%)、多汗(52%)和情绪低落(47.7%).病程、HAMD总分、UPDRSⅡ和Ⅲ部分总分与非运动症状数量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不同病程的患者白天流涎、味觉或嗅觉异常、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便秘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症状、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情绪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病程越长、抑郁症状越重、病情越重,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数量越多.

    作者:马敬红;邹海强;孙菲;安静;陈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颞叶白质纤维束及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 对颞叶白质纤维束及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分析其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 g/L甲醛固定的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10例(20侧大脑半球),在4~25倍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运用Klingler纤维剥离技术,解剖剥离大脑半球,观察颞叶白质纤维束及相关结构.结果 颞叶内存在大量复杂的白质纤维束,在侧脑室颞角周围尤为复杂.在颞角外侧由外向内依次有上纵束的垂直部、颞枕桥束、枕额下束、视辐射前中束.在颞角顶部上方由上向下依次有外囊与外囊的颞盖部分、听辐射、钩状束、颞枕桥束出内囊的部分、部分枕额下束、前连合、视辐射前中束(包括Meyer's环)、脑脚袢、终纹.胼胝体放射组成侧脑室颞角外侧壁,其顶壁主要由尾状核尾及终纹构成,杏仁核组成颞角尖的前壁、上壁及内侧壁,海马构成侧脑室颞角的内侧壁.脑脚袢是侧脑室颞角内侧的一个重要结构.结论 颞叶内存在大量的白质纤维束,在侧脑室颞角尤为复杂,了解颞叶白质纤维束及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能够对颞叶部位的手术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致病率.

    作者:徐进;王峰;申法政;苗林;徐永龙;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8例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患者4例,3例行血管内治疗,1例行开颅夹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10例,3例行血管内治疗,7例行开颅夹闭;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3例,1例行血管内治疗,2例行开颅夹闭;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结果 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后破裂出血,死亡;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中破裂,疏松填塞,术后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中弹簧圈逸出,后行开颅夹闭,恢复好;其余病例预后均良好.结论 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中眼动脉瘤以支架辅助弹簧圈疏松栓塞治疗为宜,开颅夹闭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微小动脉瘤的首选.

    作者:廖旭兴;邓其峻;马廉亭;王辉;杨铭;李俊;张新元;潘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ETCO2监测过度通气水平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脑代谢和脑灌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下过度通气水平对颅脑外伤患者术中脑血流、脑代谢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东营鸿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急诊行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每组35例,A组患者PETCO2控制在20~25 mm Hg之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22~25 mm Hg之间,B组患者PETCO2控制在25~30 mm Hg之间,PaCO2维持在30~45 mm Hg之间,比较手术开始去骨瓣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氧分压、脑灌注压和脑氧供需平衡以及代谢产物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葡萄糖、乳酸的变化.结果 手术开始去骨瓣前A组患者的PaCO2水平、平均动脉压、颅内压、NSE、葡萄糖和乳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氧分压和脑灌注压、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将PETCO2控制在20~25 mm Hg之间,能有效维持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氧供需平衡,降低病理性代谢产物水平,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钦浩;朱贵峰;张文娟;巩晓娜;周娆娆;亓雪梅;刘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少见部位颅内软骨瘤的影像特点

    目的 总结少见部位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放射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大脑凸面及大脑镰颅内软骨瘤患者6例,其中大脑凸面3例,大脑镰区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5例可见数量不等钙化,相邻骨质受累2例;MRI显示病灶呈混杂信号,其中肿瘤实质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肿瘤出血为长T1、短T2信号;其中3例可见特征性的“皂泡征”;MRI增强扫描显示1例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发生于大脑凸面及大脑镰的颅内软骨瘤罕见,术前误诊率高,结合肿瘤体积较大、多发钙化、可见“皂泡征”、增强扫描无或轻度边缘强化等特征,可对其做出影像学诊断,但终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作者:张格;王显龙;王燕钰;陈燕萍;路世龙;温志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网络游戏成瘾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静息态fMRI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静息态下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从功能连接的角度解释前扣带回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自2011年3月至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网络成瘾者17例为成瘾组,同期招募17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对34例被试者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成瘾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数据采集后进行预处理,分别以左、右前扣带回为感兴趣脑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成瘾组和正常对照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结果 成瘾组每日或每周平均网络游戏时间及网络游戏渴求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态下,正常对照组与网络成瘾组的前扣带回都与前额叶、中后扣带回、伏核、中脑、颞叶及枕叶等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关系,与全脑其他脑区比较差异(体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静息态下成瘾组前扣带回与中脑、扣带回皮层、伏核及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增强,与双侧前额叶、颞叶及枕叶功能连接减弱(P<0.05).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并可能与网络游戏成瘾的产生和维持有关.

