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国际刊号:1671-4695
  • 国内刊号:11-4749/R
  • 影响因子:1.50
  • 创刊:200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49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白藜芦醇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验证白藜芦醇是否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增殖和迁移及其信号通路.方法 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骨肉瘤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只加入DMEM高糖培养基),10 μmol/L白藜芦醇,30μmol/L白藜芦醇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测细胞迁移和侵袭;MrTT法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与细胞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的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蛋白(P21,P27),以及AKT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骨肉瘤细胞增殖减少,P21和P27表达增加(P<0.01);细胞迁移减弱,MMP-2和MMP-9表达减少(P<0.01);p-AKT表达减少(P<0.01).白藜芦醇的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陈健;郑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三维斑点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三维斑点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对象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三维斑点超声测量结果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每搏输出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内,超声三维斑点技术与SPECT对心肌梗死患者LVEDV、LVESV及LVEF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PECT为金标准,心肌梗死患者三维斑点超声测量结果LVEDV、LVESV及LVEF的测量值与SPEC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969,0.958,0.942,P<0.05).结论 超声三维斑点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张丹;张金芳;吴迪;贺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白蛋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蛋白酶脏器损伤的保护性研究

    目的 探讨白蛋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D大鼠远隔脏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治疗组及白蛋白组.常规治疗组:于建立SAP模型成功30 min后,通过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1万U/kg,经皮下给药注入奥曲肽25 μg/kg;白蛋白组:于建立SAP模型成功30 min后,在常规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通过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入5%的人血白蛋白10 ml/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于同时间,在同部位,以同方式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治疗后3h、6h、12 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四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值,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脱落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应用病理学评分对肝、肺、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常规治疗组、白蛋白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BUN、Cre、VEC均明显升高,治疗后3h、6h、12 h,白蛋白组血清ALT、AST、BUN、Cre、VEC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常规治疗组、白蛋白组大鼠肝、肺、肾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经治疗12 h后白蛋白组肝、肺、肾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蛋白能够通过中和SAP时已经入血的胰蛋白酶,降低胰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发挥对远隔脏器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东可;张德双;李金鑫;苏琳;董晓飞;王晓晔;崔华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观察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 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APL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用ATRA诱导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S2O3诱导.统计两组患者早期死亡(EDR)发生率、完全缓解(CR)率、复发率、达CR时间、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总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EDR、CR和达CR时间分别为4.2% (2/48)、91.7% (44/48)和(24.2±4.1)d,对照组为6.3% (3/48)、79.1%(38/48)和(36.4±4.6)d,观察组CR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达CR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总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9% (11/48),对照组为16.7% (8/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S2O3诱导方案治疗APL可缩短达到CR时间,让患者尽快解除痛苦,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卫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N末端原脑钠肽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N末端原脑钠肽(NT-proBN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按照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三个亚组,分别测定hs-CRP和NT-proBNP,比较组间的hs-CRP和NT-proBNP变化.再根据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反复加重、死亡)与否,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组间的hs-CRP和NT-proBNP的变化.结果 心功能Ⅳ、Ⅲ级患者与心功能Ⅱ级患者比较hs-CRP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心血管事件组的hs-CRP和NT-proBNP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 hs-CRP和NT-proBNP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预后,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加重,免疫炎症反应加剧,心血管事件也在增加.

    作者:王浩宇;衣欣;胡奉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卵巢癌中IGF-Ⅱ、IGFBP-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卵巢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各3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卵巢组织中的IGF-Ⅱ和IGFBP-3的表达,分析IGF-Ⅱ和IGFBP-3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采用spearson秩相关分析IGF-Ⅱ和IGFBP-3的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结果 IGF-Ⅱ和IGFBP-3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呈阴性表达,IGF-Ⅱ和IGFBP-3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80.0%,显著高于其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1.4%和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中IGF-Ⅱ和IGFBP-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IGF-Ⅱ和IGFBP-3在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613,P=0.008).结论 卵巢癌中IGF-Ⅱ、IGFBP-3的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协同作用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中.

