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不经分离的情况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的3个组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取已知浓度的咖啡因、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标准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生成合成样品,以合成样品的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作为网络输入值,3组分的量为输出值,训练网络并预测复方阿司匹林片中3组分的含量.结果 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和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101.4%、100.4%,RSD值分别为0.7%、1.5%、2.1%.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能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的3组分.
作者:周漩;陈晓颖;钟兆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复方制剂双黄通痹颗粒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kasil C18(4.6 mm×250 mm,5Ix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含0.3%二乙胺,磷酸调pH=3)-乙腈(体积比96:4);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 麻黄碱在25.2~50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23%;伪麻黄碱在17.6~35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5%.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双黄通痹颗粒中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志国;卜晓东;宋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眼用温敏凝胶无膜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人工泪液为释药介质,采用中国药典小杯法,考察转速、处方主要组分对眼用温敏凝胶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释药转速、HPMC和泊洛沙姆浓度显著影响双氯芬酸钠从泊洛沙姆凝胶中的释放行为,其他处方组分几乎无影响.结论 本文建立的无膜释放模型可用于眼用温敏凝胶的处方筛选及其质量评价,泊洛沙姆和HPMC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
作者:刁雨辉;周建平;胡雄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叶酸偶联壳聚糖载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体外性质.方法 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包合5-氟尿嘧啶,从而制成载药纳米粒.结果 制备了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并包合5-氟尿嘧啶成纳米粒,载药量为10.4%,包封率为50.5%,8 h累积释药量达35.9%.结论 优化了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作者:何练芹;朱亮;杨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兔灌胃美敏伪麻溶液后血浆中的盐酸伪麻黄碱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该制剂的药动学.方法 兔灌胃给药后采集各时点血样,经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应用HPLC-ESI-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盐酸伪麻黄碱的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盐酸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1~300 ng·mL-1(r=0.995 5),回收率为97.5%~108.5%,RSD均小于10%;药动学参数:t1/2为(1.8±0.4)h,cmax为(26.6±9.6)μg·L-1,Tmax为(0.6±0.3)h,AUCo-t为(82.8±24.6)μg·h·L-1.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适用于盐酸伪麻黄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冯怡;黄羽;赖伟玲;巫志峰;欧润妹;邓远辉;曾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苦参碱缓释片并考察其释放度.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备了1天给药2次的苦参碱缓释片,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测定.结果 苦参碱缓释片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r=0.999 0.结论 该缓释片处方工艺简单可行,缓释效果明显.
作者:祝志贤;梁秋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宁心复方提取物(简称宁心)的抗焦虑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高台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宁心的抗焦虑活性,并通过宁心对外源性升压物质的影响作用实验探讨宁心的抗焦虑作用机制.结果 宁心416 mg/kg、208 mg/kg、104 mg/kg灌胃给药均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宁心在实验剂量下(288 mg/kg)能抑制外源酪胺引起的升压作用.结论 宁心具有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压的升高有关.
作者:冼嘉雯;陈健文;蒋建敏;李承;刘培庆;李明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和小鼠尾悬挂试验抑郁模型对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可显著缩短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并有剂量依赖性,其药理作用与氟西汀相当,但比单味石菖蒲强.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五味、六味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在行为绝望动物抑郁模型上具有抗抑郁作用.
作者:庞武耀;李明亚;李娟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种源何首乌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给小鼠连续40 d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急性衰老模型,观察5个种源地何首乌水煎液对小鼠血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何首乌水煎液能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与脑组织的S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其作用随种源地不同而不同.结论 何首乌能减轻衰老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不同种源地何首乌的抗氧化作用存在差异.
作者:马超;严寒静;唐春萍;房志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种人参皂苷Rb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20、40、80 mg/kg组和阳性对照药血栓通注射液(XST)组;采用插线法使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24 h后进行行为学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人参皂苷Rb3 40、80 mg/kg能明显缓解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减轻其脑水肿程度,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并能减少其脑梗死面积,减轻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论 人参皂苷Rb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瑜;陈浩凡;臧林泉;巫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指通过适宜的药物制剂手段和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药物,转运至回盲肠或结肠部位,以速肠(脉冲)、缓释或控释方式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是一种利用靶向定位技术治疗结肠等部位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林;段芳;梁国成;陈求芳;廖华卫;周毅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肺癌研究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致死人数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增长速度亦高居各恶性肿瘤之首.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
作者:石磊;臧林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小波阈值变换对心电图进行去噪.方法 应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计算信噪比与均方根误差,并对去噪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与结论在软阈值量化规则下,选择无偏似然估计阈值效果佳,硬阈值条件下则固定阈值比较好,阈值随噪声方差调整的方法要优于阈值固定的方法.
作者:刘婷;刘红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并用于T淋巴细胞亚类检测.方法 以本室纯化的CD3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获得1株抗人CD3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测定,杂交瘤细胞培养腹水的抗体效价.结合SDS-PAGE实验考察单克隆抗体对CD3促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结果 杂交瘤细胞培养腹水的抗体含量为20 mg/mL,效价为10-7,并对T淋巴细胞有促增殖活性,检测正常人外周血阳性T细胞百分率为(73±7)%.结论 制备的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具备较高的纯度和活性,可用于T细胞亚类的检测.
