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9664
  • 国内刊号:44-1710/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7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2000年在教育部主办的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中国林蛙卵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目的:揭示CO2超临界萃取的中国林蛙卵油(egg oil of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EORTCD)对大鼠血液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脂蛋白的影响.方法:用SBA-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连续口服EORTCD前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血清脂蛋白的含量.结果:连续口服EORTCD 20 d后,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P<0.05),呈现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影响.结论:EORTCD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彭飞;徐峰;刘彬;周波;陈侠;赵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99Tcm-MIBI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乳腺癌的诊断评价

    目的:探讨99Tcm-MIBI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进行99Tcm-MIBI显像(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32例,乳腺良性病变19例),计算早期、延迟显像放射性摄取比值(UR)和滞留指数(RI),分析99Tcm-MIBI显像定性和半定量判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①乳腺癌组的早期和延迟UR分别为1.57±0.25 和1.55±0.28,乳腺良性病变组则分别为1.17±0.19和1.03±0.11,乳腺良性病变组两时相及组间相同时相比较P<0.01,而乳腺癌组两时相比较P>0.05,乳腺良性病变组RI的绝对值(|-0.110±0.069|)大于乳腺癌组(|-0.057±0.007|,P<0.05).②以乳腺良性病变组延迟UR的(±s)为诊断阈值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89.5%和92.2%,高于定性判断(分别为87.5%、73.7%%和82.4%),而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由26.3%和12.5%下降到10.5% 和6.3%. 结论:99Tcm-MIBI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良好,延迟显像半定量分析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张金山;李舜;张家云;林炎彬;黄桂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心肌梗死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心肌梗死后大鼠早期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又分为1、4、8、12、24 h组,用RT-PCR检测各组心肌iNOS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心肌无iNOSmRNA的表达,心肌梗死后1 h心肌组织即有iNOSmRNA的表达,8 h、12 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8、12 h和1 h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心肌组织无 iNOSmRNA的表达,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肌组织即有iNOSmRNA的表达.

    作者:陆东风;覃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然周期与孕期OCC、孕期OCC与DO在T199培养体系体外成熟的比较

    目的:比较孕期与自然周期OCC及孕期OCC与DO体外成熟的差异.方法:对自然周期获得的8颗OCC、孕期获得的33颗OCC和33颗去颗粒细胞后的DO在T199培养体系进行单独微滴体外培养.结果:自然周期组与孕期组OCC的成熟率(37.5%和63.6%),完整极体率(66.7%和57.1%),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孕期OCC组和DO组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3.6%和27.3%,P<0.05;两组的完整极体率分别为57.1%和44.4%,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期的卵母细胞与自然周期的卵母细胞具有一样体外成熟能力;孕期OCC适宜在T199培养体系体外成熟.

    作者:石宇;黄艳仪;龙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雪旺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中的神经营养蛋白活性

    目的: 进一步探测雪旺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中神经营养蛋白活性.方法: 收集成年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chwann cell serum-free condioned medium,SC-SFCM ),通过PM10超滤获取>10 kD浓缩液,再经Disc-PAGE分离和Biotrap电洗脱,从SC-SFCM中分离出A、B、C、D四组蛋白带,选择其佳活性浓度,四组蛋白带按照7种不同组合加入脊髓前角神经元(SAHN)培养液中,通过MTT法进行神经营养活性检测.结果: 含D蛋白带的各组,其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含D蛋白带的其它各组,其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来自于SC-SFCM中的D蛋白带具有促进SAHN体外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

    作者:吴波以;朱家恺;顾熊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

    目的:了解肺癌转移过程中基因的参与,进而为肺癌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用5个不同转移潜能的体外培养肺癌细胞株H1299、HLAMP、PGCL3、PAa和NiS作为研究对象,以永生化的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对照,采用含有800个基因探针的肺癌相关基因芯片LUs,研究各细胞株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5个肺癌细胞株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355个,5株细胞共同上调或下调的基因仅有4个,基因表达的变化在不同细胞株之间明显表现出多态性.其中4个转移株与无转移的NiS间比较,有9个基因表达差异;3个高转移细胞株H1299、HLAMP、PGCL3与和低转移细胞株PAa和无转移NiS之间比较,有13个基因表达差异.这些基因大多是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或和细胞信号转导有关,基因功能复习提示和肿瘤转移有可能的关联性.结果还显示和细胞膜陷窝结构有关的蛋白可能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意义.结论:基因芯片方法对于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有独特的优势;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分析可能会对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李冰;宋春林;付欣;邹东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州市区SO2污染与人群暴露水平

