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Carrière Distalizer矫治器(CD矫治器)作用于上颌组牙.分析相同载力下,经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 CD矫治器时,上颌尖牙和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方法 构建CD矫治器作用模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载荷力值为1.47 N( 150 g).载荷方向分别为尖牙和磨牙(牙合)平面下夹角30°、40°,(牙合)平面上夹角15°,分别代表下颌远中、下颌近中、上颌3个部位的种植支抗.分析经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时,上颌尖牙和磨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 上颌种植支抗作用于磨牙的应力较小,但引起磨牙较大的位移;作用于尖牙的应力较大,但尖牙的位移却不明显.下颌近中种植支抗对尖牙的作用为明显,使尖牙的应力分布小,而位移却相对较大.结论 经下颌远中、下颌近中、上颌3个不同位置的种植体支抗施力于CD矫治器,对磨牙和尖牙产生了不同影响,选择种梢体支抗作为CD矫治器的支抗源时,位置选择应慎重.
作者:曾琳;张蓓;杨狄烽;包丽娜;胡玲玲;兰泽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以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 1,LMP-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T43.1a-LMP-1,转染人牙周膜细胞,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T43.1 a-LMP-1,脂质体法转染人牙周膜细胞,四唑盐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真核表达载体pET43.1 a-LMP-1转染对牙周膜细胞活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结果 与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ET43.1 a-LM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牙周膜细胞中LMP-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细胞增殖明显增加;ALP表达明显增强,并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结论 外源性LMP-1转染进人牙周膜细胞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矿化能力.
作者:俞少杰;付云;赵川江;李颖;邓雨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DJ-1和PTE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口腔鳞癌,16例口腔扁平苔藓,19例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DJ-1、PTEN两种蛋白的分布,分析各个指标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DJ-1增高,阳性率为89%(41/46),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降低,阳性率为57%(26/46),与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DJ-1和PTEN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6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DJ-1和PTEN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DJ-1、PTEN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DJ-1可能通过负性调控PTEN而导致口腔肿瘤的发生.
作者:殷操;谢思明;沈丽佳;陈希;朱婷婷;张福方;柯俊羽;陈建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牙齿在慢性牙周炎症过程中牙骨质的物理性状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0颗前磨牙作为牙周炎组,非牙周炎患者拔除的10颗前磨牙作为对照组.应用显微硬度分析技术比较两组牙颊侧牙骨质表面根尖、根中和根颈1/3显微硬度.结果 牙周炎组牙骨质根颈1/3区段、根中1/3区段和根尖1/3区段的表面平均显微硬度分别为(0.342±0.019) GPa、(0.322±0.013) GPa和(0.311±0.016)GPa,对照组对应区域的平均显微硬度分别为(0.393±0.014) GPa、(0.338±0.015)GPa和(0.327±0.011)GPa.牙周炎组对应区段的牙骨质表面平均显微硬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由冠至根向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慢性牙周炎症可能会影响受累牙齿牙骨质的表面硬度.
作者:耿华欧;屈菊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产酸作用的影响,为赤藓糖醇的防龋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变异链球菌分别在质量分数1%、2%、4%、8%的赤藓糖醇、木糖醇和蔗糖胰蛋白胨-多价蛋白-酵母提取物(trytone-polypeptone-yeast extract,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pH值的变化;测定在以上浓度条件下,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产酸液的pH值变化.结果 浓度为2%(q=5 63)、4%(q =4.12)、8% (q=5.77)时,变异链球菌在赤藓糖醇中pH值变化均小于蔗糖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8%时赤藓糖醇组的PH值变化较木糖醇组小,具有统计学意义(q=6.53,P<0.05);浓度为2%(q=6.73)4%(q=6.11)、8%(q=6.98)时赤藓糖醇对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的产酸pH值大于蔗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2%(q=5.46)4%(q=6.49)、8%(q=6.01)时,赤藓糖醇对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的产酸PH值小于木糖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产酸代谢和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产酸代谢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佳丽;姚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压膜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阻塞性睡民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压膜式阻鼾器治疗,戴用后2周复诊,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变化,计算治疗有效率,询问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患者戴用阻鼾器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由治疗前的(32.15±20.16)次/h降至(7.83±6.54)次/h,低血氧饱和度由(71.74±12.18)%提高到(81.67±10.34)%,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由(18.83±7.90)s缩短为(11.98±8.93)s,长呼吸暂停时间由(43.45±22.39)s缩短至(23.26±21.37)s,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2例因戴用不适放弃治疗,1例戴用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仍达8次/h,视为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为86.4%.结论 戴用压膜式阻鼾器,患者感觉舒适、易于接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保守治疗方面有较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作者:彭佳美;赵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大小静压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第4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s),对照组不加力,实验组用静压力加载装置分别施加15 kPa、30 kPa、45 kPa的持续性静压力,加力时间为1h.加力后立即收集样本,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内Ⅰ型腔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仪分析各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 kPa压力下,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多(t=5.806,P<0.05),30 kPa压力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4.933,P<0.05);45 kPa压力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5.654,P<0.05).结论 适当大小的静压力能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但静压力过强则会抑制其表达.
