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 年估计,全球每年有1 67 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29%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不如欧美国家,但是由于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众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超重/ 肥胖、高血脂症等)的增加,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要遏制心血管疾病的上升趋势,针对其众多危险因素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应成为基本策略.
作者:张环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大量的循征医学研究奠定了他汀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基石地位,众多药企也试图在拓展他汀在其他领域的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除了疗效外,临床医生更应重视的是他汀的安全性.
作者:钟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不管关于胆固醇的终点会走向何方,究竟是出于一个适宜的水平好,抑或是针对不同类别保持相应的水平好,关于胆固醇水平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同时他汀有些不良反应或潜在的危害风险也一直争议不断.但是他汀的剂量问题确是一个临床应用时需要解决却不轻易能把握的难题,关于他汀剂量也存在众多的疑惑.
作者:钟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据<福布斯>杂志近日报道,2012年糖尿病在美国给医保体系造成沉重负担,包括住院护理、就医、用药、劳动生产率的减少或丧失估计达2450亿美元,在过去5年中净增41%.1 口服制剂开发获重大进展鉴于注射剂型胰岛素的诸多缺点(产生疼痛、使用不便等),大型制药企业在胰岛素新制剂研究开发方面投入巨大预算,理想的给药途径还是口服制剂,就像维生素或阿司匹林那样每天服用,但大部分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一家还很不起眼的以色列生物技术企业,正在默默地进行一系列早期阶段试验,它将可能成为世界首个成功开发胰岛素口服药丸的公司,实现不仅是数百万糖尿病患者,而且是许许多多富有竞争力的财大气粗的制药公司的梦想.
作者:许关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城乡结合部药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一、二级指标项及各自权重.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 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7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高于0.5,终确定了包含3 个子系统,12 个一级指标及37 个二级指标的城乡结合部药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城乡结合部药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赵艳蛟;陈永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老年人的用药行为特征和自我药疗的特性,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从老年人的用药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构建老年人自我药疗中不合理用药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设计老年人自我药疗中用药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选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实证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遴选出的影响因素的合理性.
作者:邹阿罗;陈永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抗血栓治疗用药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报道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抗血栓用药治疗过程.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斑块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充分发挥各种抗血栓药的作用,本例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珠英;李瑞珍;吴秸;张永明;陶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抗血栓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药.然而,在这三种不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唯有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望成为抗血栓药物市场的佼佼者.在抗凝血药物中,维生素K 拮抗剂(代表药物华法林)和肝素统领该市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 因子抑制剂作为后起之秀在抗凝药物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雷诺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CD33在90%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原始细胞表面表达,而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不表达CD33[1] , 因此CD33成为AML抗体靶向治疗的一个合适的靶点.吉妥单抗(Gemtuzumabozogamicin, GO)是人源化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刺孢霉素的偶联物,与CD33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可被靶细胞内吞,在细胞内刺孢霉素从偶联物上水解游离,进入细胞核,导致双链DNA断裂、细胞死亡[2] .
作者:王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地西他滨,商品名达珂,又称为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是一种2'-脱氧胞苷类似物.1964年Pliml和Storm首次合成地西他滨.1968年研究证实地西他滨有抗肿瘤活性且表现为剂量相关的双重机制,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低浓度时具有去甲基化作用[1,2] .1993年首先报道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MDS有效[3] ,地西他滨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肯定.2006年5月2日,美国FDA批准地西他滨用于MDS的治疗[4] .随着2009年8月该药在我国上市,我国逐步开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地西他滨治疗.
作者:徐泽锋;肖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978年,Cohen等研究发现腺苷脱氨酶(ADA)生成缺陷可以导致三磷酸脱氧腺苷(dATP)在细胞内有毒蓄积并进而引起特异性的淋巴细胞死亡[1] .随后,Carson等假定抗ADA核苷类似物可以选择性的引起淋巴细胞死亡,并且筛选出2-氯脱氧腺苷(2-CdA)即克拉屈滨作为具发展前景的抗ADA核苷类似物[2] .
作者:杜雅慧;王文;纪春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肿瘤/白血病的化学治疗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以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以叶酸拮抗剂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标志,开始了肿瘤/白血病现代治疗的历史.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以白血病治疗为代表的恶性肿瘤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化疗药物应用经验的增加、随访病例时间的延长以及对常用的化疗药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典的治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重新组合,一些老药亦增加了新的适应证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人类对疾病本质、生物学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药物——包括靶向治疗药物、表观遗传学调控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进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领域,使得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手段增加、疗效提高,也为实体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作者:秘营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前言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伴有特异性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针对CML致病基因BCR-ABL的治疗方式开启了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第一代TKI伊马替尼因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全球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以上.尽管伊马替尼治疗CML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但仍有20%~30%患者由于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导致治疗失败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第二代TKI应运而生,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二代TKI包括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
作者:刘兵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MM患者中位生存期在2年左右,如今已达5年[1] .这一长足的进步,不仅得益于化疗后对支持治疗的重视和加强,还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整体治疗策略中的整合,更得益于多种新药的应用,比如老药新用的沙利度胺和全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唑咪.尤其是硼替唑咪,可使骨髓瘤患者获得较快和较为彻底的缓解,提高MM的近期疗效,利于采取后续治疗策略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进一步改善生存期.同时,蛋白酶体抑制剂这类疗效更好、毒副作用低的新一代药物又层出不穷,因此更能得到了血液肿瘤科医生的关注.但是,笔者仍感觉到临床医生对于该药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就目前对硼替唑咪认识上主要的两个误区试图进行纠偏.
作者:齐军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2年11月6日批准了一个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的口服药物--JAK抑制剂tofacitinib(商品名为Xeljanz),这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新一类作用机理药物.FDA批准tofacitinib为成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在甲氨蝶呤(MTX)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诸葛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新理念、新内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与2000 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对比,探讨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优势与特点.结果新版GSP 在药品冷链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强了要求.结论与2000 年版GSP 相比,新版GSP 对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要求大大提高,有效增强了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
作者:梁杰康;曾祥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钙制剂是全球畅销的保健品之一,尤其受中老年人欢迎,例如在美国,50~70岁的人群中,51%的男性和67%的女性服用各种补钙制剂[1].人们相信补钙能防治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折,还有报道称补钙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谱和保护心血管系统[2-4].然而,近几项研究的结果提示补钙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