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3组,即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造模后予迷走神经刺激)、模型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刺激迷走神经)及假手术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及刺激迷走神经).其中,采用线栓法将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后2 h拔出栓线,建立t-MCA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操作流程后24 h,记录神经行为学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及观察脑皮质区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均显著恶化(P<0.05),VNS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有改善(P<0.05),但仍差于假手术组(P<0.05).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5),VNS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调控自噬激活水平发挥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洪春永;蔡秋菊;曾有福;吴欣宇;李清金;林进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及其对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痴呆患者92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反应蛋白(CRP)、帕金森病蛋白7(PARK7)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结果 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1.3%vs.76.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AD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15±3.14 vs.21.22±3.47,54.62±2.13 vs.54.63±3.3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PARK7、NT-3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PARK7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T-3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CRP、PARK7、NT-3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痴呆可明显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相关因子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丽倩;李晓利;王晓静;武一平;林杰;智孔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途径胆道支架置入(PTCD)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南医院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4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手术方式分为支架组(118例)和引流组(86例).支架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引流组在胆囊切除术后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并发症及生存时间,从而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缓解症状;在黄疸程度和肝功能损伤更严重的情况下,支架组TBIL和DBIL的术后值分别为(77.45±58.84)μmol/L和(34.91±27.83)μmol/L,显著低于引流组的(98.07±64.64)μmol/L和(45.71±33.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支架通畅平均中位时间为10个月,生存平均中位时间为9个月;引流组术后生存平均中位时间为11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法达到根治性手术条件的恶性梗阻性患者,PTCD途径置入胆道支架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姚广力;江怡;赵云歆;王颖;梅将军;王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治疗中麒麟丸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LUFS患者14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月经结束第5天开始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肌内注射,注射剂量为75 U,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麒麟丸口服,每次6 g,每日3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65/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1%(53/7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共治疗213个周期,对照组共治疗208个周期.观察组患者排卵周期率为76.06%(162/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5%(122/20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月经第3天与卵泡成熟当天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等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为41.43%(2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14%(12/7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麒麟丸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能够有效提高LUFS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对于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有显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排卵以及妊娠情况.
作者:齐进;任默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甘氨酸转运体1抑制剂(M22)对癫痫小鼠认知损害的作用.方法 选取40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M22组(20只),另选取10只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随后M22组灌胃40 mg/(kg·d)的M22,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均2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学习及记忆功能: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内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处死后取脑组织,对海马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及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M22组和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M22组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3组逃避潜伏期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缩短(P<0.05);M22组和模型组小鼠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内停留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大脑皮质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22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组织病理学发现,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结构及轮廓模糊,且出现明显神经细胞空泡样改变;M22组细胞轮廓清晰,少量细胞空泡变性,无明显坏死;M22组和模型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22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M22可显著改善癫痫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 c l-2蛋白表达、抑制Bax、Caspase-3蛋白表达,而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作者:林力峰;梁维;刘洲;孙超文;钟望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阶段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结构.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单眼高度近视患者36例.高度近视侧眼设为病例眼组,对侧非高度近视眼设为对照眼组.采用增强深度成像模式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域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并将通过黄斑中心凹的B扫描图像二极化处理,测量脉络膜总面积、脉络膜血管区和基质区面积,并计算脉络膜血管指数.对比两侧受检眼视网膜厚度和容积,以及和脉络膜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眼组较对照眼组视网膜厚度和容积并未出现明显降低,仅在颞侧部分区域出现厚度和容积降低(P<0.05).病例眼组较对照眼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出现明显下降(P<0.01),病例眼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121.58±74.13)μm,对照眼组为(243.75±32.54)μm.与对照眼组相比,病例眼组测量区域的脉络膜总面积、基质区和血管区面积均明显下降,脉络膜血管指数值也明显降低(P<0.01).病例眼组CVI值(78.08±9.16)%明显高于对照眼组(67.17±12.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早于视网膜厚度出现下降,且脉络膜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异常.