作者:陈宏远;芮雯;花文峰;杜军;蔡绍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一种鱼腥草素衍生物(houttuyformte derivative,HD)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g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及Syndecan-4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分别为TNF-α 20ng/mL、HD 4 μg/mL、HD μg/mL、TNF-α20 ng/mL+HD4 μg/mL及TNF-α 20 ng/mL+HD μg/mL对体外培养的VSMCs作用24 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用MTS/PMS法检测VSMCs的增殖,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Syndecan-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D各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SMCs的增殖无明显作用(P>0.05);HD 4 μg/mL和8 μg/mL可分别抑制TNF-α对VSMCs的增殖作用(P<0.05).Western blot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D各剂量组单独应用对Syndecan-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HD 4 μg/mL和8 μg/mL均可抑制TNF-α刺激后Syndecan-4的表达(P<0.05).结论 HD对TNF-α刺激后的VSMCs的增殖及Syndecan-4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峰;欧阳平;左琦;彭文烈;贝伟剑;张建兴;赖文岩;许顶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评估乳腺癌术后转移灶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手术后半年至5年,PET/CT显像诊断有转移灶且经病理证实的病例16例,经3个月至1年的治疗后,再行第2次PET/CT显像,通过2次显像的对比,观察病灶的18F-FDG的摄取变化及形态学的改变情况来评估疗效,并与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对照.结果 16例病例中,PET/CT显像为疗效好的12例中,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PET/CT显像为疗效不好的3例,临床症状有2例好转,另I例无改善;PET/CT显像病灶增多、无疗效1例,此病例7个月后死亡;PET/CT显像的临床符合率为87.5%(14/16),阳性预测值为100%(12/12),阴性预测值为50%(2/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乳腺癌术后转移灶治疗后疗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勇;周宁;李奕钊;郭晓君;石磊;臧林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0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时间,术中及术后重要脏器出血情况、心衰发生率、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靶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均达100%,术中及术后出血事件、心衰、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CK-MB酶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1周后心脏彩超评价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
作者:林忠伟;王卓;朱桂平;雷达;周万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yndecan-4蛋13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4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h和术后24 h收集血样本,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Syndecan-4蛋白水平.结果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组术后1 h.血浆Syndecan-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支架植入组术后24 h,血浆Syndecan-4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后1 h及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三个时间点的血浆Syndecan-4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组术前、术后24 h两时间点的血浆Syndecan-4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 h血浆Syndecan-4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明显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Syndecan-4蛋白水平,提示Syndecan-4作为一种生物学调节因子在血管急性机械损伤的修复及早期血管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建兴;欧阳平;赖文岩;贝伟剑;左琦;王峰;许顶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自行开发的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饮食软件对患者进行饮食治疗及管理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观察饮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比较饮食治疗前后12周患者的FBG(空腹血浆葡萄糖)、2hPBG(餐后2 h血浆葡萄糖)、TG(总胆固醇)、BMI(体重指数)、HbA1c(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辅助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等代谢指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该软件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华;叶艳彬;任哲;沈亚诚;关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降香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选择9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以降香总黄酮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附试验优选树脂,动态试验考察其纯化降香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静态试验选出HPD-100树脂,其佳静态吸附时间和解吸附时间均为5 h,样品溶液浓度为3.7 mg/mL,吸附流速为2 mL/min,10倍床体积的70%以上浓度乙醇洗脱,可解吸附70%的降香总黄酮.结论 HPD-100树脂能够有效纯化降香总黄酮.
作者:王蕾;郭丽冰;沈志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三仙壮骨胶囊水提部位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并以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三仙壮骨胶囊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 h.结论 该提取方法合理、可行,为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邓小慧;李淑贤;王霆;张丹;梁生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民族药倒提壶(Cynoglossum amabile)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解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正二十八烷酸(octaeosanoic acid,2)、胡萝卜苷(daueosterol,3)、邻羟基苯甲酸(0-hydroxybenzoie acid,4)和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e acid,5).结论 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徐庆军;张德志;党丽娟;李坤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优化丹酚酸的提取工艺,提高丹酚酸B的提取率.方法 以喷雾干燥法获得的丹酚酸固体粉末的收率和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丹酚酸的乙醇浸提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4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温度为70℃.结论 提取物中丹酚酸B纯度达到70%以上,优化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贺帆;吴婵娟;高崇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考查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布渣叶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附特性.方法 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附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进行筛选,对性能较好的树脂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 D101、NKA和HPD300树脂的静态比吸附量分别达到18.863、18.482和18.436 mg?g-1,静态解吸率分别为95.92%、89.01%和91.14%;其动态比吸附量分别为12.667、12.271和12.164 mg?g-1,动态解吸附率分别为94.51%、90.24%和91.89%.D101、NKA和HPD300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的R2值分别为0.998、0.980和0.997;其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的R2值分别为0.940、0.933和0.938.结论 D101、NKA和HPD300大孔树脂对布渣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
作者:李坤平;贲永光;高崇凯;李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丹心舒胶囊中脂溶性部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方中三七的3种皂苷的总含量及广枣的总黄酮的含量,以两者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丹心舒胶囊中三七、广枣等的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药材量的70%(妒)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淑贤;邓小慧;梁生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芙蓉菊生药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等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明确了该药材的性状特征和粉末、横切面的特征,确定其叶显微常数,确立了其挥发油提取的佳工艺.结论 所得结果可为制定芙蓉菊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李钟;梁燕凤;陈思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核心,广东省在培养全科医学队伍,发挥中医药特色,关注流动人口预防保健服务等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地域间发展失衡,预防保健机构职权不清,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实施不到位等多方面不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陈晓瑜;邹宇华;刘茂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