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6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术中破裂、脑梗死、血管痉挛、脑积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动脉瘤消失率、复发率及GOS评分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6.21%、3.45%及82.7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手术创伤小,但是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动脉瘤消失率高、残留稳定.
作者:徐建;刘佰运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氢吗啡酮与吗啡对胃肠手术患者的不同镇痛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124例,按照镇痛方法不同分为4组,每组31例.其中A组患者首次给予2 mg吗啡和5ml的0.125%罗哌卡因,维持为8ml吗啡和100 ml的0.125%罗哌卡因;B组患者首次给予0.4 mg氢吗啡酮和5ml的0.25%罗哌卡因,维持为1.6 mg氢吗啡酮和100 ml的0.125%罗哌卡因;C组患者首次给予2 mg吗啡和5ml的生理盐水,维持为18ml吗啡和100 ml生理盐水;D组患者给予0.4 nmg氢吗啡酮和5ml生理盐水,维持为3.6 mg氢吗啡酮和100 ml生理盐水,全部患者进行48 h镇痛,镇痛泵速度设定为2 ml/h.对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镇痛前、镇痛6h时、镇痛12 h时、镇痛24 h时和镇痛48 h时后的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M-VAS)、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R-VAS)、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C组与患者头晕发生的概率较D组高,D组患者嗜睡症发生的概率较B组高,A组患者嗜睡症发生的概率较B组高,A组瘙痒症发生的概率比C组高,D组较ABC组低(P<0.05).四组患者镇痛6h时、镇痛12 h时、镇痛24h时和镇痛48 h时后的SBP、DBP和SpO2水平较镇痛前水平降低;HR、RR、R-VAS和M-VAS较镇痛前水平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镇痛6h时、镇痛12 h时、镇痛24h时和镇痛48 h时后SBP、DBP和SpO2较A组低,HR、RR、R-VAS和M-VAS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镇痛6h时、镇痛12 h时、镇痛24 h时和镇痛48 h时后SBP、DBP和Sp02较C组低,HR、RR、R-VAS和M-VAS较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数据比较,镇痛后24h和镇痛后48 hDBP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硬膜外应用还是静脉应用,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吗啡,且可以更好地稳定血液流变学.
作者:罗自立;杨丽娟;李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脓毒症大鼠胰腺Beclin1、p62和LC3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胰腺自噬情况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Blank,未加任何干预,直接处死)、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组(NS组)、黄芪甲苷低剂量(1 mg/kg)组、黄芪甲苷中剂量(2.5 mg/kg)组、黄芪甲苷高剂量(5 mg/kg)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造脓毒症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胰腺中Beclin1、p62和LC3的mRNA检测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胰腺中Beclin1、p62和LC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胰腺超微结构及腺泡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S组大鼠胰腺中的Beclin1、p62和LC3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黄芪甲苷干预后使其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脓毒症造模24 h,NS组较Blank组胰腺自噬小体明显增多,而黄芪甲苷给药组胰腺自噬小体的形成较NS组明显减少.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减少脓毒症大鼠胰腺中Beclin1、p62和LC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减少胰腺局部自噬小体的形成.
作者:王艳;周杰;肖红丽;王国兴;阴桢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羊耳菊水提物对重症肺炎(SP)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45只大鼠建立SP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另外10只大鼠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按照20 ml/kg灌胃,保证羊耳菊生药摄入量为6g/kg、12 g/kg、24 g/kg,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6d.对比灌胃2d、4d、6d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共40只大鼠建模成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TLR2、MyD88、NF-κB p6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对照组低、中剂量组次之、低、高剂量组稍高、模型组高,除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IL-6、IL-1β、TLR2水平组内比较,3剂量组均随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羊耳菊水提物可改善SP大鼠炎症反应,其中12 g/kg的羊耳菊水提物改善作用佳,可能与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艾力扎提·艾则孜;王昌柱;库丽加那提·帕提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学活检结果分为两组:良性组6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恶性组24例(甲状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SCT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的MSCT特征,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MS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囊实性及实性率、形态不规则率、砂砾样钙化率、结节边缘模糊率、不均匀强化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的直径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50% (21/24),特异度为84.38% (54/64),漏诊率为12.50% (3/24),误诊率为15.63%(10/64).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典型的MSCT影像学特征,通过归纳总结,MSCT在临床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礼平;李娜;陈馨;马连骏;蒋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诊疗情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的方法.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在透析前的体重、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相关指标.并绘制患者透析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生存率差异,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前年龄、体重、BUN、TCo2K+、Na+、CRP、HGB、ALB以及CCI值等指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即年龄高于80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时CCI≥5、前白蛋白>30 g/L等因素均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即年龄高于80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时CCI≥5等因素均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即年龄高于80岁)、开始透析时CCI≥5、血浆白蛋白>35 g/L等因素均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时CCI≥5等因素是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高龄、开始透析时CCI≥5、血浆白蛋白>35 g/L等因素是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李佳;庄乙君;李军;陈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CP)患者血清miR-221和miR-130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CP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miR-221和miR-130a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CP患者血清miR-221和miR-130a的表达水平、两者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结果 慢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miR-221与miR-130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组IL-1β、IL-6、IFN-γ、TI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IGF-1、IGFBP-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血清miR-221a表达水平与IL-1β、IL-6、TIMP-1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IFN-γ、IGF-1、IGFBP-4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130a表达水平与IL-6、IFN-γ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IL-1β、TIMP-1、IGF-1、IGFBP-4无明显相关性(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R-221与miR-130a表达呈正相关(P<0.05);以miR-221、miR-130a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miR-22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诊断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3.3%;miR-130a的AUC为0.914,诊断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88.3%.结论 CP患者血清miR-221和miR-130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221和miR-130a呈明显正相关,可能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似功能,可作为CP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指标.