    作者:宁佩芳;高玉华;刘君;李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对症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采用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进行复位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康复情况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评分分别为91.04±6.34分和84.78±8.4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56.22±9.67分和56.19±6.44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创伤性关节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踝骨折手术后关节脱位难以恢复,治疗时运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喻伟;沈小辉;刘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POCD患者血清GDNF、S100β和Aβ含量检测对病情评估的价值

    目的 分析研究体外循环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S100β蛋白(SL00β)、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检测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间接受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疾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对照组94例和POCD组82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GDNF、S100β、Aβ、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水平.结果 POCD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术后1周血清GDNF(32.15±3.09) ng/m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GDNF(67.92±5.88) ng/ml(P<0.05);POCD组患者的术后1周血清S100β (703.17±67.34) ng/L、Aβ(632.83±49.75) n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S100β(595.62±60.57) ng/L、Aβ(475.25±43.11)ng/L(P<0.05);POCD组患者的术后1周血清GLU (29.73±2.53)mmoL/L、Asp(22.16 ±2.18)mmol/L、Gly(213.53±19.8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GLU(23.61±2.09) mmol/L、Asp(17.32±1.85) mmol/L、Gly(181.62±18.99) mmol/L(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POCD患者血清GDNF、S100β、Aβ、EAAs水平均可发生明显改变,上述指标有望成为评价病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陈怡霏;段晓霞;张官鹏;彭钢;谢燕斌;陈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膝关节炎患者Omentin-1,Apelin和Ghrelin与关节液CTX-Ⅱ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膝关节炎(0A)患者血浆和关节液网膜素-1(Omentin-1),APJ的内源性配体(Apelin)和生长素(Ghrelin)与关节液中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表达水平的关系,深入了解膝OA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保守治疗膝OA患者50例为研究组,同一时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或者新鲜创伤性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治疗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记录血脂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和关节液Omentin-1,Apelin和Ghrelin及关节液CTX-Ⅱ浓度,分析患者血浆和关节液Omentin-1,Apelin和Ghrelin与关节液CTX-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性别构成比、BMI、腰臀比及血脂功能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血浆Apelin、Ghrelin和关节液Apelin显著降低(P<0.01),关节液Apelin、Ghrelin和血浆Apelin显著升高(P<0.01),关节液CTX-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浆Omentin-1、Ghrelin和关节液Apelin与关节液CTX-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浆Apelin和关节液Omentin-1、Ghrelin与关节液CTX-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在调整年龄、性别与BMI后,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患者血浆Omentin-1、Ghrelin和关节液Apelin与关节液CTX-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浆Apelin和关节液Omentin-1、Ghrelin与关节液CTX-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膝OA患者关节液Omentin-1,Apelin和Ghrelin水平与关节液CTX-Ⅱ表达水平关系密切,可以预测组织结构破坏发生的程度及疾病进展,可作为评价膝OA进展与预后的关键生化因子,同时动态监测其含量变化,要考虑到年龄、性别等的影响.

    作者:刘金山;武首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T冠脉造影成像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CCTA)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1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其中43例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SCA)检查,观察CCTA对病变的显示情况,以SCA为金标准评价CCTA检查病灶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 CCTA通过在不同相位窗上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形态、斑块情况和管腔的狭窄程度;与SCA诊断结果比较,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7.01%,特异度为96.05%,准确度为96.55%,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34).检查后随访1年,CCTA组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5.48%,明显低于SCA组的20.9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检查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冬;赫崇安;许立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E切片褪色后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将HE切片褪色后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的方法.方法 收集40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病例的HE切片作为实验组,相同蜡块的连续切片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实验组中,38张切片的组织结构全部完整,2张骨髓穿刺切片中的骨小梁脱片,但剩余组织组织结构保持完整.所有40张切片均杂交阳性,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定位准确、清晰可读,杂交背景干净.阳性细胞数目及强度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将HE切片褪色后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滕孝静;梅雪;杨秀静;王照情;孟凌轩;王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软-硬通道结合技术穿刺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在高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为今后该病手术治疗技术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 ~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纳入研究.其中40例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穿刺归为对照组,38例联合应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穿刺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术后1d、3d、5d、7d两组患者血肿平均残存量、术后3周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质量(ADL).结果 手术后1d、3d、5d及术后7d观察组血肿残存均明显减少且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3周治疗总有效率(68.42%)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病死率(23.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结局普遍好于对照组,以ADL2~ ADL3多见(57.89%),对照组为3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死率(15.8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软-硬通道结合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介入治疗中,能加快血肿清除,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罗杰;黄明火;魏小川;熊学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mecA和PVL基因检测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ecA基因和杀白细胞素(PVL)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上合理规范用药.方法 应用96孔肉汤微量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0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部药物敏感试验采用MIC法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ecA基因和PVL基因携带情况,并对PVL基因阳性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株MRSA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耐药率均>80%,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90%,对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较敏感,耐药率<10%,60株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60株MRSA的mecA基因均为阳性,其中检出3株菌株携带PVL基因,占5.0%,另外57株MRSA为PVL基因阴性,占95.0%.结论 本地区临床分离出的MRSA耐药性较高,以携带mecA耐药基因为主,因此治疗应以糖肽类抗生素为主,合理规范用药.MRSA-PVL基因阳性率相对较低,但其与一些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临床应予以关注并加强对PVL基因的监测,有效控制及防止此类菌株播散流行.