作者:尤冉;郭笑霄;陈曦;张帆;孙姣;李珊珊;赵露;杨秀芬;王艳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管状胃与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血清学标志物、并发症等差异.方法 前瞻性将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食管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B组40例,术前均行2周的辅助化疗,化疗1个月后择期行手术,A组进行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B组进行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血清学指标(测定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肿瘤恶性生物学标志物含量、Survivin蛋白含量),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可溶型MHC-Ⅰ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和转录因子YYl(YY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sMICA、YYl、MMP-9、VEGF、Survivin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B组(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结论 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较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少,相对安全,两者均可下调血清学肿瘤相关因子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且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王会恩;薛文飞;王志康;赵庆涛;谷建琦;段国辰;于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实验研究黄芪虫藤饮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梗死灶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Flk-1)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88只,通过线栓法来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两组,观察组(44只),对照组(44只);观察组大鼠在手术以后2 h起使用黄芪虫藤饮药液灌胃,每天两次,对照组同剂量、同时间使用清水灌胃.采用RT-PCR法检测梗死灶周边Flk-1及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大鼠Flk-1 mRNA与VEGF表达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大鼠Flk-1 mRNA与VEGF表达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第3天开始其VEGF表达量都呈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对两个时间点间直线斜率对比,观察组第3~6天降低速度较对照组快(斜率 α,-0.25<0.18),第6~12天和第12~24天降低的速度较对照组慢(斜率 α,-0.12>-0.15,-0.1>-0.14);两组大鼠第3~6天其Flk-1表达量短暂上升,6 d以后呈现降低趋势,其中观察组大鼠第3~6天Flk-1表达升高速度较对照组快(斜率 α,0.18>0.14),第6~12天和第12~24天降低速度较对照组慢(斜率 α,-0.12>-0.14,-0.22>-0.30).结论 黄芪虫藤饮可能经过对Flk-1及VEGF基因产生作用促进脑梗死灶周边组织血管再生,使脑梗死神经损伤恢复速度加快.
作者:贺海霞;高晓峰;佘颜;刘芳;姚欣艳;何国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以及复发与术后6个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市中医院采用LEEP治疗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一个半月门诊随访看创面,3个月查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阴道镜评估,术后6个月HPV加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术后9个月HPV加TCT,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3次,以后再每年1次.共随访2年,观察以下指标:①记录患者术前HR-HPV感染率,术后6个月HR-HPV感染转阴率、HR-HPV感染持续率,术后2年复发率.②将术后6个月HR-HPV感染转阴的患者归为A组,将持续HR-HPV感染的患者归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2年CIN复发率.③对比不同级别(CINⅡ、CINⅢ)CIN患者术后6个月感染转阴率、2年复发率.④分析CIN术后6个月持续HR-HPV感染与术后2年CIN复发的相关性;分析CIN危险程度与术后2年复发的关系.⑤记录随访术前,以及术后3、6、9、12个月时HR-HPV病毒载量(HPV-DNA).结果 ①60例患者术前感染率为88.33%(53/60),术后6个月时转阴率为77.36%(41/53),HR-HPV感染持续率为22.64%(12/53),术后2年复发率为6.67%(4/60).②A组2年复发率为12.20%(5/41),B组2年复发率为25.00%(3/12).③术后6个月,CINⅡ、CINⅢ感染转阴率分别为67.86%(19/28)、68.75%(22/32),P>0.05;2年复发率分别为0(0/28)、12.50%(4/32),P<0.05.④6个月持续HR-HPV感染与术后2年CIN复发明显相关(OR=10.76,P<0.05);CIN危险程度与术后2年复发呈正相关(OR=4.12,P<0.05).⑤术后3~12个月,CINⅡ、CINⅢ患者HPV-DNA均显著降低,但各组均存在显著升高且高于术后3个月的情况.结论 LEEP术后持续HR-HPV感染、高级别CIN增加了远期复发风险,对术前存在HR-HPV感染,尤其是同时为CINⅢ的患者应加强术后HR-HPV随访,采取积极措施促使HR-HPV转阴,将有效降低远期转移风险,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淑芳;王赛莉;陈琰;陈俊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SD大鼠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40只不同月龄SD大鼠,分别为3月龄、6月龄、12月龄、24月龄,每组10只.对比四组大鼠不同频率短纯音时的听觉脑干电反应(ABR)阈值,用10%水合氯醛按3 ml/kg剂量腹腔注射对40只大鼠进行麻醉.在显微镜下,依次取出双耳蜗核、听皮层、耳蜗后,对比四组大鼠不同组织中的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频率短纯音时,随着大鼠月龄的增加,ABR阈值逐渐降低(P<0.05);随着大鼠月龄的增加,耳蜗、听皮层、蜗核组织中MDA值显著增加,SOD值显著降低(P<0.05),蜗核、听皮层、耳蜗中的神经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 大鼠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及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赵斐斐;朱宏伟;李筱贺;郑艳秋;牛银花;孙学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乳晕皮下与肿瘤周围注射造影剂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电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98例,分别采用乳晕皮下与肿瘤周围注射造影剂定位乳腺癌SLN,比较两种方法定位SLN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 在98例患者中,亚甲蓝染色共检出SLN 181个,乳晕皮下注射法共检出SLN 162个,检出率为89.50%;肿瘤周围注射法共检出SLN 158个,检出率为87.29%.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P=0.833).