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一种蛋白酶体阻断剂bortezomib对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牙周膜细胞系(mouse PDL clone,MPDL22)在细胞培养矿化液中加入bortezomib.免疫印迹法分析bortezomib对MPDL22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的阻断作用.分别应用台盼蓝染色和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bortezomib对MPDL22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bortezomib对MPDL22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 Bortezomib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MPDL22细胞的UPP,对MPDL22细胞活性和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Bortezomib提高了MPDL22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 <0.001),促进MPDL22细胞形成矿化结节.结论 Bortezomib可阻断MPDL22细胞的蛋白酶体途径,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矿化结节形成,提示bortezomib有可能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治疗.
作者:谢成婕;北垣次郎太;村上伸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2例患者应用磁性附着体行覆盖义齿修复,测量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测量义齿的固位力.结果 磁性附着体粘固即刻义齿的固位力为(886.25 ±0.41)g,咀嚼效能测定的光密度值为0.83±0.18,明显大于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固后3周义齿的固位力为(890.31 ±0.31)g,咀嚼效能测定的光密度值为0.84±0.25,与粘固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覆盖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培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对人牙周韧带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表达的影响,探讨LIF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HPDLCs,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使用不同浓度(1 μg/mL和10 μg/mL)的Pg-LPS刺激HPDLCs 24 h,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IF mRNA的表达.结果 Pg-LPS组LI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Pg-LPS浓度越高,LIF mRNA表达越强.结论 Pg-LPS能够诱导人牙周韧带细胞LIF表达上调,这一机制可能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梁又德;刘学;李欣;刘莹;林苗苗;杨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制作全解剖形态氧化锆冠(全锆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即刻修复质量和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36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制作40颗全锆冠,修复后即刻及1年采用改良的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40例修复体1次戴牙成功率达100%,戴牙后1年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冠短期疗效确切,可以作为后牙牙体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案.
作者:管东华;石勇;黄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金属预成冠修复大面积龋损儿童活髓乳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患儿的54颗大面积龋损的活髓乳磨牙采用金属预成冠修复,每6个月复查1次,随访1~3年,评价疗效.结果 除1颗患牙在修复后1年发生牙髓炎外,其余患牙无继发龋,预成冠无脱落,咬合及邻接关系良好,成功率为98.15%.结论 金属预成冠修复大面积龋损儿童活髓乳磨牙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任畅;徐可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冠内外漂白和随行漂白对变色无髓牙的漂白.方法 36例39颗变色无髓牙随机分成2组,冠内外漂白组用体积分数10%的过氧化脲漂白剂进行漂白;随行漂白组用体积分数35%的过氧化氢漂白剂进行漂白.记录2组患牙漂白前后的色阶值,计算漂白的有效率和所需时间.结果 冠内外漂白组有效率95%,随行漂白组有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2,P=0.607).冠内外漂白组和随行漂白组治疗时长分别为(16.37±1.98)d和(9.16±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5,P<0.001).结论 冠内外漂白和随行漂白均能有效治疗变色无髓牙,随行漂白疗程更短.
作者:庄丽青;王贻宁;王远勤;杨倞;潘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在正中关系(centric-relation,CR)位与正中(牙合)(centric-occlusion,CO)位时髁突位置的偏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CO位与CR位的咬合关系;利用AD2(牙合)架和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髁突位置,分析CR-CO位时髁突位置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CR-CO位时,所有患者的髁突出现偏移,多出现的髁突移位方向是趋于后下,77.6%的髁突偏移超出可接受生理范围,双侧髁突位移量明显呈现不对称性.髁突的移位量与咬合关系改变量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与性别及错(牙合)骨型亦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错(牙合)畸形患者CR-CO位的一致性,必要时转移(牙合)架并从三维方向上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计划.
作者:黄晓冰;周佳卉;邓妮妮;黎民宇;林爱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树脂类Grengloo粘接剂和玻璃离子类GC Fuji LC粘接剂粘接托槽的首次脱落率.方法 固定正畸病例9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口内左右侧随机使用Grengloo和GC粘接剂粘接托槽,记录托槽首次脱落情况.结果 两种粘接剂托槽的总体首次脱落率Grengloo组高于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69,P=0.001).组内比较:Grengloo组(x2=76.816,P<0.001)和GC组(x2 =48.538,P<0.001)上颌、下颌颊面管脱落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均高于上颌;Grengloo组(x2=11.045,P=0.010)、GC组(x2=4.485,P=0.034)下颌前磨牙脱落率均高于上颌前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下颌颊面管脱落率GC组低于Grenglo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757,P=0.002).其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牙托槽的粘接脱落率较上牙高,尤其在磨牙区;GC与Grengloo粘接剂都能够满足临床粘接需要,GC粘接剂尤其适合后牙区托槽粘接.
