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腺苷钴胺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及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9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腺苷钴胺+硫辛酸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硫辛酸+腺苷钴胺+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正中、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与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临床疗效各症状(灼热感、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评分,并统计两组血清IGF-1、NGF水平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正中、腓总神经SNCV及M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66.67%(2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灼热感、麻木及疼痛、感觉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IGF-1、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10.26%(4/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腺苷钴胺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生长相关因子水平.
作者:罗一青;圈启芳;余平;李娜;周星利;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周围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肾周围炎患者70例,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肾周围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发症及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 与非糖尿病肾周围炎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患者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t=2.215,4.592,P<0.05),咳嗽发生率高(38.5% vs.16.1%,χ2=4.221,P<0.05),低白蛋白血症比率高(92.3%vs.67.7%,χ2=6.892,P<0.05),易合并肺部感染(30.8%vs.9.7%,χ2=4.564,P<0.05)、胸腔积液(38.5%vs.16.1%,χ2=4.221,P<0.05),易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3.1%vs.0%,P<0.05),但腰痛发生率低(38.5%vs.64.5%,χ2=4.690,P<0.05).超声诊断肾周围炎的敏感性为7.1%(5/70),增强CT诊断肾周围炎的敏感性为95.7%(67/70).结论 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CT有利于肾周围炎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亚军;金雪雁;孙淑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并评价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9例患有RDS的极低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H组(n=44)采用HHHFNC方式治疗,N组(n=45)采用NCPAP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与转归情况.结果h组的腹胀率、开奶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7 d内重新插管率均要优于N组(P<0.05);H组的鼻部损伤率、气漏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P<0.05),但两组患儿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在耐受性、相关损伤发生率方面要优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患儿建议优先采用HHHFNC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张纪华;闫俊梅;丁玉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线粒体转移现象,研究发生线粒体转移后对肿瘤细胞抗药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线粒体.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线粒体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并分选双阳性细胞群体.采用MTT法检测阿霉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HCT-15/GFP细胞和NIH3T3/mito-RFP细胞.从两种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分选出GFP+/RFP+双阳性细胞,比率为3.32%±0.58%.HCT-15/GFP+/RFP+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较HCT-15/GFP显著下降,化疗抗性提高了3.18倍.结论 成纤维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向肿瘤细胞进行转移.发生线粒体转移的肿瘤细胞对阿霉素出现了耐药现象.这为阿霉素耐药提出了新的作用机制.
作者:郭向华;弓建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S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40例恶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入院时患者的10项指标,分别为:CH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纤维蛋白原(Fbg)、栓溶二聚体(Ddim).以入院时患者上述生化、肿瘤标志物、凝血共10项指标为数据集,构建单因素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ST为应变量,CHE值为自变量),采用enter法筛选变量,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男性CHE、CEA水平低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CHE与ST存在线性相关,CHE每升高100个单位,ST延长2.4d,ST=0.02×CHE-15.5,t=9.5,β=0.002,95% CI:0.02~0.03,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CHE与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存在线性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PA、ALB虽然随着三项指标数值的增大,患者ST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ST低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随着其数值的增大患者ST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CHE水平可预测晚期肿瘤患者ST,与晚期肿瘤患者ST呈线性相关.
