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与分析食管贲门癌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传统开胸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手术当日清晨给予10 mg/kg的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两组术后均给予二代头孢抗感染.比较两组手术室后10 min(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开始后1 h (T4)、拔管时(T5)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术后1 d、3 d、5 d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出院前切口甲类愈合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3月随访期间吻合口瘘率及吻合口狭窄率.结果 对照组 T1、T2、T3、T4、T5与 T0相比心率(HR)、收缩压(SBP)及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变化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0、T1、T2、T3、T4、T5时刻下HR、SBP及RPP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 d、3 d、5 d的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甲类愈合率高、抗生素使用天数短、吻合口瘘率及吻合口狭窄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高云飞;罗洞波;孙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饮用啤酒对2型糖尿病(DM)大鼠血糖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72只6月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成功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等量蒸馏水灌胃)、低剂量组(0.5 g· kg-1·d-1啤酒灌胃)、中剂量组(2.5 g· kg-1·d-1啤酒灌胃)、高剂量组(5 g· kg-1·d-1啤酒灌胃)各18只,另选1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等量蒸馏水灌胃),灌胃时间均为8周.末次灌胃后取尾静脉血测量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结果 灌胃前(0 min)时,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血糖、胰岛素、GLP-1水平显著的高于正常组(P <0.05);末次灌胃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时,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0.05),GLP-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0.05);低剂量组、模型组的血糖、胰岛素、GLP-1水平在末次灌胃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灌胃前(0 min)时,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ISI测定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5);末次灌胃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时,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ISI水平低于正常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0.05);低剂量组、模型组的ISI水平在末次灌胃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少量啤酒对DM大鼠血糖代谢影响不显著,增加饮酒剂量会降低大鼠胰岛素敏感度及GLP-1水平,进一步升高血糖水平.
作者:汪晓芬;李雪锋;陈丹丹;张慧;罗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风险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PT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2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并提取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Bcl-2基因多态性,分析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与PT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观察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分型频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包膜浸润、淋巴转移等无相关性(P >0.05),TNM不同分期中A/A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其中Ⅰ~Ⅱ期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Ⅲ~Ⅳ期(P <0.05).结论 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与PTC发病有关,该基因位点A/A基因型以及A等位基因与PTC发病风险降低有关.
作者:黄定坤;宋林勇;陈涛;陈金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奥曲肽分别与特利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联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肝功能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实验一组采用奥曲肽联合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实验二组使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液进行平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以及总胆红素(TBLL)等指标,统计患者止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升高(P <0.05),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治疗后的平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实验二组高于实验一组(P <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以及TBLL三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ALT、ALB以及TBLL三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且实验二组均低于实验一组(P <0.05).实验二组72 h治疗有效率高于实验一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实验一组(P <0.05).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腹部痉挛、胆石症以及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实验二组动脉血压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实验一组,实验二组的病死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止血效果和实验室指标改善均好于奥曲肽联合特利加压素,但血压异常的发生率更高,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选择.
作者:周筱燕;周岩芬;杨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匹罗卡品对心律失常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4 -二甲基氨基吡啶(4 -DAMP)组、匹罗卡品组、匹罗卡品+4 -DAMP组.4-DAMP组和匹罗卡品组大鼠,在股静脉静注乌头碱之前,分别提前5 min静注4-DAMP(0.12 μg/kg)和匹罗卡品(0.2 mg/kg).匹罗卡品+4-DAMP组大鼠,先给与M3-mAChR拮抗剂4-DAMP,5 min之后再给与匹罗卡品,再5 min之后,用灌流泵经大鼠股静脉灌输乌头碱(0.06 μg/min)诱发心律失常.观察每组大鼠的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直至实验大鼠死亡.比较四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起始时间、心肌室速和室颤发生时程、Mest评分和存活时间.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离的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匹罗卡品显著延迟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起始时间(P <0.001),减少大鼠心肌室速发生时程(P <0.001)和室颤的发生时程(P <0.001),降低心律失常的严重性和Mest评分(P <0.001),增加大鼠的存活时间(P <0.001).预先给与匹罗卡品能够显著降低乌头碱诱导的心肌细胞发生的钙浓度的增加(P <0.05),与匹罗卡品组比较M3-mAchR选择性拮抗剂4-DAMP能部分阻断匹罗卡品对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P <0.001),但4-DAMP本身对乌头碱诱导的心律失常并没有保护作用(P >0.05).结论 匹罗卡品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 M3 -mAChR产生的,其机制可能与Ca2+有关.