作者:陈万军;曹小青;殷忠平;王军;陈阳平;安舒;姜春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三维有限元法应力分析是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三维有限元法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口腔医学研究中,本文就三维有限元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白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氟离子对口腔内金属修复体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氟离子对常用牙科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张家港市23所幼儿园的2 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28.66%,从长第一颗牙就开始刷牙的仅占0.91%.每日刷牙两次以上的儿童占35.1%,17.05%的儿童只是偶尔刷牙甚至不刷牙.饮食方面仅有23.1%的儿童不在睡前吃甜食.80.73%的家长知道乳牙有问题时要积极治疗,但是知道氟化物防龋的家长只占43.45%.能够每日帮助孩子刷牙和每日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家长分别古29.02%和28.44%,帮助孩子刷牙的频率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 =22.395,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与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该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宣教.
作者:陈玲;张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局部应用含氟涂料对龋高危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6~8岁,乳牙龋牙数不低于4颗且至少有1颗深龋或需牙髓治疗的龋高危儿童51例为研究对象,双侧同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受试牙,共146颗.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受试牙应用窝沟封闭术,另一侧应用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涂料涂布,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定期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 12、18个月时,试验组龋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龋坏主要发生在封闭剂脱落的窝沟内.结论 相比单一的龋病预防模式,联合应用窝沟封闭和含氟涂料,能更有效地降低龋高危儿童龋病发生率,减少龋病对儿童牙齿的破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纯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治疗方案表在口腔多学科治疗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特诊中心160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由同一名医生接诊,联合各专业专家制定治疗方案,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程序进行语言沟通;试验组在常规语言沟通的基础上,由牙科助理制定多学科治疗方案表,再与患者书面沟通,治疗方案表向患者展示治疗项目、采用材料、就诊次数、总疗程、具体费用等.对2组医患沟通所需平均时间以及沟通后患者对治疗方案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沟通时间为(20.2±3.46) rmin,对照组为(30.5±4.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治疗方案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20.19,P<0.05).结论 治疗前应用多学科治疗方案表进行医患沟通能节省沟通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掌握程度,是医患沟通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叶慧铭;黄晓虹;张小燕;周俏怡;梁彩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如何利用有限人力资源做好儿童牙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工作,使儿童在相对平稳的心理状态下安全快捷地接受治疗,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法 对386例2~12岁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诱导后,根据其配合程度进行临床分型,针对不同患儿采用不同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2~4岁患儿52.44%属于心理诱导不合作型,需要采用固定法护理配合.5~6岁患儿中51.45%属于基本合作型,50.72%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7 ~12岁患儿中53.61%属于合作型,59.04%采用巡回护理配合.结论 巡回护理配合更适合7~ 12岁患儿.2~4岁患儿多需要固定法护理配合.四手操作适合各个年龄段,尤其是5-6岁的学龄前患儿.
作者:赵丽萍;董文亮;徐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加强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精细化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精、细、严、准”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组织护士学习精细化管理概念,细化制度建设,提高护士的专项业务技能,实施精细化预约服务和精细化健康教育.结果 加快了床位周转,住院人数由2011年每年1 059人增加到2013年的1 120人.患者满意度从2011年82.0%上升到2013年99.3%,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从60%上升到100%.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针对口腔专科医院的特点,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床位周转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爱兰;韦素松;丘斯妮;刘妮;姜晶;盛惠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牙内陷又称牙中牙,上颌侧切牙多发.笔者收治上前牙牙中牙伴慢性根尖周炎1例,通过X线片预测根管数目及根管弯曲形态,进行根管预备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后,患牙根尖周病变及窦道得以好转.
作者:张宇;荣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口腔临床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实习时间及实习大纲要求的限制,带教医师的教学重点是专业理论及临床操作,对于人文关怀、四手操作、交叉感染的预防、器械的正确养护、医德教育及医患关系的处理等临床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较少进行系统教育.带教护士有责任在上述方面配合带教医师对实习生进行辅导,使他们在实习中学习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又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更好地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林金伏;方加铄;黄艳梅;方丽明;陈静韫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