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8783
  • 国内刊号:44-1733/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药学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中药罗仙子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氨基酸HP LC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构建中药罗仙子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氨基酸指纹图谱,为明确其氨基酸组成及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2,4-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法建立罗仙子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水解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优化衍生条件。结果衍生剂量为1%(体积分数)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 )乙腈溶液1.0 mL、衍生温度为60℃、衍生时间为60 min时,衍生化完全;样品水解氨基酸中谷氨酸和精氨酸的质量分数较高,均大于5%;HPLC指纹谱图共确定24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在0.99~1.00之间。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明确了罗仙子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并初步建立了该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褚夫江;吴玉萍;刘文彬;金小宝;朱家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胡芦巴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化胡芦巴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胡芦巴提取物出膏率及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胡芦巴中多糖的质量分数,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对胡芦巴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胡芦巴多糖提取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提取次数>固液比>提取时间。优化得到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体积的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本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胡芦巴中多糖的提取。

    作者:杨梅;朱家勇;颜克序;殷岚;段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中苯甲醇与碳酸胍含量

    目的: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同时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中辅料苯甲醇与碳酸胍的质量浓度。方法未涂层毛细管(50μm×67 cm,有效长度50 cm);压力进样,进样压力为3.4 kPa,持续时间为8 s,分离电压为25.0 kV,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0 nm;电极缓冲液为硼酸/十二烷基磺酸钠缓冲液( Borate/SDS Buffer,pH9.1),运行时间15 min。结果苯甲醇线性范围为0.0375~1.688 mg/mL( r=0.9969),回收率为104.7%~107.0%(RSD=0.9%,n=3),碳酸胍线性范围为0.04048~2.024 mg/mL(r=0.9994),回收率为95.7%~105.4%( RSD=3.2%,n=3)。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中的2种辅料。

    作者:方海顺;李芷如;周远华;苏广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注射用维生素C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注射用维生素C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对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并与凝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注射用维生素C在稀释至8 mg·mL-1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而在4 mg · mL-1或以下质量浓度时则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均低于0.02 EU·mg-1,与凝胶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可应用于定量检测注射用维生素C中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汤艳群;肖贵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黔琼产艾纳香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分析

    目的:比较贵州和海南产艾纳香药材的质量差异,为艾纳香药材生产与提取加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法测定艾纳香中左旋龙脑质量分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质量分数,并运用方差分析对海南和贵州不同居群间艾纳香左旋龙脑与总黄酮质量分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居群间艾纳香总黄酮质量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左旋龙脑质量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南和贵州2个产区艾纳香在化学成分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南产艾纳香可作为加工艾片的原料;本试验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艾纳香左旋龙脑与总黄酮的测定。

    作者:庞玉新;黄梅;于福来;陈振夏;王丹;胡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力保胶囊中毛蕊异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力保胶囊中毛蕊异黄酮的质量分数。方法色谱柱为ZORBA Bonus-RP(4.6 mm×2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毛蕊异黄酮在14.7~235.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4.077X-6.2958,r=1,回收率为95.08%( RSD=3.39%)。6批肝力保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62.63~181.96μg/g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肝力保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洋;王慧;吕磊;周瑾;凌水花;黄玉凤;张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葛根芩连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葛根芩连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滴丸中的葛根、黄芩、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滴丸中的葛根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以甲醇-0.2%(体积分数)H3PO4(三乙胺调pH值至3.8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5℃。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葛根素、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8175~13.08μg·mL-1( r=0.9999)、5.160~82.56μg·mL-1( r=0.9999)和12.39~198.2μg·mL-1( r=0.9998)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1.6%(RSD=1.0%)、98.2%( RSD=0.6%)和100.6%( RSD=1.0%)。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葛根芩连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凤兰;何洋;何琳;何立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芎滴丸制备工艺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参芎滴丸的佳成型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基质组成、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剂温度和滴距等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人参皂苷Rg1、Re的质量分数。结果滴丸佳成型工艺为:PEG4000-PEG6000(质量比为2∶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质量比为1∶3,冷凝剂为液体石蜡,冷凝剂温度为8~10℃,滴距为8 cm。人参皂苷Rg1在0.2035~6.105μg、人参皂苷Re在0.2005~6.0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为100.79%,RSD为1.14%( n=6);人参皂苷Re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1.72%( n=6)。结论优选得到的参芎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参芎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作者:吉国辉;李勇;朱家校;江斌;何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天麻咀嚼胶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目的:评价全天麻咀嚼胶的体外释放情况。方法以人工唾液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天麻咀嚼胶中天麻素的质量分数,采用咀嚼释放度测定仪(自制)检测咀嚼胶体外释放度,检测波长为220 nm,介质体积为40 mL。结果天麻素在0.042~0.37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8%, RSD为2.40%;全天麻咀嚼胶在8 min左右,天麻素释放达90.0%以上。结论全天麻咀嚼胶中天麻素释放迅速,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降血压及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进一步开发。

