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在中枢神经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环境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化学性低氧环境的神经细胞模型,选取PC12细胞,采用右美托咪定及氯化钴( CoCl2)的共同作用24 h。C组为空白对照组;Co组仅添加600μmol/L氯化钴;Dex组仅添加400μmol/L右美托咪定;CD组添加400μmol/L右美托咪定及600μmol/L氯化钴共同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通路蛋白水平,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光度法检测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Co组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较C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组蛋白表达水平较Co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ex组对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Co组较C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组较Co组细胞存活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凋亡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ex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较C组无明显差异( P ﹥0.05)。Co组较C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组较Co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ex组细胞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较C组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化学性低氧环境引发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确切,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通路、活性氧生成有关。
作者:郝雪莲;白艳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循环中微小RNA(miR)-30a的表达水平及诱导人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集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用于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人心肌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 MOCK 组)、空质粒组( NC 组)和转染 miR -30a 模拟物组( miR -30a 组)。用脂质体2000( Lipo-fectamine2000,Li2)转染miR-30a模拟物(终浓度为100 nmol/L)。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各组的miR-30a的表达水平。用细胞计数-8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并检测各组细胞的 Caspase -3活性。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检测 miR -30a 和接头蛋白 Gab1(Gab1)的相互作用。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B)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Gab1、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miRNA-30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 P ﹤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结果显示miR-30a组的人心肌细胞miR-30a的表达显著增高相对于NC组( P ﹤0.05)。CCK-8结果显示miR-30a组OD值低于MOCK组和NC组( P ﹤0.05)。流式细胞仪和Tunel结果显示miR-30a过度表达的人心肌细胞凋亡高于MOCK组和NC组( P ﹤0.05)。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miR-30组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MOCK组和NC组( 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报告miR-30a与Gab1有互补配对序列。WB结果显示miR-30a组PCNA、ki67、Bcl-2、Gab1表达下降,NF-κB、Bax表达上升( P ﹤0.05)。结论 miR-30a通过下调Gab1抑制人心肌细胞增殖和诱导人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卢叶;陈锐;万静;鹿斌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水平及肺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NAC,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Ⅲ型胶原(Ⅲ-C)、IV型胶原( IV-C)、透明质酸( HA)、PDGF、TNF-β及V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浆III-C、IV-C、HA、PDGF、TGF--β及V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TGF-β与PDGF和VCAM-1均呈正相关( r =0.674,P =0.027;r =0.745,P =0.027)。结论NAC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可显著降低参与肺间质纤维化发病过程的PDGF、TGF-β及VCAM-1水平。
作者:刘国田;蔡善花;崔蓉;安树昌;李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广藿香油治疗皮肤光老化大鼠的效果及对p38MAPK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4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PD98059组和广藿香油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光照射,其余各组采用长波段紫外线+中波紫外线( UVA+VUB)光源照射制备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PD98059组和广藿香油组大鼠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氧化还原酶、细胞凋亡蛋白及p38MAPK/ERK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皮肤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皮毛光泽度下降,皮肤颜色变深,且表皮干燥、粗糙、增厚、纹理增宽加深,弹性丧失;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p38MAPK、Ras、Raf、MEK、ERK1/2、Bax、Caspase9及C-Fos和C-Jun水平明显升高而Bcl2、SOD、GSHPX和CAT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P﹤0.01),而广藿香油治疗后上述蛋白异常得到明显的恢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同时,广藿香油治疗具有剂量依从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藿香油治疗皮肤光老化大鼠的效果与其调控p38MAPK/ERK通路相关蛋白及Bax、Bcl2、C-Fos和C-Jun表达有关。
作者:宋琴;宋继权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 FAK)酪氨酸861磷酸化状态在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蛋白质电泳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2、6、12、18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左心室中酪氨酸861磷酸化的FAK(FAKpTyr861)定位和表达的变化。结果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在总蛋白匀浆和膜蛋白匀浆中,2月龄的SHR组和相同月龄的对照Wistar-Kyoto( WKY)大鼠组相比较,FAKpTyr86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但FAKpTyr861在6、12、18月龄SHR 组左心室心肌细胞总蛋白匀浆和膜蛋白匀浆中的表达量较相同月龄的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免疫荧光标记显示,FAKpTyr861在6、12、18月龄SHR左心室心肌细胞中出现表达与定位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闰盘处聚集的线状荧光较同月龄的WKY减弱。结论在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过程中,FAKpTyr861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