作者:乔尚;尚佳;董巧玲;郭曙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B组、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剂量分别为0.25 μg/kg、0.50 μg/kg、1.00 μg/kg.记录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停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为短,其次为B组、A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动、寒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麻醉剂量为0.50 μg/kg和1.00 μg/kg时,在腹腔镜全麻手术者麻醉维持中具有较好效果,能加快自主呼吸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抑制不良反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好;考虑1.00 μg/kg可能增加镇静过深、低血压、寒战、躁动等风险,推荐剂量为0.5 μg/kg.
作者:胡计嬅;嵇富海;杨建平;姜亚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FOXP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观察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h1/Th2细胞因子含量,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肝癌组织FOXP3 mRNA表达量与抗肿瘤免疫的相关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率、Th17/Treg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reg细胞比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p40(IL-12p40)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FOXP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态.
作者:王莉;王玉同;张斌;姚翠娥;王萌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骨折患者136例,依据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分为疏松组(51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疏松组患者依据术后药物治疗分为替勃龙组(26例)和钙剂组(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25例),随访12周,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P)、骨钙素(sOC)、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在血清sBAP、sOC、sCTx水平方面,替勃龙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钙剂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替勃龙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7.69%,钙剂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44.00%,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1.76%,对照组>替勃龙组>钙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12周内腰椎BMD高于替勃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替勃龙组和对照组患者腰椎BMD明显高于钙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均差于非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术后给予替勃龙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避免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福平;陈斌;史世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医用臭氧(O3)局部注射对兔骨骼肌损伤组织的修复效果及组织与血浆IL-6水平的影响,评估不同质量浓度医用臭氧对骨骼肌急性损伤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9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臭氧治疗Ⅰ组(20 μg/ml)、Ⅱ组(30 μg/ml)、Ⅲ组(50 μg/ml).模型组和臭氧组均采用骨骼肌挤压伤造模器制备骨骼肌挤压伤模型,臭氧治疗组在创伤局部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治疗.通过HE染色观察治疗后24 h、5 d、10 d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和组织与血浆IL-6水平.结果 组织学改变:在24 h模型组、治疗Ⅰ组有大面积横纹肌肿胀及肌纤维断裂溶解,治疗Ⅱ、Ⅲ组中横纹肌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均有减轻;5d时各组中病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尤其是Ⅱ、Ⅲ组中受损的横纹肌细胞形态大致正常;10 d时模型组及治疗Ⅰ组损伤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且Ⅰ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Ⅱ、Ⅲ组则以横纹肌细胞退行性变为主,Ⅲ组中见弥漫横纹肌细胞退行性变及部分肌细胞萎缩;IL-6表达量:模型组与Ⅰ组在24h、5d和10d均显著高于空白组,Ⅱ和Ⅲ组在24h和5d均显著高于空白组;臭氧治疗组在24h、5d和10 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Ⅲ组在24 h和5 d均显著低于Ⅰ和Ⅱ组,10 d显著低于Ⅰ组,与Ⅱ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Ⅱ组在24 h、5 d和10 d均显著低于Ⅰ组.结论 20 μg/ml、30 μg/ml和50μg/ml的臭氧均可修复损伤的骨骼肌,50 μg/ml的臭氧有肌细胞损伤,以30 μg/ml对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效果佳.