    作者:裴双;苏建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病理分型颞叶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 按照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对颞叶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癫痫患者进行分类,比较不同FCD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治的58例颞叶癫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1年ILAE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将FCD分为单纯型FCD和结合型FCD,比较这两种病理分型患者癫痫的发作开始年龄、患病年限、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特点,观察两种病理分型的FCD患者的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单纯型24例,结合型34例;所有患者随访1~4年,结合型FCD患者的发作年龄(19.2±3.6岁)晚于单纯型FCD(22.6±4.7岁)(P=0.041);结合型FCD患病年限(7.4±2.6年)短于单纯型FCD(5.9±1.9年)(P=0.012).按照Engel标准,结合型FCD的手术效果良好率(82.8%)高于单纯型FCD (72.9%),结合型FCD的预后好于单纯型FCD.结论 结合型FCD发作起始年龄晚于单纯型FCD,患病年限短于单纯型FCD,而且手术效果和预后好于单纯型FCD.

    作者:谷智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mi-1基因的过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CD133+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Bmi-1基因过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CD13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携带Bmi-1基因的质粒(pMSCV-Bmi-1)感染人结肠癌SW480/CD133+细胞,作为观察组(pMSCV-Bmi-1/CD133+组);以空质粒(pMSCV)感染SW480/CD133+细胞,作为空质粒对照组(pMSCV/CD133+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常规培养.用实时荧光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Bmi-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Bmi-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均较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观察组、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88.45±5.79)%,(52.33±3.62)%和(54.66±4.03)%,观察组分别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 <0.01).结论 成功地将Bmi-1基因导入SW480/CD133+细胞,并能使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稳定、持续地表达.Bmi-1过表达可以显著增强人结直肠癌SW480/CD13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促进SW480/CD133+细胞增殖.

    作者:毛海波;朱国栋;刘国龙;关明媚;李宝秀;翁成荫;曹小飞;方喜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CU院内感染不同部位病原学的演变监测

    目的 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ICU)既往6年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明确不同感染部位、不同病原学的院内感染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0 ~ 2015年期间ICU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不同病原菌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病原学的变化趋势.结果 所有院感病例中细菌培养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是884例;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的前三位细菌分别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以及人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中呈显著增长趋势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腹(盆)腔内组织感染呈显著增长的是粪肠球菌,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呈显著增长趋势的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在过去的6年中,导致该院ICU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且多为泛耐药菌;不同感染部位病原学分布及增长有各自特点.这个结果对于指导和制定院内感染防治措施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王海曼;刘景峰;段美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时罗库溴铵靶控输注的可行浓度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时罗库溴铵靶控输注的可行浓度.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罗库溴铵低剂量组、罗库溴铵中剂量组及罗库溴铵高剂量组3组,每组各40例,3组术中分别以罗库溴铵靶控输注0.6 mg/L、0.8 mg/L、1.0 mg/L维持骨骼肌松弛.对比3组患者肌松效果、肌松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并比较不同剂量组间的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情况.结果 3组间肌松满意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肌松满意率仅为32.5%,中、高剂量组均为100%,组间比较,中、高剂量肌松满意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3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肌松恢复时间与恢复指数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剂量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0.8 mg/L罗库溴铵可获得满意的肌松水平,且术后恢复较快,更适合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骨骼肌松弛的维持.

    作者:刘霄尧;铁木尔;温再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应用全内和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全内和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全内缝合法,对照组则在关节镜下行外内缝合法.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以及膝关节功能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7.2±8.5)min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5.8±9.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体征以及膝关节功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关节镜下采用全内和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其近期的临床疗效相似,但相比之下,全内缝合法操作更为简单、手术的时间更短.

