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凝血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收治的发病24h内的ASAH患者32例作为ASAH组,同期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成员传统凝血功能参数,应用TEG分析仪检测TEG各参数. 结果 2组成员传统凝血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AH组TEG参数R值明显减小[(6.63±1.00)min vs(4.03±2.09) min],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189.5±52.58)×109/L vs(233.9±68.4)×109/L],Angle值明显增高[68.60°(63.63°,70.78°)vs 70.55°(68.83°,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EG可用于评价ASAH后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精准地确定凝血功能异常环节,对该病急性期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赵珂;苗旺;滕军放;李京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穿刺精确定位的方法.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16例.术前利用常规CT影像,根据空间立体定向原理,以基线平面的正中矢状线与双侧外耳孔联线的交点为坐标系参考原点,测量穿刺靶点相对原点的三维坐标值,根据测量结果在头皮上标记出靶点在头皮上的2个投影点,穿刺点指向两点的方向形成两条定位引导线,在两点两线的引导下进行血肿穿刺. 结果 本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20~50 min,其中术前CT测量及头皮标记时间10~20min,手术操作时间10~30 min;术后CT显示16例患者中引流管位置优良12例,中等4例;术中抽出血肿量10~30mL.术后配合尿激酶治疗3~5 d,血肿完全消失5例,残留3~5 mL7例,残留5~10mL4例;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定(ADL)分级Ⅰ~Ⅲ级14例,Ⅳ级2例. 结论 “两点两线”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定位准确的手术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穿刺的准确性和缩短手术时间,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大年;刘铁坚;张冠华;朱永晖;宋振华;夏海军;熊浩;史保华;刘承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变异诊断的价值,了解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行脑血管DSA检查的9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存在椎动脉变异患者的DSA特点及其不同变异种类和发生率. 结果 发生椎动脉变异140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6例(1.7%),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14例,右侧椎动脉起源异常2例.1例(0.1%)永存三叉动脉起源于右侧颈内动脉.1例(0.1%)寰前节间动脉起源于左侧颈外动脉.10例(1%)椎动脉成窗式变异.25例(2.6%)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段较低部位.椎动脉发育不良92例(9.7%),其中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54例,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8例.发育不良的椎动脉中有12例椎动脉吻合异常,其中右侧椎动脉吻合异常4例,左侧椎动脉吻合异常8例. 结论 脑血管DSA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动脉变异的位置、形态,掌握椎动脉变异的DSA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率及制定手术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杨海华;周晓梅;刘立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痴呆的初步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例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双侧穹窿/下丘脑为治疗靶点进行DBS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临床痴呆分级(CDR)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活动问卷FAQ)、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评价患者在记忆、注意、执行及脑代谢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术前及术后均进行18氟-脱氧核糖PET-CT检查. 结果 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表现为在Barthel指数由术前的45提高到术后的75,FAQ评分由术前的29降低到术后的28,FIM由术前的76提高到术后的81分.其他2例患者手术前后无明显的变化.PET-CT检查显示有1例患者双侧尾状核头部糖代谢增高,其余2例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DBS治疗痴呆能改善患者记忆、注意、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远期效果尚待更进一步随访及纳入更多病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凌至培;毛之奇;潘隆盛;徐欣;崔志强;贾建军;韩璎;王珊珊;余新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皮质醇(CORT)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RT组、低剂量硫氢化钠(NaHS)治疗组、高剂量NaHS治疗组,后3组采用皮下注射CORT构建抑郁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CORT干预第15天开始,对照组和CORT组每天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kg),低剂量与高剂量NaHS治疗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1.68 mg/kg、5.60 mg/kg NaHS,均连续14d.采用自发活动实验、蔗糖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行为学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及改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RT组大鼠的自发活动量、糖水偏好指数及海马BDNF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且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RT相比,高、低剂量NaHS治疗组大鼠的自发活动量、糖水偏好指数及海马BDNF表达量明显增加且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低剂量NaHS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2S可有效改善CORT所致的抑郁样行为,海马BDNF介导了H2S的这一抗抑郁效应.