作者:寇久社;吴涛;张润宁;张保平;李敏;刘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参麦注射液救治心源性肺水肿(ACPE)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Boston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ACPE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参麦组、BiPAP组、BiPAP+参麦组和对照组四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参麦,常规治疗+BiPAP,常规治疗+参麦+BiPAP和常规治疗四种不同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周期为3 d.比较四组患者NT-proBNP、Boston积分、症状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四组患者NT-proBNP与Boston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四组患者NT-proBNP与Boston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但同期比较BiPAP+参麦组改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参麦组及BiPAP组(P <0.05),参麦组及BiPAP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但参麦组与BiPAP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各组,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各组(P <0.05);BiPAP+参麦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 <0.05),参麦组与BiPAP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BiPA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肺水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NT-proBNP及Boston积分水平,且可提高ACPE抢救成功率、缩短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镇;雷健;古春花;陈伟军;云惟峥;刘惠灵;李建松;黄丽华;彭智勇;徐连登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声学结构定量技术(ASQ)应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治疗的56例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常规腹部超声、血生化检查、肝脏瞬时弹性呈像检查(Fibroscan?)及ASQ检查,并与30例正常对照相比较,分析ASQ对药物性肝损伤纤维化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急性期与恢复期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实质声像图没有明显变化,而血生化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急性期Fibroscan?显著高于恢复期Fibroscan?(P <0.001);ASQ分析中急性期和恢复期蓝色曲线下面积与红色曲线下面积之比(FDrati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80).在56例患者中有17例常规超声表现为慢性肝病表现,其ASQ分析时FDratio值及Fibroscan?明显高于其它39例,且高于30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ASQ作为一项无创性评估肝损伤技术,稳定性较好,影响因素少,临床可使用ASQ技术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纤维化进行无创性的评估.
作者:杨雪松;孟繁坤;张嫄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宫颈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宫颈癌组(n=18)、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n=30)和体检健康、宫颈无病变的对照组(n=53)的宫颈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平均弹性成像硬度评分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感兴趣区域弹性模量大值和平均值、弹性模量大值和平均值诊断宫颈癌及CIN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宫颈癌组的平均弹性成像硬度评分为(3.93 ± 0.08)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05 ± 0.03)分、CIN的组(2.12 ±0.06)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以评分≥3分诊断为宫颈癌,其敏感度为94.44%,特异度为88.89%.宫颈癌组感兴趣区域弹性模量大值及平均值高,与CIN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弹性模量大值及平均值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75(Z =3.541,P <0.05).结论 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分析宫颈组织软硬度,有利于筛查早期宫颈癌,并可通过彩色编码筛查浸润程度,但对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不明显.
作者:魏艳玲;杜云;陈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软膏(RAP)对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 利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Nc/Nga小鼠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5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又分为0.05% RAP组、0.1% RAP组、0.2% RAP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用药3周,分别于第8天、15天测量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和皮肤质量,并利用ELISA法分别检测第8天、15天血清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软膏治疗第8天、15天,皮损厚度及皮肤质量明显下调(P <0.05),且各实验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5和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雷帕霉素软膏可能通过促进IFN-γ分泌,下调炎症因子IL-4、IL-5水平以及抑制IgE表达,从而对小鼠特应性皮炎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袁艳丽;梁艳粉;李刚刚;焦来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感染性休克肠黏膜细菌易位及血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4~6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制备感染性休克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观察各组细菌易位情况,检测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戊二醛(MDA)、内毒素(ET)及slgA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观察组细菌易位率、肠黏膜病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细菌易位率和肠黏膜病理评分分别为32.50%和(2.60 ± 0.70)分,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 <0.05);模型组和观察组slgA和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MDA、ET和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lgA和SOD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 <0.05),而MDA、ET和NO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 <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slgA表达、改善细胞抗氧化功能有关.
作者:欧伙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与T-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外周血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PTC患者40例(观察组)以及甲状腺腺瘤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率及T-钙黏蛋白水平;对比不同病理特征下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率及T-钙黏蛋白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PTC组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率及T-钙黏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TNM Ⅲ、Ⅳ期与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与T-钙黏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与T-钙黏蛋白可以作为PTC的标志物,同时与患者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郑华东;田宁艳;路延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骨桥蛋白(OPN)和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5例支气管结核的患者作为支气管结核组,5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支气管哮喘组,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BALF中OPN和SPD水平.将患者分为痰菌阳性组和痰菌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OPN和SPD水平差异.将支气管结核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OPN和SPD水平差异.结果 支气管结核组和支气管哮喘组的OPN和SP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支气管结核组的OPN和SPD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组.痰菌阳性组患者的OPN和SPD水平显著高于痰菌阴性组患者.活动性支气管结核组患者的OPN和SPD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支气管结核组患者.OPN和SPD水平与痰菌涂片和结核活动性均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 支气管结核患者BALF中的OPN和SPD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灶的痰菌涂片和结核活动性密切相关.
