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8783
  • 国内刊号:44-1733/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药学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HPLC-ELSD法测定化橘红中肌醇含量

    目的 建立化橘红中肌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Rezex RCM-Monosaccharide Ca2+(8%)(Phenomenex,300 mm x7.8 mm);流动相为去离子水,流速为0.45 mL· min-1;飘移管温度100℃;雾化气体为空气,流速为2.0L·min-;柱温为35℃.结果 肌醇在0.25~8.0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3.34%,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化橘红中肌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地灵;陈振兴;林励;王莲婧;帅欧;庄满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粤北产山药中腺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粤北产山药中腺苷的含量,并对不同生长期粤北产山药中腺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粤北产山药的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scovery C1s(5μm,250 mm×4.6 mm)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5∶95),流速为1.0mL· min-1,检测波长为260 ru,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期粤北产山药中腺苷的含量.结果 腺苷在0.092 4~0.554 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n=6).粤北产山药中腺苷含量在第1~12月的生长期内逐渐增加,于第12月达到峰值.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粤北产山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腺苷为指标,粤北产山药的佳采收期为其生长期的第12月.

    作者:陈华龙;李庆斌;谭小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茶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儿茶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150mm×4.6mm,5μm)柱,以乙腈-0.05%(体积分数)H3PO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对其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确立了12个共有峰,10批儿茶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95%.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儿茶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李锐;陈国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ELSD法测定栀子金花丸中知母皂苷BⅡ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栀子金花丸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C8色谱柱,柱温为30℃;以乙腈-水(体积比21∶7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为80℃,载气压力206.85 kPa.结果 知母皂苷BⅡ质量浓度在8.2~82.0 μg·mL-1范围内,其对数值与峰面积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2..63%(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子金花丸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测定.

    作者:叶志欣;陈钰茵;钟兆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岛素眼用温度敏感即型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考察

    目的 研制胰岛素(IL)的眼部原位凝胶(ISG),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为进一步体内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温敏性凝胶基质泊洛沙姆407和188制备IL-ISG,并测定其在模拟泪液稀释前和稀释后的胶凝温度,通过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凝胶溶蚀及药物释放特性.结果 IL-ISG在模拟泪液稀释前和稀释后的胶凝温度分别为(30.4±0.2)℃、(34.2±0.4)℃,其凝胶溶蚀及体外释药均符合一级速率过程.结论 IL-ISG具有胶凝温度适宜,缓释效果明显的特性,值得进一步研发.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天麻素纳米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脑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制天麻素纳米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脑靶向性.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天麻素脂质体,高压均质机均质成纳米级;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出佳处方;并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考察.小鼠尾静脉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离取脑组织及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并与同剂量的天麻素水溶液对照,以药物靶向指数为指标,初步评价天麻素纳米脂质体的脑靶向性.结果 佳处方为:卵磷脂:胆固醇=2∶1(ζ),天麻素:脂质=1∶30(ζ),脂质质量浓度为16.7 ng·mL-1;按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呈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97.52±0.79)nm,Zeta电位为(-1.36±0.57)mV,平均包封率为(29.8±0.14)%(n=3);体外释药符合一级速率方程:In(1-mt/mo)=-0.2944t+0.045;在小鼠体内,天麻素纳米脂质体与天麻素水溶液相比,其靶向指数>1.结论 天麻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简单,质量可控;与其水溶液相比,脑靶向作用显著提高.

    作者:黄静;何文;李秀芳;刘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别

    目的 制备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别.方法 以薄荷脑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10(mL:g),加0.5倍量水,研磨40 min.分析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包合前后混合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结论 优选包合工艺合理、可行;综合评价指标可作为工艺筛选指标和制剂质量的控制依据.

    作者:邓红;李欣蔚;林华庆;张蜀;刘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酒石酸长春瑞滨稳定性研究

    目的 确认和建立酒石酸长春瑞滨原料药的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方法 对酒石酸长春瑞滨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其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酒石酸长春瑞滨对温度、湿度、光照均较敏感,本品遇酸,特别是碱均易分解,在氧化条件下亦不稳定.在冷冻条件下,24个月内产品各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酒石酸长春瑞滨在密闭、避光条件下冷冻贮存,产品的稳定性良好.

    作者:罗春;黄建军;李咏华;钱大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有机溶剂对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的影响

    目的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荧光标记物香豆素-6的纳米粒,考察有机溶剂组成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配比的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为有机相制备香豆素-6-PLG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与包封率.结果 纳米粒粒径随着乙酸乙酯比例增加而减小,包封率随着二氯甲烷比例增加而递增.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70∶30时,制得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28.7 nm,包封率为35.9%.结论 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对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的粒径与包封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70∶30的混合有机溶剂制得的香豆素-6纳米粒粒度分布较窄,包封率较高.