作者:张平;蒋莉;肖志芳;吴琳;罗焱;邹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远外侧入路中枕动脉的解剖特点,为后循环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血管注入染色乳胶的成人头颈标本10例(共20侧枕动脉)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解剖开颅,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邻近结构、血管分支,记录枕动脉各段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椎动脉V3的直径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距离. 结果 枕动脉在下颌角水平起自颈外动脉的后壁,在颈外动脉内侧、颈静脉外侧上行,到达茎突后内侧区,转向后外侧行走,行于二腹肌后腹与头外侧直肌之间、二腹肌后腹与上斜肌之间,向内侧行走,在头长肌深面或表面行走,在上项线下方上斜肌、头半棘肌表面继续向内行走,经斜方肌、头半棘肌上项线附着点处穿出上项线上行,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1个或2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2.4±0.4) mm,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2.0±0.2) 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7±0.1) mm,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3±2.4) 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6±0.8) 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3±1.3) mm. 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枕动脉、椎动脉、寰枕交界区.以乳突尖、二腹肌后腹、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准确确定枕动脉位置,其直径和长度可满足后循环搭桥手术的需求.
作者:胡继良;罗伟坚;王浩;项威;吕文;陈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及炎症因子释放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N9小胶质细胞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吡格列酮+缺氧组(应用吡格列酮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和T0070907 (PPAR-γ信号通路抑制剂)+吡格列酮+缺氧组.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IF-1α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变化.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采用RT-PCR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常氧组N9小胶质细胞相比,缺氧组N9小胶质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迁移能力显著增强,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氧组N9小胶质细胞相比,吡格列酮+缺氧组N9小胶质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迁移能力显著减弱,IL-1β、IL-6、TNF-o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缺氧组N9小胶质细胞相比,T0070907+吡格列酮+缺氧组N9小胶质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迁移能力显著增强,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PAR-γ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可以通过下调HIF-1α蛋白表达和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缺氧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及炎症因子释放能力.
作者:种莉;唐鹏;刘鹏;陈丽;刘玥;李锐;郭民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米诺环素组(C+M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米诺环素组(DM+M组).DM组、DM+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以建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定鼠尾静脉血血糖,选择血糖值≥16.6mmol/L的大鼠纳入实验,未达标者小剂量追加注射STZ.注射2周后DM+M组、C+M组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0 mg/kg.分别于注射STZ前1 d(T0)及注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测定大鼠甩尾潜伏期(TFL)、热缩足潜伏期(TWL)、机械痛阈(MWT),8周后取脊髓组织用酶标仪测定脊髓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后角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DM组、DM+M组大鼠自T2时间点后TFL、TWL、MWT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组TFL、TWL、MWT T2时间点后开始升高,T4时间点达到高,与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D组SOD浓度明显低于C组,MDA浓度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米诺环素治疗的DM+M组大鼠与DM组相比SOD浓度升高、MD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M+M组大鼠脊髓背角阳性细胞数目较DM组明显减少. 结论 米诺环素能缓解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抗氧化、降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有关.