    作者:翁传波;钱若兵;傅先明;林彬;季学兵;牛朝诗;汪业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梗死继发癫痫与GABABR1基因和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B1亚单位(GABABR1)基因(G1465A)多态性及前强啡肽原(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五、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67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同期收治的93例脑梗死无癫痫患者和104例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对象肘静脉血,柱层析法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GABABR1基因(G1465A)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GABABR1基因(G1465A)都显示为G/G型,未发现A/G型和A/A型.脑梗死继发癫痫组中PDYN启动子区基因L/L型频率(76.1%)略高于脑梗死无癫痫组(73.2%)及正常对照组(73.1%),L型等位基因频率(85.8%)略高于脑梗死无癫痫组(85.5%)及正常对照组(84.6%),3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1基因(G1465A)及PDYN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梗死继发癫痫可能无明显关系.

    作者:王建平;王利军;蒋超;王颖颖;吴川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丘脑出血对患者内囊神经纤维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白质神经纤维示踪方法观察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丘脑出血对患者内囊神经纤维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丘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MI组)和药物治疗组(MT组).MT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MI组在入院后24 h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DTI扫描,观察病灶侧及病灶对侧内囊皮质脊髓束(CST)的完整性并测定其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在人院时、入院后2周及1月进行改良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NIHSS)评分.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DTI均显示病灶侧内囊CST数量减少或中断,其FA值与正常相比明显降低(MI组和MT组分别为0.432±0.022和0.410±0.028).MI组患者血肿清除后2周,病灶侧内囊CST的FA值与人院时相比均明显增加,与M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病灶侧内囊CST的FA值增加,mNIHSS评分减少,患者运动功能明显好转.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丘脑出血能有效地减少患者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应用DTI技术可直观地观察到丘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血肿后内囊CST变化情况.

    作者:任思颖;王丽琨;伍国锋;毛远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iRNA-9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miRNA-9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基因修饰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并构建miRNA-9-1慢病毒载体.成功建立84只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SCs组及miRNA组,每组28只.脊髓损伤后1周,对MSCs组大鼠进行MSCs移植,对miRNA组大鼠移植miRNA-9-1慢病毒载体感染的MSCs,对照组大鼠仅在损伤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选择不同时间点对大鼠后肢进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并行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组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细胞移植4周后,各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iRNA组评分较MSCs组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miRNA组的NF-200阳性面积较MSCs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大,GFAP阳性面积较MSCs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9在MSCs横向分化为神经元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并通过促进轴突再生,减少脊髓损伤部位反应性胶质细胞的数量等机制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修复.

    作者:徐玉生;王培松;马玉斐;金伟林;李星辰;贾延劫;苗金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小续命汤有效成分低、中、高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和中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可显著抑制慢性脑缺血大鼠长期缺血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表现为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及增强脑组织抗氧化酶GSH-Px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可显著减少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同时低剂量和中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还可显著升高脑组织Bcl-2/Bax比值,抑制下游Caspase凋亡级联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可显著抑制慢性脑缺血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贺晓丽;王月华;秦海林;毕明刚;杜冠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一种新的肿瘤干细胞球囊研究技术——蛋清包埋技术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能长期、高效保存并研究肿瘤干细胞球囊的技术.方法 从恶性胶质瘤原代肿瘤细胞中培养出肿瘤干细胞.将第5代肿瘤干细胞球囊经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并与传统的肿瘤干细胞球囊包埋技术及球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实验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处理的球囊切片经HE染色后,球囊分布均匀、结构完整,胞核、胞浆颜色鲜艳、对比度高.球囊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能准确定位球囊中阳性细胞和阳性蛋白表达位点,可进行阳性细胞及蛋白的半定量分析.结论 肿瘤干细胞球囊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切片技术能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节省成本,优于传统球囊包埋技术及传统球囊免疫荧光技术.