    作者:李晓芳;张晓;陈钢;牧磊;刘素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ela细胞诱导下TCR Vβ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重排研究

    目的 研究Hela细胞诱导下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Vβ亚家族基因的优势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是否与重排激活基因(RAGs)介导的TCR重排相关.方法 将Hela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共培养前后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重排激活酶RAGs、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gousend joining,NHEJ)途径中的核心蛋白Ku70/Ku80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等的表达特点.结果 随着混合培养时间的推移,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由初的全部表达逐渐转变为选择性的部分表达,其中,TCR Vβ7在各时间段都有明显的表达;Ku70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表达量逐渐减少直至没有表达;而RAGs、kuS0和TdT基因在各个时间段均未检测到其表达.结论 在Hela细胞诱导下,TCR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无明显的特异性,该选择性表达可能与RAGs介导的二次重排无关.

    作者:胡丽莉;余雪松;王丁丁;张凤兰;张国锋;黄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泌乳素动态监测在大及巨大泌乳素腺瘤经蝶手术前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总结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动态监测在大及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手术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追踪、随访30例经蝶手术的大直径≥2 cm的单纯性泌乳素腺瘤患者,动态监测术前、术后内分泌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0例患者术前PRL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肿瘤大小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肿瘤完全切除21例,术后1周PRL基本恢复正常;肿瘤残留9例,PRL持续异常.结论 在大及巨大泌乳索腺瘤经蝶手术前后,PRL的动态监测在术前肿瘤的诊断、肿瘤大小判断、术后疗效、预后的判断以及复发等方面有重要的筛查作用,可以指导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节约患者医疗费用.

    作者:张威;王海军;徐伟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身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心身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高血压病心身问卷》对403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问卷总均分为2.04±0.58,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生活习惯4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1.98±0.64、1.68±0.69、2.27±0.75和2.33±0.71;农村患者得分高于城镇患者(t=2.00,P<0.05);60岁以上的患者得分低于60岁以下的患者(t=439.44,P<0.01);脑力劳动者得分高于体力劳动者(t=3.05,P<0.01);有家族史的患者得分高于无家族史的患者(t=2.81,P<0.01);各级高血压病患者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01,P<0.01),3级高血压病患者得分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身状况受城乡、年龄、职业、家族史和高血压病级数等因素影响.

    作者:张泽鸿;杨润涛;许张卫;许本献;方燕如;易家欣;傅明静;林彩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人乙酰肝素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 构建人乙酰肝素酶基因(HPA)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PA,初步探讨其在人胚肾细胞293T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pOTB7/HPA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PA基冈,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连接到pEGFP-N1载体上,并对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HPA进行酶切与测序鉴定.用脂质体lipefectmine2000为介导转染至293T细胞中,观察该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pEGFP-N1/HPA基因在771 bp处碱基c突变成t;在919 bp处碱基a突变成g,两处突变均为同义突变.该基因转染293T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293T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人乙酰肝素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PA,并在人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

    作者:林月霞;吴志坚;袁茵;董斌;田素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sp70.1在冬凌草甲素处理的肝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Hsp70.1在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的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Hsp70.1在冬凌草甲素处理的肝癌细胞HepG2的表达变化,并采用RNA干扰技术观察抑制Hsp70.1表达后对冬凌草甲素抗肝癌效果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作用12 h后,HepG2细胞的Hsp70.1蛋白及RNA表达均增加.Hsp70.1短发夹RNA(shRNA)转染抑制Hsp70.1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Hsp70.1 shRNA转染组、冬凌草甲素处理组或两者联合应用组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降低.结论 Hsp70.1可促进HepG2细胞的生存,对HepG2细胞和冬凌草甲素处理的HepG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辉;叶燕;黄树林;禹志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HLA-DRB1*07、DQB1*02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HLA-DRB1*07、DQB1* 02基因与无、弱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 342名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28人作为病例组,在有应答者中按性别匹配随机抽取12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PCR-SS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HLA-DRB1* 07、DQB1* 02基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携带HLA-DRB1*07基因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为不携带此基因的4.83倍(1.76~13.24),携带HLA-DQB1*02基因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为不携带此基因的2.58倍(1.38 ~4.83);同时携带HLA-DRB1* 07基因和HLA-DQB1*02基因者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比不携带这两个基因者大(OR=5.64,95%CI 1.84~ 17.27).结论 HLA-DRB1* 07、DQB1* 02基因均与无、弱应答的发生有关;两种基因联合作用可提高无、弱应答的危险性.

    作者:黄晓晖;陈思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七水提物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三七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疗效.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组、达美康组和三七水提物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胰腺组织MDA水平,并进行胰腺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三七水提物治疗后大鼠FBG、Lep、MDA水平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胰腺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三七水提物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

    作者:侯少贞;蒋东旭;谢芳一;吴凤玲;郭建茹;赖小平;陈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芩苷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计数法测定生长曲线;用MTT比色法检测给药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PI/Hoeehst33258荧光双染法检测凋亡.结果 黄芩苷作用后,癌细胞生长延缓并萎缩,胞质粗糙,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而且药物浓度越高,形态学改变越明显;黄芩苷对CNE-2Z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双染法结果提示黄芩苷可诱导CNE-2Z细胞凋亡.结论 黄芩苷能抑制CNE-2Z细胞的增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有关.

