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国际刊号:1671-4695
  • 国内刊号:11-4749/R
  • 影响因子:1.50
  • 创刊:200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49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距下关节制动术在成人平足症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制动术在成人平足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的成人Ⅱ期平足患者24例,共33足.其中男性1例共1足,女性23例共32足,平均年龄48.70 ± 13.27岁(21~65岁).随访观察距下关节制动器的治疗效果,统计取出距下关节制动器的比率,并分析影响距下关节制动器取出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对距下关节制动术的满意度.结果 24例病人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12~26个月).手术前后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从14.20° ± 1.64°改善为3.08°± 1.50°(P <0.01).手术前后距舟覆盖角从21.16°± 4.56°,改善为6.91°± 3.90°(P <0.01).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从54.30 ± 6.64分改善为83.95 ± 4.51分(P <0.01).共有6足取出距下制动器,平均取出时间为术后10.3个月(9~12个月),总体取出率为18.18%.无论距下关节制动器大小、患者年龄、是否同时行腓肠肌松解术均对制动器的取出都没有明确影响.患者对手术(33足均单独评估)总体满意率为72.7%.结论 对于成人Ⅱ期平足患者中应用距下关节制动器,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部分患者耐受性差,如有明显局部疼痛,可以将制动器取出,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作者:刁乃成;刘凤岐;杨波;喻飞;马立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胸水脱落细胞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胸水脱落细胞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将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为A组,54例肺部良性疾病变胸水患者为B组.采用FCM对胸水标本中脱落细胞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用瑞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染色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分析FCM对两组患者胸水脱落细胞水平的检测价值.结果 A组胸水脱落细胞的水平[99(3~969)个/10万]较B组[4(0~19)个/10万]明显升高(Z =5.47,P <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佳诊断阈值为16个/10万,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9.06%,特异度为98.15%.A组FCM检测胸水的阳性率为89.06%(57/64),较瑞氏染色法检出阳性率54.69%(35/64)明显升高(χ2=7.32,P =0.01).FCM检测7例肺鳞癌胸水的阳性率为57.14%(4/7),其瑞氏染色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FCM检测57例肺腺癌胸水的阳性率为92.98(53/57),瑞氏染色法检出阳性率为61.40%(35/57).FCM对检测肺鳞癌、肺腺癌胸水的阳性率较瑞氏染色法均明显升高(χ2=7.98,χ2=5.36,P <0.05).结论 FCM对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水脱落细胞特别是肺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燕;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NF-α、hs-CRP、IL-1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从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给予内科规治疗;观察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心功能、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6 min步行距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9%和76.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长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NF-α、hs-CRP、IL-1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9%和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UA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及降低TNF-α、hs-CRP、IL-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馨;王文斌;曹树军;张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并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5例心肌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药物控制治疗,观察组(n=33)给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LA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和室间隔厚度(IVS),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LAD、LVEDD、LVEF、LVPW、IVS、LAV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安全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余阳;杨洪涛;卢清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择菏泽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法重建,根据背阔肌远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例背阔肌远端仅固定于肱二头肌视为常规组,另外20例背阔肌远端固定于肱桡肌及肱二头肌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屈肘肌力以及末次随访的屈肘肌力、力量、角度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 ~3年,平均(1.6± 0.5)年.两组患者的背阔肌肌皮瓣均存活,伤后愈合良好,术后至末次随访未见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肘肌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的屈肘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屈肘肌力、力量、角度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邓海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组(A组)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组(B组),分析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5年内生存率.结果 A组闭式引流时间例数、肺不张比率均高于B组(P <0.05);术后1年、3年各组角色、情绪、认知、社会等功能及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而躯体功能、疲倦、气促、失眠、疼痛、咳嗽评分低于术前(P <0.05);A组在术后1年、3年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低于B组(P <0.05),而疲倦、气促评分高于B组(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A组5年内生存率为84.78%,B组为60.71%,A组5年内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模型分析,年龄、手术方式为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少于肺叶切除术,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肺叶切除术,但5年内总生存率低于肺叶切除术患者.