作者:杨程;张娜娜;黄红洁;赵卓;高洁;田国锐;吴帮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非创伤性SAH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UIAs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郝以姝;张志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CI)与血脊髓屏障(BSCB)破坏密切相关,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活化在BSCB破坏及SCI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围绕EGFR信号通路激活介导SCI后BSCB破坏机制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蔡小军;宋惠珠;温浩;陆守荣;李在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芬戈莫德(FTY720)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是第1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一线口服药物.此外,FTY720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体内和体外实验中也表现出有效的抗癌作用.本文就FTY720在抗GBM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朋亮;江荣才;王忠;苏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铁死亡是于2012年新提出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通路,该发现发表在当年的Cell杂志上.此后铁死亡的机制及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阐述,对于铁死亡的抑制则在众多研究中表现出明显组织保护的功效.在众多研究中,铁死亡表现出了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围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各类效应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赵孝淳;包映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丙戊酸钠脑病(VHE)是一种应用丙戊酸钠所引起的罕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与普通癫痫发作相混淆.徐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曾收治1例脑膜瘤术后并发VHE病例,并于诊疗过程中发现地西泮可能延缓了VHE病情的恢复,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患者,女,55岁,体质量75 kg,因“头晕伴双上肢麻木3年余”于2016年4月2日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3年余前患者发现每于右侧卧床休息时即感头晕,平卧或左侧卧位时未感不适,平素活动不受影响,间断出现双上肢自远端向近端麻木,持续数分钟可好转,未重视,未作特殊检查.1周前自觉患有“脑梗”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入院体检: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颅脑MR平扫:左顶部占位,考虑脑膜瘤(图1A、1B),于2016年4月7日全麻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镜下切除肿瘤范围约4.0 cm×4.2 cm×4.4 cm.术后予以脱水,抗感染治疗,应用丙戊酸钠预防术后癫痫[根据20~30mg/(kg·d)的药物剂量要求,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600mg静脉注射,2次/d],同时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口服,2次/d.
作者:丁茂华;董楠;王博;孙飞;曹博强;韩东风;姜德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上,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常以机会性感染为首发症状,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而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临床上极为罕见,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院收治l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感染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8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6h”于2012年4月3日入院.入院前16h晨醒后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右手持物不稳,尚能独立行走,伴言语不利,急诊我院.行脑CT提示“左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收入我科.既往体健.
作者:袁俊亮;王双坤;郭晓娟;顾华;胡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数据,制作颅内动脉瘤3D打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瘤的相关参数,为开颅手术提供实物参考. 方法 前瞻性选取自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浙江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外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内动脉瘤11例,以DICOM格式输出3D-DSA数据,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三维立体重建,选定目标区域后通过3D打印制作1∶1和1∶3 2种规格实物模型. 结果 3D打印的颅内动脉瘤模型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和颅内动脉瘤大小、形状、瘤体朝向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和周围分支血管情况.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1∶1和1∶3模型均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体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可为颅内动脉瘤诊治提供实物模型,可为术前、术中颅内动脉瘤瘤夹选择和夹闭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金国良;王建莉;袁紫刚;鲍武乔;钟初雷;王革;董昌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沧州市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以村医(社区医生)报告的资料为依据,患者筛查工作自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按沧州市全部辖区内东南西北中的地理方位选取5个县(市、区)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结果 沧州市5个县(市、区)常住总人口1 695 752人,其中男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为2.65‰,女性检出率为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70岁年龄组达到高.严重精神障碍所包含的6类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高(72.9%),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9.6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8.60%)、双相(情感)障碍(4.34%)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02%),偏执性精神病(1.50%)所占比例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汉族人口占98.28%,经济状况处于当地贫困线以下患者占56.72%,职业以农民为主的患者占88.66%. 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沧州市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以女性患者居多,且多数患者家庭经济较贫困.
作者:张文润;鲁文慧;刘万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以随意肌的波动性肌无力和易疲劳为特点.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是AChR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视神经与脊髓相继或同时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性疾病.目前普遍公认NMO是一种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独立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CNS自身免疫性疾病[2].MG伴CNS脱髓鞘疾病少见,尤其以合并NMO病例更为罕见.本文总结了2例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G合并N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外文献探讨该病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武冬冬;崔艺耀;侯世芳;张华;陈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一八○医院神经内科采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或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CE)患者共24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CCE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1例).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临床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情况,同时进一步对比2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预后. 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病至rt-PA用药中位时间为3.17h,低于对照组的4.0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rt-PA剂量与对照组均为50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改善情况及3个月、6个月后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高灌注脑病、脑疝的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循环梗死患者3月后mRS评分为2.0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CCE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及远期临床预后,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后循环梗死患者亦可以从动脉取栓术中获益.