经乳晕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SLN的准确度为95.68%(155/162),敏感度为96.67%(145/150),特异性为83.33%(10/12).经肿瘤周围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SLN的准确度为79.75%(126/158),敏感度为82.52%(118/143),特异性为53.33%(8/15).结论 经乳晕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SLN,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经肿瘤周围注射的方式,且其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坤鹏;钟扶颖;蔡振鑫;政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参与的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n=16).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在背部制作4个1 cm2的正方形皮肤全层创面缺损创面,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大鼠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处理.分别于给药处理3 d、5 d、7 d和14 d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结果 创面损伤大鼠给药3 d后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大鼠创面比模型组和脂肪肝细胞组干燥,给药14 d后各组大鼠创面基本恢复,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创面损伤大鼠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TGFβ1、Smad1/3及MMP2/9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凝胶、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后上述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组和给药14 d后效果明显(P<0.05),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具有显著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效果,其可能与调控TGF 1-Sma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作者:李雪阳;杨超;沈才齐;邢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018年3月选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C组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前1 min内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20 mg/kg),D组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前1 min内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20 mg/kg)和锌原卟啉Ⅸ(ZnPPⅨ)(7.5 mg/kg).观察各组SD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HO-1酶活性及蛋白表达;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B组LVDP、+dp/dtmax、-dp/dtmax较A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LVDP、+dp/dtmax、-dp/dtmax较B组显著升高(P<0.05),D组以上指标低于C组(P<0.05).心肌组织病理改变:C组较B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较A组重.D组心肌损伤程度较C组加重.心肌组织HO-1酶活性及蛋白表达:C组HO-1酶活性明显高于B组,D组较C组低(P<0.05).C组较B组HO-1蛋白表达上调,D组抑制了HO-1蛋白表达(P<0.05).B组大鼠心肌组织CK、AST、LDH、MDA、FFA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AST、LDH、MDA、FF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SOD、GSH-Px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0.05);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AST、LDH水平较C组升高,SOD、GSH-Px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HO-1蛋白活性和表达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雨;林振宇;谷阳;严山;张喜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与足量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6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使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0.6 mg/kg)和足量组(0.9 mg/kg),各3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NIHSS评分、MRS评分、脑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①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都呈较好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7 d及治疗后30 d NIH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溶栓后足量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明显(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溶栓后足量组PT上升明显(P<0.05)、Fib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量组患者发生皮肤黏膜出血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足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比较,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前循环脑梗死梗死,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吴瑞杰;孙瑾;朱军;刘浩;李夫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25±2.98)min、(5.73±3.43)min]、麻醉阻滞时间[(8.07±3.07)min、(8.32±3.71)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42±2.73)min、(13.22±2.47)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21±0.13)分、(4.33±0.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32±0.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98±0.64)分、(4.52±0.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22±0.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6.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利福喷丁组与利福平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口服吡嗪酰胺和异烟肼治疗,利福喷丁组加用口服利福喷丁治疗,利福平组加用口服利福平治疗.