作者:高一平;李展宇;易先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损伤机制,为临床寻找重建膝关节韧带的高效技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经过临床检查、问诊及影像学检测拟定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患者自愿和医生建议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先后在屈膝角度为0o、30o、60o及90o进行生物力学特性相关指标分析。结果相对于胫骨,股骨容易产生位移,以前后位移为主,其中0o时位移小,30o时位移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664,P =0.014)。前交叉韧带随着屈膝角度变化,其在30o时的应变力大,其他角度变化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274,P =0.037);后交叉韧带随着角度增大其应变力逐渐增大,在0o时应变力小,90o时应变力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975,P =0.028);内外侧副韧带随着屈膝角度增大其应变力逐渐减小,0o时应变力大,90o时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169,P =0.031;t =3.477,P =0.018)。膝关节随着屈膝运动角度增大而使膝关节疼痛率逐渐增大,其在0o时疼痛率小,在90o时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 P =0.024)。结论膝关节韧带损伤时股骨容易产生位移,以前后位移为主,其他方向的位移与角度的变化较小,在不同屈膝角度之间的变化不大;前交叉韧带应变力随着屈膝角度变化,其在30o时的应变力大,而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随着屈膝角度增大其应变力逐渐减小;膝关节疼痛率随着屈膝运动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作者:张素杰;何鹏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在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丁啉治疗组、模型组、中药1组(含丹参、川芎)、中药2组(含水蛭、地龙)、中药3组(活血化瘀通络方,含丹参、川芎、水蛭、地龙)。各组在造模时灌胃给药,给药剂量:正常对照组服用1.5 ml/100 g生理盐水,模型组摄入1.5 ml/100 g生理盐水,中药1组给予丹参、川芎1.2 g/( kg·d)灌胃,中药2组给予水蛭、地龙1.2 g/(kg·d)灌胃,中药3组给予丹参、川芎、水蛭、地龙合方1.2 g/(kg·d)灌胃,周期为8周。购入的实验大鼠放入SPF级的饲养条件下进行稳定,7 d后每只大鼠均禁食12 h,造模,在24 h、36 h、72 h测定90只大鼠非空腹尾静脉血糖值,将血糖值长期稳定于16.8 mmol/L的6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入各组中,每组12只。另外选择12只健康大鼠入对照组中,与其他5组操作方式相似,以等量消毒生理盐水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共接受8周治疗,在后给药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值、体重,24 h禁食后各组均经口灌胃30 min后,空腹取眶静脉血3 ml,放于含有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μl和抑肽酶60μl试管内,4℃下离心后取血浆放于-20℃冰箱内保存测定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①各组给药8周后,均出现了动物死亡,以模型组大鼠的死亡率为高,存活率仅为58.33%(7/12)。其他各个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 P ﹤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较,对照组、中药各组、治疗组大鼠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与中药1组、2组大鼠比较,中药3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 P ﹤0.05)。结论活血通络方、中药1组、2组及吗丁啉治疗组均可以相应地提高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存活率,通络方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降低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提升大鼠胃肠推进,促进胃排空。
作者:王立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血红素加氧酶-1(HO-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与冠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8例被怀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经过冠状动脉照影术的检查并伴随心电图检测,将其分为ACS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41例和正常的冠状动脉组( NC)组19例;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39例,三支病变组52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不同将ACS患者分为:病变狭窄程度≤50%组19例、51%~75%组20例、76%~90%组49例和91%~100%组50例。采用定量的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APN、HO-1、Ox-LDL水平。结果 ACS组和SAP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同时,ACS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SAP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SAP组。三支病变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单支病变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病变狭窄程度91%~100%组和76%~90%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均显著性低于病变狭窄程度51%~75%和≤50%组的患者,而Ox-LDL水平则均显著性高于病变狭窄程度51%~75%和≤50%组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51%~75%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病变狭窄程度≤50%组的患者,而Ox-LDL水平则显著性高于病变狭窄程度≤50%组的患者。结论 ACS患者血清APN、HO-1、Ox-LDL水平与冠状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的标记物。
作者:宋小英;高波;董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地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pH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示,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卫正;刘爽;李冰;陈巧英;赵京梅;李国翔;王永红;赵慧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细胞增殖核抗原( Ki-67)、孕激素受体( PR)和雌激素受体( ER)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变组)以及子宫内膜典型增生组(典型增生组)60与非典型增生组60例(非典型增生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ER、PR、Ki-67表达情况,并观察各指标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变组患者ER、PR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Ki-67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分期为Ⅰ期的ER、PR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Ⅱ、Ⅲ期( P ﹤0.05)。高分化ER、P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织( P ﹤0.05),高分化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期( P ﹤0.05)。无肌层浸润癌变组织的PR表达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以及深肌层浸润组织( P ﹤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Ki-67表达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P ﹤0.05)。结论 ER、PR、Ki-67均与子宫内膜癌的疾病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变的程度以及临床预后,检测ER、PR、Ki-67表达可以为子宫内膜癌靶向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姜伟;金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99 Tcm -硫胶体前哨淋巴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早期乳腺癌的患者78例,均进行99 Tcm -硫胶体前哨淋巴结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观察两种方法单独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99 Tcm -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7.44%,超声检查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51.28%,超声联合99 Tcm -硫胶体前哨淋巴结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度为91.67%,灵敏性为93.33%,准确度为92.31%。结论99 Tcm -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较高,而联合超声检查对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确诊具有准确度较高的优点。