    作者:邵波;李波;解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WEAK在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的表达.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两组大鼠再随机分成24 h、2周、4周、8周共4个亚组.记录两组大鼠术前及术后2周心率、体重变化.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术前及术后2周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计算左室短缩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Western Blot(WB)检测心肌组织TWEA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2周后大鼠心率加快(P <0.01),大鼠心室前壁运动减弱,LVEDD、LVESD扩大,LVEF、LVFS显著降低(P <0.01).心肌梗死后24 h、2周、4周及8周大鼠心肌组织TWEAK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 <0.01),至8周时已出现下降趋势.2周时大鼠心肌组织中 TWEAK表达量与 LVEDD、LVESD呈正相关,与LVEF、LVFS呈负相关(P <0.01).结论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的TWEAK表达增高,并随着梗死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至8周时出现下降趋势.心肌梗死2周后大鼠心室腔扩大,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与心肌组织中TWEAK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TWEAK可能参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

    作者:殷月兰;周智涓;罗礼云;黄涌泉;伍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GRB2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结直肠癌发病相关性分析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仅存在于增生细胞中的核蛋白(Ki-67)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100例(病灶组)、癌旁组织标本50例(癌旁组),健康对象5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时间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检测病灶组和癌旁组标本中的GRB2与癌症患者与健康对象血清中Ki-67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胞浆GRB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而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胞核GRB2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胞浆GRB2的表达情况与清扫淋巴结个数有关(P <0.05);病灶组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是82%,高于对照组阳性率,有淋巴结转移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 <0.05).结论 GRB2、Ki-6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白艳;关佳楠;于德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孕前体质指数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初步评估

    目的 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和出血量及母婴并发症为目的,基于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得出研究区域内人口相对应的孕期适宜的增重范围.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和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并住院分娩的孕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电子随访系统收集孕期体重变化、妊娠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数据.以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上海闵行地区人群中,基于孕前体质指数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结果 上海市闵行地区的妊娠妇女巨大儿发生率为8.73%,结合三大不良妊娠结局得到新生儿适宜出生体重介于2900~3499 g之间.孕前BMI低于18.5的偏瘦型妇女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0~17 kg;孕前BMI介于18.5~23.9之间的正常体形的孕妇孕期适宜增重宜控制在8~15 kg;孕前BMI大于等于24的超重孕妇孕期增重好能控制在7~15 kg之间.结论 推荐偏瘦、正常和超重孕妇的妊娠期适宜增重范围分别为10.0~17.0 kg、8.0~15.0 kg和7.0~15.0 kg.孕期增重控制在相应的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获得佳妊娠结局.

    作者:张晓华;肖丽萍;张蕾;朱昊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PIRADs-v2预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模型的构建及内部认证

    目的 建立基于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的模型,并通过内部认证评估其预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组成训练队列并由2016年穿刺活检患者组成认证队列.模型的诊断性能由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来评估.结果 共441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训练队列281例及认证队列160例.两组中,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0.6%(114/281)及43.8%(70/160),前列腺癌(PCa)检出率分别为50.2%(141/281)及53.8%(86/160).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10(PSAD×10)及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组成预测模型(模型1 PCa,模型2 csPCa),训练队列中模型1及模型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95%CI:0.827~0.912)和0.753(95%CI:0.717~0.828),认证队列中则为0.845(95%CI:0.786~0.904)和0.834(95%CI:0.787~0.882).两个模型均有着良好的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显示:当选取阈值为0.35或以上时,模型预测PCa及csPCa表现良好.结论 内部认证证实基于PI-RADs v2,PSAD×10和年龄等指标构建的模型对于前列腺癌和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均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此模型可用来提高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宇;曾娜;朱一辰;黄杨心蕊;郭强;田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ASD合并PS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同期行PBPV治疗PS和AmpI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记录比较每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和大流速(Vmax),患者于术后立刻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房间隔有无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观察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同期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均获得成功.与PBPV术前比较,术后导管测量PG、右心室舒张末压、超声测量PG、Vmax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TTE显示ASD封堵完全,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对毗邻组织产生影响,未见房间隔有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未见封堵器移位,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18例继发右室肥厚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在术前检查对患者ASD的直径大小、位置、其他合并症状及缺损边缘的情况有详细了解的前提下,PBPV联合ASD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ASD合并PS是有效而且安全的,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星星;高智耀;张义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L型血流感染与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 L型(TBL)血流感染与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存在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选取肺癌患者50例(其中TBL阳性者28例,阴性者22例),肺结核病人18例,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溶血离心培养法和滴片法结合免疫酶染色检测结核患者血液中的分枝杆菌L型,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抑制率(RFIR)、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R)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结果 肺癌组、肺结核组较对照组的RFER均明显降低,但肺癌组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之间RFIR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BL阳性组的ESR比TBL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BL阴性组相比,TBL阳性组的ICRR和C3bRR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的RFE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L型血流感染与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关联.