    作者:周霞;谌介秀;万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丹参脂溶性提取物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 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大鼠口服丹参脂溶性提取物后的2种丹参酮成分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混悬液(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8.4 mg·kg-1和70.1 mg·kg-1)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经乙腈-乙酸乙酯(体积比1∶4)液-液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隐丹参酮在0.05~5μg·mL-1内线性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9.7%~106.6%;丹参酮ⅡA在0.02~5μg·mL-1内线性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3.3%~102.5%。大鼠体内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t1/2(ka)分别为0.924、0.993 h,t1/2(ke)分别为2.632、2.126 h,Cmax分别为0.277、0.173μg·mL-1,AUC0-t分别为1.855、1.034μg·h·mL-1,CL/F(s)分别为20.700、67.763 mL·h-1·mg-1。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血浆样品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许丽媛;黄彩凤;黄鸿章;黎亮星;梁艳芬;郭波红;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鼻咽癌石蜡标本中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

    目的:应用MicroRNAs( miRNAs)芯片技术筛选鼻咽癌石蜡标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研究与鼻咽癌相关的miRNAs。方法从2例鼻咽癌石蜡切片和相配对的正常鼻组织中提取总RNA,miRNA芯片检测miRNA表达情况,然后在37例鼻咽癌石蜡切片和正常鼻组织中,用Real-time RT-PCR( Taqman)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与配对的正常鼻组织相比,有24个miRNAs在鼻咽癌中异常表达,其中8个miRNA高表达,16个miRNA低表达。用Real-time RT-PCR( Taqman)验证显示,hsa-miR-205在鼻咽癌中表达水平升高( P=0.021);hsa-miR-34c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 P=0.019)。结论 hsa-miR-205和hsa-miR-34c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过程。

    作者:邓铃;罗霞;杨旸;蔡稳豪;辜玉琴;张巨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心身同治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妇女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医心身同治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妇女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心身同治治疗组25例(中药+情志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上市中成药逍遥丸+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状况并对其进行评分量化。同时治疗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患者情绪情况进行量化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SDS评分、SAS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在改善月经失调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医心身同治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妇女月经失调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王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心脑血管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前后吸烟和饮酒比例下降,血压正常比例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血肌酐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仅有血压正常比例1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试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正常比例和体质量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饮酒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较好地影响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危险因素,并改变了患者的血压及血肌酐,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王瑞;黄竹航;由天辉;赵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和盆底肌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较前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7.4%,观察组患者尿失禁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体化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家庭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改善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和尿失禁临床症状,有利于产后康复。

    作者:蔡舒;任旭;宋均仿;蔡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BCRP高效稳定表达COS-7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药物外排活性鉴定

    目的:建立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高效稳定表达COS-7细胞系,为相关药物的药物转运及其耐药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MCF-7/ADR乳腺癌细胞中扩增出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的cDNA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重组质粒pcDNA3.1(+)-BCRP,将重组质粒pcDNA3.1(+)-BCRP转染COS-7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抗性细胞克隆。运用基因组PCR、SDS-PAGE鉴定抗性细胞中外源BCRP基因的整合及表达,并以BCRP底物mitoxantrone对鉴定阳性的细胞克隆进行转运活性验证。结果成功克隆BCRP的cDNA并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BCRP。转染COS-7细胞后获得抗性克隆10个,PCR鉴定阳性有4个,其中2个克隆能高效表达BCRP蛋白。经活性验证,2个高表达的细胞克隆中有一个能显著高效外排BCRP底物mitoxantrone,显示良好的生物活性功能。结论成功建立一株BCRP高效稳定表达的COS-7细胞系,且具有特异性生物活性,可用于BCRP相关药物转运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张辉;贾英;王珍玉;邓继峰;王海峰;戴仁科;黄黎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乏氧诱导因子-1α在鼻咽癌细胞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乏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治疗前检测200例鼻咽癌患者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阳性、阴性表达组治疗疗效来研究其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结果200例鼻咽癌患者中 HIF-1α表达阳性者151例(75.5%),表达阴性者49例(24.5%)。Ⅰ、Ⅱ期表达阴性、阳性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a期患者表达阳性者的完全缓解率(85.9%、80.4%)低于表达阴性者(9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 P=0.041),2年局控率表达阳性者(74.6%、69.6%)低于表达阴性者(87.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35),2年生存率表达阳性者(84.5%、76.1%)低于表达阴性患者(95.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P=0.042)。结论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呈现HIF-1α表达阳性,对于Ⅲ~Ⅳa期患者HIF-1α表达阳性与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蓝玉宏;邵汛帆;白力;江晓聪;谢福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条例》实施前后,以街头偶遇方式对15岁及以上广州市户籍人口进行2次问卷调查(基线和评估调查人数分别是4900人和5135人)。采用χ2检验比较《条例》实施前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二手烟暴露、吸烟危害知识、控烟态度和媒体宣传等情况。结果《条例》实施后,广州市居民的吸烟率、现吸烟率和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1.7%、17.4%和16.5%,均较实施前(分别为22.8%、18.6%和17.8%)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率(45.5%)比基线时(46.6%)无显著减少(P>0.05)。调查对象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危害知识、对实施控烟法规的赞成率、接受控烟媒体宣传均有明显提高( P <0.001)。结论《条例》对广州市控烟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减少人群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方面任重道远。