作者:林萍萍;李爱科;吕喜英;刘兰芳;刘艳丽;李青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遗传易感性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的RA患者400例(病例组),收集时间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同期体检健康对象4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两组对象PKCβ基因rs16972959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RA患者各实验室指标、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PKCβ基因rs1697295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为GG54.75%,GA37.50%,AA7.75%,对照组PKCβ基因rs1697295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为GG52.75%,GA40.00%,AA7.2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PKCβ基因rs16972959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为G73.50%,A26.50%,对照组PKCβ基因rs16972959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为G72.50%,A27.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中RF阳性患者的AA基因型频率(9.51%)显著的高于RF阴性患者(2.11%)(P<0.05);AA、GA基因型患者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触痛数目均显著的高于GG患者(P<0.05).结论 PKCβ基因多态性与RA患者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是与RF因子阳性率、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姝玉;伍凯;杨诗帆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内分泌代谢、糖代谢等相关指标特征,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2016年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妇科的186例PCOS 患者,测定体质量指数、性激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B 超等,依据NIH 指南推荐将其四型分为4组:A组[O+HA+P:无排卵或稀发排卵(O),雄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和/ 或生化表现(HA),卵巢多囊样改变(P)];B组[O+HA];C组[O+P];D组[HA+P],另选47例同期就诊的基础体温双相的输卵管或子宫因素导致不孕症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评估临床及激素代谢指标.结果 186例PCOS 患者,4 个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A组25.3% ,B组22.6% ,C组46.2% ,D组5.9% ,其中有高雄激素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3.8% .观察组的BMI、INS、HOMA-IR、TG、LDL-C、TSH、E2、T、DHEA-S、LH、LH/ FSH 均高于对照组,A组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A组引起的脂代谢紊乱为严重;D组的INS、HOMA-IR水平高,说明其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同时D组的E2、T、DHEA-S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其代谢特点更值得关注.生化指标HDL-C、FT3、FT4、PRL、FSH 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亚型的PCOS 患者糖脂代谢及内分泌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不同,了解其代谢特点,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漪;陈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亮丙瑞林和缩宫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自体子宫移植方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n=15),实验组B(n=15)和对照组C(n=15).实验组A每天皮下注射亮丙瑞林20μg/kg,共28 d;实验组B每天肌内注射缩宫素160μg/kg,共28 d;对照组C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共28 d.末次给药24h内,剖腹测量各组大鼠异位病灶的体积,应用RT-PCR检测大鼠异位病灶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称量大鼠右侧卵巢湿重,HE染色镜下观察右卵巢卵泡数量.结果 ①治疗前,A、B两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43.39±11.95 mm3、43.39±10.96 mm3)与对照组C(42.52±6.14 m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B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13.06±3.22 mm3、13.82±2.98 mm3)较对照组C(39.31±7.45 mm3)明显减小(P<0.05),A组较B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周后,A、B组大鼠异位病灶组织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0.24±0.03、0.38±0.05)均较对照组C (0.96±0.01)明显下降(P<0.05);B组中VEGF mRNA表达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A组大鼠卵巢湿重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卵巢中各级发育的卵泡数较C组明显减少,且闭锁卵泡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大鼠卵巢湿重及卵泡数量较C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缩宫素与亮丙瑞林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下调VEGF的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缩宫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影响大鼠卵巢的储备功能.
作者:乔海风;开海丽;刘颖蕾;曹杨;鲁晓燕;刘曼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男、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男性、32例女性压缩性骨折的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差异.结果 男、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压缩性骨折部位为胸椎11~12、腰椎1~5;男、女性患者间骨折部位、骨折椎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精神分裂症骨折患者的血钙值低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P<0.01);血催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1).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压缩性骨折患者,女性患者与催乳素升高正相关(r=0.509,P<0.01),与吸烟史负相关(r=-0.55,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压缩性骨折与其骨质疏松有关,男、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故区别化对待其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春林;潘伟刚;马俊芳;王文斌;于春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应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新式剖宫产术分娩的7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两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腹壁横切口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产褥病率、娩头困难、胎儿窒息、切口延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横切口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运莲;李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超短波辅助改善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症状的疗效及对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4个时间点两组口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药人数方面,与治疗前比,两组在不同时间段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超短波治疗对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小儿慢性鼻-鼻窦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张英超;吴春薇;田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A 和维生素E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住院治疗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 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0.2795±0.0775mg/ L)明显低于对照组(0.4318±0.0792mg/ L),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7.3258±2.6194mg/ L)高于对照组(6.5851 ±0.7734mg/ 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维生素A 血清水平明显降低,而维生素E水平改变不明显,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 