作者:左莉莉;谷云芝;王文娟;甄萍;孙霞;尹长恒;宋德余;姜玉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变异率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368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49例)、并发症组(172例)及非并发症组(147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预后与血红蛋白变异率的相关性,并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预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05)。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率与年龄、血浆总蛋白、透析前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应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05)。结论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率与患者长期预后具有相关性。
作者:孙瑶;王慧敏;吕雪;兰学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分析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160例患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疾病的婴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方法对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主要病毒致病菌类型。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将其分为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对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恢复程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主要有肠道病毒(EV)、乙型脑炎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uV)、双埃可病毒(HPeV)等。160例患儿中,良好预后患儿128例,不良预后患儿3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入院前病程、持续发烧时间过长,血钙值、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脑脊液乳酸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年龄、生活环境、C反应蛋白、脑脊液蛋白含量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持续发烧时间、血钙值、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脑脊液乳酸含量是导致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EV、JEV、MuV、HPeV等类型;根据影响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有效指导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婴儿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梅笑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香芹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香芹酚组。每组12只。香芹酚组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后给予腹腔注射香芹酚50 mg/kg,每日一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一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分析。术后7 d对三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一氧化氮( NO)含量以及总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Bax和Bcl-2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芹酚组大鼠显著下调了神经功能评分( P ﹤0.05);香芹酚能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因子NO含量以及总NO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香芹酚能显著提高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以及eNOS蛋白表达( P ﹤0.05)。结论香芹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以及抗细胞凋亡作用相关。
作者:南毛球;戴军;黄光辉;曹雄彬;刘雅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掩蔽治疗和习服治疗对慢性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116例(161耳),均行耳鸣检测(包括耳鸣音调、响度匹配、残余抑制试验等),其中掩蔽试验结果阳性和阴性分别为89例和27例。从89例阳性者中随机选取48例,采用掩蔽治疗(掩蔽治疗组),其余41例患者和27例阴性患者采用习服疗法治疗(习服组)。分别于后6个月及12个月采用国际公认的耳鸣残疾度量表对其进行疗效评定,对比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的耳鸣残疾度量化表( TH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TH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12个月明显低于治疗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习服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THI评分(35.56±4.36分,27.01±4.21分)均明显低于掩蔽组(37.56±3.19分,33.41±4.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习服组总有效率(73.5%,80.8%)均明显高于掩蔽组(54.0%,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掩蔽治疗和习服治疗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均有效,习服治疗在改善THI评分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掩蔽治疗。
作者:卢友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低中心静脉压及正常中心静脉压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左肝良恶性占位病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中心静脉压肝左外叶切除术组(低中心静脉压组,n=40)和正常中心静脉压肝左外叶切除术组(正常中心静脉压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切肝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晶体量及胶体量、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源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 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尿素氮( BUN)、肌酐( Cr)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中心静脉压组患者的切肝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正常中心静脉压组( P ﹤0.05),出血量、晶体量均显著少于正常中心静脉压组( P ﹤0.05),PLT、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中心静脉压组( P ﹤0.05),PT、APTT均显著长于正常中心静脉压组( P ﹤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AL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正常中心静脉压肝左外叶切除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华;朱松;刘伟;戴华佳;候克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JNK通路蛋白的参与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24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将其为三组,每组80例。西地那非治疗组患儿给予西地那非0.5~2.0 mg/(kg·次),q6h,口服;硫酸镁治疗组患儿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200 mg/(kg·次),30 min内静脉滴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组患儿给予西地那非[0.5~2.0 mg/(kg·次)],q6h,口服)联合硫酸镁[200 mg/(kg·次),30 min内静脉滴注]进行治疗。三组均给药至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后停用。分析西地那非及硫酸镁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中JNK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西地那非及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后动脉压氧分压明显升高( P ﹤0.05),而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力水平降低( P ﹤0.05),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eNOS水平明显升高( P ﹤0.05),而JNK1、JNK2、内皮素及其受体、脂氧合酶同工酶1(LOX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且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组变化明显( P ﹤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过程可能与JNK通路蛋白的参与相关。