    作者:刘天助;颜晓慧;汪鑫;白义凤;廖红展;苑召虎;吴炳义;邱胜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GlyT1、GDNF在面神经后核内侧区的表达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相关受体甘氨酸转运体1(GlyT1)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表达情况.方法 新生SD大鼠(0~3 d) 1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n=5).取实验组大鼠离体延髓-脊髓标本制作mNRF“岛”,对照组大鼠取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荧光定量RT-PCR测定GlyT1、GDNF在mNRF“岛”和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mNRF“岛”区GlyT1、GDNF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2,P=0.000; t=3.532,P=0.003).结论 GlyT1、GDNF在mNRF存在高表达,但这两种物质在节律性呼吸发生及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神经元间的具体联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国才;魏巍;郑奇辉;吴中海;龙文飞;肖建斌;招伟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Ifenprodil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离体模型中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Ifenprodil对苏-羟天冬氨酸(THA)诱导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离体模型中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离体培养的脑组织片中加入THA造成慢性谷氨酸损伤,模拟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将脑片分为6组:(1)对照组,不添加THA; (2)THA损伤组,细胞换液时加入100 μmol/L THA,持续1周;(3)不同剂量Ifenprodil组(分别在THA损伤基础上添加0.1、1、10、100 μmol/L Ifenprodil);每组6个培养皿.Ifenprodil 于THA损伤前2h加入到各组脑片中.根据PI染色的荧光亮度测定Ifenprodil保护作用的佳浓度.在损伤的不同时间点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培养体系中MDA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测定运动皮层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 PI染色显示10 μmol/L Ifenprodil对运动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THA损伤后,培养体系中MDA含量明显增加,运动皮层中caspase-3活化亚基(相对分子量为17 000)表达量增高,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 Ifenprodil能有效阻止MDA和活化caspase-3的增加.结论 Ifenprodil能够通过减轻运动神经元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caspase-3活化,进而有效保护ALS离体模型中运动神经元的损伤.

    作者:郑梅;樊东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奈哌齐对Aβ25~35诱导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PC12细胞常规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0、0.5、1、5、10、20、50 μmol/L 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或多奈哌齐对细胞活力的影响;1、5、10、20、50 μmol/L多奈哌齐预处理细胞2h后再加入20 μmol/L Aβ25~35,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单纯Aβ25~35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10 μmol/L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GF109203X作用细胞30 min后加入10 μmol/L多奈哌齐,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GF109203X组和多奈哌齐组,Westem blotting检测各组磷酸化PKC(P-PKC)、磷酸化PKC底物(P-MARCKS)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10 μmol/L多奈哌齐作用2h和正常对照细胞PKCα、PKCε亚型的表达.结果 5、10、20、50 μmol/L的Aβ25~35 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可以引起细胞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 μmol/L Aβ25~35组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与Aβ25~35组比较,Aβ 25~35+5、10、20、50μmol/L多奈哌齐组细胞活力增加,LDH释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 μmol/L多奈哌齐组P-PKC和P-MARCKS的表达增加;与多奈哌齐组相比较,GF109203X+多奈哌齐组P-PKC和P-MARCKS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正常对照组PKCα和PKCε较多地在细胞浆内表达,多奈哌齐组PKCα 和PKCε在膜部分表达增多.结论 多奈哌齐可以拮抗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激活PKC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红旗;李学;蒋秋焕;马建军;徐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绞股蓝总皂甙对慢性脑缺血性白质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7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5)、绞股蓝总皂甙200 mg组(n=15)、绞股蓝总皂甙400 mg组(n=15),后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且在造模后3h分别将等量生理盐水,200 mg/kg、400mg/kg绞股蓝总皂甙溶液灌胃,1次/d,持续33 d.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胼胝体、视束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染色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抗体测定中枢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总皂甙400 mg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及在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胼胝体及视束内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总皂甙400 mg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8-OHdG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总皂甙200 mg组SOD活性、MDA含量及8-OHdG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绞股蓝总皂甙能有效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氧化性损伤,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痴呆药物,但其作用的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广林;王本瀚;熊家锐;郭效东;张长远;高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域的功能和机制