    目的:大气中SO2污染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有必要了解广州市区SO2污染与人群暴露水平.方法:通过AIRQUIS模型计算结果,结合2000年人口分布,分析2000年广州市市区SO2污染的人群暴露水平及其特征.结果:2000年广州市市区绝大多数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市区总人口数量中95.9%的人暴露于SO2年平均值一、二级标准的浓度范围内,而且市区SO2的浓度变化对SO2大的工业点源的排放变化较为敏感. 结论:控制城区大点源排放将是降低SO2人群暴露水平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志琴;翁诗发;陈荣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拉莫三嗪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7日龄SD大鼠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缺氧组14只,假手术对照组14只,LTG治疗组70只.LTG治疗组又分为A、B两组,A组为剂量观察组42只,即术后3 h分别以LTG 10、20、40 mg/ kg腹腔注射,B组为时间观察组,即术前1 h、术后3、6 h分别以LTG 20 mg/kg腹腔注射.24 h后处死动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表达变化.结果:缺血缺氧组血清NSE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皮层仅见1~2个散在NSE阳性细胞;与缺血缺氧组比较,A组中≥20 mg/kg 组和B组的NS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NSE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术前1 h用药组NSE含量和NSE细胞数较术后3 h、6 h组差异显著(P<0.01),3 h和6 h用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拉莫三嗪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作者:郭文超;易咏红;陆雪芬;廖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纳洛酮对犬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的MDA、SOD、NO的影响

    目的:检测犬心肺复苏后6 h,肺组织MDA、SOD、NO的浓度,以探讨纳洛酮对肺组织中MDA、SOD、NO含量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n=6):不诱发室颤,6 h后取肺组织,对照组(n=6):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实验组(n=6):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纳洛酮.于复苏后6 h取肺组织行MDA、SOD和NO测定以及行肺形态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肺组织的MDA、NO 的含量高于空白组(P<0.01)和实验组(P<0.05),而实验组中肺组织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肺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心跳骤停后肺组织的MDA和NO的生成,增加SOD的活力,从而减轻肺的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弋;许松青;江慧琳;陈敏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内游离钙在ACEI逆转SHR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内游离钙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HR、正常血压大鼠(WKY)配对,服药前后对比及离体血管、淋巴细胞药物处理研究.结果:①SHR与WKY比较有以下血管重构现象:血管内膜有WBC粘附和侵袭,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排列紊乱、纤维成分增多;血管内皮细胞及VSMC线粒体增多,体密度增加、肿胀,肌浆网扩张,比表面减少.②SHR外周淋巴细胞[Ca2+]i,主动脉平滑肌45Ca静息内流,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ATⅡ]均较WKY显著增加;③ACEI治疗后SHR血管重构现象得到逆转,血浆[ATⅡ]、淋巴细胞[Ca2+]i 、主动脉平滑肌45Ca静息内流均降低;④离体情况下ATⅡ能使SHR、WKY主动脉平滑肌45Ca静息内流及淋巴细胞[Ca2+]i增加,ACEI使以上指标下降.结论:ACEI能有效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现象,其作用可能同有效纠正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钙超负荷及调节异常细胞内游离钙代谢有关.

    作者:曾昭华;易家骥;苏诚坚;孙明;陈敏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期间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术中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分析内隐记忆消失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参数界值,为临床镇静深度监测提供一项新的客观指标.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P、PM1、PM2 3组,每组15例.镇静15 min后,给予内隐记忆听刺激.记录入室时、行硬膜外麻醉后、静脉给药后15 min、切皮后2 min、内隐记忆刺激完成即刻等时点的HR、MAP、MLAEP.术后6 h进行记忆调查.结果:异丙酚镇静Pa、Nb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但联合用药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波幅降得更低(P<0.05).所有患者外显记忆均消失;P组病人均存在内隐记忆,两联合用药组病人内隐记忆均消失.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联合镇静可以消除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MLAEP参数Pa、Nb波潜伏期、波幅可以作为评价术中镇静深度的客观监测指标.