作者:顾清;张莉;代小松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时间、周期球囊扩张后动脉外膜滋养血管增生与动脉再狭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术前CT血管造影(CTA)提示股浅动脉狭窄超65%.根据球囊扩张压力、时间、周期不同分为4组:Ⅰ组(n =20)6 atm,2 min×1次;Ⅱ组(n =20)10 atm,2 min×1次;Ⅲ组(n =20)6 atm,4 min×1次;Ⅳ组(n =20)6 atm,2 min×2次,间隔5 min.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行踝肱指数测定(ABI)、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估不同球囊扩张压力、时间及周期对ABI、动脉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影响,并评估与滋养血管关系.结果 不同压力、时间及周期球囊扩张术后3d均能明显改善患者ABI指数、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ABI指数、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均较术后3d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术前、术后动脉外膜滋养血管增生情况相一致.结论 球囊扩张可导致动脉内膜显著增厚,动脉外膜VV显著增生,并且当球囊扩张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增生的强度与球囊扩张的压力、时间和周期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董波;叶猛;王暐;王夕栩;龚亦群;洪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验证细叶远志皂苷调控胆碱能神经环路改善血管性痴呆(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取48只雄性B6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2VO)法制备小鼠VD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VD模型组、假手术(Sham)组、细叶远志皂苷(Ten)治疗组、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四组.其中VD模型组只造模不做治疗,Sham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动脉夹夹闭等操作.Ten治疗组以细叶远志皂苷(10 mg/kg)灌胃治疗,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以多奈哌齐(3 mg/kg)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检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取脑制备脑片,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显示Ten治疗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高于VD模型组小鼠(P<0.01);免疫组化证实2VO法造模成功,且Ten治疗组小鼠海马区ChAT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多于VD模型组小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en治疗组及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ChAT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内参抗体GAPDH的比值显著高于VD模型组小鼠(P<0.01).结论 细叶远志皂苷能够通过上调VD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中ChAT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作者:吴桓宇;蒋辉;姜亚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强化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强化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肠屏障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白蛋白(ALB)(42.51±3.12 g/L)、前白蛋白(PA)(259.82±15.02 mg/L)、血红蛋白(Hb)(125.84±7.23 g/L)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 (0.95±0.08 μmol/L)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 (0.105±0.030)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6/42)和19.0% (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辅以谷氨酰胺强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并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龚宇;夏洪韬;曹霖;刘家瑞;敬毅;温晓辉;刘方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不同病程(病程<1年,47例;病程1~10年,55例;病程≥10年,38例)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病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等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患者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10年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率达到42.1% (16/38),显著高于正中神经MCV、尺神经SCV异常率,腓总神经SCV异常率达到44.7%(17/38),显著高于病程1~10年组、病程<1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显著高于尺神经f波异常率,病程≥10年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及尺神经f波异常率分别为92.1%、21.1%,显著高于病程1~10年组、病程<1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能够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松;仇叶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miR-205通过调控PKC蛋白影响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行为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m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miR-205-mimic组(转染miR-205过表达慢病毒)、miR-205-mimic+ PKC-siRNA组(同时转染miR-205过表达慢病毒和敲减PKCsiRNA).qPCR试验检miR-205在不同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KC蛋白在不同黑色素瘤细胞(C8161,A375,WM115和B16)中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05和PKC蛋白的相互关系;MT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205和PKC对黑色素瘤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miR-205和PKC对黑色素瘤细胞株凋亡行为的影响.结果 miR-205在B16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相对细胞株C8161,A375,WM115较低,PKC蛋白在B16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05可以直接靶向调控PKC蛋白的表达活性.miR-205-mimic组的B16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miR-NC组,凋亡率明显高于miR-NC组(P<0.05);同时抑制PKC蛋白的表达后,miR-205-mimic+ PKC-siRNA组B16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miR-205-mimic组,凋亡率明显低于miR-205-mimic组(P<0.05).结论 miR-205可以通过调控PKC的表达影响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同时PKC蛋白对miR-205有一定的反馈调节作用.