治疗4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灶药效吸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给药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利福喷丁组为92.86%(39/42),明显高于利福平组的59.52%(2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药效明显吸收率比较,利福喷丁组为66.67%(28/42),明显高于利福平组的33.33%(1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显著低于利福平组的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利福平联合吡嗪酰胺和异烟肼治疗相比,利福喷丁联合吡嗪酰胺和异烟肼治疗肺结核,效果更明显,病灶药效吸收效果更好,临床不良反应更少,药用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曹青;闫抗抗;陈敏纯;薛飞;刘生元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BMP)-2联合雷奈酸锶(SR)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以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大鼠原代成骨细胞,随机分4组,骨形成蛋白组加入0.1 mg/L的BMP-2;雷奈酸锶组加入5 mmol/L的SR;联合组:先加入0.1 mg/L的BMP-2,培养6 d换液后再次加入5 mmol/L的SR;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诱导液,培养12 d.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成骨细胞功能状态,成骨细胞增殖测定,对骨钙素(OCN)、Runx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 骨形成蛋白组、雷奈酸锶组、联合组较空白对照组ALP活性含量、大鼠成骨细胞数目增加、OCN、Runx2表达含量增高,其中以联合组高,骨形成蛋白组、雷奈酸锶组两组ALP活性含量、大鼠成骨细胞数目增加、OCN、Runx2表达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MP-2与SR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更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
作者:吴鸣;徐继平;田红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6周龄C57小鼠150只,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只.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微小唾液腺细胞小滴,同时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A、B、C、D、E亚组),分别给予12 Gy、15 Gy、18 Gy、21 Gy和24 Gy照射剂量.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颌下腺组织结构,检测颌下腺组织重量以及小鼠唾液流量率和唾液淀粉酶.结果 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亚组颌下腺组织腺泡细胞结构均明显受损,但实验组各亚组损伤情况轻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实验组颌下腺重量为(137.22±20.15)mg,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各亚组颌下腺重量[A、B、C、D、E亚组:(150.03±17.11)mg、(142.06±15.43)mg、(132.03±17.04)mg、(124.06±18.01)mg、(114.31±19.06)mg]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0.05);实验组唾液流量率为(71.16±30.14)μl/min,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唾液淀粉酶为(751.07±79.23)μ/d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亚组唾液流量率[A、B、C、D、E亚组:(82.24±12.03)μl/min、(73.55±11.12)μl/min、(62.20±10.43)μl/min、(54.03±12.22)μl/min、(43.31±11.10)μl/min]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0.05),而唾液淀粉酶[A、B、C、D、E亚组:(651.44±80.14)μ/dl、(702.24±68.84)μ/dl、(750.54±72.03)μ/dl、(803.15±80.22)μ/dl、(845.20±77.46)μ/d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作者:程钢;黄邓高;梁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增强中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浦南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单纯FOLFOX6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为(30.67±3.42)%、(1.14±0.43),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22例患者显示有效,占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与对照组的40.0%(12/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减少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贞兰;魏玮;姚新明;赵玲;智慧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核素利尿肾动态显像在不同程度先天性肾积水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手术前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做过99m Tc-DTPA核素利尿肾动态显像的25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病例资料,按照术前分肾功能比率将患儿分为3组:轻度受损组10例、中度受损组9例、重度受损组6例,分别比较每组患儿手术前后的肾功能比率和放射性残留率.结果 肾功能比率方面:①重度受损组术后肾功能好转者5例,手术前后患儿的肾功能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中度受损组术后肾功能好转者4例,手术前后患儿的肾功能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轻度受损组术后肾功能好转者3例,手术前后患儿的肾功能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min放射性残留率方面:①轻度受损组术后30 min放射性残留率降低者9例,手术前后患儿的30 min放射性残留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中度受损组术后30 min放射性残留率降低者4例,手术前后患儿的30 min放射性残留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重度受损组因患肾功能严重损伤导致对利尿药物反应延迟,无法评估梗阻类型,30 min残留率不能反应肾脏梗阻情况,故未比较重度受损组患者前后梗阻改善情况.结论 核素利尿肾动态显像可以在术前准确地评估患肾的综合情况,为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患儿的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很好的依据,有助于临床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决策.
作者:王巍;刘俊;阚英;刘洁;杨吉刚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