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三联核苷酸重复序列[(CAG)n]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5例首发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同期体检正常的19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区域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中(CAG)n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区域均可检测到多种(CAG)n,重复序列数目主要集中在9~11个,且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CAG)n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P=0.036);(CAG)9在脑梗死组中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P=0.010).排除相关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及(CAG)9(OR=1.401,P=0.017,95%CI:1.063~1.847)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n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CAG)9可能是其易患基因之一.
作者:王凤;应忠明;朱敏;郑周;胡晓飞;王恩;伍嫦珠;何欣威;李卫玲;李彩;朱峰;金笑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开颅切口愈合后再破溃而迁延不愈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6例开颅术后切口愈合后再破溃而迁延不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原手术植入物及副鼻窦(额窦、乳突等)开放及处理情况、切口破溃后的影像学表现、炎性组织和渗出物培养结果、清创区炎性组织增生及副鼻窦(额窦、乳突等)开放情况、清创方式及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切口薄弱处呈点状或多点状破溃.16例患者中12例原手术使用了不可吸收性人工材质,2例使用了可吸收的颅骨锁,2例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使用了不可吸收性人工脑膜.16例患者中7例术前副鼻窦内影像结果异常患者证实为副鼻窦气房开放.6例患者培养结果可见细菌生长,其中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切口均于首次清创去除植入物及骨瓣后愈合.10例患者培养结果阴性,其中4例可见术区局限性增生,予以去除植入物后切口愈合;6例去除植入物后切口仍未愈合,再次清创去除骨瓣后切口愈合.结论 慢性细菌感染是开颅术后切口迁延不愈的机制,术区污染和副鼻窦开放是其主要来源,植入物和自体异物在该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彻底清创,根据术前影像重新处理副鼻窦,放宽同期去除骨瓣的指征.
作者:张尚明;陈其钻;王守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的脑组织回复情况.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3例BCSDH并行钻孔引流术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颅骨长径及宽径、初发血肿宽径及长径、术后24 h内复查血肿宽径及1周内第2次复查的血肿宽径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血肿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回复效果.结果 143例BCSDH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24例;年龄21~92岁,平均(67.7±1.1)岁,其中男性(67.2±1.2)岁,女性(70.2±2.5)岁;颅骨长径134.8~177.8 mm,平均(155.5±0.7)mm;颅骨宽径113.5~147.0 mm,平均(131.7±0.5)mm;初发血肿长径平均值左侧为(113.4±2.5)mm,右侧为(117.6±2.1)mm;宽径平均值左侧为(15.8±0.5)mm,右侧为(17.2±0.8)mm.脑组织回复速度在不同性别、年龄、侧别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初发血肿长径及宽径呈正相关关系(r=0.143,P=0.018;r=0.181,P=0.002).术后24 h内复查CT示65例(45.5%)单侧脑组织回复至<10 mm,包括11例(7.7%)双侧脑组织均恢复至该水平患者;术后1周内复查CT示58例(40.6%)患者单侧脑组织回复至<10 mm,包括48例(33.6%)双侧脑组织均恢复至该水平患者.结论 钻孔引流术是BCSDH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使患者脑组织快速回复至正常水平.脑组织回复速度与初发血肿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海春;孟祥雨;杨建军;司东明;简历;徐珑;王磊;刘伟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技巧与方法.方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综合应用全麻术中唤醒、术中直接电刺激、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等技术,行显微外科切除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术中18例(94.74%)患者唤醒程度较好,能够配合功能区定位及术中任务;18例(94.74%)患者刺激出功能区皮质,其中17例(89.47%)患者定位出运动区,6例(31.58%)患者定位出感觉区,12例(63.16%)患者定位出语言相关的功能区皮质;术后2~3个月复查MRI显示脑功能区胶质瘤全切除5例(26.32%),次全切除9例(47.37%),部分切除5例(26.32%);术后出现短暂性语言功能障碍患者7例(36.84%),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例(21.05%),经治疗后恢复;1例(5.26%)患者出现永久性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综合使用全麻术中唤醒、术中直接电刺激、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等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肿瘤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
作者:陈曦;张良;孙金莉;蒋伟超;陈四方;谭国伟;王占祥;白红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颅内血肿(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颅内CVST合并ICH患者28例,其中行联合治疗(介入治疗联合开颅手术、介入治疗联合抗凝治疗)17例,行单一治疗(抗凝治疗或开颅手术)1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统计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预后良好患者15例,预后不良患者13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意识障碍、血肿量>30 mL、中线偏移>10 mm及接受单一治疗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识障碍、 血肿量>30 mL、 中线偏移>10 mm及接受单一治疗是CVST合并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维;何旭英;李西锋;张炘;段传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食欲素A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存活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以0、10、20、30、40、50μmol/L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 h,筛选合适的Aβ25-35浓度用于构建AD细胞模型.建模成功后实验分为3部分:(1)分别加入0(对照组)、0.01、0.1、1、2μmol/L食欲素A预处理细胞24 h,然后以30μmol/L Aβ25-35处理细胞24 h,通过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食欲素A适宜干预浓度.(2)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对照组、30μmol/L Aβ25-35处理组、0.01μmol/L食欲素预处理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3)观察细胞加入食欲素A受体抑制剂SB408124预处理2 h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1)30μmol/L Aβ25-35为构建AD细胞模型的适浓度.