作者:丰世科;刘旺;王海霞;钟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12只.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组分别给予4 mg/kg瑞舒伐他汀、15 mg/kg厄贝沙坦、4 mg/kg瑞舒伐他汀+15 mg/kg厄贝沙坦灌胃给药;sham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每天1次,持续4周.无创血压测量法检测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大鼠心肌肥厚情况;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N-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蛋白活性.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膜厚度显著增加;心率及收缩压显著升高;心肌细胞肥大,细胞破碎、坏死,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心肌组织p-ERK、p-p38MAPK、p-JN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加;NF-κB核易位程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单独及联合治疗组大鼠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膜厚度显著减少;心率及收缩压显著降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组织p-ERK、p-p38MAPK、p-JN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F-κB核易位程度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能通过抑制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宏超;李阳;魏文峰;罗艺斌;菇仲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树脂支撑体外培养系统观察小鼠食管胚胎发育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健康C57BL/6J小鼠,分离胚胎期(embryonic day,E)第16.5天(E16.5)小鼠食管组织,置于树脂片和硝酸纤维素膜上,培养于含20%胎牛血清、0.1%维生素C、1%L-谷氨酰胺和1%庆大霉素/链霉素的DMEM液,5% CO2、37℃恒温箱中培养6d,与在体E16.5d和出生后(postnatal day,PN)第0.5天(PN0.5)食管组织一同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抗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抗体和抗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①培养后食管组织结构完整,上皮层与肌层较培养前明显增厚;②培养后食管各层仍广泛分布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与E16.5相比PC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培养后平滑肌仍保持清晰分层,骨骼肌成肌细胞增多,且分布模式与PN0.5一致.结论 树脂支撑体外培养系统可以为探索小鼠食管正常发育过程及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较为简便实用的模型.
作者:贾雪婷;张澍田;黄晓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前列腺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治疗的80例行前列腺手术老年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实验组注输丙泊酚,对照组注输异氟醚.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6h、24h、72 h采静脉血检测血清NGF、NSE及S100β的浓度做对比分析.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6h、24h血清NGF的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NSE的浓度、S100β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手术后72 h两组患者血清NGF、NSE、S100β蛋白的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术后6h和术后24h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导致老年前列腺手术患者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麻醉过程中NGF下降、NSE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有关系,但对于老年前列腺手术患者来说丙泊酚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更小,可能与丙泊酚能够降低血清NSE水平有关.
作者:赵琼;许大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46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73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B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内侧后倾角(PA)的度数、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于B组(5.69±1.08 dvs.15.36+1.22d,P<0.05),A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25±1.86周vs.11.36±1.37周,28.21±1.58周vs.18.52±1.33周,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TPA、PA的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优良率分别为86.3% (63/73)、87.7% (64/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直率为1.4%(1/73),低于B组的16.4%(12/73)(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TPF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固定稳定性,且愈后下肢力线好,膝关节功能恢复率较高,但仍各具优缺点,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作者:白晓兵;任龙龙;路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一期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作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组,另选取同期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良好患者80例作为咽鼓管功能良好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鼓膜愈合、听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咽鼓管功能障碍组手术前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42.6±4.5)dB、(26.6±4.1)dB,手术后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30.2±5.2)dB、(17.0±3.7)dB;咽鼓管功能良好组患者手术前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36.2±4.7)dB、(22.3±4.1)dB,手术后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29.4±5.5)dB、(16.8±3.2)dB.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前咽鼓管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显著高于咽鼓管功能良好组(P<0.05),但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鼓膜愈合率[97.5% (78/80)vs.100.0% (80/80)]、听力改善率[72.5% (58/80)vs.75.0% (60/80)]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 (3/80)和1.3% (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一期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听力恢复好.
作者:汪祖益;张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其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TNF/TNFRs的功能和起源的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1].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当时观察到人类感染某些细菌后出现某些肿瘤的退化现象.这些结果导致肿瘤学家W Coley用命名为“Coley's toxin”的细菌提取物治疗人类癌症[2].
作者:刘勇;卢丹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