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国际刊号:1671-4695
  • 国内刊号:11-4749/R
  • 影响因子:1.50
  • 创刊:200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49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血清S-100B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对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HIE患儿50例作为HIE组,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全部留取24 h静脉血,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HIE组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进行发育筛查(DST)测试并根据发育商(DQ)记录正常、可疑及异常三种情况例数.结果 HIE组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中重度患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轻度次之,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DQ可疑及异常两种情况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DQ正常的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DQ可疑/异常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可作为HIE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并且对HIE预后情况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邢长青;田霞;林晓燕;韩粉香;吴一梅;王久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卵巢组织中M1/M2巨噬细胞特征分子标志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关系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1/M2巨噬细胞特征分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白介素12(IL-12)和Arg-1、CD206基因表达与肿瘤临床分级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114例卵巢癌患者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IL-12、iNOS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Arg-1、CD206的基因转录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高分化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IL-12(68.4%)、iNOS(84.2%)基因的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卵巢癌(38.9%,42.1%,P<0.001);②在 FIGOⅠ+Ⅱ期患者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Arg-1(41.5%)、CD163(46.3%)的表达率低于Ⅲ+Ⅳ期患者(64.4%,76.7%,P<0.001).③高分化程度与高iNOS(r=0.609,P<0.01),IL-12(r=0.578,P<0.01)基因表达率有关;高FIGO分期与高Arg-1(r=0.692,P<0.01)和CD206(r =0.607,P<0.01)基因表达率有关.结论 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同时有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的表达,M1型特征基因表达与高组织分化程度相关,M2型特征基因表达与高FIGO分期相关.

    作者:赵丽红;王娟;杨晓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奥曲肽注射液在辅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奥曲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注射奥曲肽,对照组采取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止血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止血率达88.0 %,对照组的止血率为64.0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 %;实验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曲肽注射液在辅助治疗食管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周宗进;吴安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碳酸酐酶Ⅲ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人中的测定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患者血清抗碳酸酐酶Ⅲ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物、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T1D患者共368例(T1D组),另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抗碳酸酐酶Ⅲ自身抗体、红细胞沉降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抗氧化物和白细胞介素(IL)-2等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T1D患者血清抗碳酸酐酶Ⅲ自身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1D患者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1D患者的IL-2、IL-3和干扰素(IFN)-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抗氧化物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T1D患者碳酸酐酶Ⅲ抗体的产生.

    作者:刘辰庚;夏鸣;孟双;王培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特征,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搜集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有无HT分为HT组42例,非HT组118例.在入院后记录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等,以及发病前后应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情况、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以筛选出与HT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HT组临床特征中偏瘫占76.1%,失语占50.0%,意识障碍26.2%,头痛头晕21.4%.危险因素中与脑梗死后HT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大面积脑梗死、房颤病史、尿蛋白的出现等.其他几项急性脑梗死基本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酗酒等,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房颤史可能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作者: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白细胞诱素-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诱素-1(Lkn-1)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老年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12例正常主动脉标本中Lkn-1的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主动脉标本中Lkn-1的阳性率分别是94.7%(18/19) 和8.3%(1/12).动脉粥样硬化标本中有Lkn-1大量表达,位于动脉内膜且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区域大量分泌和表达,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Lkn-1表达,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细胞诱素-1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下有高表达率,白细胞诱素-1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巨名飞;王文丰;霍明艳;黄贤胜;刘佳梅;李春华;郑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5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保守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一期桡神经探查术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终共2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而对照组共3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实验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4.9±2.7周)及完全恢复时间(5.5±3.6周)与对照组(14.3±7.9周,14.8±7.6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911,0.314,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6,P<0.05).结论 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当,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无显著差异,保守治疗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平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液组(H组)及乳酸林格液组(R组).根据患者容量负荷反应性试验的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入量、手术前后出凝血功能、术后各时间点的ASA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 H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术中平均尿量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围术期合理运用胶体液为主的液体治疗,能较有效降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和缩短持续时间.

    作者:林育南;李强;毛仲炫;杨瑞敏;曾菲;刘敬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管状胃进行消化道重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运用

    目的 观察管状胃进行食管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 2012年2月住院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运用管状胃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运用全胃进行重建.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月的心肺功能和术后6月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胃排空障碍、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后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状胃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疗效确切,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林友;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前瞻性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阿伐他汀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阿伐他汀组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共12周,常规治疗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他调脂药.观察两组实验前后血清铁调素、超敏CRP(hs-CRP)、白介素6(IL-6)、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的变化.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15例,测定血清铁调素、hsCRP及IL-6水平,与MHD患者做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2例MHD患者血清铁调素、hsCRP、IL-6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12周后,阿伐他汀组较前相比,铁调素下降20.5%(P<0.05)、IL-6下降32.2%(P<0.05)、hsCRP下降31.7%(P<0.05);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相比,铁调素下降13.4%(P>0.05)、IL-6下降34.2%(P<0.05),hsCRP下降29.9%(P<0.05).同时12周后阿伐他汀组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Hb、H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各项及治疗组TSAT、SF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