不同浓度食欲素A预处理AD细胞模型后,各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20,P=0.000),0.01μmol/L食欲素A为适宜干预浓度.(2)30μmol/L Aβ25-35处理组部分细胞突起断离,胞体受损.0.01μmol/L食欲素A预处理组细胞突起断离,胞体受损较30μmol/L Aβ25-35处理组程度减轻.(3)设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00%,加入食欲素A受体抑制剂SB408124后,细胞存活率为(109.10±0.36)%,较0.01μmol/L食欲素A处理组细胞存活率(117.24±2.7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欲素A可通过与受体结合提高AD细胞模型的存活率,可能成为AD防治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左娣;和祯泉;马琳;丁娜;任晓璠;张春;顾金海;徐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43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表达水平及miRNA-433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1)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标本42例(低级别14例,高低级别28例),另外选取同期因颅脑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13例.采用RT-PCR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miRNA-433、HDAC6 mRNA的表达.(2)体外常规培养脑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对照组和miRNA-433模拟物组,后2组分别转染无义序列和miRNA-433模拟物,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RT-PCR检测细胞miRNA-433和HDA C6、P21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培养1~5 d时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HDAC6蛋白的表达.(3)构建野生型(WT)HDAC63'-UTR、突变型(MUT)HDAC63'-UTR荧光报告载体.将miR-433模拟物+WT HDAC63'-UTR、无义序列+WT HDAC63'-UTR分别转染U251细胞,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将miR-433模拟物+MUT HDAC63'-UTR、无义序列+MUT HDAC63'-UTR分别转染U251细胞,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荧光强度.(4)将U251细胞分为无义序列对照组、HDAC6表达质粒组、HDAC6 siRNA组,分别转染无义序列、HDAC6表达质粒和HDAC6 siRNA后RT-PCR检测细胞P21、HDA C6 mRNA及miRNA-433的表达.将U251细胞分为miR-433模拟物组、miR-433模拟物+HDAC6表达质粒组,分别转染miR-433模拟物、miR-433模拟物+HDAC6表达质粒后1~5 d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1)高级别脑胶质瘤、低级别脑胶质瘤、 正常脑组织中miRNA-433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HDA C6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829,P=0.000).(2)与空白对照组和无义序列对照组比较,miRNA-433模拟物组U251细胞miRNA-433、P21 mRNA表达水平升高,HDA C6 mRNA表达水平降低,培养2~5 d时细胞存活率降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细胞凋亡率升高,穿膜细胞数减少,HDAC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iR-433模拟物+WT HDAC63'-UTR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无义序列+WT HDAC63'-UT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33模拟物+MUT HDAC63'-UTR组和无义序列+MUT HDAC63'-UTR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DAC6 siRNA组、 无义序列对照组、HDAC6表达质粒组细胞HDAC6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2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5 d时,miR-433模拟物+HDAC6表达质粒组细胞存活率高于miR-433模拟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43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呈低表达水平,过表达miRNA-433可能通过调控HDAC6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李祥生;马彦娟;惠磊;刘瑞华;赵树鹏;金保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颈内动脉闭塞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较少见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以往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虽能改善部分血供,但与药物治疗相比,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长期效果并没有进一步提高.随着材料科学及介入技术的发展,目前血管内介入开通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如何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及提高血管开通率仍是临床持续关注的问题.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超声监测下运用远近神经保护装置血管内介入开通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陆新宇;张蕾;陈波;李巧玉;钱晓芹;陆培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Bax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深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在制备成体外循环全脑缺血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制备后5 min立即处死取海马组织)、常温缺血组[于大鼠肛温(37.0±0.3)℃下停循环5 min后立即处死取海马组织]和低温缺血组[热交换器配合体外冰屑诱导将大鼠肛温降至(18.0±0.5)℃,停循环5 min后立即处死取海马组织],每组10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Bax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ax阳性细胞吸光度值,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温缺血组海马Bax mRNA(2.734±0.301)、阳性细胞吸光度值(0.326±0.017)及神经细胞胞浆Cyt-C蛋白表达(4.14±0.79)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53.95±4.23)%]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温缺血组海马Bax mRNA(1.679±0.309)、阳性细胞吸光度值(0.209±0.019)及神经细胞胞浆Cyt-C蛋白表达(1.45±0.49)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15.56±3.02)%]均较常温缺血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低温可通过抑制海马Bax表达而抑制神经细胞Cyt-C释放,阻止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秦华平;杨常春;王强;马涛;唐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联合多种切除性手术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医院功能神经科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例LGS患儿,依据影像学、电生理检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结果,均采用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联合多种切除性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其术前术后癫痫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2年,9例患儿中EngelⅠ级5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级1例,手术有效率为88.9%(8/9);9例患儿跌倒发作、痉挛发作、强直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频率等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跌倒发作的治疗效果好.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缄默,术后1周内显著缓解,半年后完全恢复.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的LGS患儿,尽早行胼胝体全段一期切开联合多种切除性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