    作者:姚红岑;郜艳晖;叶小华;姚振江;杨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遗传标记,被认为是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反应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利于肿瘤易感性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更加快捷简便。本文就下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在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吴慕云(综述);王希成(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柑橘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柑橘属( Citrus Linnaeus)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样,所含黄酮类、酚酸类、多糖类、挥发油类以及类胡萝卜素类等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目前,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柑橘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机理、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吴丽芬;庞玉新;杨全;袁蕾;韦睿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美白机制及功效评价进展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药提取物作为美白剂的美白机制及相关功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中药提取物通过改善皮肤微循环、抑制黑色素形成以及抗氧化作用协同改善皮肤肤色的机制;介绍了如何系统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协同作用的中药美白剂。

    作者:王一帆;赖家珍;龙晓英;陈文荣;林婉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响应面法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番石榴叶中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功率对总黄酮提取条件的影响。结果番石榴叶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5%(体积分数)乙醇,液料比60∶1( mL∶g),超声功率150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番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497%,与理论值(0.500%)接近。结论在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出来的佳条件下,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与理论提取率非常接近,说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番石榴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可行。

    作者:谢郁峰;陈日佳;严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L.)Benn. var. microphylla(Wedd.) W.T.Wa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多枝雾水葛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6R,9R)-1-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3)、蚱蜢酮(4)、苄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5-三甲氧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苷(6)、邻苯二甲酸二辛酯(7)、山柰酚(8)、芹菜素(9)。结论化合物1、3~6、8~9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罗钊;钟楚倩;刘旭阳;易志波;郭丽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啤酒甾醇(1)、麦角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吡咯烷酮(3)、大黄酚(4)、尿嘧啶核苷(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威振;谭国慧;潘清灵;李浩华;严寒静;谭毓治;章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飞龙掌血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飞龙掌血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旨在寻求新型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飞龙掌血植株的根、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和菌饼法分别对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所得21株飞龙掌血内生真菌,其中有18株对至少1种实验菌有抑菌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85.7%。有5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至少1种实验菌有抑菌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24.0%。结论飞龙掌血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可为寻找新型抑菌物质提供资源。

    作者:郭婧玉;孙越;王禹锟;刘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种硝基取代2,3-苯并二氢呋喃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目的:探讨手性硝基取代2,3-苯并二氢呋喃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新方法。方法以反式α-溴代硝基苯乙烯、芝麻酚为原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以及产物的收率。结果以三氯甲烷为溶剂、手性双功能硫脲为催化剂、K2 CO3为碱性添加剂,能够以“一锅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反应具有较高的收率(65%)及对映体选择性(对映体过量值达70%)。结论建立了一种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2,3-苯并二氢呋喃类化合物的方法。

    作者:宣宜宁;张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海藻多糖基嵌段共聚物/纳米金复合物的制备

    目的:原位法制备海藻多糖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共聚物/纳米金复合物( SA-330-S2-Au)。方法首先合成改性海藻多糖基二硫代酯,并用作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CTA),制备海藻多糖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的共聚物( SA-330-S2),然后利用SA-330-S2自组装特性,原位法制备SA-330-S2-Au,并用FT-IR、NMR、DSC、TEM、SEM等方法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复合物SA-330-S2-Au中的纳米金粒子大小约10~30 nm,湿态时纳米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54.4 nm,由于复合纳米粒子外壳层的海藻多糖基嵌段共聚物的稳定化作用,SA-330-S2-Au水溶液储存期超过6个月,且有明显荧光。结论 SA-330-S2-Au水溶液稳定且具有荧光特性,有望应用于肿瘤诊疗领域。