缺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健;苏艳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抑制斯钙素-2(stanniocalcin-2,STC2)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介导法将siRNA阴性对照组和STC2-siRNA组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未转染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48h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STC2的蛋白表达;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ing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及PI3K/AK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STC2-siRNA转染PC-3细胞后STC2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OD值及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TC2-siRNA组细胞OD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ki67、Bcl-2、Bax、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2-siRNA组ki67、Bcl-2、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STC2基因表达的抑制可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节ki67、Bcl-2、Bax及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作者:王琼;李肖静;孙箫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病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VEGF)的浓度变化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住院治疗的NHL患者200例为实验组,同期20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实验组用异环磷酰胺、强的松、长春新碱、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前3 d静脉注射吡喃阿霉素;前5 d静滴异环磷酰胺,每天20 g,需加500 ml生理盐水;为预防泌尿道毒性反应,同时静注美斯钠注射液,其剂量为异环磷酰胺的20%.对比分析P-VEGF的浓度在不同病期治疗前后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P-VEGF浓度(178.5±13.67)pg/ml明显高于完全缓解者(69.6±6.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者的P-VEGF浓度(69.6±6.43)pg/ml明显低于部分缓解者(105.5±10.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发进展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VEGF浓度(64.3±7.91)pg/ml与完全缓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的P-VEGF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L患者在首次治疗前 P-VEGF浓度较高,经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者自身浓度回归正常,随着自身复发病情的进展,浓度再次升高.P-VEGF浓度与病理特征中的血清LDH水平有关.
作者:王阳;唐源;刘学潮;李扬;王一飞;温省初;赵雪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50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卵巢组织中的LRIG1、E-Cadherin和EGFR的表达,分析LRIG1、E-Cadherin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采用spearson秩相关分析LRIG1,E-Cadherin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的LRIG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胃癌组的EGF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胃癌中LRIG1、E-Cadherin和EGFR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LRIG1、E-Cadherin和EGFR在胃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具有相关性,共同调控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LRIG1、E-Cadherin在胃癌中低表达和EGFR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癌的进展和转移相关.
作者:郑俊全;伊索恒;武杰;石东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需引产分娩的初产妇98例,应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间苯三酚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产程进展、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宫颈改善评分、新生儿体重和阴道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以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引产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对促宫颈成熟及对缩短产程有明显作用,可增加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体及新生儿均无显著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本雪;孙玉霞;王璐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患者在妊娠初期排卵后不同时间孕酮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情况及黄体支持对孕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20例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正常妊娠直至分娩视为妊娠组,55例患者未至分娩、中途自然流产视为流产组.根据患者意愿自由选择是否采用黄体支持疗法,对于自愿应用黄体支持疗法者于排卵日后给予微粉化黄体酮200mg口服,1次/d或给予HCG 2000 U/次,1次/3 d.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初期排卵后不同时间孕酮与HCG水平变化情况,观察黄体支持疗法对孕酮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排卵后随时间延长血清HCG水平均明显增长,妊娠组孕酮水平变化不明显,但流产组孕酮水平逐渐下降,且组间比较妊娠组HCG、孕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流产组患者(P<0.05);妊娠组患者排卵后不同时期孕酮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组患者随着排卵时间延长孕酮水平逐渐下降,排卵28 d时水平低,且流产组黄体支持者同期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无黄体支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且随排卵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黄体支持疗法对不良发育胚胎意义不大,孕酮水平不能作为指导黄体支持治疗的应用指征.
作者:谢雪梅;朱健;高小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孕前体脂分布与妊娠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被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设为观察组.并收集同一时期的7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的全身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分布情况以及体重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全身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分布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臀腰比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体脂分布情况会出现一定的异常情况,通过进行孕前体脂分布检测,可能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作者:郭惠萍;沈丽丹;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指导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指导.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学习前后的肢体平衡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以及患者肌力分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和肌力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上肢及下肢肌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增强患者的肌力,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中一;谷胜利;张婷;钱燕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现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已成为多种生物功能的重要调节器,可以调控肥胖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发生及胰腺β细胞功能.糖尿病以多发的脉管系统并发症为特征,近年来研究证实microRN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有望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苏琳;王丽宏;车慧;梁梅花;付雪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