作者:马康平;谭泊静;易林华;秦广彪;杨玉成;李云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神经导航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新的影像导航技术和辅助手段也不断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微创外科的进步,涌现了大量的临床报道,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深入反思,以谋求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应用.
作者:王守森;魏梁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神经导航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将导航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手术中,在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中起到核心作用,它融合可视化工具、三维影像数据和器械追踪定位技术,从而进行术前评估,术中精确定位病灶的位置和边界,便于手术入路的选择,提高病变切除率,保护重要神经功能,减少手术风险和辅助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多种因素会引起漂移和误差,影响手术的准确性,如何正确认识和掌握神经导航及其应用范围,客观评价神经导航在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现结合文献复习和我们的实践总结如下,希望借此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神经导航的正确认识,积极合理的推广神经导航的临床应用.
作者:牛朝诗;李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是一种评价活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管壁的有效手段,具有分辨率高、敏感性高、可重复性等优点,这对脑卒中的复发风险分层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R-MRI在评估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作者:徐立燕;王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42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3D-ASL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DWI及MRA有无异常信号影及脑动脉狭窄、闭塞;对3D-ASL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定性、定量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比较3D-ASL[标记延迟时间(PLD)=1.5 s、PLD=2.5 s]、MRA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结果 42例TIA患者的常规MRI及DWI序列上均无阳性表现,MRA提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8例(42.86%).3D-ASL(PLD=1.5 s)显示脑灌注减低27例(64.29%),3D-ASL(PLD=2.5 s)显示脑灌注减低21例(50%).统计显示3D-ASL(PLD=1.5 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高于3D-ASL(PLD=2.5 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33,P=0.000);3D-ASL(PLD=1.5 s)及3D-ASL(PLD=2.5 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均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0.000;χ2=31.500,P=0.000).结论3D-ASL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不同PLD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范围有差异,较短PLD能提高检出率,较长PLD能更真实反映血管狭窄较严重TIA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丽娜;姜航;骆众星;龙柳;陈少琼;康庄;李征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和各感兴趣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并探讨LA患者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缺血性LA患者38例(病例组)和健康老年人20例(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测评及MRI、DTI检查,比较2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脑内感兴趣区FA值及轻度、中度、重度缺血性LA患者感兴趣区FA值的不同,分析病例组患者各感兴趣区FA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部分(StroopC)用时较长、词语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DS)倒序、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词语相似性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画钟试验、积木测试得分较低,连线测验A部分(TMTA)、Stroop色词干扰测验B部分(StroopB)用时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双侧侧脑室前角、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双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中度、重度LA患者上述感兴趣区FA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AVLT得分与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FA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侧额下回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TMTA用时与右侧侧脑室前角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StroopB用时与右侧颞叶深部白质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StroopC用时与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积木测试得分与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膝部FA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LA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FA值下降,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关.DTI有助于诊断LA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何浪;赵路清;邵宏元;乔美玲;李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血管征(SVS)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72 h内完成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并记录患者有无SVS、SVS的长度、位置、脑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及远端血流灌注、血管狭窄位置.