    作者:刘意;吴石楷;李金炜;孙福强;崔英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痛风一号对实验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尿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痛风一号对痛风性关节炎及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尿酸钠溶液注射大鼠右后肢踝关节腔内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痛风一号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容积法检测足踝关节肿胀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1β( IL-1β)含量, 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用黄嘌呤灌胃以及腹腔注射黄嘌呤混悬剂的方法制备高血尿酸模型小鼠,观察痛风一号对小鼠血尿酸、尿尿酸以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血清模型大鼠48 h后关节肿胀指数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痛风一号组关节肿胀度明显减轻( P<0.05),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 P<0.05),HE染色显示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炎症明显,伴炎性细胞浸润,经痛风一号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减轻。在高尿酸血症小鼠试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痛风一号组血尿酸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 P<0.05)。结论痛风一号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有关,痛风一号能有效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代谢,其机制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作者:马文聪;梅峥嵘;严鹏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落新妇苷对斑马鱼心脑血管疾病模型的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落新妇苷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斑马鱼血管新生损伤模型、斑马鱼出血性中风模型及斑马鱼心脏损伤模型考察落新妇苷在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结果在1 mmol/L浓度下落新妇苷恢复了血管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VRI )所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中新生血管的生长,在节间血管( ISV)损伤区域恢复生成了70%以上的完整血管,但对斑马鱼心脏损伤模型和斑马鱼出血性中风模型未见明显效果。结论落新妇苷对血管损伤导致的血管新生不足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应军;李晶晶;黎晌;李铭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肠外营养液(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处方情况,为进一步规范TPN、制定合适的指南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合理安全用药。方法统计并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新生儿科TPN的处方,考察葡萄糖浓度、糖脂比、热氮比和各离子浓度是否合理。结果处方中葡萄糖浓度较合理,各离子浓度没有超过限值,但糖脂比和热氮比存在配比不合理。结论 TPN处方仍然存在组分不当的情况,营养支持没达到理想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卓羽波;薛莲芳;王一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盐饮食对雄性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高盐饮食对雄性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选择5周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同钠盐比例的鼠粮,正常组含NaCl 2.6 g/kg,高盐饮食组含NaCl 20 g/kg,连续喂养60 d。实验结束,取第5腰椎骨( LV5)松质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静态参数:高盐组腰椎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大于正常组(P<0.05);骨小梁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参数:高盐组腰椎骨荧光周长百分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骨形成率( BFR/TV、BFR/BS)及成骨细胞数目也低于正常组( P<0.05);骨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BFR/BV及破骨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盐饮食可导致腰椎骨量减少,骨结构变差,其机理主要是高盐导致骨形成减少,而不影响骨吸收,终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作者:贾欢欢;卢丽;陈珺;杨国柱;陆幸妍;吴玉娥;张钰;李青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LXR-α和SREBP-1c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胶囊( CZ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大鼠的肝脂肪变性及调控因子LXR-α和SREBP-1c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组(4 mg/kg)、CZC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同时分组给药8周;取血检测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以及 LXR-α、SREBP-1c 的mRNA表达。结果 NAFLD模型大鼠出现明显肝脂肪病变,兼有胰岛素抵抗特征。与模型组比较,CZC能明显防治肝脂肪变性,显著降低 NAFLD 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 P<0.05或 P<0.01);CZC能显著下调大鼠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CZC对实验性NAFLD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肝组织LXR-α和SREBP-1c基因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陈艳芬;郭姣;姚红霞;杨超燕;唐春萍;王洁;明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黄芪皂苷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重塑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重塑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皂苷低、高剂量组(10、20 mg/kg)。假手术组仅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每组15只。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Ds)、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右心室质量指数,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LVEDd、LVEDs 显著增加(P<0.05),LVEF 明显下降(P<0.05),左、右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血浆BNP 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苷低、高剂量组大鼠LVEDd、LVEDs减少(P<0.05),LVEF增加(P<0.05);左、右心室质量指数降低(P<0.01);血浆BNP水平降低( P<0.05)。结论黄芪皂苷可以降低血浆BNP水平,延缓心衰大鼠模型的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作者:黄健莹;梁健健;陈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院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门诊治疗膝骨关节炎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分析非甾体抗炎药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门诊医师选用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包括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使用频率分别为38.5%和61.5%,其有效率为分别为93.3%和95.7%,总有效率为94.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和6.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在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师应保持高度警惕性,严密监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

    作者:张建环;朱群娣;钟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广东省零售药店实施新版GSP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省零售药店实施新版GSP的状况,了解广东省零售药店对新版GSP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现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9.0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及数据处理。结果64.25%的零售药店表示有信心通过新版GSP;86.01%的零售药店认为新版GSP能更有效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在新版GSP改造项目中,61.14%的零售药店认为“执业药师资格”是改造难度大的项目;零售药店自救措施选项中,选择率高的分别为“让大型连锁零售药店收购”、“加入药品贸易联盟或采购联盟”2项。结论零售药店在实施新版GSP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及积极参与各类培训,而社会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资金、技术、培训以及政策等方面积极协助零售药店通过新版GSP认证,以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作者:黎海凌;刘佐仁;辛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