    作者:戚志超;高崇荣;卢振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癫痫药对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对成年病人骨密度的影响,分析引起骨密度降低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成年病人(男32例、女24例)进行了检查和随访.这些病人进行了骨密度测定,以及血清钙离子(Ca2+)、磷离子(P3+)、碱性磷酸酶(ALP)、与骨代谢相关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的测定.结果:56例病中骨密度正常占55.3%(31人)、骨质疏松占12.9%(6人)、骨量减少占31.8%(19人),抗痫药引起骨密度降低以腰椎明显,尤以腰1显著,腰1和腰2-4两值分别为-0.66±0.89和-0.41±0.98.多药比单药更易引起骨密度降低,两者间有差异.酶诱导剂组和非酶诱导剂组间差异无显著.患者的骨密度与服药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其余因素则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服用抗痫药是引起骨密度降低重要危险因素,使用单药治疗比多药治疗对骨密度降低的影响小,骨密度降低以腰椎为明显.

    作者:董必能;廖卫平;潘英;何小诗;杨少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VEGFR-3第二免疫球蛋白样区(2-Ig)反义多肽的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目的:构建pGEX-6P-3-VEGFR-3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VEGFR-3胞外第二免疫球蛋白样区(2-Ig)反义多肽.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16周胎龄胚胎肺组织中扩增VEGFR-3 2-Ig cDNA,反向克隆至pGEX-6P-3载体,用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用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PreScission Protease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 结果:构建pGEX-6P-3-VEGFR-3原核表达载体;分离纯化出约12 kD的VEGFR-3 2-Ig反义多肽.结论:成功获得VEGFR-3胞外第二免疫球蛋白样区(2-Ig)反义多肽,为研究VEGFR-3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李书华;张雅洁;李冰;张惠球;李杰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TRAP-ELISA、透射电镜等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可诱导BEL-7402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肝癌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且其凋亡率随蛇毒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用TRAP-ELISA法同步测得蛇毒作用BEL-7402肝癌细胞8 h后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下降,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r=0.964,P<0.05).在电镜下,可观察到肝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膜完整、核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结论: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也下调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这可能是FC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罗汕;胡以则;彭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Wistar大鼠形成盐敏感高血压后动脉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变化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形成盐敏感高血压前后动脉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变化.方法:采用鼠尾测血压计测量血压.选择12只形成感觉神经变性盐敏感高血压wistar大鼠及10只对照同龄wistar大鼠,麻醉下取外周动脉组织,用PCR-ELISA方法测定高血压及对照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 结果:正常血压大鼠动脉组织10%端粒酶阳性,而高血压大鼠50%阳性,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A 值比较亦具有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大鼠形成高血压后动脉组织端粒酶再次激活,而端粒酶作为细胞增殖的分子水平标志,提示盐敏感性高血压形成后,存在血管壁增殖,即高血压与血管壁增殖或血管重构互为因果.

    作者:谢长江;李昭骥;韩运峰;苏诚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和阳性克隆的测序

    目的:探索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成虫代谢抗原对已构建的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然后用ELISA法从富集的抗体库中筛选阳性克隆,然后借助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阳性克隆表达产物进行了特异性鉴定,后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从随机挑取的72个克隆中筛选到阳性克隆6个,经交叉筛选和鉴定终获得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阳性克隆2个.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也证实:阳性克隆插入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抗体可变区特征.结论:用固相富集和ELISA筛选法可以从抗体库中有效地筛选到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阳性克隆.

    作者:陈代雄;詹希美;何蔼;张瑞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上方与颞侧切口的比较

    目的:探讨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采取不同部位切口的疗效和技术.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76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7.0 mm弦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光学部直径6.5 mm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颞侧切口组37眼术后35眼(94.6%)产生循规性角膜散光变化,上方切口组39眼中34眼(87.2%)产生逆规性角膜散光变化,即全部病例中90.8%出现逆切口的角膜散光变化.上方切口组早期角膜散光绝对值大于颞侧切口组(P<0.05).随术口愈合散光度数逐渐减少,两组间的角膜散光差异也减少,术后3月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间的各期视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采取的上方与颞侧的切口在视力和角膜散光控制上远期效果相似.