作者:赵申;骆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并研究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8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研究,以开放性骨折术后未感染患者250例设为未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应用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VITEK Compact2)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三组对象血清中MMPs、SDF1,VEGF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8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0.0%,以肺炎克雷伯菌占17.5%为主,革兰阳性菌40株,占50.0%,以肺炎链球菌占13.8为主;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中MMP2、MMP3、MMP9和MMP13水平明显升高,VEGF及SDF-1和TNF-α水平也显著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中MMPs、SDF1,VEGF及TNF-α蛋白水平的升高。
作者:王宇强;贾永森;苏学涛;赵永军;李中海;刘天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升高情况、影响因素及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80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小于20μg/min为A组,介于20~200μg/min为B组,大于200μg/min为C组。检测血糖、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指数等指标,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评价(无DR期、DR背景期、DR增殖期)。结果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A组12.00±5.0μg/min﹤B组60.86±29.85μg/min﹤C组611.44±380.61μg/min( P ﹤0.05)。尿蛋白的升高比率为34.4%,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所占比率为23.16%,大量蛋白尿比率为11.03%。收缩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为影响尿蛋白的独立因素( P ﹤0.05)。DR患病率比较,A组12.0%﹤B组50.0%﹤C组86.0%( P ﹤0.05)。结论24 h UAER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高;与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随着UAER的增高,DR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二者关系密切。
作者:王丽慧;胡淑国;苏冠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儿移植肝及胆管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 PTCD)等胆道造影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检查在儿童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85例病例经 MRCP、PTCD、诊断性治疗及术后随访证实有胆泥20例,胆漏1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超声检查能够诊断并与之相符39例,其中胆泥16例,胆漏10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结论在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宿愿;何恩辉;钱林学;徐瑞芳;朱志军;孙丽莹;魏林;曲伟;曾志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2)与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对于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5年体检的已婚妇女1180例,均进行HC2与TCT联合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180例受检者TCT检查未明确诊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141例,低等级宫颈鳞状上皮病变( LSIL)177例,高等级宫颈鳞状上皮病变( HSIL)3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19例;HC2检查HPV感染共465例。HC2检查方法对CIN Ⅱ+CIN Ⅲ与宫颈浸润癌的检出率(82.61%)明显高于TCT检查方法(72.46%),差异有显著性( P ﹤0.05)。TCT与HC2联合检查的检出率(95.65%)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 P ﹤0.05)。结论宫颈癌早期筛查中选择HC2与TCT联合检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阳性患者患病危险性高,需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作者:张明华;刘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对于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给予单次腹腔注射STZ 60 mg/kg,3 d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16.7 mmol/L。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非治疗组( DM组),血栓通组( XST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M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以同一时间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XST组以同一时间1 g/kg复方血栓通颗粒灌胃,持续给药12周后处死。称体质量,取血检测血糖、肾重/体重比、血肌酐、尿素氮,留24 h尿检测尿肌酐、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肾脏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取左肾称质量,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的血糖,肾重/体重比,尿素氮,尿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明显增多,血清及肾脏AngII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EDF表达降低( P ﹤0.05);与DM组比较,药物干预后糖尿病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蛋白尿明显降低,体质量增加,肾肥大指数降低,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降低,肾功能改善,血清及肾组织AngⅡ含量降低,PEDF的表达增强( P ﹤0.05)。结论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ngⅡ,上调PEDF表达有关。
作者:邢玉微;石勇铨;刘志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患儿骨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G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0.03 mg/kg的剂量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观察患儿经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钙磷水平和骨转化指标的变化,经治疗6个月后测定其骨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IGF-1、IGFBP3、骨形成指标(AKP和OC)和骨吸收指标(CTX)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05)。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磷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 P ﹤0.05)。骨密度增加与身高、血钙和IGF-BP3的变化具有正相关关系。IGFBP3水平与骨形成指标( OC和AKP)呈正相关,骨形成指标( OC)和骨吸收指标( CTX)呈正相关。结论生长激素治疗GHD患儿能显著提高其IGF-1、IGF-BP3水平,促进钙磷吸收,加快骨转换,显著提高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增加与治疗前后身高增加、血钙升高和IGF-BP3水平提高有关。
作者:赵诸慧;奚立;程若倩;叶蓉;李晓静;陆炜;陆忠;支涤静;罗飞宏;沈水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与透析相比,肾脏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目前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已达到95%,移植肾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然而,肾移植同时可能伴随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等等,如今恶性肿瘤已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导致肾移植受者带肾死亡的重要的因素[1]。因此,肾移植术后肿瘤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作者:张健;马麟麟;孙雯;林俊;张磊;肖荆;朱一辰;仇炜;田野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