    作者:魏刚;陈登明;文学;周相丞;李修洋;程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检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临床确诊初次发病H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30例同时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 CD25+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以及CD4+ CD25+Foxp3+Treg占CD4+ CD25+ Treg的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10水平.结果 两组的外周血CD4+ CD25+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CD25+ Treg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IL-10水平低于健康人群;推测CD4+ CD25+ Foxp3+Treg、IL-10可能参与了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

    作者:毕建华;郝兰香;黄飞;周俊;刘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小儿脑损伤患者神经行为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小儿脑损伤患者神经行为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脑损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第2周和第3周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改善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神经行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小儿脑损伤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骏;赵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海马NF-κB减轻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目的 评价白藜芦醇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应.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二甲基亚砜组(sham+ DMSO)、假手术+白藜芦醇组(sham+ Res)、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 DMSO组、CCI+白藜芦醇组(CCI+ Res).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结扎,其他各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术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CI术后5d,分别经侧脑室注射DMSO 5μl和30 μg Res(溶于DMSO5μl),注射时间20s,留针5min.手术前,给药前,及侧脑室给药后1、7、14 d应用热辐射仪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同时测定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和NF-κB p65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 DMSO组相比,CCI+ DMSO组各时间点TWL缩短,热痛阈(WTL)降低(P<0.05),CCI+ Res与CCI+ DMSO组相比TWL延长;同时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受到抑制,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 白芦藜醇可以减轻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抑制NF-κB p65表达有关.

    作者:徐海龙;齐敦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西壮族IgA肾病患者的TCRCα-560C/T基因多态分布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广西壮族IgA肾病患者的TCRCα-560 C/T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IgA肾病患者(观察组)109例和正常健康壮族体检者(对照组)133例.采用PCR-RFLP法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其TCRCα-560 C/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RCα-560 C/T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性别、24h尿蛋白、是否存在肉眼血尿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感染诱因和是否高血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壮族IgA肾病患者与其TCRCα-560 C/T基因多态分布并无相关性,但是TCRCα-560 C/T基因多态分布可能与广西壮族IgA肾病患者感染诱因、高血压发生率有关.

    作者:贺涤非;赵志权;何联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OX-2基因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患者的COX-2基因的多态性的临床预后.方法 利用随机法选取2014~2016年确诊为LAA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580例,并采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来对COX-2基因2个位点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并记录其主要终点事件的例数,随访1~3年时间.结果 rs20417的小等位基因频率为5.0%,rs52577的小等位基因频率为18.9%.随访1~3年期间,43例(7.41%)LAA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对比rs20417位点GG型和CC+ CG型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rs5257位点AG+ GG型与AA型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患者更好,rs20417和rs5275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与LAA的预后无相关(P>0.05).结论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LAA患者的COX-2基因中的rs20417和rs5275G位点与其预后可能无关.

    作者:高萍;孟亚楠;苏立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紫草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紫草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符合试验标准的需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术后常规使用凡士林纱条换药,2次/d;治疗组50例术后给予自制复方紫草生肌膏换药,2次/d.术后1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3周局部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渗液干净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1周、2周、3周疼痛、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1周、2周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2周、3周、4周肉芽生长和创面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6.38±3.14)d,对照组为(33.38±9.75)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渗液干净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8 d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紫草生肌膏具有清热燥湿,活血补气之功效,应用于肛瘘术后可减轻疼痛、水肿、渗液等早期不适症状体征,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夏柱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RMT1对哮喘小鼠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对哮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哮喘模型,然后分别利用氨茶碱(AMI)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两组小鼠,收集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运用Bradford方法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脏组织中PRMT1的含量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下游分子P65的变化.结果 哮喘模型组IL-4,IL-1β和TNF-α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5.48±4.96 pg/ml vs.4.01±0.56 pg/ml,23.48±6.11 pg/ml vs.3.77±0.27 pg/ml,29.45±6.98 pg/ml vs.5±1.84 pg/ml);经AMI处理的哮喘模型组IL-4,IL-1β,TNF-α的水平较PBS处理的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12.14±3.87 pg/ml vs.25.48±4.96 pg/ml,11.95±2.55 pg/ml vs.23.48±6.11 pg/ml,16.81±7.49 pg/ml vs.29.45±6.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模型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渗出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PBS处理组和AMI处理组发现,AMI处理后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渗出含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四组小鼠肺脏组织中PRMT1和P65的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患有哮喘的小鼠中PRMT1和P65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哮喘模型组,AMI处理后的PRMT1和P65的表达水平较PBS处理组降低.结论 PRMT1通过上调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肺脏炎性因子IL-1β、IL-1和TNF-α的产生以及蛋白渗出,诱导哮喘的发生.

    作者:万李萍;商艳;白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糖尿病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抗癌作用,鉴于其对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和癌本身都有作用,其有望在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商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