    Alzheimer's disease (AD),a degenerative neurological disorder,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ementia among older people,whose symptoms include gradual memory loss,cognitive impairments and deterioration of language skills.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is cleaved by serials of secretases and generates Aβ,sAPPα/β and APP intracellular domain (AICD).Aβ forms amyloid plaques,together with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which is comprised with hyperphosphorylated tau,are hallmarks ofAD.Aβ,especially in its oligomeric form,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AD,causing cell death,calcium influx,loss of spines and repression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1].However,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in addition to Aβ,other fragments of APP after its cleavage,such as AICD,play essential roles in AD as well.In this article,the function of AICD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will be reviewed.

    作者:李雯;王嘉;肖志成;马全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炎症反应及抗炎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以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AD、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等CNS疾病均与炎症反应有关,而对AD的研究表明:大量已知的炎症因子参与了AD的炎症损伤病理过程,在老年斑周围有大量活化的胶质细胞和炎症细胞,AD患者脑内持续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等,这证明炎症机制参与了AD病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官杰;李浩;刘剑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造成脑组织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其中主要包括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后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sm,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和脑积水等.针对以上发生机制进行脑脊液引流的辅助治疗对降低aSAH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耕任;赵丛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质网应激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的肿瘤.胶质细胞瘤是脑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约占脑肿瘤总数的40.49%,且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11.至今,手术治疗仍然是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以及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神经胶质瘤难以做到被大范围彻底切除,从而导致胶质瘤的临床复发率仍较高.近年来如何控制手术后复发、寻找特异性药物治疗的靶点已成为该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内质网应激(ERS)促凋亡机制的发现,则为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常宇骁;周建;汪云;李红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2011年共收治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癫痫发作患者.例1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线样狭窄,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右侧椎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例2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重度狭窄,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患者均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结果 术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例1随访近3年,例2随访1年多,均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均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癫痫发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雪巾;吴文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验证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探讨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61例,分析总结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中60个动脉瘤行夹闭术,3个行动脉瘤包裹术.61例患者中50例(81.97%)恢复良好;5例术后出现对侧偏瘫;4例出现癫痫;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38例术后行DSA检查,14例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恢复畅通;术后1~12月进行复查,7例出现精神障碍,8例术侧出现颞肌萎缩,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痊愈;7例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行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5例出现动脉眼神经麻痹症状,6~12个月后均恢复良好;2例因损伤眶上神经出现眼睑下垂;此外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脑梗死.结论 显微直视下切除或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一项有效方法,早期进行动脉瘤夹闭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明海;黄武;龚坚;杨劲松;吴臣义;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VPS术后出现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结果 22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中,分流管脑室端堵塞6例,腹腔端堵塞4例,感染6例,硬膜下积液4例,缝隙脑室综合征(SVS)2例.经过相应处理,有效率为95.5%,无死亡病例,1例感染患儿放弃治疗.结论 小儿VP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针对并发症原因予以积极处理,可达到良好疗效.

    作者:李炎稳;周东;詹升全;李昭杰;王鹏;彭龙;侯庆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科学基金对颅脑创伤研究的促进作用

    颅脑创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在世界范围内,TBI已成为继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之后的第4位死因[1].美国TBI发生率约为538/10万,其中,约有32%是因为坠落造成的,19%是交通意外,18%归咎于斗殴或运动伤害[2].值得注意的是,交通意外是造成青壮年重型TBI的首要原因,而绝大部分的跌落伤是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或者75岁以上的老年人[3].中国每年大约有100多万人发生TBI,死亡10万余人,20多万人遗留长期昏迷(植物人)、瘫痪、痴呆、语言功能丧失、记忆功能减退等各种神经功能残疾.重型TBI存活的患者脑神经功能残疾发生率高达54%~84%,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数达百亿元.

    作者:朱元贵;姚学勤;曹河圻;董尔丹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