    作者:杨明;钟锐生;陈桂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对复方丹参方进行拆方、分离、纯化及配伍,观察复方丹参方不同组分及其配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2型糖尿病IR动物模型,以复方丹参方不同组分及其配伍干预6周,于末次给药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丹参酚酸、三七皂苷及其配伍组分丹参酚酸+三七皂苷和丹参酚酸+三七皂苷+冰片,能够明显调节糖脂代谢,降低游离脂肪酸(FFA)表达,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丹参酮作用不明显.结论 丹参酚酸、三七皂苷是复方丹参方中改善IR的主要活性部位,其作用与调节脂代谢、抑制FFA分泌、抗氧化应激等有关.

    作者:黄鸣清;侯少贞;周才杰;张怡评;谢友良;蒋东旭;陈长青;江滨;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法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技术已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不仪可以在体外实验中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且已经部分应用于临床患者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从基因水平上解决肿瘤疾病的前沿武器.本文对近年来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在肿瘤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宁宁;王辉;肖兰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菟丝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对菟丝子近年来在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方法、指纹图谱研究及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近红外光谱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菟丝子的真伪鉴别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钟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三七总皂苷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三七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超声波提取三七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 三七总皂苷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固液比1:20,温度40℃,时间30 min.该工艺下三七总皂苷的平均提取率为6.65%.结论 所优选的工艺可行、重现性好.

    作者:孔繁晟;贲永光;曾昭智;严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牛白藤抗炎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牛白藤抗炎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牛白藤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牛白藤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1)、△5.22豆甾醇(2)、莨菪亭(3)、羽扇豆醇(4)、表白桦脂酸(5)、熊果酸(6)、齐墩果酸(7)和咖啡酸(8).结论 化合物4、7和8均为首次从牛白藤中分离得到.

    作者:陶曙红;陈艳芬;李钟;杨超燕;严优芍;吴燕文;徐佩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盘龙参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盘龙参内生真菌.方法 以12种细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纸片法进行盘龙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在分离得到的盘龙参内生真菌中,共有32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供试菌种具有抑制效果,占全部内生真菌的65.3%.结论 盘龙参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高宁;毕珊珊;胡凤;王振月;程玉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处理方法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穿心莲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找出破除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方法,为穿心莲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摩擦种皮、刀割种皮、高低温层积、不同浓度水杨酸、不同质量浓度KN03浸种和添加穿心莲种子水提液的方法对穿心莲种子进行预处理.结果 摩擦或刀割种皮、0.5% ~5% KN03浸种、30~33℃高温层积均能促进穿心莲种子萌发;0.1~5 mol/L水杨酸浸种、4℃低温层积、0.01~0.2 g/mL穿心莲种子水提液处理均抑制发芽.结论 穿心莲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并且存在外致性和生理性休眠.

    作者:李玲梅;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烟樨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烟樨Pluchea indica(Linn.)Less.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宏观(植物形态)、微观(显微组织)方法对烟樨的鉴别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研究了烟樨挥发油的成分.结果 烟樨根和茎的皮层均含有分泌腔,叶为等面叶;初步确定了烟樨挥发油的成分.结论 确定了烟樨的显微特征及其挥发油成分种类,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何梦玲;张泽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7-氯4-{4-[2-(2-甲基咪唑-1-基)-乙基]-哌嗪-1-基}-喹啉的合成与结构鉴定

    目的 对具潜在抗疟活性的化合物7-氯-4-{4-[2-(2-甲基咪唑-1-基)-乙基]-哌嗪-1-基}-喹啉进行合成设计.方法 采用氨基保护、亲核反应、脱保护等多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结果 通过GC-MS、IR、1 H-NMR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论 本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适用于以4-哌嗪基喹啉为母核的一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郭倩仪;彭颖茹;王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氯化两面针碱与G-四链体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目的 研究氯化两面针碱与端粒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圆二色(CD)光谱和荧光滴定法测试氯化两面针碱与人端粒DNA序列d[G3(T2AG3)3]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 CD光谱表明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能够诱导人端粒DNA序列d[G3(T2AG3)3]形成反平行G-四链体,并能提高G-四链体的热稳定性;荧光滴定实验表明化合物与G-四链体具有很好的亲和力.

    作者:彭晓青;关恺珍;张万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基于EBGMP理念的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分析

    目的 基于循证GMP认证工作(EBGMP)理念分析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方法 通过分析循证理念在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中的应用概况及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中的疑问提出不积极、证据收集不全面、证据评估不充分、效果评价不到位等循证不足,探讨证据依循不足可能诱发的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风险.结果 在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中,证据依循不足可诱发遗漏风险、误判风险、工作效率低下风险.结论 通过加强检查员循证技能的培训、证据库的建设、现场检查审查结果反馈制度的完善等措施,可以解决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中循证不足问题,以消除其所诱发的工作风险.

    作者:邹毅;吴生齐;丁德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