作者:傅懋林;肖雪玲;王双虎;鲁秋香;何文钦;谢惠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首发急性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自2014年3月至10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MR扫描.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筛选出PSD患者,分别归入PSD组和非PSD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量表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评定2组患者因卒中所造成的功能障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PS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通过入选标准筛选出118例患者,其中PSD组43例,非PSD组75例.PSD的患病率为36.4%.2组之间比较发现PSD组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同时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的多灶病变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多灶病变(P=0.018)及NIHSS评分(P=0.005)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S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糖尿病、皮质及皮质下的多灶病变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重的患者更易发生PSD.
作者:王东;张临洪;汪琴;肖明跃;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使用Solitaire取栓支架进行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兵团第七师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3个月时临床预后,研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 共有18例患者进行了机械取栓手术,其中男性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6±8.1)岁,术前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为26.5分(19.8,31.0),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位数为8分(7.0,10.0).16例(88.9%)患者达到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或3级),8例(44.4%)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mRS)≤2分].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患者4例(22.2%),5例患者死亡(27.8%).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GCS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Solitaire支架进行取栓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倪贵华;梁晨;赵卫东;李威;田向阳;丁涟沭;孙红刚;高社荣;刘新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前/后循环脑梗死,尤其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的关系. 方法 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因新发急性脑梗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9例连续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循环脑梗死(ACI)与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一般临床特征;采用单纯头部MRA,单纯VA超声检查及头部MRA+VA超声3种方式判断VAH发生情况;对APCCI伴VAH病例进行梗死部位分类并研究两侧椎动脉直径差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关系. 结果 (1)189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VAH 32例(16.93%),排除8例前后循环均梗死患者,将余下181例分为PCI组90例(49.72%),ACI组(对照组)91例(50.28%).统计结果提示甘油三酯(TG)及VAH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23例APCCI伴VAH患者中,脑干梗死9例(5例VAH在梗死同侧、3例对侧、1例双侧YAH),小脑梗死1例(同侧),丘脑梗死10例(4例同侧、6例对侧),枕叶梗死2例(1例同侧、1例对侧),小脑伴丘脑梗死1例(VAN在小脑梗死同侧、在丘脑梗死对侧).(3)排除1例双侧VAH,在余下22例伴VAH的APCCI中,两侧VA直径差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00). 结论 (1)头部MRA与VA超声联合测量VA直径为VAH的佳评估标准;(2)TG及VAH为APCCI的危险因素;(3)APCCI伴VAH患者中,脑干、小脑梗死多在VAH同侧,丘脑梗死多在VAH对侧;(4)两侧VA直径差越大,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张倩;黄丽玉;唐伯儒;郭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脑科中心住院的首次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参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入院2d内及随访1年时行头颅MRI(包含梯度回波序列)检查,采用脑微出血解剖评定量表(MARS)评定CMBs.进展性CMBs定义为在基线MRI基础上,随访MRI时出现任何新发CMBs. 结果 终有344例患者完成随访并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进展性CMBs组62(16.4%)例.进展性CMBs组eGFR显著低于无进展性CMBs组[63.9(56.1,90.1)mL/(min· 1.73 m2) vs.76.9(60.4,98.5)mL/(min· 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下降是进展性CMBs (OR=1.560,95% CI l.031~2.391,P=0.009)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CMBs有显著相关关系.
作者:方翔;唐斌;陈光;林庆喜;全丽芳;曹丽云;童承敏;陈孝锋;曾钦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一种重要病因.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曾制定过3版《自发性ICH处理指南》[1-4],现根据新循证医学证据又制定了2015版《自发性ICH处理指南》[5].笔者现解读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范存刚;张庆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