    作者:陈文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与水平在正常孕妇血浆中的变化

    目的:建立广州地区正常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用蕲蛇酶(Acutulase)水解纤维蛋白,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1)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中孕组0.665±0.124,晚孕组0.710±0.159,产后组 1.122±0.323,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2)大吸光度(Amax):中孕组0.341±0.071,晚孕组0.367±0.084,产后组 0.499±0.100,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3)纤维蛋白原浓度(S):中孕组367.8±96.2,晚孕组420±119.6,产后组835.0±492.7,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4)反应延滞时间(DT):中孕组10.5±10.3,晚孕组15.3±12.3,产后组 55.6±32.7,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功能指标(FMPV/Amax):中孕组1.865,晚孕组1.977,产后组 2.167,随孕周增加呈增高趋势,孕期与产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及P<0.05).结论: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操作简便、快捷,测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妊娠期比正常人增高,孕晚期比孕中期增强,呈增高的趋势,产后4 d内比妊娠期增高,说明妊娠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止血.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张兰珍;廖志琼;李绮玲;周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P-VEP与Octopus自动视野计联合检测研究

    目的:用眼压、P-VEP、Octopus-123视野计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通过改变空间频率选择青光眼电生理学诊断佳刺激参数.方法:对22例(32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对照组30例(60只眼)进行眼压、P-VEP静态视野检测,分析眼压、静态视野与P-VEP P100波潜伏期关系,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压、定量静态视野缺损程度与P-VEP P100波潜伏期变化呈正相关,高空间频率刺激在青光眼电生理诊断中异常检出率较高.静态视野检出异常率高于P-VEP.结论:眼压、静态视野、P-VEP等检查方法从不同侧面揭示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程度,三种检查结果显著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青光眼,对预后及疗效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作者:胡群英;苏小波;麦庆怡;孙克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婴幼儿持续或反复低血糖11例分析

    对11例婴幼儿低血糖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病因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射频治疗女性尿道口息肉30例临床分析

    通过射频治疗女性尿道口息肉30例临床分析总结射频治疗的优越性、易操作性、实用性,是女性尿道口息肉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笑容;李瑶;陈绵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胶在乳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中的作用

    乳癌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使用纤维蛋白胶治疗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

    作者:付素华;林玉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和治疗应用

    作为一氧化氮的同功酶,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初步显示,ceNOS维持心血管的正常生理机能,限制心脏和血管的病理性重构,对心血管系统起保护作用;iNOS在缺血、损伤等状态下表达,NO病理性生成,与超氧化物作用加重内皮和心肌损伤.心衰时eNOS↓iNOS↑.行eNOS血管、心脏内转基因,提高eNOS的生物利用度可逆转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

    作者:石姝梅;陆东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窟窿体与多药耐药

    窟窿体(vault)是生物细胞内新发现的细胞器,从粘菌到人类,构成窟窿体的各种大分子,其氨基酸或核酸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人类窟窿体由三种蛋白质和十六条RNA短链构成,主要分布于具有分泌与排泄功能的上皮细胞内.窟窿体可能通过细胞核-细胞质间的物质转运、囊泡隔离与运输、胞吐作用、甚至DNA修复等机制导致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而人类窟窿体主要构件--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已被公认为又一个肿瘤细胞抗药性表型标志物,可用于化疗敏感性评价及预后判断.

    作者:秦健勇;曾波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目的:建立儿童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MCI)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根据MCI的实际临床用药,确定其内毒素限值;对MCI进行BET法的抑制增强试验和以及其与2个厂家各3个批号TAL(λ=0.25EU/mL)的干扰试验.结果:MCI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19.23 EU/mL.MCI原液及其不大于40倍的稀释液对BET法有抑制作用;其50倍以上的稀释液对试验无干扰作用.10批MCI应用BET法检查均为合格,并将其应用于儿科临床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MCI可用BET法检查,作为其制剂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陈怡禄;卓仪;邓六勤;黄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18例心脏病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行呼吸功能锻炼训练;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及呼吸道护理,负压引流护理(口服特殊药物)宣教,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出现心包填塞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早搏5例,经及时治疗及护理改善症状,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准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和详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卓智;钟玲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体巩膜移植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例

    目的:自体巩膜移植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方法和疗效的初步报告.方法:3例小梁切除术后滤过过强的浅前房患者,需要巩膜瓣修补,都采用自体巩膜移植片修补:取2/5到1/2厚巩膜移植片,铺盖于原巩膜瓣上并超出其边缘0.5 mm,缝合至水密.结果:3例滤过过强的浅前房患者自体巩膜移植修补治疗后前房恢复正常,眼压正常.结论:初步观察自体巩膜移植修补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过强的浅前房简单、有效.

    作者:方秋云;郭露萍;郑瑜;陈振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温经汤合辛芥散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2例

    目的:探讨中药温经汤内服,辛芥散外敷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温经汤内服,予辛芥散外敷下腹.对照组予消炎痛、维生素B6 内服,腹部敷热水袋,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温经汤内服配合辛芥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华;毛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