作者:张舒;李挺;王海涛;蔡峰;范艳红;许靖;周晨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1.5T与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05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525个椎间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5T与3.0T MRI扫描并测量测得椎间盘表观系数(ADC)值,同时根据Pfirrmann标准对每例患者的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对比1.5T与3.0T MRI在不同分级上的ADC值差异.结果 ①1.5T MRI扫描结果显示,Ⅴ级和Ⅳ级椎间盘的ADC值均低于Ⅰ~Ⅲ级(P <0.05),且Ⅴ级椎间盘的ADC值显著低于Ⅳ级(P <0.05),Ⅰ~Ⅲ级椎间盘之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3.0T MRI扫描结果显示,Ⅴ级椎间盘的ADC值显著低于Ⅳ级(P <0.05),Ⅳ级椎间盘的ADC值显著低于Ⅲ级(P <0.05),Ⅰ级与Ⅱ级椎间盘之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相同级别的椎间盘,3.0T MRI的ADC值均显著低于1.5T MRI(P <0.05).结论 1.5T MRI与3.0T MRI均能够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且Pfirrmann分级越高,其对应级别腰椎间盘的ADC值越低;3.0T MRI对椎间盘的早期、轻度退变的敏感性要高于1.5T MRI.
作者:朱秀芳;段新秀;李文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雌激素(E2)与腰部及髋部骨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老年女性骨折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德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老年女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测25(OH)D、PTH、E2和腰部、髋部的骨密度,同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25(OH)D水平患者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不同PTH水平患者髋部和腰部的骨密度,观察25(OH)D、PTH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110例老年女性骨折患者中,腰部骨密度值在不同25 (OH)D水平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髋部骨密度在不同的25(OH)D水平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H水平增高组47例(42.7%),正常组63例(58.3%),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10例老年女性骨折患者25(OH)D与腰椎(L1~4)、全髋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25(OH)D与腰椎(L1~4)、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4、0.036(P <0.05).PTH与腰椎(L1~4)骨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2 (P <0.05),而与全髋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 >0.05).所有患者E2水平为(19.21 ± 8.34)pg/ml,在本组患者中E2水平与各部位骨密度无相关性(P >0.05).结论 老年女性骨折患者25(OH)D和E2水平普遍降低,而PTH显著增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25(OH)D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TH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因此我们建议绝经后女性补充维生素D和雌激素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骨折.
作者:朱富强;刘振东;唐海;陈浩;任玉鑫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Prdx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空载体(空白组)、干扰片段(Prdx2-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实验组),野生型结直肠癌SW480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于转染后培养24 h、48 h、72 h、96 h、120 h采用MTT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培养120 h后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Prdx2、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实验组的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0.05),培养48 h、72 h、96 h、120 h,实验组的W480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SPrdx2、Survivi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侵袭能力强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 Prdx2基因沉默会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但是会增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周云;李华;刘芳;王凤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术毕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A组,n=60)和地塞米松组(B组,n=60),腰麻药物均选用重比重0.5%罗哌卡因2.5 ml,术毕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吗啡2 mg,同时A组静注地塞米松10 mg及托烷司琼5 mg,B组静注地塞米松10 mg.比较两组硬膜外注射吗啡后的第1 h(T0),第2 h(T1),第3 h(T2),第4 h(T3),第24 h(T4)时的恶心、呕吐的例数,比较两组需追加辅助托烷司琼的例数.结果 A组在T0时间点发生恶心、呕吐的产妇例数(8例, 3例)明显低于B组(19例,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需辅助使用托烷司琼对症治疗的产妇数量(6例)低于B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毕前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可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的早期恶心、呕吐,且术后需辅助托烷司琼的例数明显减少.
作者:焦烨;许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等,发病高峰年龄为15 ~45岁.尽管病因不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
作者:董宁宁;周艳华;何振;焦月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而且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15% ~25%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 ~25%的病人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肝转移灶未经治疗的病人其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存活率接近0,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存活率可达30% ~50%[1].所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存活率.
作者:牛瑞龙;李小刚;王家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肝脏储备功能是指受检者所有储备肝细胞功能的总和,能反映肝脏再生潜力的能力.肝脏储备功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有效肝细胞的数量、肝脏的血供情况等因素.肝脏储备功能可反映肝脏对于机体内外环境紊乱的耐受程度.
作者:郑军;郝瑞瑞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