依据脑卒中3个月时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11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43例患者有SVS,73例患者无SVS;与无SVS组比较,有SVS组患者的收缩压较高、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较低、DWI脑梗死体积较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6例患者中40例预后不良,76例预后良好;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房颤所占比例较高,TICI分级较低,DWI脑梗死体积较大,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SVS出现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278,95%CI:1.145~1.426,P=0.000)、年龄(OR=1.085,95%CI:1.036~1.136,P=0.001)、有SVS(OR=3.390,95%CI:1.122~10.240,P=0.030)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SVS患者中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18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较大,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且SVS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是有SVS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95%CI:1.123~1.602,P=0.001).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 年龄、SVS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慧勤;梅文丽;王聪;李永丽;黄月;张杰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鉴别诊断烟雾病(MMD)和血管炎相关性烟雾综合征(V-M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2例MMD患者(MMD组)和24例V-MMS患者(V-MMS组)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颅脑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扫描、HR-MRI扫描,比较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近端的HR-MRI表现,包括血管大、小横截面积,管腔大、小横截面积,管壁大厚度,管壁增厚方式(偏心性或向心性),增强后延迟期管壁是否强化,分析HR-MRI成像特征对V-MMS、MMD的诊断价值.结果 V-MMS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大横截面积、血管小横截面积、管壁大厚度均高于M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近端管壁无强化所占比例高于V-MMS组,轻度强化、显著强化所占比例低于V-M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MS组患者基底节区小血管强化率、脑沟脑膜小血管强化率均高于M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近端管壁显著强化诊断V-MMS的灵敏度为75.0%(18/24),特异度为86.4%(19/22),准确率为80.4%(37/46);大脑中动脉近端管壁强化并基底节区或脑沟脑膜小血管强化诊断V-MMS的灵敏度为63.6%(15/24),特异度为90.9%(20/22),准确率为76.1%(35/46).大脑中动脉近端管壁无强化诊断MMD的灵敏度为86.4%(19/22),特异度为75.0%(18/24),准确率为80.4%(37/46).结论 HR-MRI可以用来鉴别诊断V-MMS和MMD.
作者:王可颜;程敬亮;李舒曼;张勇;许予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型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36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术前患者均行MRI或CT薄层扫描,将图像资料输入Brain LAB KICK神经导航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佳手术入路,并对肿瘤及重要结构作标记,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寻找重要神经、血管及骨性标志等结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36例患者术中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10~0.25 mm.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3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现由于神经导航偏差导致的手术并发症,无症状恶化及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Brain LAB KICK神经导航系统准确、 安全,肿瘤全切除率高,大程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作者:苏海波;王清华;尹卫;吴广源;张玲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联合神经导航在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行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岛叶胶质瘤患者27例,术前将患者的DTT图像与神经导航结合,重建肿瘤与锥体束的三维模型,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界定肿瘤切除范围,确认及保护术中重要血管、锥体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22例(81.5%),次全切除4例(14.8%),大部分切除1例(3.7%).术后病理显示少突胶质瘤7例,星形胶质瘤20例,其中WHO分级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语言障碍(2周后恢复),2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功能障碍2例(1个月后恢复),其余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保留完好.结论 DTT联合神经导航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时安全、有效,可以在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大范围地切除肿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鲍得俊;牛朝诗;陈鹏;丁宛海;程伟;蒋辰;李冬雪;季学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手术结束后6 h,全部患者复查头部CT,31例患者残余血肿量低于原血肿量的15%,14例患者残余血肿量为原血肿量的15%~30%,4例患者出现再出血,1例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后死亡;49例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示:植物生存5例,重残9例,轻残10例,恢复良好25例.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黎萌;徐菲;陈东;黄国栋;刘保国;曾彩云;王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137例,其中17例患者行颞顶枕离断术,23例患者行胼胝体次全切开术,11例患者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开术,86例患者因存在脑内致痫病变而行癫痫灶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在神经导航指引下,术中均准确定位手术目标,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108个月,平均52个月.按Engel分级标准评定疗效:Ⅰ级71例,Ⅱ级32例,Ⅲ级25例,Ⅳ级9例.137例患者手术整体满意率为75.18%(103/137),其中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患者满意率为100%(11/11).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神经导航可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显微外科手术中颅内空间分辨能力,有助于妥善切除致痫灶或离断传导通路,保护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裴家生;杨朋范;林巧;张辉建;尚明超;钟忠辉;王守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