作者:廖文琴;陈永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上颌磨牙使用超声骨刀行分根术及半切术后行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符合条件的18颗存在严重牙体缺损的上颌磨牙,完善根管治疗后应用超声骨刀行分根术或半切术,必要时做牙冠延长术,根分叉有炎症先行牙周治疗,而后行桩核联冠或腭侧单冠修复.随访2年.结果 1例患者于1年后失访,其余17颗患牙均能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患者无明显不适,X线片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分根术及半切术联合桩冠修复对治疗严重缺损上颌磨牙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恒;杨旭;刘学;周婷婷;刘荫;郭照中;邓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根面平整术一次法和四分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1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上洁治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四分法进行根面平整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检测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探度.结果 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个月时,两组间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诊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两组间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面平整术一次法和四分法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一次法疗效优于四分法,治疗后6个月两种方法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邓炳涛;李业荣;郭庆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根管内器械分离患牙应用旁路通过法行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41颗磨牙,均为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分离且不能取出,应用旁路通过法继续完成根管治疗.对照组41颗常规根管治疗磨牙.随访观察2年,比较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41颗患牙2年后回访复查39颗,回访率95.12%;成功35颗,成功率89.74%;对照组41颗患牙2年后回访复查38颗,回访率92.68%;成功35颗,成功率92.11%.2组2年后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 3,P>0.05)结论 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分离且难于取出的根管可考虑通过建立旁路完成根管治疗.
作者:龙世明;顾远平;黄祥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患者非牙源性牙痛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4例非牙源性牙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虽伴有牙痛症状,但临床表现各异,后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者15例,心源性牙痛者1例,带状疱疹者2例,颌面部肿瘤疼痛者1例,非典型牙痛者5例.结论 非牙源性牙痛的病因多样,需认真鉴别.
作者:庄燕茹;陈宏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Straumann种植体用于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患者53颗上颌前牙拔除后即刻植入53颗Straumann种植体,其中31颗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术后4~6个月后行永久性修复.随访12~36个月,通过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3颗种植体,1颗因初期稳定性差失败,52颗成功.10颗种植体随访期内出现轻微的软组织退缩,患者对美学效果满意.结论 适应证选择适当,Straumann种植体应用于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湘伟;黄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粘接剂对二氧化锆桩与根管内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60颗完整无龋坏的离体上颌中切牙自釉牙骨质界处截断牙冠,根管桩道预备,制作二氧化钴桩核.60颗牙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iBond加LuxaCore双固化树脂、RelyX Unicem树脂、32%磷酸加ESPE RelyX Unicem树脂粘固二氧化锆桩核.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推出测试,记录粘接强度,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磷酸加ESPE RelyX Unicem树脂组、ESPE RelyX Unicem树脂组、iBond 加 Luxa Core树脂组、聚羧酸锌水门汀组、玻璃离子水门汀组、磷酸锌水门汀组的二氧化锆桩粘接强度分别为(15.06±1.80) MPa、(11.57±1.33) MPa、(10.42±1.24)MPa、(7.30±1.05)MPa、(6.99±0.87)MPa、(3.97±0.95)MPa,固位力依次降低.其中32%磷酸加ESPE RelyX Unicem树脂组的固位力显著高于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PE RelyX Unicem树脂组与Luxa Core树脂组之间(P =0.590),聚羧酸锌组和玻璃离子组之间(P=0.49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锌水门汀的粘接强度低,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粘固二氧化锆桩,树脂类粘接剂固位力较强,自粘接系统加用酸蚀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二氧化锆桩在根管内的粘接强度.
作者:符镇南;张佩芬;陈儒娜;邹康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含氟牙膏的使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龋病减少的原因之一,使用含氟牙膏可使早期龋再矿化,阻止龋病继续发展.笔者就影响含氟牙膏再矿化作用的可能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蔡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牙周炎主要破坏邻近牙根的牙周组织,牙髓炎主要影响牙髓及根尖周组织,这两种不同的组织在胚胎起源、解剖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就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万蕾;章锦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上颌第二磨牙3牙根的发生率较高,4牙根的发生率仅为0.4%.下颌第二磨牙多为3根管或C型根管,4根管亦少见.笔者报告左上颌第二磨牙为4牙根4根管,同时左下颌第二磨牙为4根管1例.
作者:周娟;杜姗姗;柴红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