    作者:郭洁;袁利;陈永华;赵晋媛;谢平;徐贵华;黄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A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 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结果 321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66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分别占肾移植术后患者20.56 %(66/321)和5.61 %(18/321);抗体总阳性率26.17%(84/321).66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13.64%(9/66);57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占75.76%(57/66).18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患者2例,占11.11%(2/18);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5.80,P<0.001).结论 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贾保祥;武俊杰;徐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 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脑缺血再灌注组(I/R)、川芎嗪低剂量组[10 mg/(kg·d),I/R +TMP组]、川芎嗪高剂量组[30 mg/(kg·d),I/R +TMP组],各组治疗7 d,1次/d,腹腔注射,S组和I/R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7 d后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GRP78及caspase 12蛋白表达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高,神经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增高,GRP78及caspase 12的蛋白表达含量上升(P<0.05);与I/R组相比,川芎嗪组可改善大鼠脑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百分率、抑制GRP78及caspase 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细胞凋亡及caspase 12 的表达有关.

    作者:田园;李运鹏;韩若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A153、CA199、CA125和FE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TM)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铁蛋白(FER)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CA153、CA199、CA125、FER的值.结果乳腺癌组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良性疾病组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达82.1%.结论 CA153、CA199、CA125、FER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周逸琴;张杰;郑玉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密度对腰椎矢状位力线和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腰椎椎体矢状位力线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腰椎病患者的术前腰椎MRI资料,根据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骨密度正常组(17例)、骨量减少组(19例)和骨质疏松组(10例),从腰椎矢状位MRI上测量和比较各组患者的腰椎椎体前、中、后高以及各椎间盘的前、中、后高,记录和比较各组患者腰椎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Pfirrmann分级).结果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腰椎各椎体高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其中椎体前高、中高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在下腰段椎间盘(腰3-4、腰4-5、腰5-1)中高有增加趋势,但骨质疏松组各椎间盘的后高都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椎间盘信号退变程度要明显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骨密度情况不仅对腰椎椎体矢状位形态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椎间盘矢状位形态和退变程度产生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椎间盘退变减缓的趋势.

    作者:费琦;苏楠;王炳强;杨雍;李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开腹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分析开腹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中期临床疗效,评价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肠外科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开腹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64例(开腹组)和接受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56例(腹腔镜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预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并在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保肛率、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下缘距离远切缘的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致死率、复发率、远处转移及3年生存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中期疗效肯定,临床上安全可行.

    作者:苏轶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的成功率及有效性.方法 择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20例,脊髓麻醉后开始实施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点为腹股沟皱褶处长收肌内侧缘0.5 cm处与股动脉连线中点.评估术中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是否有肌肉的收缩.如果闭孔神经阻滞3次才能达到满意效果则判定麻醉失败.结果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达到100%,效果满意.结论 经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

    作者:卡依沙尔·托乎提;居来提·白克热;王龙;张振忠;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动脉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在确诊后的治疗要点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之后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清除血肿以及切除肿瘤的治疗.结果 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的造影发现动脉瘤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均为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有21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好转,3例恶化,3例死亡.还有1例患者进行了对症的非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脑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对脑动脉瘤卒中的患者,应该根据其临床特点,根据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

    作者:万鸿;杨志勇;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拉莫三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拉莫三嗪(LTG)也称之为利必通,是一种苯基三嗪类化合物,可抑制谷氨酸及天冬氨酸释放,同时能够稳定突触前膜,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癫病.早在1991年时,欧洲已开始使用拉莫三嗪,并逐渐广泛应用于癫病的临床治疗中.已有外国学者通过研究表明[1]:单一使用拉莫三嗪或者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的抗癫痫效果.但该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其药动力学过程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拉莫三嗪自身疗效.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本文分别对拉莫三嗪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特点,老年人与儿童人群、女性妊娠期、与药物合用时的拉莫三嗪药动力学特点,影响该药动力学的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张月琴;张敏;田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片类药物诱导痛觉过敏的行为学表现及疼痛特点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治疗急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重要药物.然而,除了镇痛效用以外,动物和临床研究均显示,该类药物可能诱导痛觉过敏,削弱其镇痛效应,增加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的使用量.不同研究报道的阿片类痛觉过敏表现不尽相同,文章就阿片类药物诱导痛觉过敏的动物行为学表现和临床志愿者/患者疼痛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王珊珊;崔伟华;韩如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眼缺血综合征治疗进展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部症状,是一类涵盖眼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由于OIS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及预后不佳,近年来成为神经眼科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已逐渐达成共识,更提出早期诊断在该病的诊治中尤为重要.文章复习近年来OIS治疗研究的成果与进展,并对其未来诊疗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安鑫;王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脏淀粉样变性病合并肾脏轻链沉积病1例

    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可沉积在机体不同组织、脏器,引起相应疾病.淀粉样变性病与轻链沉积病都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不同表现.而上述两种疾病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的情况较为罕见,国内鲜有报道.我科近期曾诊断一例肝脏淀粉样变性病合并肾脏轻链沉积病,在此做一报告.

    作者:刘旭;姜群;刘文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缓解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引起反复感染、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前B细胞和/或浆细胞.MM治疗后继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继发于MM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L),并回顾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裴瑞君;魏娜;王旖旎;汤然;李硕;张嘉;卫青;王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