    作者:赵会海;秦立霞;李彦青;刘莉;徐娜;秦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探讨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COPD稳定期患者36例(COPD组),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22例(吸烟组),体检正常无吸烟史者3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三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外周血CD4十T淋巴细胞及CD8十T淋巴细胞CD69、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COP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细胞数量及分布比率与吸烟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COPD组外周血CD4十T淋巴细胞CD38表达比率为3.60 ± 1.86%,HLA-DR表达比率为3.80 ± 2.88%;CD8十T淋巴细胞CD38表达比率为6.19 ± 3.33%,HLA-DR表达比率为1.97 ± 1.2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吸烟组(P <0.05);③COPD组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数量乘以吸烟年限)呈正相关(P <0.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外周血较正常对照组及吸烟组具有更多活化的T淋巴细胞,COPD患者较健康人群具有更活跃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且这种异常的T淋巴细胞激活,可能与COPD患者长期的香烟烟雾暴露相关.

    作者:陈颖;石赟;陈燕蓉;刘彦;窦丽阳;张净;赵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24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治疗组(n=62)与对照组(n=62).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与视野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0 d后,治疗组视力与视野总有效率依次为91.94%(57/62)、88.71%(55/62),与对照组的74.19%(46/62)、62.90%(39/62)相比均显著上升(P <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P <0.05),总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视野光敏度与缺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0.05);且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胞二磷胆碱联合用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的视力及视野缺损明显改善.

    作者:李军;申华;杨洁;马景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干细胞在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相关进展

    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成熟型细胞[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眼科研究学者开始关注干细胞的研究,给一些无法治疗的眼科疾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虽然干细胞为眼科疾病治疗提供契机,但要明确干细胞分化、增殖、免疫原性及移行过程,掌握干细胞培养标准与条件,这样才能实现治疗眼科疾病的目的.现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杜军辉;李蓉;宋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新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其经典手术治疗方法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但此类手术创伤大,易损伤神经,使融合后腰椎正常生物力学性质丧失,经常带来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等并发症[1,2].正由于认识到传统腰椎融合术的不足,临床越来越多地应用一种新型腰椎后路稳定系统—棘突间撑开器(in-terspinous spacer,ISP).此类装置不融合病变节段,而是撑开椎间隙,且能保留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本文对此类装置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个综述,以期为广大骨科医生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刘青山;陈浩;贾崇哲;唐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凝时机的研究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口服抗凝剂被推荐用于房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预防卒中再发.目前指南对于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启动抗凝治疗的佳时机方面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近些年在抗凝启动时机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合理地启动抗凝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洋;崔庆宏;俞芃;杨玲;穆静;张拥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痤疮为常见损容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春期多发,往往对青少年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痤疮的发生机制多为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过度角化导致皮脂排出受阻,以及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粉刺、丘疹、囊肿或者结节样皮损.痤疮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外用或口服抗生素、维A酸,局部外用水杨酸以及各种激光设备及手术[1].但由于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系统药物副作用较大,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成为治疗痤疮的新趋势.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药械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炎症性、传染性、癌症及癌前病变等多种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是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一项新型诊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光动力疗法应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对光动力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丰富.现将PDT治疗原理、治疗参数的选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慧娟;杨高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